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9章 反对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 第一卷 第59章 反对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笔尖落下,名字签完。

    老将军把那份薄薄的军令状,轻轻推回桌子中央。

    会议室里针落可闻。杜宇泽感觉自己绷紧了几个小时的神经,终于有了一丝松懈的迹象。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拿下了第一关。

    “我反对。”

    一个声音不大,但异常清晰的男声,打破了这片沉寂。

    所有人都循声望去。说话的是坐在长桌中段的一名大校,肩上扛着的是总装备部的标志。他姓刘,是负责航空装备经费预算的处长。一个管钱袋子的人。

    刘处长没有理会众人的注视,他扶了扶眼镜,拿起桌上另一份关于303厂的财务和资源状况的评估报告。

    “我完全理解将军您爱护年轻同志、鼓励创新的心情。但是,我必须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问题。”他把那份报告在桌上敲了敲,“303厂,一家以维修和航电升级为主业的工厂,过去五年,他们的年均研发经费是多少?不到八千万。现在,他们要上一个什么项目?下一代战斗机。预估总投入,几百亿。首长,这不是一个项目,这是一个无底洞。”

    他转向杜宇泽:“杜厂长,你们的报告很精彩,你们的录像带也很有说服力。但你们回避了一个核心问题:钱从哪来?人从哪来?你们凭什么认为,靠你们一个厂,就能撑起这么大的摊子?国家每年的军费都是有数的,拨给你们,别的项目就要下马。谁的项目下马?是成熟的,能立刻形成战斗力的项目,还是你们这个……八字还没一撇的PPT?”

    这番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刚刚燃起的热情。

    之前那位质疑系统整合的校官也立刻附和:“刘处长说的对。沈工的演示,确实证明了思路的可行性。但那是在实验室里,用两台设备进行的点对点通讯。真正的战机,航电系统节点超过一百个。数据流量和电磁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实验室的一万倍。这个技术鸿沟,不是靠热情就能填平的。”

    会议室的气氛再次凝固。

    杜宇泽还没开口,另一个更具分量的声音响了起来。

    “我不只认为他们的技术有鸿沟,我认为他们的方向就是错的。”

    说话的是112厂的总工程师,高工。国内最先进的现役战机,就出自他们厂。他年纪与林总师相仿,是国内航空界的权威人物之一。

    高工看着杜宇泽,毫不掩饰自己的态度:“把宝贵的资源,押注在一个全新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平台上,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现有成熟平台上进行深度挖潜。我们的J-10C,还有巨大的升级空间。换装更大推力的发动机,升级雷达和火控,战斗力能立刻提升百分之三十。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几年内就能批量装备部队。”

    他拿起一份文件,显然也是有备而来。“这是我们112厂提出的J-10D改进方案。我们建议,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不是把资源分散到这种高风险的探索项目上。”

    杜宇泽心里咯噔一下。他预想过会有阻力,但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猛烈。一个管钱的,一个管技术的竞争对手,两面夹击,字字句句都打在要害上。

    他很清楚,高工说的没错。J-10的改进方案,是目前最稳妥、性价比最高的选择。这也是军方内部的主流意见。

    自己的J-XX方案,就像一个闯入者,要从别人碗里抢食。

    沈青云的脸涨红了,他想争辩,却被杜宇泽用手势按了下去。

    杜宇泽迎着高工的视线:“高总,我敬重您和112厂为国家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J-10D是个好方案,但它解决不了‘代差’的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不是如何赢得下一场战争,而是如何避免在下下一场战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代差?”高工冷笑,“年轻人,飞机不是靠概念飞上天的。你们连风洞都没吹过,连一架验证机都没有,跟我谈代差?你们的飞机,现在只存在于录像带和你们的想象里。”

    “我们的飞机,还存在于这里。”

