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高山上的庇护所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 第二十三章 高山上的庇护所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休整一夜,次日清晨,陈舟和病情大为好转的保尔踏上了登山之路。

    用来固定庇护所木梁的伞绳全都被解了下来,编成了一个网兜,用来装忍者和美国大兵的衣服以及半条烤熟的鸟腿。

    保尔背着这个装满东西重约20斤的网兜。

    陈舟本想自己背负其它东西,比如行军锅,但保尔执意要替他分担,见保尔神色已经不错,陈舟便没有拒绝。

    ……

    这日清晨草原难得没有风,冷白色的日光洒下来,野草都像白了头似的,一片宁静。

    二人离开营地,只留下被拆散的半永久庇护所。

    燃尽的余烬在石块圈起的篝火中闪烁着红光,渐已凝固的泥泞间零散分布着脚印和大鸟的残骸。

    至于另两名挑战者的影踪,遗留在土地上的血迹,早随着时间的流逝悄然无踪了。

    ……

    为照顾感冒刚刚痊愈的保尔,陈舟并没有加快步伐。

    三只小锯齿虎崽还没断奶便吃上了肉。

    兽肉的营养当然比不上母虎的奶水,但胜在量大管饱,而且保尔喜欢烹饪后给它们吃熟食,无论是煮熟还是烤熟,蛋白质都会变得更易被吸收,再加上动物的内脏,小家伙们倒是没耽误长个儿,才几天时间就明显大了一圈,走路也愈发稳当了。

    恰好此次出发为建造庇护所选址走得较慢,陈舟索性没抱几个小东西,而是让它们在地上跟着走。

    相处几天,小锯齿虎们已经将自己当成这个“族群”的一员,陈舟在前面走,它们就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

    个子太矮,它们看不到陈舟的脑袋,只能看到两条腿往前走来走去,便认准了那双散发着汗臭味儿的靴子,翘着短粗的尾巴紧紧跟随。

    有时进入野草较高的区域,陈舟和保尔速度稍一加快,虎崽们便看不到靴子了。

    其中最大的那个表现得最聪明——

    可能是因为它的脑袋比两个弟弟大一圈。

    只要陈舟消失,它就张大嘴巴呜哇呜哇地嚎叫,一边叫一边胡乱追赶,引得另两只虎崽也鬼哭狼嗥。

    如此,陈舟一听到它们的叫声,就知道它们跟不上了,便回头去接应它们。

    当然,即便吃得饱,小锯齿虎崽的体力还是跟成年虎有着巨大差距,走不了多久它们就没力气了,到那时,即使它们极力想要跟上陈舟和保尔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陈舟和保尔便得将小家伙们抱起来,继续向前。

    ……

    秋初的草原厮杀虽比较频繁,但还没演变成寒冬时分那种你死我活的地步。

    此时的陆地主宰猛犸们还安稳地坐在“王位”上,锯齿虎或是其它猛兽并未被逼到丧心病狂狩猎猛犸幼崽的地步——

    时空管理局送来的许多稀奇物种被它们列入了食谱。

    来自其它大洲的貘、西猯、巨龟、高鼻羚羊、拟驼、大羊驼等食草动物和北美猎豹、恐狼、洞鬣狗等比它们弱小的食肉动物大大充实了它们可选择的猎物范围,从而避免了激烈的冲突过早发生。

    ……

    和保尔一起寻找建造庇护所地址这几日,陈舟算是对他们所处这片区域的地形地势有了初步了解——

    在北边是宽阔且一望无际的草原,被命名为“毛象草原”。

    之所以不叫猛犸草原,是为了与整片古西伯利亚区分开,古西伯利亚,范围自伊比利半岛开始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直至白令陆桥包括阿拉斯加及育空地区,被统称为猛犸平原。

    从毛象草原往北,越是靠近极地,野草就越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耐寒的植物,比如苔藓地衣。

    往南走的话,呈现的就是另一种景象——

    水草丰茂,大河蜿蜒,随处可见稀树林地,还有小片森林,甚至能找到适合种植的沃土。

    保尔对北极圈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地形比较了解,他猜测横穿整个毛象草原的大河可能是史前叶尼塞河的支流安加拉河,沿着安加拉河往东走可以找到贝加尔湖,陈舟对此不置可否。

