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复山河 第四百四十六章、大战前夕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汉水侯府。
看着手中的情报,李牧的眉头紧锁。
先是岳父和叔父遇刺,接着又冒出皇帝亲征,世界变化之快他都要跟不上时代。
“夫君,难道京中又出事了?”
景雅晴关心的问道。
中南半岛就是汉水侯府的花园,听到李牧的名字,就能让各国掌权者瑟瑟发抖。
偶尔发生点儿动乱,消息还没传回来,就被当地驻军镇压下去。
伴随着一系列的政策落地,侯府在当地的统治已经稳固。
论起地方治安来说,比大虞朝内陆还要安稳几分。
最起码都护府境内的山贼土匪,很难活过一个月,冒头立即就会引来官军镇压。
除了衙门财政依旧赤字外,基本上没有缺点。
在自家的地盘上,很少有事能让李牧发愁。
“夫人真是冰雪聪明,一猜即中。
陛下,不知道受谁的挑拨,要御驾亲征和北虏决战。”
李牧双手一摊说道。
如果不是受限于君臣大义,他真想问候一下永宁帝祖宗十八代。
大虞刚从生死边缘被拉回来,还有一身的毛病需要调理。
在这种关键时刻,做皇帝不赶紧梳理内部问题,居然学习祖宗御驾亲征。
现在可不是开国初年将星云集,朝中能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领几乎没有。
哪怕带兵经验最丰富的李原和景国良,也没指挥过超过二十万军队的战斗。
在围剿白莲教叛军时的表现,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远远称不上惊艳。
兵力削减一半,任命其中一个担任主帅,依仗城池打防守战不会出问题。
一下子把兵力拉到五十万,战线绵延数百里,能够协调的过来才有鬼。
再加上跟过去添乱的皇帝,简直就是地狱开局。
“夫君,陛下御驾亲征,定会调集大量精锐随行。
以我朝的实力,集中各地主力之后,打赢北虏应该不难吧?”
景雅晴疑惑的问道。
济南大捷,打破了北虏的不败神话。
昌平之战虽然虞军全军覆没,却也打消了天下人对北虏的畏惧。
在外界眼中,虞军精锐完全可以和北虏一战,且不落下风。
认知上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大家对战争前景的判断。
永宁帝提出御驾亲征,没有招致朝中文武的强烈反对,主要原因是大家认为虞军能赢。
御驾亲征赢得这场战争,不光能巩固皇权,还能掩盖国内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
“夫人,这次你可看错了。
北虏多是骑兵,而我朝多是步卒。
两条腿的追不上四条腿,除非敌人脑子进水,不然这场会战我朝很难获胜。
如果贪功冒进,深入草原和敌军决战,搞不好还会损失惨重。
何况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光在战场上,还在于后勤线。
五十多万军队在前线作战,估摸着得征召一百五十万到两百万民夫,才能够保障大军的后勤。
你算算看,这么多人加上数十万头牲口,每天需要消耗多少钱粮?”
