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五国初现 第二十章大周出现(二)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磐国章和二十年,夏。
御书房里,萧策看着眼前的奏折,眉头紧锁。江南水灾,百姓流离失所,而国库却有些空虚,难以支撑大规模的赈灾。
“陛下,” 新任宰相王敬之躬身说道,“臣以为,可以向富商募集资金,再减免灾区赋税三年,以安抚民心。”
萧策点点头:“此计可行。但要注意,不可强征暴敛,伤了百姓的心。”
王敬之应道:“臣明白。”
萧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暴雨,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年建立磐国时的艰难,想起那些为了天下太平而牺牲的人,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敬之,” 他转过身,目光深邃,“你说,我们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太平吗?”
王敬之坚定地说:“陛下放心,只要我们始终以百姓为重,就一定能守住。”
萧策笑了:“说得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让这太平盛世,延续下去。”
暴雨过后,天空放晴,一道彩虹横跨天际。萧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安乐,磐国就一定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地传承下去。
磐国章和二十五年,冬。
一个寒冷的夜晚,几个黑衣人潜入了皇宫,想要刺杀萧策。幸好侍卫及时发现,才没有让他们得逞。
御书房里,萧策看着地上的尸体,脸色凝重。这些人身手矫健,招式狠辣,不像是普通的刺客。
“陛下,” 侍卫统领跪奏道,“属下在他们身上搜到了这个。”
萧策接过一块令牌,上面刻着一个 “楚” 字。他顿时明白了,这是楚国的残余势力在作祟。
“看来,有些人还是不甘心啊。” 萧策冷笑一声,“传旨下去,加强京城防卫,严查楚国余孽。”
侍卫统领应道:“属下遵旨。”
萧策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夜色,心中有些感慨。他以为平定了四国,天下就能太平,却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暗流涌动。
“陛下,” 王敬之走进来,“臣以为,与其镇压,不如招安。楚国余孽之所以作乱,无非是担心受到清算。如果我们能赦免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安居乐业,或许能化解这场危机。”
萧策沉思片刻,点头道:“你说得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吧。”
王敬之躬身应道:“臣遵旨。”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覆盖。萧策知道,想要真正的太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以百姓为重,就一定能扫清所有的障碍。
磐国章和三十年,春。
萧策已经老了,头发花白,行动也有些迟缓。但他依然每天坚持上朝,处理国家大事。
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急报:北方的蛮族大举入侵,已经逼近雁门关。
朝堂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人主张出兵讨伐,有人主张议和。
萧策看着争论的大臣们,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在雁门关的经历。他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当年朕在雁门关,就是因为朝廷要斩尽杀绝,才不得不反。如今蛮族入侵,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传旨下去,派使者去见蛮族首领,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兵。同时,加强边防,以防不测。”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退朝后,萧策独自一人来到承庆殿,看着匾额上的三个字,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了沈清辞,想起了那些为了磐国牺牲的人,忽然觉得有些累了。
“李德全,” 他轻声说道,“朕想退位了。”
李德全愣住了:“陛下,您还硬朗着呢。”
萧策笑了:“朕老了,该让年轻人来干了。太子聪慧仁厚,一定能把磐国治理好。”
李德全含泪说道:“陛下,您放心,奴才会辅佐好太子的。”
萧策点点头,望向窗外。桃花又开了,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仿佛在为他送行。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路,该由新一代的人来走了。
磐国章和三十一年,春。
太子萧承继登基,改元 “永熙”。登基大典上,萧承继看着底下跪拜的群臣,心中既激动又忐忑。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仪式结束后,萧承继来到后宫,看望已经退位的萧策。
“父皇,” 他跪在萧策面前,“儿臣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会好好治理磐国。”
萧策笑着扶起他:“承继,你记住,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民心。只要民心向背,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萧承继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萧策看着儿子,忽然想起当年自己建立磐国的情景。他知道,磐国的未来,就掌握在这些年轻人的手中。
“去吧,” 他挥挥手,“去做你该做的事。”
萧承继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萧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国一定会在新一代的手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磐国永熙十年,秋。
这十年间,在萧承继的治理下,磐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江南的水灾早已平息,北方的蛮族也没有再入侵。
这一天,萧承继正在御书房处理奏折,忽然收到了一份来自西域的奏报。奏报上说,西域诸国愿意归附磐国,成为藩属国。
萧承继看着奏报,心中十分高兴。他想起父亲的教导,知道这是民心所向的结果。
“传旨下去,” 他对身边的太监说道,“接受西域诸国的归附,但不可征收过重的赋税,要与他们和平相处。”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承继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象。洛阳城越来越繁华,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这就是父亲和无数先辈们想要看到的景象。
他忽然想起父亲曾经说过的话:“这天下从来不属于哪一家,只属于能让百姓活下去的人。” 如今看来,他们做到了。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洛阳城上,仿佛为这座古老的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边。萧承继知道,磐国的盛世,才刚刚开始。
磐国永熙十五年,冬。
虽然磐国表面上一片繁荣,但萧承继却隐隐感到一丝不安。近年来,地方豪强势力逐渐壮大,有些甚至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这一天,萧承继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诸位爱卿,” 萧承继看着底下的大臣,“地方豪强势力日益壮大,已经影响到了朝廷的统治。你们有什么好的对策?”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可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比如,收回地方的兵权,由朝廷统一调配。”
