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朕问》叙事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正文 第131章、《朕问》叙事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刘一燝有些无语,心中冷笑。小皇帝你等等看看你这个钱能不能收上来吧,既然是衙门订阅,肯定走公款啊。那无所谓,打个欠条吧,让下一任来结账,永远让下一任来结账。
他又看了看翁鸿业递上的圣旨草稿,心头一跳,解禁疍民,小事,反正你朱慈炅挖太祖墓不是一次两次了。
他脸色平静。
“老夫知道了,这个要转北京发,要稍微等等。一恒还有其他事吗?”
翁鸿业连忙道。
“天工院事务繁忙,下官实在没有精力兼顾起居官事务,内阁是不是调两个翰林史官过来。”
刘一燝看向来宗道,
“子由,翰林院还有合适的人吗?”
来宗道已经打开吧《朕问》,那内容极其吸引他,他头也不抬,随口回答。
“新科进士全在草原上,庶吉士都在学习,哪里还有人,你们自己想办法。”
《朕问》这本书,比政务有意思多了:
“南吏部尚书钱龙锡上书曰三大殿为亡国工程,大行文字污蔑之事,致先帝气极呕血伤身。四月十一日,先帝驾崩,陛下于灵前继位,悲伤而致无味。
其时,长公主初生,宫人责其不孝。呜呼,宿老名吏生事,懵懂稚女何辜。陛下执剑护妹,曰:皇兄为主挡天下非议。
其时,两宫悲伤不能理事,内阁孙承宗、李国普、施凤来拟遗诏曰信王监国,陛下问于内阁,欲问天下何人为朱氏左袒。唯内阁来宗道坚守先帝遗命,不负托孤之忠。
陛下问于信王,信王指天而誓,若觊觎大位,当生受五雷,死不见祖宗。”
徐光启看到这段,忍不住向来宗道望来。宫禁密事,可以宣于天下?
此书一出,钱龙锡死后也不得翻身,整个钱氏家族都完了,绝对有无穷麻烦。孙承宗就算不致仕,也会威望大跌。
至于信王,这辈子没有希望了,谁让你发那么狠的毒誓,朝中仅存的那几个想捧信王的人绝对毫不犹豫的弃之而去。
小皇帝太狠了,这是开始清算报仇了?
“四月陛下忙于先帝身后之事,不忍见京师流民困苦,下旨开内库兴皇店以养民,朝臣讽陛下曰:与民争利。却不知说此话之人,问没有问过四大皇店中十万流民。
陛下谕内阁曰:百工亦为四民之柱也,百工强而国自强。四大皇店承陛下之旨意精研技术,整理开发了新式耧车,连排水磨,风车灌溉,地窖储种等技法,先验于皇庄,均有成效。(制作详法见于本书第四卷,各地主官和士绅当因地制宜,学习推广。)
其时,吏部尚书王国光曰:陛下乃独夫。书者不解何意,上以稚龄当国,何独之有?恐是民生强,而吏虐民则弱,此贤者绝上利下之枉语。呜呼,臣等与万民皆爱如上之独夫!”
来宗道迅速翻向后页,果然见到了许多新技术,还有详细图例。嗯,这本书这点就很好。各地衙门必须订阅,不就是一年六两,内阁带头,老夫出了。
嗯,王国光继续关诏狱里也挺好。
“六月陛下登基大典,国家财税困顿,群臣献饷以贺,重现皇明盛景,陛下定年号曰:重启。意追太祖怜民之意,承先帝强国之志也。
十一日,陛下于交泰殿宴请亲藩诸王,以蝗虫、救时野草、榆树皮为宴,以赖葡萄汁为饮,警戒诸王,与天下百姓同甘苦。
陛下心有万民,知养家禽可食蝗卵,遂激励民间养禽,今皇店收购皆付现银,此乃善政,当推而广之。”
在朱由崧办公的柔仪殿偏殿,诸王把督政院临时设在了这里,反正地方挺宽敞。朱由崧虽然挂了个监国,但也是督政院一员,他们父子是天下唯一一对父子皆入督政院的。
在这里的桂王也要回京,他毫不客气从侄儿朱由崧手里拿到了新书《朕问》,准备先睹为快,快没多少,反而勾起某些不好回忆。
“七月底,陛下奉先帝遗诏,南下祭陵,惊闻逆奴破关入寇,亲领两万新六卫北返,于广济仓前全歼逆奴偏师,筑京观而抚民殇。
继而北进蓟州城下,与洪酋对决燕山,彼时我大明诸卫连战连败,陛下亲领中军临阵,挽狂澜于既倒。陛下倾全师而出,令夜战乱战,洪酋骑兵优势顿消,一举而溃敌。
此役,我大明忠烈死于战场者近六万余人,鞑虏、建奴亦损十万,维洪酋仅以身免,一战而灭建奴三旗,继而收朵颜归疆。
此战为我皇明三百年未有之大胜,唯陛下抚李化梧残剑而独伤,谓左右曰:此战为败局,我大明百姓惨死者恐远不只十万。随侍太监王坤慰陛下曰:此非陛下之过,乃逆奴之罪也。
陛下忧思不减,令免蓟北税赋役,收失主之田于兵部,以军功授田参战义民。上曰:无论何种苦难,我华夏五千年一路走来,皆不忘耕战二字,地绝不能荒芜。
中秋,陛下表功轩辕,嘉奖忠义于长城。惟蓟辽总督袁崇焕,避战诿过,陛下夺其出身文字……”
南兵部尚书王在晋在中午结束堂议后就回到了兵部,南京解封,他也不用每天再去武英殿办公了。他的两个侍郎都换了新人,傅宗龙和刘承训,他回到兵部衙门也是第一次与二人作个勾通了解。
在朱慈炅来到南京后,南兵部的权力大减,因为南直已经快没有卫所没有营兵了,所有军队都已经整编入了皇帝的新六卫和操江水师等,南兵部管不了。
王在晋主持防疫时感觉不到,回到兵部才发现以往的南京第一部竟然没有事可做了,刚好通政司送来《朕问》,可以打发时间。
至于收钱,算了,南兵部订三本就行,这书可以传阅的,给陛下一个面子,找刘承训去。
对于宫中秘闻之类的,王尚书很不感兴趣,但燕山大战写的太简略了,还不如之前的邸报和兵部通报。
天工院这帮人说是参战了,估计和徐阁老一样躲在后方,连三岁娃娃都不如,写得太差,一星差评。
“八月末,陛下见操江I都御史张慎言,涉天津河防海防,漕运海运等多事,竟然忘食,王坤多次劝谏,上邀张慎言同食,遂抚天津。
张慎言陛辞时问,江防与谁,恰袁继咸在列,陛下遂指,曰:袁卿或可假以数日。
上意传回北京,内阁依陛下之意拟旨,袁继咸遂掌操江。陛下闻之愕然,曰:内阁无过,继咸无过,唯时空之隔耳。又亲书一信,勉励继咸。”
刘一燝读到此处,茶碗都差点摔落。京师沸沸扬扬的袁继咸超拔之事,竟然是一句误会,时空之隔就解释了。
《朕问》叙事,小皇帝洗地之作无疑。
刘一燝又往后翻,周王论忠奸写的什么鬼,毫无文采。但他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虽与原稿略有删减,但其意不改。然后他就看到顾秉谦的文章——
无耻老贼,这是陛下的洗地书,不是你们的洗地书,荒唐!
刘一燝大怒,将茶碗拍在案上,茶水四溅。
他愤怒提笔,留下评论:胡说八道!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