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心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复山河 第四百四十五章 、野心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京师。

    “京营三十多万大军,为何连二十万兵力都凑不出来?”

    完成了祭天仪式的永宁帝厉声质问道。

    为了这次亲征,他可是顶着勋贵系的反对,押上了自己手中的全部筹码。

    说好的从京营抽调二十万精锐,北上增援长城一线的守军。

    结果走完了流程,到大军出征的时候才发现,京营中许多士卒都是临时拉来凑数的。

    带着这样的部队上战场,那就是对朝廷不负责。

    “陛下,京营在最近几年里,先后遭到多次重创。

    前些年朝廷没钱,京营重建工作被拖延了下来,一直到永宁九年才勉强补全建制。

    新入伍的士卒,尚未完成军事训练,不适合上战场。

    经过都督府严格筛选之后,满足出征要求的士卒,仅有十万左右。”

    景国良一脸无奈的解释道。

    客观理由确实存在,但主要原因还是勋贵系内部的问题。

    在贪腐成风的大虞朝,干净的官员就没几个,勋贵系也不例外。

    年轻一代理想尚未磨灭,入伍就赶上了平乱战争,亲身体会过战争的残酷,很少有人克扣军饷钱粮。

    可是老一辈勋贵就不行了。

    一个个在京中养尊处优惯了,理想抱负早就被消磨干净,眼里就剩下利益。

    以往的时候,皇帝盯的紧,还有勋贵系首脑压着,大家不敢做的太过分。

    等到景国良和李原到地方任职的时候,没有了内部大佬压着,上面的皇帝又好糊弄。

    丧失了约束的一众勋贵,很快就放飞了自我。

    京营损失惨重,最该补充实力的时候,一个个反倒是趁机大捞好处。

    加上户部拨款本就不足,以至于重建京营沦为政治口号。

    一直景李二人回京,勋贵系执掌大权后,京营重建工作才真正开始落实。

    革外面的命容易,革内部的命难。

    京营错综复杂,牵扯到的勋贵太多,刀子砍不下去。

    哪怕上面再三要求,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走偏。

    编制人员是凑齐了,但士卒素质却是一言难尽。

    不光充斥着大量老弱,还有一堆临时工。

    景国良和李原几次出手整顿,怎奈涉事的都是自己人,根本无法痛下杀手。

    杀鸡儆猴,无非是把人赶回家,震慑力严重不足。

    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从地方上抽调得力将领入京,对京营进行换血。

    怎奈地方上也缺良将,制约了京营的换血速度。

    进度慢不是问题,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京营问题还是可以解决。

    可惜京营尚未整顿完,永宁帝就嚷嚷着要亲征。

    平常可以捂住盖子,到了现在这种时候,再也瞒不住了。

    一番筛选之后,原本计划的出兵二十万大军,直接缩水了一半。

    自己人捅的篓子,含泪也要善后。

    “混账!”

    “东厂、锦衣卫给朕查!”

    “甭管牵扯到了谁,都必须把这些蛀虫,给朕揪出来!”

    永宁帝愤怒的下令道。

    景国良说的再好听,这次亲征能调动的兵力,都少了十万。

    对皇帝来说,御驾亲征是不能败的。

    兵力突然少了十万,意味着他的胜算大减。

    如果在发布公告前,事情还有回旋的余地。

    现在祭天流程都走完了,各方都整装待发,倘若突然宣布不去,他的政治信誉就完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无论困难有多大,永宁帝都必须上。

    改变不了局势,可揪出蛀虫出气,还是能够操作的。

    难得遇上了能光明正大打压勋贵系的机会,他可不想错过。

    “陛下,如果要捋清京营的问题,请先从户部查起。

    朝廷划拨的军饷钱粮,京营已经有上百年时间,没有足额拿全过。

    据臣所知,京营的钱粮多的时候能够拿到八成,少的时候甚至不到六成。

    不光数额打了折扣,钱粮成色也存在严重问题。”