    一个沉稳的男声介入了这场争论。

    试飞员王振站了起来。他没有穿军装,一身简单的夹克,但坐姿比会议室里任何一个军人都挺拔。

    他走到投影屏幕前,指着画面中那个模拟的飞行姿态仪。

    “我看不懂太复杂的协议和总线。但我看得懂这个。”王振的手指点在屏幕上,“一个月前,我应林总师的邀请,去303厂的实验室飞了他们的模拟器。不是电脑游戏,是接入了飞控计算机和雷达样机的硬件回路模拟器。”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

    王振继续说:“高总,您说J-10C好,我同意。那是我飞过最好的飞机。但是,当我在对抗演习中,需要同时处理来自雷达、数据链、电子战吊舱和地面塔台的信息时,我的精力就不够用了。我需要做选择,我需要放弃一部分信息,才能把飞机飞好。这是人的极限,也是飞机的极限。”

    他转过身,面向会议室里的所有人。

    “在303厂的模拟器上,我第一次体验到,飞机可以比我‘更懂’战场。雷达发现目标,飞控系统不需要我干预,就自动规划出最优的攻击路线和规避动作。我需要做的,只是下达‘攻击’或者‘脱离’的指令。它把飞行员从一个操作员,解放成一个决策者。”

    王振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像锤子,敲在众人心上。

    “各位首长,各位专家。我们和对手的差距,未来不会再是发动机推力大了多少,或者雷达看得远了几十公里。真正的差距,是飞行员在万变的战场上,做出一次正确决策的时间。谁快0.1秒,谁就活下来。”

    他最后看向杜宇泽和沈青云。

    “我不知道他们的飞机最后能不能造出来。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他们的这个思路,是对的。这是我们未来必须走的路。与其把一堵墙刷得更白,不如去推倒它,看看后面的风景。”

    说完,王振坐了回去,再没有多余的话。

    会议室里,再一次陷入了长久的安静。

    刘处长的眉头紧锁,他想反驳,却发现王振的话,他根本无从驳起。他可以质疑预算,质疑技术,但他无法质疑一名王牌试飞员对未来空战的判断。

    高工的脸色也变了。他可以贬低303厂的技术是实验室玩具,但他无法否认,王振描述的那种作战模式,正是全世界空军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

    老将军一直没有打断任何人的发言。他听着,思考着。

    最后,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了一个号码。

    “接军委空军作战部。”

    几秒钟后,他对着话筒开口。

    “是我。关于下一代战斗机预研项目,评审会今天有结果了。”

    他顿了顿,扫视全场。

    “会议意见:原则同意303厂提出的J-XX项目立项。对,就是那个年轻人的方案。”

    刘处长猛地抬头。

    “经费问题,总装和空军按四六开的比例,先期拨付一笔启动资金。数额不要多,够他们把软硬件综合实验室扩大十倍,够他们完成初步的气动布局设计和风洞测试就行。让他们用成果说话。”

    高工的拳头在桌下攥紧。

    “112厂的J-10D方案,同步进行。两条腿走路,互为备份。告诉他们,这是竞争,不是内耗。谁的方案能更快、更好地满足部队需求,国家就把资源投给谁。”

    老将军的话,不容置喙。

    “就这样。把会议纪要整理好,明天一早上报。”

    他挂断电话,站起身。

    “今天的会,就到这里。”

    他走到杜宇泽面前,把那张签好字的军令状递给他。

    “小子,电话里的只是程序。这张纸,才是我给你的承诺。”

    老将军的手,很有力。

    “军令状不是用来表功的,说得好。但是,打赢了仗,就必须要有赏。我等着给你们庆功。”

    说完,他转身,大步走出了会议室。

    杜宇泽拿着那张薄薄却重逾千斤的纸,立正,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直到会议室的人都走光了,沈青云才脱力般地坐倒在椅子上,他感觉自己的后背都湿透了。

    杜宇泽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吧。”

    “去哪?”

    “回家,写报告。战争,才刚刚开始。”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回70为国铸剑,开局爆改59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