    一万年虽然无法改变整片大洲的面貌,使河流改道,甚至让一整条河流消失都是很正常的事,拿万年以后的地形来套如今的地形显然不现实。

    不过为了方便日后做计划时准确描述去向,他还是采纳了保尔的建议,将他们发现的几条大河分别命名为安加拉河,小叶尼塞河和伊德尔河。

    当然,这几条河加在一起也无法与后世的叶尼塞河比拟,那可是整个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可达260万平方千米,整个挑战区域只是它流域面积的一个零头。

    在毛象草原偏东南的位置,横着一条高耸的山脉,它断断续续的起伏隔断了毛象草原,山脚下覆盖着大片密集的针叶林。

    陈舟和保尔选择的庇护所建造地点便位于这条山脉上。

    他将这条山脉命名为白哈尔山脉。

    白哈尔是贝加尔湖在清前期的名称,自清中后期开始,贝加尔湖就落入了沙俄的掌控,这也算是每个华夏儿女心中的痛——

    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亦是整个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其淡水绝对储量占全世界河流、湖泊等液态地表淡水储量的20%,水产丰富,支撑着俄罗斯的淡水渔业,同时它还是苏武牧羊的地方。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即便在史前世界,面对一个来自更加强大的苏维埃共和国的搭档,陈舟依旧会毫不犹豫地“夹带私货”,将自己的期许融入进命名中——

    假如山脉的东面真的是贝加尔湖,他希望有朝一日这片自古以来便属于华夏儿女的“北海”能早日回归华夏。

    ……

    庇护所处于山腰以上,距离山顶还有一段距离,建造材料大多为石材和木材。

    陈舟本想像美国大兵那队一样,向下挖个半米,搞个下沉式庇护所出来。

    但白哈尔山脉几乎到处都是岩石,简易木铲戳下去几乎找不到多少松散的土壤,除了大石块就是小石块,再不就是树根,短时间内根本挖不了多深。

    无奈,他只能选择一片自然形成的不规则凹坑,紧贴着凹坑两边开始建造。

    为了更快地挖掘这片坚硬的土地,陈舟放弃了木铲,选择搬起石块开凿,一点点修整凹坑边缘的轮廓。

    保尔则负责为他准备接下来用于建造的石块和木材。

    这里遍地松杉,满山岩石,最不缺的就是这两种材料。

    ……

    工作期间,两人填平了凹坑前的土地,用泥巴和石头搭建了一个简易灶台——

    从这里下山,大约2公里左右便能找到一条小河,生活用水可以从那里获取。

    也可以往山上攀爬,那里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雪盖下面是冰层,融化后即可饮用。

    将行军锅架在灶台上,伐取松枝柏枝,便可就地烹煮,或者烤制食物。

    不过距离雪层太近,这里除了视野开阔外几乎没什么优点。

    首先是动物稀少,除了少数欧亚大陆的本土动物,比如一种长相与羚羊相似的食草动物和一种小型鹿类,基本找不到其它中大型动物。

    就是这两种动物,也不是经常能看到,哪怕陈舟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把握能猎取它们,能不能碰到它们也要看运气。

    因此搭建庇护所这段时间,陈舟和保尔的狩猎目标从中大型动物转变成了小体型的动物,譬如一类栖息在岩缝之间,喜欢收集松子当储备粮的松鼠,还有一类满身肥膘的硕鼠。

    这两种动物数量极多,其中松鼠肉少,但捕捉时能顺便掏空它的巢穴,从而获取大量松子——

    松鼠的记忆力不好,同时像绝大多数啮齿动物一样,患有严重的食物不足恐惧症,哪怕它的巢穴中堆满了松子,它也要勤勤恳恳地继续搜集。

    由于今年的松子还未大批量成熟,松鼠的巢穴内基本找不到几颗新鲜松子,全都是往年的陈货,若不是岩缝中足够干燥,这些陈松子可能全都发芽,长成松树苗了。

    松子炒熟后即可食用,其中富含糖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可以充当主食。

    美中不足的是,陈年松子味道总归比不上新鲜松子,油性也很差,吃起来口感发涩,很一般。

    至于硕鼠,它是杂食动物,尤其喜欢啃树根,吃昆虫,洞里找不到粮食,但却有一身油脂。

    担心吃这玩意得鼠疫,陈舟捕杀硕鼠后甚至连皮都不扒,直接就扔在火中开烤,待毛发烧光后再用刀挑开皮肤,获取其中的油脂。

    这些油脂不会被食用,而是放入凿出凹坑的“石碗”内储存起来,留待引火或是充当油灯燃料。

    别看松鼠和这种巨型老鼠都是啮齿类动物,但啮齿之间亦有分别。

    据陈舟所知,与老鼠相比,松鼠的危险性是很低的。

    尽管理论上所有啮齿类动物都有可能携带鼠疫杆菌,在史料研究中,松鼠却从未成为鼠疫的主要疫源,因为它们感染鼠疫后潜伏期非常短,一两天以内就会暴毙,基本不具备传播鼠疫的能力。