    李原上前一步说道。

    对勋贵系内部的贪腐,他也非常的不爽。

    可政治斗争,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

    再怎么看那些人不爽,在朝堂上还是要护着。

    没有办法,勋贵系看似势力庞大,可内部组成一共就那么一百多家。

    加上依附勋贵系的地方卫所将门,顶多也就那么几百家。

    这个规模,很难继续扩大。

    无论怎么折腾,都脱离不了这个圈子。

    如果朝廷严格追查下去,搞不好一下子就能葬送数十家勋贵大族。

    一旦遭遇这样的政治损失,别说是继续执掌朝政,想全身而退都困难。

    何况这些人,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等着朝廷过去屠戮。

    除了在京中任职外,人家还有子弟在地方上带兵的,其中不乏总兵参将。

    朝廷若是对他们的家族下手,下面的人也会奋起反击。

    自家人处理不了,那就索性祸水东引。

    以往捂着盖子,那是把事情放在台面上,没法收场。

    现在局势发生变化,光勋贵系独自扛下皇帝的怒火,实在是太过冤枉。

    拉文官入局,无疑是最佳的矛盾转移大法。

    只要朝廷用力去查,在兵部和户部任职过的官员,基本上都要凉凉。

    大概率工部的官员,也会被牵扯进去。

    按照这种玩法,估摸着朝堂上半数的官员,都能送进诏狱。

    “查!”

    永宁帝咬牙切齿的下令道。

    看着一众躲闪的文官,他就知道李原说了实话。

    在家国天下的时代,国库的钱就是皇帝的钱。

    他自己都舍不得花,本以为用在军国大事上,没想到居然被下面的人给贪墨了。

    “陛下,贪腐案随时都可以查,当务之急还是和北虏交战。”

    兵部尚书罗文博当即开口劝说道。

    勋贵系此时捅破窗户纸,摆明是要移祸江东。

    一路追查下去,不知多少官员要倒霉。

    甭管怎么说,活儿都是需要有人干的。

    兵部的那帮老油条,能力确实不怎么样,但一些军事常识还是有的。

    如果换一批新人上来,还不知道闹出多少笑话。

    平常时期笑笑无妨,大虞的容错率足够高,翻不起大浪。

    放在皇帝亲征期间,若是捅出了篓子,那可就要命了。

    “陛下,罗尚书说的不错。

    眼下朝廷需要稳定,此时大动干戈,势必影响北上作战。

    事情既然发生了,此时调查也于事无补,不如等战后再行清算。”

    户部尚书吕凌风跟着附和道。

    户部是什么成色,他最清楚不过。

    内部的烂账一大堆,拿去糊弄皇帝还行,遇上专业人士查账,百分百穿帮。

    他尚书的位置都没坐热,此时放厂卫过去调查,那就是在断送自己的仕途。

    不过他清楚永宁帝的脾气,直接阻拦肯定适得其反,索性采取了拖字诀。

    至于战后怎么办,那就到时候再说。

    多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缓冲,大家也能收拾一下各自的烂摊子。

    事实上,做出这个决定,内心深处他并不情愿。

    勋贵系发起了进攻,他们清流党人,岂能不发起反击。

    怎奈现在情况特殊,战争时期需要勋贵们卖命。

    此时查出勋贵的问题,朝廷也不可能处理,顶多象征性惩罚。

    除了有损名声外,实际上不仅无法动摇勋贵系的权柄,反而替他们收拾了麻烦。

    按照政治游戏规则,一旦过了明路处理,未来就不能再提了。

    朝廷在对待贪腐的问题上,文武标准是不一样的。

    文官被查出贪腐问题,仕途基本上凉凉,搞不好还会掉脑袋。

    武将被查出贪腐问题,只要没捅出大篓子,顶多拉出去打一顿板子。

    至于名声,那就更不是问题。

    勋贵的名声,早就被他们搞臭了,也不在乎多添一笔。

    除非把京营的问题,全部扣在勋贵系身上,不然光贪腐动摇不了人家的根基。

    可惜户部在钱粮上的漂没,兵部官员参与分成,实在是没法洗。

    “嗯!”