李牧摇了摇头说道。
不同的战场,需要的后勤人员,那是截然不同的。
水路运输最多到通州,后面的路只能借助牛马运输,部分地区甚至要人力肩挑背扛。
都护府对外靠着,选择沿着海岸线打,就是为了降低后勤压力。
一条大船的运力,能抵得上数万民夫。
历代中原王朝都苦于北伐,最主要原因就是钱粮消耗太大。
能够速战速决还好,一旦打成持久战,那就是国力在燃烧。
在王朝前期,朝廷动员能力强,还能顶得住。
到了王朝中后期,官僚系统腐朽,让动员变得困难,北方游牧民族就成了祸害。
当然,即便是官僚体系腐败,真正被游牧民族蹂躏的也就晋、宋两朝。
大虞还是有反击能力的,只是展开的方式不对。
“夫君,你既然这么说,想来已经有了破敌之策。”
景雅晴笑着说道。
她是了解李牧的,只强调困难,却没说无法取胜,这意味着在这场大战中,大虞的胜算依旧不小。
存在不确定性,无非是战略战术的运用。
“北虏分成两波,分别是鞑靼和鬼方,其中又以鞑靼实力最为强悍。
换成为夫指挥的话,大军在正面牵制北虏主力,安排骑兵从走海路杀入辽东,直接覆灭鞑靼的根基。
同时令西北四镇,趁机进入草原,屠杀鬼方部族。
后方遇袭的消息传来,势必动摇前线的军心,敌军一乱决战的时机就到了。”
李牧面不改色的说道。
釜底抽薪之计,确实狠辣了一点,但架不住有效。
主力外出,留守的老弱,根本不是虞军骑兵的对手。
抢先掐死了北虏的年轻一代,缺乏后备力量补充,北虏死一个就少一个。
纵使他们再怎么能打,折腾几次之后,也会陷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如果一切顺利,一战就能打出未来数十年的和平,整个永宁一朝都无需为北疆边患操心。
“既然有了对策,夫君直接上折子就上,想来您的意见陛下会重视的。
为何还愁眉不展?”
景雅晴好奇的问道。
作为大虞第一名将,李牧在军事上的话语权,还是非常重的。
加上勋贵系执掌朝政,他提出的作战计划,很有可能被确定为最终战略。
“正是因为陛下会重视,为夫才不能上这份折子。
以陛下多疑的性子,收到为夫的奏折之后,必定会拿出来朝议。
百官都知道了,那么北虏也知道了。
一份提前暴露的战略,想要获得成功,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
我不觉得朝中诸公中,谁有这份执行力。
哪怕陛下严格按我的计划执行,也需要有人去执行。
在北虏有准备的情况下,前线将领如果不能随机应变,那就是在送人头。
按照我朝的惯例,因为执行问题导致战略失败,最后背锅的大概率还是提出者。”
李牧一脸无奈的说道。
不光不能给皇帝上折子,甚至连给自家叔父、岳父出主意都不行。
人性是复杂的。
人家没开口询问,你就跑去送上作战方案,不仅无法讨到人情,反而会讨人嫌。
没人喜欢被人指手画脚,哪怕是自家人也不行。
本质上李牧的作战计划,并没有什么新意,想要成功重点在于执行上。
他能够想到,其他人一样可以。
“夫君现在的身份,确实不适合插手。
陛下有那么多文臣武将辅佐,想来这次御驾亲征,也是做了万全准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我们偏居一方,何必多想呢!”
景雅晴笑着说道。
安南都护府的发展顺利,给了汉水侯府独善其身的底气。
纵使北疆大败,天下局势再起纷争,侯府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下局势越乱,都护府发展越快。
渡过了前期的困难阶段,现在走上了自我造血的路线。
早期移民过来的百姓,正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
一片片良田被开垦出来,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
看似不起眼的都护府,实际上已经建立了工业全产业链。
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全部自成体系。
在很多领域,技术都达到了当代的顶尖水平。
当然,能够这么迅速的建立产业链,除了前朝留下的基础外,主要靠挖大虞的墙角。
以造船业为例,都护府的几大造船厂,全部都是朝廷一纸政令搬迁过来的。
采矿冶炼的核心工匠,也大都是从工部“借的”。
李牧做的,主要是向工匠们提需求。
具体的技术革新,还是这些人在摸索。
能够取得成功,更多还是钱粮给的足。
过惯了苦日子的工匠,唯恐丢掉现在的好差事,干活很是卖力。
其中的佼佼者,甚至跨越了官员行列。
尽管这些技术官员,还是干着之前的活,但政治地位切切实实提高了。
“夫人说的对,北疆之事同我们关系不大。
有这功夫闲操心,不如先把旧港宣慰司收回来。”
李牧点了点头说道。
忧国忧民可以有,但不能因此丧失理智。
到了他这位置上,身后已经绑定了无数个家庭,牵扯到上千万人的命运。
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要慎重。
向南洋地区扩张,也要讲究技巧。
盲目出兵,只会招来各方的联合抵抗。
军事上问题不大,可南洋地区牵扯到了对外贸易。
现在关税已经是都护府,乃至大虞朝的重要财政收入,必须要算经济账。
收复失地,无疑是最佳介入点。
苏丹国敢冒犯天威,占据旧港宣慰司,已经有了取死之道。
尽管当年出兵抢占旧港宣慰司的是满者伯夷国,可苏丹国既然继承了他们的遗产,那就要承担相应的政治后果。
没有第一时间,把旧港宣慰司送过来,那就是原罪。
都护府在收复失地的同时,顺手把他们给灭了,谁也挑不出毛病。
只要前期稳住了各方,等占据了马六甲海峡,情况就截然不同。
后续兼并马来半岛,夺取婆罗洲,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获得了战略主动权,再调头和弗朗机人争夺吕宋岛,难度无疑会大大降低。
“夫君,你自己看着办吧!
