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强人所难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穿到六零当团宠 第三十三章 强人所难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只是宋南星小朋友的长势太快,宋苗辛辛苦苦绣花的上衣,最多就能在宋南星身上呆一年。
等下一年,窜了一头的小姑娘,就穿去年衣服,就有一种穿七分袖、七分裤的窘迫感。
大部分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想着接一截什么的,甚至宋立夏和宋小满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可轮到宋南星小朋友这儿,宋向文和宋大志可就不乐意了。
再加上一个偏心眼、又舍得出钱出票的干爹郑远成撑着,宋南星小朋友硬是没有穿过任何一件带布丁的衣服。
甚至,还有那多孩儿的家庭,尤其是有小女孩子的家庭,还会巴巴的找上宋苗,想要匀一点宋南星的旧衣服。
当然,不白给。
红薯什么的,管够。
宋苗还能怎么办?
当然是,成全大家咯!
红薯再烧心、反酸,那也是救命粮。
没见李桃花,不,是桃源村的所有人,每年都要拿细粮到宋家村来换么?
宋南星也感慨万千,可她并没有掌握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技能,只能不动声色的在大峰山种一些淀粉多的药材。
譬如,山药、葛根、茯苓、薏苡仁。
虽然不能代替米面,但也能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让人垫吧一口,解一时之急。
只是,十里八村的村民似乎都不识货。
宋南星辛辛苦苦耕耘了两三年,最终这些药材还是落到了她和张仁德手里。
当然,也有一部分出现在了他们家的餐桌上。
清蒸山药、清炒山药、拔丝山药、山药排骨汤、葛根粉鸡蛋饼、葛根红豆糕、凉拌葛根粉……
怎么吃,都觉得比红薯好吃。
连带着张仁德家的餐桌都丰富多了,不再是红薯配红薯。
随着张仁德的采药、种药技术的日趋成熟,宋南星开始逐渐放手。
三年期满,宋向文大手一挥,宣布张仁德出师,顺利给他和宋南星解绑。
当然,采药的收益,宋向文也是一分不落的全部给了他。
只是分门别类晾干就行的药材还好,遇到需要炮制的药材,张仁德还是只能求助于宋南星这个“小师姐”。
宋南星偶尔搭一把手,但更多的时候,却是跟着宋向文习武、看书和出诊。
十里八村的乡亲们,也习惯了宋向文身后的小尾巴。
乡下可没有城里讲究,行医资格证什么的更是听都没有听过。
宋南星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砺,在把脉、辩证、药方的应用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一般的毛病,根本难不倒宋南星。
等到宋南星的手劲渐渐练出来了,宋向文便渐渐的把正骨和针灸的活儿交到了宋南星的手上。
为了激励宋南星,宋向文甚至特意为宋南星定制了一套四十九根的银针。
渐渐的,宋南星也就有了“小先生”的称呼。
再加上每年春末夏初、秋末初冬的时候,宋向文都会带宋南星去军医院坐诊一阵。
军医院里“小神医”的名头,也渐渐的打响了。
只是这样,宋向文还不满足。
听说,上级了解到中国卫生技术人员的情况,对于农民常见病治得少、多发病治不好、急病重病治不了的矛盾很是不满,安排军医院务必要为地方培养一批接受短期培训的农村医疗工作人员。
宋向文想都没想,带着宋南星就去了。
问?
就是交流学习!
宋向文打什么小九九,郑远成还能不清楚?
正巧军医院忙不过来,郑远成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教授”人选,宋向文就自投罗网,郑远成当然不会放过他。
在这个药品匮乏的年代,能配发给这些农村医疗工作人员的,通常只有红汞、碘酒、阿司匹林等有限的药物。
靠这些治病救人,根本不现实。
与其让他们学西医,还不如跟着宋向文学点中医,去山里面找点草药,跟着宋向文学点针灸,作用肯定大得多。
一向老谋深算的宋向文,就这么被赶鸭子上架了。
被迫走马上任的宋向文,第一时间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农村医疗工作人员,必须在农村就地选拔;要能认字,有一定的阅读写作能力;要家庭出身好,思想觉悟高,劳动积极;要优先从农村土医中选拔。
标准?
宋南……
趁着最后一个字还没有从宋向文嘴里秃噜出来,郑远成一把捂住了宋向文的嘴。
以宋南星为标准,这培训班就不用开了。
“上级的要求是:
初步了解医疗知识。
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
同时缓解乡村缺医少药问题。
另外,来的都是农民,他们不能脱产,培训期越短越好。”
宋向文瞪了郑远成一眼,毫不留情的拍开了郑远成的手,瞪了他一眼。
“怎么短?三年够不够?”
郑远成蹙着眉头,艰难的开了口。
“上面希望的是,三个月!”
宋向文一听这话,差一点跳了起来。
“三个月,能干嘛!”
培养一个医生不光要有医学知识,还要有临床经验。
别的不说,就宋南星小朋友,博闻强记,三岁就能背汤头歌,四岁就跟着宋向文学把脉、辩证,可现如今六岁了,还没能独立行医呢!
如今,给他一群“半路出家”的半吊子,让他三个月搞“速成”。
玩儿呢!
郑远成也知道这事儿不太靠谱,可上级发布的任务,他总不能当看不到吧!
“先教人体构造,传染病防治和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指望他们能像大医院的医生那样去给病人诊治是不切合实际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头疼脑热问题,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就算立了大功。”
宋向文一听这话,脑瓜子嗡嗡的。
现在就这么个情形,明摆着根本没有这么多条件和资金来培养专业的农村医疗工作人员。
只是,让初中和高中毕业的青年,或是有点药理知识的人,只要学习几个月时间,毕业后就能当医生。
别说宋向文觉得匪夷所思,就连郑远成都难以接受。
有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好事儿,但医生除了医德,更重要的还是医术啊!
只是,上级的任务就这么明晃晃的压了下来,郑远成也没有拒绝的权利啊!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