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空虚的大明京师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二卷:永乐风采 第270章 空虚的大明京师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天上那块大屏幕(天幕)画面猛地一换,直接把洪武朝奉天殿上下所有人给震懵了!
只见屏幕上,一座巍峨的大城(旁白说了,是未来的北京城,大明的京师!)城头上乱得像一锅粥,兵找不到将,将喊不动兵,哪还有半点朱棣记忆中(或者说天幕展示过的永乐朝)那种铁壁森严的架势?
旁白那冷冰冰的声音,像冰锥子一样砸进每个人耳朵里:
“土木堡那场大败仗过去快一百年了,京城这帮大爷们早忘了打仗啥滋味!这回俺答汗领着蒙古骑兵像鬼一样突然杀到城根底下,整个京城都吓麻爪了,彻底乱套!”
画面拉得更近,看得更清楚,洪武君臣的心也跟着凉了半截:
“兵部那花名册,糊弄鬼呢!听着吓死人的京营三大营,能拎出来打仗的兵满打满算就四五万!里头一半是老得掉牙、病得打晃的,另一半……嘿,早被那些当官的勋贵老爷们拉回家当免费劳力使唤去了!盔甲武器?缺斤少两!想打仗的心?更是毛都没见着!整个北京城的守军,跟纸糊的灯笼差不多,一戳就破!”
天幕里,年轻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急得直跳脚!一边玩命抓壮丁——甭管是老百姓还是进京考武举的考生,硬是凑了四万来人赶上城头充数;一边跟催命似的发诏书,让全国各地的大军赶紧来“勤王”救他!
天幕上的时间飞快跳到“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八”。
“救兵来了!大同、保定、延绥、河间、宣府、山西、辽阳,七路兵马,总算到了!” 旁白的声音听着像是报喜,可屏幕上放出来的画面,却让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只见五万多援军,稀稀拉拉,蔫头耷脑,连队形都站不齐。为啥?全是轻装骑马一路没命地狂奔过来的,累得像死狗,肚子饿得前胸贴后背!别说抄家伙跟凶悍的蒙古骑兵拼命了,站着都费劲,不少人直接瘫地上了!
更气人的是那个领头的“平虏大将军”仇鸾!这家伙不光自己怂得不敢跟蒙古人照面,他手底下那帮兵简直比土匪还狠,在京城外头四处乱窜,专挑老百姓下手抢!
旁白都忍不住开骂:“被这帮‘官军’祸害的百姓,哭爹喊娘,比被蒙古人抢掠还惨!”
“砰!”
奉天殿里,一声闷响!燕王朱棣气得眼睛血红,一拳狠狠砸在旁边盘龙柱子上,震得柱子嗡嗡响!他胸口剧烈起伏,指着天幕的手都在哆嗦:
“废物!全是废物!”
他声音都劈了,带着不敢置信的愤怒,
“北京!那是北京啊!是我……我以后(指永乐朝)随便跺跺脚就能拉出几十万铁骑,追着蒙古人砍到天涯海角的根基之地!就算现在!老子当燕王,坐镇北平,加上大同、大宁的兄弟们,凑二十万能征善战的精锐骑兵,眼都不眨一下!这……这他娘的!”
朱棣气得话都说不利索了,“这就是我大明百年后的京营?五万饿死鬼一样的援兵?还让仇鸾那种混蛋玩意儿当大将军?耻辱!奇耻大辱啊!”
朱棣是真气疯了。
天幕里这窝囊废一样的场面,跟他未来横扫漠北、万国来朝的雄风一比,简直是在拿鞋底子啪啪抽他永乐大帝的脸!
他仿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建立的钢铁防线,在后世那些不肖子孙手里,生生烂成了一滩臭泥!
这北京城能守住,纯粹是蒙古人没带攻城家伙事儿,抢够本了拍拍屁股就走人。
可城外那些被抢掠一空的百姓呢?这元气,没个十年八年都缓不过来!想想就心口疼!
奉天殿里的气氛,诡异得吓人。
那些侥幸活到现在的开国勋贵们,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地缝里,连大气儿都不敢喘,更别提开口说话了。
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天上放过那场要命的“土木堡之变”,还有洪武爷(朱元璋)未来可能搞的那场洪武二十六年大清洗(蓝玉案),早就把他们这些老兄弟的家底和胆气,连带子孙后代,全给连根拔了!毛都没剩下一根!
现在看着天上嘉靖朝那副兵临城下、束手无策的惨样,勋贵们心里头,竟然有一丝压都压不住的幸灾乐祸悄悄往上冒:
该!让你老朱当年杀我们杀得那么狠!那么绝!
看吧,没了我们这些能顶事的老兄弟撑着,你老朱家的子孙,真就成了光杆司令!
连个像样的兵都凑不出来!
连个敢打的将军都找不到!
活该!活该抓瞎!看你怎么办!
--
高坐龙椅之上的朱元璋,那张脸黑得像锅底灰。
他压根没心思去琢磨底下勋贵们那点阴暗的小心思,他布满血丝的鹰眼,死死钉在天幕上那个不断闪现的名字——“平虏大将军”仇鸾!
