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拍马屁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第八十二章 拍马屁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李可!”
大善殿内,一身明黄色衣服的朱元璋的注意力很快便从那些织机身上重新回过了神来。
“臣在。”
“朕欲让这样的织机,遍行天下,你怎么看?”
李可便道:“臣以为,这自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像这样的好东西,就该遍行天下,惠及天下百姓。臣已经把样机做出来了,反正……其他工匠一看肯定也会了,那接下来这推广之事,就交给陛下去安排。”
李可把这话一说,倒是让朱元璋不禁有点难到了。
当然!
朱元璋转念一想,他手底下有万千不用付工钱的工匠,只要他一声令下,造个十万、八万张这样的织机,也不是什么问题。
现如今还有点比较难的,就是这木料也需要花钱。
还有,这织机做好了以后,给谁,不给谁?
先百姓?
先勋贵?
还是先苏州那些他恨得直咬牙的富户。
他越想,便越是觉得,这分配其实也不是很好分配。
当然!
便是如此,他很快便又有了主意。
一般百姓你给她,她家里也没有那么多丝线去织,那就给卫所兵的妻子。
卫所兵是他统治的基本盘,减轻卫所兵所有妻子的负担,这倒也算是一项仁政了。
不过朱元璋自己已经想好了答案,他却是想问问李可是怎么想的,便问道:“那你觉得,若是由朝廷来把这些织机都造出来,接下来该怎么把这些织机都分给百姓?”
李可一脸愕然地回道:“陛下你问我?”
“朕不问你问谁?”
李可便琢磨了一下,最后道:“百姓也分很多种,有有钱的,有没钱的,那些没钱的,陛下你就算是把织机分给她们,那也没什么用。”
“当然,那些没钱的,说不定倒是可以先跟人家赊账,赊一下丝线的钱,等把布都织好了,最后再还回去。”
“但臣觉得吧,这样的百姓还是过于势单力弱,感觉就算是把织机给她们,也意义不大。”
“臣以为,可以找个地方集中办一个织布厂,由朝廷出面,请她们来当值,如此有朝廷为她们撑腰,那就不会显得那么的势单力弱了。”
朱元璋一边看着李可,一边又想了想,这法子,他倒是从来都没有想到过。
旋即便问道:“你觉得这方法可行?”
李可便道:“可不可行的,臣也不是很清楚,毕竟臣也没做过,不过这应该是唯一能照顾那些弱势百姓的办法了。”
但很快……
朱元璋又反应了过来。
问道:“若是这么做,那岂不是跟那些雇人织布的商人差不多?”
其实能雇人织布的商人,在这古代真的不算多。
当然,会有一些商人到农村去收农村妇女已经织好的布,又或者是像苏州这样的地方,农村妇女会抱着布进城把布卖给在城里有自己店铺的商人。
这样的情况,确实是存在的。
至于李可这种,说直接建一个织布厂的。
只能说是少之又少。
想了好一会,朱元璋便又道:“你说弄一个织布厂,又能安置多少女工?”
李可便道:“那得看这工厂建得有多大了。”
朱元璋又问道:“你说在城里建,可那些穷困百姓,一般都不住在城里。”
李可回道:“这的确是个问题!所以臣也在考虑,要不要弄个有轨马车。”
朱元璋越来越听不懂,“这有轨马车又是什么东西?”
李可便道:“就是一种只用两匹马,就能拉二十人,三十人的马车。”
朱元璋的脑子直接烧冒烟了。
两匹马确实可以拉这么重的货物,或许。
但是这二十人,三十人,怎么坐在马车里?
抱成一团,互相扯着头发,像是女人在打架一样吗?
李可知道朱元璋不懂有轨马车,只好进一步地解释,“所谓有轨马车,能比一般的马车,拉更重、更多的货物,至少是一般马车的三倍到五倍,是一种十分适合短途出行的工具。如果能用这种工具,每日一早,从城外把人都给拉到城里来,也就不需要她们自己每日都跑断腿了。只不过臣必须得说,这样的想法肯定是极好,但也要看情况。”
“必须得是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才好这么弄。对条件也算是颇为苛刻,不是什么地方,都能这么弄的。”
所幸现如今南方地区,人口相对密集,你若是现在想要在北方这么搞,那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而朱元璋也不怕把自己的想法给分享出来,“朕打算把织机都做出来,而后分给卫所,你觉得此方法可行?”
李可便道:“也可以,为国戍守,功劳那么大,理应如此。跟臣所扶持的对象虽说不同,但这样的想法也不错。”
朱元璋这才说道:“那你负责你的,朕负责朕的。”
李可便道:“陛下的意思是,可以随便臣怎么乱搞?”
朱元璋白眼看着他:“……”
李可道:“臣主要是怕把这事给搞砸了。陛下您不需要考虑那么多,只需要把织机做出来,然后赏赐给别人就行了。可臣这方法不一样,臣还得考虑这织出来的布卖给谁,还得给女工每个月按时发俸禄。”
朱元璋都懒得跟他说话。
李可看对方这反应。
几乎就是默认了。
也随便了!
其实李可还知道一种连手都不用,可以直接把双手揣进自己的裤兜里,只用双腿就能自动织布的织布机。
当然,如今还没有研究出来,不过已经让工匠着手开始研究。
到时候……那织布就比现在的还要方便。
虽说速度可能已经快不了多少。
这一年的五月中下旬。
应天府周边的水稻跟小麦,也开始相继成熟,朱元璋便下令,让包括李可在内的其他朝中重要官员,都去一边视察,体会百姓种地之艰辛,一边尝试使用一下李可拿来的脚踏打谷机。
既然都提到了自己的名字了,那李可也只能是跟着作陪。
然后……
倒是有机会跟汪广洋隔空‘认识’了一下。
只能说印象普普通通,没有胡惟庸会拍马屁。
这一次也安排了人工队,胡惟庸就是那个人工,朱元璋则是用上了脚踏打谷机。
被胡惟庸这马屁一拍,当场就显得李可的脚踏打谷机效率提升了十倍不止。
“陛下,您看您这边都打完了,臣这边,当真是望尘莫及啊。”
“对。”
然后胡惟庸就带着一脸的笑意跟着附和。
朱元璋也一脸的笑意,“这可都是李可的功劳!朕也没想到,居然真的能快上这么多。”
胡惟庸又接着道:“有了此物,今后大明百姓这摔打稻谷,就再也不用那么地辛苦了。陛下英明!李参政慧心巧思!”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