    至于携带狂犬病毒的松鼠,也能从异常的行为表现中窥得端倪,因此食用松鼠算是相对安全的行为。

    当然,由于松鼠肉实在太少了,骨头又多,陈舟和保尔通常还是将松子和一些浆果当做主食,偶尔能捕杀到一头羚羊或者小鹿,节省点能吃两天,基本能延续到下一次收获中大型猎物。

    只是苦了三只锯齿虎崽,往常都是山珍海味吃到饱,到了高山上不仅气候寒冷,伙食也下降了不止一个水平,现在就连吃烤松鼠都得争抢了。

    ……

    除了动物稀少,气温低,山上还有风大这个缺点。

    庇护所还未建成的时候,陈舟和保尔必须得把砍伐的树木堆砌起来,先盖一个小窝棚才能安心入睡。

    不然陈舟倒还好,保尔身体素质差些,不仅睡不着觉,还有再度感冒的趋势。

    这种情况一直到陈舟修整完凹坑边缘,凿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然后垒砌起两边的石墙才稍有好转——

    尽管此时的庇护所没有屋顶,两侧靠石块的重量咬合住的石墙还会漏风,至少能抵挡许多寒冷,防止体温快速流失了。

    就连小锯齿虎崽们都知道哪里舒服,白天无所事事时,它们总趴在墙根下,满脸茫然地望着工作中的陈舟二人,偶尔起身打闹一阵,然后再趴在已经被它们卧出坑的老地方发呆。

    ……

    不过缺点和优点总是共存的。

    动物稀少意味着没有食肉猛兽出没,没有食物,它们也不会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来。

    风大意味着视野开阔,庇护所正处于向阳坡,且周围树木稀疏,站在山上一眼能望出三十多公里。

    有时天气足够好,陈舟甚至能看清毛象草原上活动的猛犸群,他相信,居住在这里,只要有人在草原上生火或是狩猎成群的动物,都会被他发现端倪,从而提前做好准备。

    至于气温低,同样有好处,那就是保存食物。

    猎取的中大型哺乳动物分解后可以直接将吃不了的肉拿到山顶,在雪层上挖出一口冰窖,然后将肉丢到里面冷冻。

    可惜的是,由于山上大体型动物太少,陈舟和保尔又忙于搭建庇护所没时间下山狩猎,还得供应三只食量越来越大的小锯齿虎,家里始终没有多余的肉食。

    想利用冰雪保存食物,至少也得等庇护所建成再行动了。

    ……

    足足忙碌了十三天,由石块和木材搭建的庇护所总算完工。

    整个庇护所室内高2.1m,面积大约25平方米,沿长方形天然凹坑建立。

    庇护所左右两侧为石头垒砌的厚实墙壁,墙壁内外都塞了苔藓树皮,抹了一些松脂黏合,又在最外层涂了层混合了松针的泥土,完成后保温性能不错。

    其入口由松木封闭,上下垒砌一根根砍出简易榫卯结构的树干,紧密咬合在一起后又使用伞绳加固,树干的缝隙间同样塞入了苔藓,抹了松脂。

    因为做不出好用的门轴,陈舟只能退而求其次,给庇护所制造了一个“可拆卸式”大门。

    整扇大门由大腿粗的树干排列打造,足有100多斤,从外面关门时只需用一根圆木顶住大门即可,进屋后则需要将伞绳紧紧拴在屋内的桩子上,才能保证木门不向外倒。

    假如给陈舟足够的时间,以他掌握的知识,完全可以搭建更宽敞,更美观,更精巧的庇护所。

    然而自从入秋,白哈尔山脉的气温已经一日低过一日,从山上往下看,毛象草原的植被也泛起了代表枯萎的黄色,这说明严冬就要到来。

    可能再过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第一场霜就会染白整个世界。

    临此关头,储存食物远比搭建完美的庇护所更重要,更何况为了抢夺日后出现的空投补给,陈舟还得制造武器和防具,做好战斗准备。

    这种时候,他怎么敢舍本逐末。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鲁滨逊漂流记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