“仇鸾……” 老朱的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冰冷刺骨的目光像两把淬了毒的飞刀,“唰”地一下,精准无比地射向阶下站着的一个人——安庆侯仇成!仇鸾的老祖宗!
一股子暴戾的杀意瞬间冲上朱元璋的脑门:现在!立刻!就把仇成这老小子拖出去砍了!剁成肉泥!是不是就能把那个祸国殃民、丢人现眼的混蛋仇鸾给“掐死”在祖宗根儿上?把这祸害提前抹掉?
但这念头也就在老朱脑子里闪了一下。
他是谁?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开国皇帝!他太清楚了:大明到了嘉靖朝那副熊样,烂的不是一个两个人,是根子烂透了!
一个仇鸾倒了,后面还有千千万万个“张鸾”、“李鸾”、“王鸾”等着冒出来!杀一个仇成顶个屁用?
说不定没了仇鸾这个“榜样”,嘉靖那小子就得让郭英的后代(或者别的哪个勋贵的草包后代)去领兵,结果可能更糟糕!
至少天幕里这个仇鸾,虽然混蛋,但还知道拿金银财宝去贿赂蒙古人“买平安”(虽然丢人丢到家了),万一换个更蠢更横的,怕是连贿赂都不会,直接吓得开城门投降了!
阶下的安庆侯仇成,此刻真是恨不得地上裂开条缝让他钻进去!
他死死低着头,感觉背上那两道来自龙椅的、冰冷刺骨的视线,比三伏天的毒日头还烤人,烤得他心肝脾肺肾都在哆嗦!
天幕里,那个顶着“平虏大将军”名号的混蛋玩意儿仇鸾,纵兵抢掠、畏敌如虎的丑态,还有那丢尽祖宗十八代脸面的“贿赂买平安”,都像烧红的烙铁,一下下烫在仇成的心尖上。
他这会儿算是彻底明白了,当初天幕播放靖难之役,曹国公李文忠看着自己那个“建文大将军”儿子李景隆,一门心思给燕王朱棣“放水”、把仗打得稀烂的时候,是种什么样的滋味!
恐惧!羞耻!祖宗难当啊!
子孙不肖,闯下滔天大祸,祖宗在洪武爷面前,那就是现成的出气筒、活靶子!
仇成只觉得后脖颈子一阵阵发凉,仿佛那把砍过无数开国功臣的鬼头大刀,那冰凉的刃口,已经悬在了自己脆弱的颈椎骨上!
他只能在心里拼命祈祷:洪武爷啊!您老人家圣明烛照!子孙造孽,跟我这黄土埋半截的老骨头……真没半点干系啊!冤有头债有主,您要找……找那混账东西去啊!
整个奉天殿,陷入一片死寂。
只有天幕里传来的混乱喊杀声(虽然是蒙古人单方面抢掠)、仇鸾部下兵痞嚣张的狞笑声,以及龙椅上洪武皇帝那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交织。
----
讨论一个问题:如果北宋未发生靖康之变(1127年),宋太宗赵光义的庙号是否会像明太宗朱棣一样被改为“祖”字庙号(如“成祖”)?
以下是本人的观点:
在明清以前的宗庙制度中,“祖”字庙号(如太祖、高祖)通常仅授予开国君主,象征“万世不祧”——即牌位永久保留于太庙,不因后世帝王增加而被迁出。而“宗”字庙号(如太宗)的君主,在太庙满员时可能被移入祧庙(远祖庙)。朱棣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的直接原因,是明世宗嘉靖帝(1522–1566年在位)为解决太庙牌位超额问题,确保其生父兴献王能入太庙: 将朱棣升为“成祖”,与朱元璋(太祖)并列“万世不祧”,而将血缘较远的明仁宗(朱棣之子)移出太庙。 生父兴献王以“睿宗”身份入太庙。
但其实的问题是就算没有嘉靖这件事儿,等到了嘉靖一死,那么明太宗朱棣也要给人腾地方,这种情况下,其实关系也不大,因为明太宗的后代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直接后代,但是北宋就不一样了,除了第一个皇帝太祖,其他皇帝都是第二任皇帝太宗赵光义的后代。
北宋太庙实行“天子七庙”或“九庙”制度,随着帝王更迭,牌位需按亲缘远近依次祧迁:
赵光义的定位:作为第二位皇帝(太宗),其庙号属“宗”,理论上可能因后世血缘疏远而被祧迁。
历史事实:北宋灭亡前,太庙未满员(仅8位皇帝),未触发祧迁需求。若北宋延续,至第10位皇帝后(约徽宗时期),可能需祧迁早期君主(如太宗)。
然而,考虑到北宋的皇帝除了太祖都是太宗赵光义的后代,如果赵光义被迁出了太庙,那么北宋的皇帝将出现法统上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老祖宗赵光义居然不在太庙,虽然宋太宗的功绩绝对不如明成祖那样,按照正常逻辑那是绝对不可能被改为某祖,但考虑到北宋皇帝会出现宋太真那号人物,真要改了,那也毫不奇怪。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