120根基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120根基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入城后,谢晦邀请檀道济饮酒,几杯下肚后,谢晦突然道:“晦有一言,中庶子不妨一听。”

    檀道济早就知道谢晦突然请自己喝酒,定有用意,他道:“右卫直言便是。”

    “晦劝中庶子在长安求田问舍,以备将来不时之需。”

    谢晦话一出口,檀道济便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谢晦言下之意是未来刘宋可能会定都在长安。

    不一会,檀道济展眉笑道:“右卫多虑了,宋王在南方起家,又怎会将都城迁来关西。”

    谢晦摇摇头:“宋王在时,都城自然会在南方,但宋王百年之后,世子必都长安。”

    檀道济还是不信:“京口是宋王的龙兴之地,青、兖、徐三州流民是刘氏的根基,世子又怎会舍弃他们。”

    谢晦闻言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年跟随宋王南征北战的北府精兵,大多都已不再年轻,宋王在南方创业,世子在关中建功,今日中庶子应当看到了世子的人望,此地,才是世子的根基。”

    檀道济沉默不语,他很清楚谢晦说的是实情。

    此时距离京口建义,刘裕重组北府兵,已有十五年,当年跟随刘裕打天下的那群将士,其实年龄大多数都已经不小了。

    哪怕在后世,男人一过了三十五岁,也会感觉身体越来越差,更何况这些古代的大头兵。

    再有三五年,刘裕的这支开国精兵必将战力锐减。

    刘义真未来要想统一天下,根本就指望不了他们。

    正如谢晦所言,关中,才是刘义真的根基,将来无论是对陇右、河西用兵,还是征讨河东、河北,驱使关中将士,都要比京口北府兵更便捷。

    许久,檀道济强笑:“若以长安为都城,各地赋税难以转运.”

    谢晦却打断道:“所以世子才要肃清中原,无非是多耗些人力物力罢了。”

    “右卫究竟何意?”

    谢晦一番拐弯抹角后,终于道出自己的心意:“晦只是希望将来世子提议迁都长安时,中庶子能与我一同劝阻。”

    “这是自然。”檀道济满口答应。

    他当然也不乐意看到刘义真未来将都城定在长安。

    莫说汉人安土重迁,北魏孝文帝想要将都城从平阳迁至洛阳,不也同样遭到了几乎满朝文武的反对。

    谢晦能够想到的问题,刘义真其实心知肚明,历史上,刘裕死后,北府兵也迅速随之凋零,此后整个南朝,几乎都是荆襄将士在唱主角。

    已故历史学家周一良先生在《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中就曾提到:宋、齐、梁南人立功名者有沈庆之、陈显达、陈庆之等,然皆偶出之人才,国家所恃将帅之臣每在雍州(襄阳)。

    所以刘义真格外重视荆襄。

    只不过现在考虑这些事情还太早。

    刘义真离开长安时,并没有想过自己能够这么快地再回来,所以他把曾经的桂阳公府改作了学堂。

    然而,长安破败狭小不假,但城中最不缺的就是宫室殿宇。

    事实上,长安与其说是一座城池,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型的宫殿群。

    主持兴建长安的萧何就曾说过:天子以四海为家,皇宫不够壮丽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

    刘义真入城后,暂时搬进了北宫。

    北宫在未央宫以北,桂宫以东,西汉时,这里是太子的住处,也是汉武帝求仙问道的场所。

    当晚,刘义真在此大宴文武,谢晦、檀道济自然都有出席,当然,也包括了段宏。

    席间,谢晦、檀道济面色如常,二人反对的是刘义真未来有可能迁都长安,而不是反对刘义真本人,他们对刘义真,还算得上忠心。

    而刘义真则敏感地察觉到了段宏有点不对劲。

    仔细想来,倒也明白了,此前刘裕让段宏单独领兵东出,也许段宏将此战视作自己扬名的契机,自投奔东晋以来,从未单独领兵作战,他太需要一场战斗为自己证名。

    如今刘义真突然自请北上,段宏并非不愿听命于他,而是担心对方此举,其实是信不过自己,否则刘义真又何必辛苦跑这一趟。

    酒宴后,刘义真单独留下段宏一人,说道:“酒席上,我见府君心神不宁,若有事情郁结于心,不妨与我直言。”

    段宏为雍州中兵参军,京兆太守,旧时称太守为府君。

    “下官不敢欺瞒世子。”段宏拱手,随后说出了自己的委屈。

    刘义真笑道:“我若是不信任府君的能力与忠心,当初就不会将二万义从军交到你的手上,也不会让府君都督渭南诸军事,如今北上,不过是想趁机肃清中原贼寇,而不是只为了解洛阳之围。”

    段宏闻言,惭愧不已,二人之间的误会顿消。

    但他心中一直怀有一个疑惑,趁着今天的机会,段宏问道:“下官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何能够赢得世子的信任。”

    当初他与刘义真的关系算不上亲密,但刘义真就是点了段宏的名,让他统领二万义从军。

    刘义真愕然,他也不能够告诉段宏,自己是从史书中知晓了他的事迹。

    不过,刘义真脑袋灵活,他随口解释道:“府君当时投奔宋王已有八年,期间受到同僚的排挤与防备,但从未有过怨言,由此知之,府君必是可信之人。”

    “原来如此。”段宏恍然。

    那八年里,段宏确实没有跟人抱怨过,但关键在于,他一个鲜卑人,投奔刘裕后,确实没什么朋友,找不到人抱怨。

    深夜,刘义真送走段宏。

    看着对方脚步轻快的离开,刘义真长吁一口气,为上者,不仅要以权压人,以势逼人,也得以情动人。

    次日,刘义真早早起床,洗漱后,直奔明光宫,也就是原来的桂阳公府,如今的长安学堂。

    与谢晦的判断不同,刘义真始终认为自己的根基其实是在这座学堂里,是那五千余名在读的忠烈遗孤。

    未来,这些人之中,从文者,会替他治理地方。

    习武之人,则会成为军队的支柱。

    尽管可能不会涌现出名将、大将,但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高低的,恰恰就是那群中下层的军官。

    如果中下层军官的素养太差,战场上,将帅纵使颁布了正确的命令,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