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科举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第八十三章 科举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面对胡惟庸的夸奖,李可也只能是笑笑,“我哪有什么慧心巧思,这都不过是工匠们这些天来殚精竭虑所得,我不敢邀功。”

    “李参政就是谦虚!”

    这么说完李可,李可这边,也看了看朱元璋身边的人,突然发现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朱元璋身边身居高位的,往往是没什么文化,还喜欢内斗的淮西勋贵。

    而那些投靠过来,有文化、文章写得也好的,在朱元璋身边,却最多只能当个唯唯诺诺的小官。

    以至于像高启这样,对方不开口,你都不知道他的诗能写得那么好。

    回去的路上……

    趁着没人,李可就问了问朱元璋这个问题。

    而朱元璋也没有发怒,只是跟他说道:“那些曾经在元朝当过官的人,如今投靠过来新朝,那已属于是不忠不孝了,朕不与他们计较就不错了,难道他们还想接着身居高位?”

    李可听了朱元璋的话后,也是皱着眉头看向朱元璋,回道:“如今都缺人缺成这样了,陛下你怎么还这么挑剔?”

    被李可用鄙视的眼神看着,朱元璋也瞪了回去。

    李可便道:“臣大概知道,为何所有人都不愿意来朝廷当官了,就陛下你这样的想法,是个人都不愿意来。”

    若是别的人这么跟朱元璋说话,早被朱元璋丢出去砍成十段八段。

    然而,这次说话的是李可,这便让朱元璋不得不反思。

    到底是忠君重要,还是人才重要。

    不过他是皇帝,他当然希望是所有人都对他忠诚。

    那些曾经仕元在他看来,全都不是什么好人。

    朱元璋紧接着便道:“你当时在苏州,你不懂。”

    李可便问道:“难道还有我不知道的事?”

    朱元璋道:“上一年,元帝病逝,消息传回来,举朝欢庆,那些曾仕元的官员,一个个毫无廉耻,还在那庆贺,他们也不想想,曾经他们也食过大元的俸禄,这是一个臣子该干的事?”

    李可便道:“可他们不是已经是大明的臣子了?”

    朱元璋听完,见说不过,便哼了一声,“就是因为他们如今已经是大明的臣子,要不然,朕早把他们给砍了。”

    李可又道:“所以才会没人来。”

    “陛下你也不想想,在元末能有知识、读过书的人,哪个没在元朝当过官,又或者是给别人当过官,不然他们读书干什么?学知识干什么?”

    随后李可又问道:“这刘基呢?诚意伯呢?今日我怎么没见着?”

    朱元璋便道:“他告老还乡了。”

    李可道:“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这是为何?”

    朱元璋发现李可是真的一点政治都不懂。

    这一时间,他都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跟对方解释。

    只好道:“你那么想知道,你自己去问他。”

    李可叹了一口气,“我发现大明开国后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别的朝代开国,那都是文人随便挑,只有大明,这么多年了,还是这样。左右丞相,只有左,左右丞,只有右,这一左一右,永远都少一个。”

    朱元璋便道:“你那么多意见,那你倒是提个好方法。”

    李可便道:“臣提了,陛下你又不一定用,陛下你老觉得人家不忠心,不是好人,那有什么办法?”

    “有时候……实在是缺人,就算是用有道德缺陷的人,那也没有办法。”

    “何况,这世上之人,谁又能做到完美无缺?”

    “用他们擅长的地方,把他们都放在合适的位置就行了。”

    “否则,人人都知道你对投降过来的人不看重,那人家再舔着脸留在朝堂上,还有什么意思?”

    朱元璋还在嘴硬,“朕今年已开科取士,相信不用多久,应该就不会缺人了。”

    李可又道:“这开科取士,是一个府按比例,必录取多少人,还是谁文章好,就录取谁?”

    朱元璋当然是回道:“那肯定是谁文章好,就录取谁。”但说完了以后,又反应过来,问道:“这难道有何不妥?”

    李可便道:“这肯定不妥啊,陛下你觉得,是苏州府的读书人多,还是西边凤翔府的读书人多,若是一次科举名额有一个人,让这两个府的人都去考,你觉得是苏州的读书人当上官的可能性大,还是凤翔府的读书人当上官员的可能性大。”

    “臣恐怕过个一百年,凤翔府都不一定能有一个人考上,陛下知道这是为何?”

    朱元璋:“为何?”

    “因为教育资源不一样啊,除非你科举考试出题的时候,问的是如今大明要经营西北,你们都有什么好的提议。”

    “那说不定没去过凤翔府的苏州读书人,可能就会答不上。”

    “反倒是让长居凤翔府的读书人可以轻易说出点道道。”

    “但臣觉得,陛下您出的题,肯定都不是这么问。”

    “不可能问到这么地具体。”

    “陛下若是不去注意到这一点,过个几十年后,朝堂上可能就全都是苏州人了。”

    “不过也不一定。”

    朱元璋:“此话何意?”

    李可便道:“因为苏州人都不愿意出仕,那如果把苏州人排除掉,这天底下,还有哪一个地方在元末混乱以来,最安定?那这些地方,说不定就会成为大明进士扎堆的地方,因为他们那里没有战乱,没有战乱,经济也好,百姓都富裕的话,就有更多时间和愿意让自家子弟去读书当官,其他人要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他们说不定都不用种地,就每天光读书就行了。”

    “那凤翔府的人,还要天天面对蒙古人,又怎么可能考试考得过他们?”

    “还有一些教书的老师水平亦是如此,凤翔府的教书先生,你拿来跟苏州的教书先生比,估计这写出来的文章,都比苏州的水平要差出一大截。”

    朱元璋听完顿时有点恍然大悟,沉默了一会会后,这才抬眼看向李可道:“那照你这么说,朕的科举竟是在偏帮江南?”

    李可最后道:“是偏帮没有经过战乱,而且学风本就极为浓郁的地方,臣以为,为了公平,应在每个地区,都要保留一点录取的名额,限制那些日子过得太好的地区的录取名额,甚至如果不嫌麻烦,各省的考试题目,都应该出得不一样。到时候,就在省内排名录取即可。”

    朱元璋接下来又在马车上想了好一会,尔后道:“你此前怎么不早说?”

    李可也是回道:“你也没问啊。”

    朱元璋:“整日就知道往银行、专利局跑!连诚意伯是谁都不知道,朕真该把你这参知政事给撤了。今后,你每日都要到中书省去当值!”

    李可:“额……”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