兵部尚书反驳道:“不可。地方需要军队来维持治安,如果收回兵权,一旦发生叛乱,后果不堪设想。”
大臣们争论不休,萧承继听着他们的意见,心中渐渐有了主意。
“诸位爱卿,” 他开口说道,“朕以为,加强中央集权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从税收入手,改革税制,增加朝廷的收入,同时削弱地方豪强的经济实力。”
大臣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陛下圣明。”
萧承继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想要彻底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有信心,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磐国永熙十七年,春。
萧承继推行的税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朝廷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地方豪强的势力也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但改革也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这一天,几个地方豪强联合起来,上奏弹劾推行改革的户部尚书。
萧承继看着奏折,脸色凝重。他知道,这些人是在向他施压。
“传旨下去,” 他对太监说道,“户部尚书推行改革有功,赏赐黄金百两,绸缎千匹。至于那些弹劾他的人,暂时搁置不议。”
太监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萧承继知道,自己这样做,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不满。但他不能退缩,改革必须进行下去。
他想起父亲的话:“治理国家,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他知道,自己必须勇往直前,才能让磐国保持繁荣昌盛。
磐国永熙二十五年,冬。
萧承继已经在位二十五年了,这二十五年里,磐国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保持着繁荣稳定。
这一天,萧承继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便召来太子萧景明,交代后事。
“景明,” 他躺在床上,气息微弱,“父皇快要不行了。朕把磐国交给你,你一定要好好治理。”
萧景明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父皇,您会好起来的。”
萧承继摇摇头:“生死有命,朕已经活够了。你记住,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要善于纳谏,不能刚愎自用。”
萧景明点点头:“儿臣记住了。”
萧承继看着儿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磐国的未来,就掌握在儿子的手中。
“去吧,” 他挥挥手,“去做你该做的事。”
萧景明躬身行礼,转身离开了。看着儿子的背影,萧承继缓缓闭上了眼睛。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的路,该由新一代的人来走了。
磐国景明五年,夏。
这几年,在萧景明的治理下,磐国继续保持着繁荣稳定。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打破了这份平静。
北方数省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心急如焚。
“诸位爱卿,” 他在朝堂上说道,“北方大旱,百姓遭殃,你们有什么办法?”
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开仓放粮,有人主张移民就食。
户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国库虽然充裕,但要救济这么多灾民,恐怕还是不够。臣以为,可以向富户募捐,同时减免灾区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
萧景明点点头:“此计可行。传旨下去,命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同时号召富户募捐。朕也会拿出内库的钱财,帮助灾民渡过难关。”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场旱灾是对他的一次考验。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让百姓渡过难关,保住磐国的稳定。
磐国景明五年,秋。
在萧景明的部署下,赈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地官员开仓放粮,富户们也踊跃募捐,内库的钱财也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萧景明还亲自前往灾区,慰问灾民。看到百姓们的苦难,他心中十分难过。
“乡亲们,” 他站在高台上,对灾民们说道,“朕知道大家受苦了。但请大家相信,朝廷一定会帮助大家渡过难关。等灾情过后,朕会免除大家三年的赋税,让大家重建家园。”
灾民们纷纷跪下,高呼:“陛下圣明!”
萧景明看着灾民们,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解决旱灾的问题。他命人修建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同时组织农民开垦荒地,种植耐旱的作物。
在他的努力下,灾情逐渐得到了控制,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
磐国景明七年,春。
经过两年的努力,北方灾区终于恢复了生机。农田里长满了庄稼,百姓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这一天,萧景明收到了灾区官员的奏报,说今年的收成很好,百姓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了。
萧景明十分高兴,在朝堂上对大臣们说道:“北方灾区已经复苏,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加强水利建设,以防不测。”
大臣们纷纷躬身应道:“陛下圣明。”
萧景明知道,这次旱灾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他决定加大对水利、农业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国家的抗灾能力。
磐国景明十年,秋。
就在磐国逐渐从旱灾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北方的蛮族又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趁着磐国国力受损,多次入侵边境,烧杀抢掠。
消息传到京城,萧景明大怒。
“蛮族竟敢如此放肆!” 他在朝堂上拍案而起,“传旨下去,命大将军率军出征,教训一下这些蛮夷!”
兵部尚书出列奏道:“陛下,蛮族骑兵勇猛,我军不宜轻易出击。臣以为,可以加固边防,同时派使者去谈判,许以重利,让他们退兵。”
萧景明沉思片刻,点头道:“好吧。先派使者去谈判,如果他们不识好歹,再出兵不迟。”
使者很快出发了,但谈判并不顺利。蛮族首领不仅拒绝退兵,还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萧景明得知消息,勃然大怒:“岂有此理!传旨下去,命大将军即刻出兵,讨伐蛮族!”
大将军领命出征,与蛮族展开了一场激战。经过数月的战斗,终于击退了蛮族,保卫了边境的安全。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