    “诸位爱卿说的有理,此事暂且押后。”

    永宁帝强忍着不爽说道。

    明知道有问题,却不能追查,他宛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再怎么不爽,也必须要忍着。

    其他人可以不顾全大局,他这个皇帝必须顾全大局。

    大军明天就要出征,现在掀翻了桌子,影响到和北虏的交战,那可就亏大发了。

    ……

    长城之下,草原联军大营。

    攻城大战,已经持续了大半个月,敌军的防线依旧稳如泰山。

    习惯了一日破城的草原联军,对突然加强的敌军防线,非常不适应。

    一些小部落,甚至产生了退意。

    大家跟着过来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来啃硬骨头的。

    军中流言四起,呼格吉勒单于也承受了不小的内部压力。

    “大单于,晋商那边准备好了,随时可以里应外合。”

    尼赤勒格欣喜的汇报道。

    草原民族,攻城本就不是他们的强项。

    大虞清理了酒囊饭袋,换上了得力将领,长城防线一下子变得坚固起来。

    靠人命硬填,确实能够撕破防线,但需要付出的代价足以令他们肉疼。

    何况撕破长城防线,不仅仅是越过长城就行了,还要拿下沿途的要塞堡垒。

    留下任何一颗钉子,后续都有可能断了大军的归路。

    在这种背景下,内线变得尤为重要。

    最坚固的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无论防线修成什么样,都挡不住里应外合。

    “告诉晋商继续潜伏,现在还没到暴露他们的时候。

    大虞皇帝率部亲征,虞朝明显是想赌上一把大的。

    既然永宁小儿想来送死,本单于自然要给他创造机会。”

    呼格吉勒冷笑着说道。

    原本只是一招闲棋,万万没想到,居然真把永宁帝引了过来。

    在内部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以大虞朝的国力,足以推平三个鞑靼王国。

    按照消耗战的打法,他们没有任何胜算。

    为了避免陷入被动,他才抢先率兵南下寻求战机。

    现在机会来了。

    如果能打赢亲征的永宁帝,给大虞予以重创,鞑靼一族面临的所有困境,都可以迎刃而解。

    “大单于,永宁帝亲征,调动的兵马可不少。

    除了十万京营外,还有京师附近的数万大军,加上从南边抽调的部队,总兵力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

    一旦和边军汇合,可就难打了!”

    尼赤勒格神色凝重的劝说道。

    自家单于的战略计划不错,可胃口实在是太大,搞不好会把他们撑死。

    最保险的策略,还是赶在敌军抵达前,先解决长城一线的虞军,再伺机和敌人的援军决战。

    “放心好了,虞朝人调动的兵马越多,我们的胜算越大。

    人是吃饭的,牲口也是要吃粮的。

    虞朝北方粮食产量有限,边界的给养还要从南方各省调集。

    一下子增加这么多兵马,光后勤就是一个大麻烦。

    要维系数十万大军作战,后方怕是要动员上百万人运输粮草。

    算上沿途运输的损耗,战争每持续一天,虞朝消耗的粮草就会超过十万石。

    光这些消耗,或许他们还能咬牙坚持一段时间。

    偏偏虞朝官员贪婪无度,调动如此规模的钱粮,岂能不从中牟利。

    北方各省民生本就困苦,再征调这么多徭役,出点儿乱子也正常。

    就算不出乱子,我们也能安排人,给他们搞出乱子来。”

    呼格吉勒胸有成竹的说道。

    为了对付大虞这个巨人,他常年研究虞朝文化,对大虞内部的了解更胜过永宁帝。

    单纯的钱粮上来看,大虞朝是不缺的,最少北伐的钱粮能够凑出来。

    可惜大虞的内部动员能力拉胯,大量的社会财富掌握在民间士绅手中,不受朝廷的支配。

    粮价居高不下,就是最好的证据。

    完成土地兼并的南方士绅大族,为了利益最大化,并没有把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

    随着虞朝放开海禁,越来越多的南方士绅,选择种植利润更丰厚的经济作物。

    江南地区的纺织厂转个不停,无数绫罗绸缎从那边诞生,然后销往全世界。

    这些人连正常的商业税都不想交,还要刀架在脖子上才能勉强收起来,更别奢望他们主动拿出钱粮支持朝廷。

    在这种背景下,借助战争点燃大虞的内部矛盾,从内部引爆这个巨人,无疑是最佳选择。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复山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复山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复山河》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