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长安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119长安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商於(wū)古道,又称秦楚古道,全长六百余里,连通秦山楚水。

    唐人有诗云:商山名利路,夜亦有人行。

    古道其实并不好走,期间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危崖高耸,险滩密布,最窄处甚至仅有2.5米,但仍可容纳大军、车马通行。

    秦国开辟这条古道的初衷,本就是为了向前线输送士兵、粮草,当然,刘邦的十万大军也是经由这条古道入关,灭亡了秦朝。

    元熙元年(419年),二月十六日,刘义真在途中耽搁了几日,但还是赶在这一天抵达了灞水东岸的五松驿。

    王修已经在此迎候多时。

    “今夜在此扎营,明日入城。”刘义真吩咐一句,与王修携手步入驿站。

    走了一天的路,早已疲惫不堪的将士们欣然领命。

    驿站内,刘义真与王修对坐,二人无需客套,刘义真问:“王公,均田时可曾遇到阻碍?”

    他带了一万二千步骑入关,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震慑宵小,为均田令站台。

    “正要禀告世子,政令初至长安,士人多有怨言,直至听闻世子将要重返关中,这才得以平息。”

    传递紧急情报时,信使肯定不会走水路,譬如去年刘穆之于前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病逝于建康,而刘裕因此事班师,则在前年的腊月初三,期间仅过去了六天而已。

    考虑到刘裕启程前,还需时日做足准备,因此,只能是传闻中的八百里加急才能办到。

    刘裕此前派人通传各地官员,为刘义真提前备置粮草,就是比照的这一速度。

    使者是在去年的腊月二十八日离开建康,早在新年的正月初三,王修还未开始主持分田的时候,关中士人就已经得知了消息。

    既知刘义真将返,而京兆韦氏、杜氏、王氏又不肯挑头闹事,其余士族也只能把委屈往肚子里咽。

    王修说着,拿出一本册子:“世子离开前,嘱咐下官密切监视舆论,此前有部分士人因为均田制而非议世子,他们的言行,下官皆已记录在册。”

    刘义真却不接:“王公做得很好,但我并非量狭之人,关中士族曾有功于我,如今却被迫交出三万户百姓,心里有怨气也是人之常情,只要不是煽动闹事,无需抓捕。”

    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刘义真自然容得下些许怨言,不会为此喊打喊杀。

    王修闻言,由衷赞道:“世子雅量。”

    说罢,王修重新收起了那本册子,继续介绍起了关中的均田情况。

    连带安定郡的军户、民户在内,如今雍州登记在册的共有14万3千户,共计56万余人。

    此时的关中,虽然比不得西汉末年,64万余户,240余万人口的繁盛,但比之西晋初年,仅有9.95万户的状况来说,倒是有所增长。

    西晋建国之初,关中之所以残破,是因为这里是魏蜀交锋的第一线,打得残破不堪。

    而今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羌人、氐人东迁。

    现存的14万3千户中,汉人不足4万户,胡人则超过了10万户。

    刘义真估算,关中的实际汉人数量应该在7万-8万户之间,缺额的3万-4万户即为关中士族剩余的隐匿人口。

    士族隐匿这么多人口不足为奇,南北朝末年,东魏以高隆之任括户大使,仅在河北、青州两地,就搜括出了60余万户。

    相比较河北士族,如今的关中士族属于是小巫见大巫。

    “可有足够的田地分配给民户?”刘义真关心地问道。

    军户肯定是优先的,但不代表他不关心平民百姓的生活保障。

    王修笑道:“八百里秦川,有的是荒地,世子无需担心。”

    刘义真微微颔首,他稍作计算,发现其实雍州的财政收入是减少了的。

    在东晋原有的口税米3斛的制度下,就算没有这新增的3万户,雍州官府每年可从剩余的11.3万户中征收33.9万斛的谷物。

    而在推行均田制后,一夫一妻只需缴纳2斛谷物为田租,雍州官府每年从14.3万户中只能征收28.6万斛谷物。

    但刘义真并不后悔,因为他知道不能这样去换算,每年不过少收5.3万斛谷物,但赢得的却是关中民心。

    弄清楚了最关心的均田情况,刘义真又问:“兵马、粮草筹备得如何了?”

    “下官依照世子的吩咐,已经征召了渭南二万步骑,与六万民夫,宽限他们在三月之前赶往长安集结,至于粮草,则皆已齐备,足够十万人马半年所需,绝不会误了世子的大事。”

    此前驿卒八百里传递消息时,也捎带了一封刘义真给王修的信,便是叮嘱王修不必急于征召将士、民夫,只需在三月之前集结就行,足够他们忙完田里的农活。

    刘义真很满意,他赞赏道:“能有王公替我管理雍州,夫复何求。”

    得了刘义真这句话,王修便感觉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

    当夜,二人秉烛夜谈,直至深夜,抵足而眠。

    次日,即二月十七日,刘义真一行人渡过灞水,向长安进发。

    官道上,百姓争相围堵,他们携老扶幼,箪食壶浆前来迎接刘义真。

    一位白发老翁拄着拐杖,颤颤巍巍道:“世子走后,我等日夜祈盼,今日终于迎回了世子。”

    尽管傅弘之、段宏等人都是名将,但哪有刘义真在时让人安心。

    当初刘义真离开长安,百姓们自发堵在城门口恳请他不要离开,刘义真还以为是王修的安排,如今他却不会再问了,因为刘义真有这个自信,这是他应得的待遇。

    刘义真扶着老人,感慨道:“老翁,义真能有今日,皆是因为我在雍州建立功业。”

    说着,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关中子弟为我拼死奋战,我又怎能忘怀。”

    人群中有不少关中将士,闻言,无不为之动容。

    有人振臂高呼:“我愿再随世子征战。”

    随即就有无数人响应。

    谢晦、檀道济看到这一幕,颇为惊讶,他们知道刘义真在关中很得人心,但没想到竟然如此深受军民的拥戴。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