反正两个儿子,加我肚子里的,都等着你给攒家业。”
景雅晴开玩笑道。
汉水侯发展到现在,完全就是一个奇迹。
如果不是朝廷局势混乱,掌权的又是自家人,早就有人提出拆分这个巨无霸。
典型的藩镇做大,任何君王都不能允许,这种怪物存在。
不过发展到了这一步,也不是朝廷想拆分,就能够拆分的。
成长到这一步,就算李牧肯放弃,下面的人也不会答应。
皇帝不高兴,那就让他不高兴,反正朝廷无力对都护府做什么。
最理智的做法——推恩令。
哪怕甩出了阳谋,具体要不要执行,还要看李牧的意愿。
“哈哈……”
“夫人放心,家业不会缺的!”
李牧配合着回应道。
对朝廷的危险,他直接选择了无视。
不是他看不起永宁帝,着实是大虞的内部问题太多。
能够维系住皇权不崩,那都算运气好的。
像现在这样爱折腾,大虞朝早晚被他折腾没了。
御驾亲征,就不是普通皇帝该玩儿的。
连他这个汉水侯,在坐镇一方之后,就不再亲自带兵出征。
一方面是对手弱鸡,不值得他亲自出手,更多还是政治需要。
战争本就充满了意外,名将一样有阴沟翻船的时候。
上了战场,就如同上了赌桌,开启人性的博弈。
何况下属也是需要功劳的,每次都自己带兵上战场,下面的人该怎么进步?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
袁盎劝文帝的话,在这里同样适用。
……
大军浩浩荡荡的出了京师,第一带兵的永宁帝很是兴奋。
难怪那么多皇帝喜欢御驾亲征,亲自指挥千军万马的感受,实在是太美妙了。
不同于朝堂上遇事吵吵吵,在军中主帅拥有独断专行之权。
军中的一应重大事务,都需要他亲自批示,盖上虎符才能生效。
在这一过程中,内阁的权柄无限被缩小。
哪怕权倾朝野的景李二人,现在遇到问题,也要向他请示。
倒不是两人调动不了军队,主要是令出多门乃兵家大忌,军中只能有一个做决策的声音。
除非是想谋朝篡位,否则为了大局着想,甭管是否愿意,都必须向皇帝让渡权力。
一朝大权在握,永宁帝是精神百倍,仿佛不知疲倦。
“陛下,前方就到宣府了。
前方战事危机,您看是否在宣府设下帅营,坐镇统筹全局。”
景国良开口询问道。
事实上,大军抵达居庸关的时候,他就劝过永宁帝一次。
帅营的位置选择,在战争中至关重要。
太过靠前,很容易被敌军有机可趁。
太过靠后,又无法兼顾效率,难以第一时间调整战术。
不过对皇帝亲征来说,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效率迟缓点儿,就迟缓点儿好了。
万一打赢了战争,却搞丢了皇帝,那可就乐子大发啦!
“不着急,这里距离敌军还远着!”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