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通租宿债(4K,求订阅)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98通租宿债(4K,求订阅)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杜骥被刘乞领到尚书台,刘义真起身相迎,笑道:“我盼度世久矣。”

    一别数月,他还是这样的热情。

    杜骥也是感慨万千:“臣恨不能早来,竟然错过一场盛事。”

    安西将军府已经被裁撤了,他如今是世子府的谘议参军。

    刘义真知道杜骥所言的盛事是指内禅,他摆摆手,拿一个傻子立威罢了,没什么好提的。

    “度世南下时,关中情形如何?”刘义真关心地问道。

    杜骥笑道:“军民感念世子的恩义,士人仰慕世子的威名,臣来时,一切如常。”

    刘义真稍稍安心,他如今身处建康,与长安远隔二千余里,真要发生什么事情,也是鞭长莫及,只能寄希望于留下的文武能够戮力同心。

    然而,杜骥缓了缓,继续道:“臣以为,关中的忧患在外不在内。”

    刘义真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魏人可有异动?”

    “魏人迁徙河北鲜卑,壮其根本,早晚必为心腹大患,然,臣所虑者,实在朔方。”

    “赫连璝?他不敢有异。”刘义真自认为有识人之明。

    他那个结义兄弟没什么雄心壮志,也没什么本事,如今胡夏正是虚弱的时候,怎么敢生出异心。

    杜骥答道:“世子慧眼如炬,赫连璝确无异心,只是在魏主东巡后,赫连璝耽于享乐,疏于整军饬武,臣担心长此以往,必有灾祸发生。”

    赫连璝的心弦绷得太久、太紧,如今见北魏没有进攻朔方,以为度过了危机,便开始了报复性地享受,人也倦怠了下来。

    对此,刘义真也不是完全没有预料。

    “罢了,我自会书信一封,提醒赫连璝。”

    至于能不能起到作用,刘义真的心里也没底。

    他在关中时,朔方有事,可以举兵增援,如今离开了长安,一切都只能靠赫连璝自己。

    刘义真不放心让任何人带着关中主力远赴朔方,与魏军作战。

    一旦战败,关中空虚,必然危如累卵,他的辛苦努力也将付诸东流。

    “说说安定均田的事吧。”刘义真转移了话题。

    杜骥于是详细介绍起了他在安定郡分田的情况。

    得知将士们分到田地后,对自己感恩戴德,刘义真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

    他又问:“留驻将士的妻儿可曾迁了过去?”

    “回禀世子,臣南下之前,刺史府已在料理此事,王刺史曾言,入冬前定能将他们安顿。”

    长安与安定相距甚远,而老幼走得又慢。

    当年刘备撤出新野时,带上新野百姓,日行不过十余里,如今这群将士家属要被迁到安定郡,确实需要走上两三个月。

    “不仅是要把人送到地方,也得将他们妥善安置。”

    “世子放心,臣在安定时,与王太守组织军民修屋砍柴,就连过冬的柴炭都已备齐。”

    “如此甚好。”刘义真点点头,再问:“曲辕犁可有进展?”

    杜骥闻言,终于露出一丝愧意:“臣忙于均田,一直疏于此事,匠人钻研数月,始终未有进展。”

    刘义真也不怪他:“是我安排给你的事务太繁,致使你分身乏术,如今来了建康,可为起部郎中,掌百工之籍与工程督造,着你继续组织匠人研讨曲辕犁。”

    起部最初是由晋武帝司马炎设置,隶属尚书台,为诸曹之一,起部郎中是起部曹的主官,秩六品,资历深者可称起部侍郎,隋朝以后,起部改称工部。

    刘义真顿了顿,继续道:“曲辕犁重在轻便灵巧,我只有一个要求,一牛一夫即可耕地,度世务必用心。”

    “臣必不负世子所托。”

    杜骥也很清楚,如果真的能够研制出刘义真想要的曲辕犁,使耕种方式由二牛三夫转变为一牛一夫,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无疑是一件泼天的功劳。

    即使刘义真不提醒,他也会用心此事。

    说过了公事,刘义真叙起私情:“此番南下,度世有何感受?”

    杜骥感慨道:“江南风物迥异于关中,建康繁华更在长安之上。”

    刘义真笑道:“居建康,大不易,度世是否寻到了住处?”

    “臣急于拜谒世子,妻儿皆在宫门外等候,尚未安置他们。”

    “既如此,不如暂时住在宋公府,等寻到了合适的宅邸,再搬也不迟。”刘义真提议道。

    杜骥闻言,拱手称谢,又道:“臣入台城前,拙荆也曾央臣向世子道谢。”

    “是因为大赦?”

    “正是,丈人一家能够得赦,拙荆感激涕零。”

    “这是天子的恩典,何需谢我。”

    “今上若无世子扶持,何来恩德。”

    刘义真暗暗颔首,自己辅政以后,如果推行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需得注重宣传,让百姓明白,恩德出于刘令君,而非天子。

    做好事不留名,那不是刘义真的一贯作风。

    “度世先去安顿家眷吧,不要让他们等急了,也不必急于履职,此番南下,一路舟车劳顿,先把身体养好,再来尚书台赴任也不迟。”

    当年永嘉南渡的那一批士人,就有很多因为水土不服,适应不了南方气候,加之奔波劳累而因病早亡。

    刘义真可不想杜骥落得同样的下场。

    “臣多谢世子关心。”杜骥说罢,拱手告退。

    待他走后,刘义真再度翻阅起往年的政令,直至黄昏,到了下值的时候,这才离开。

    车驾回到宋公府时,刘义隆、刘义康已在府外等了许久。

    一般情况下,刘义真还是会住在宋公府,除非是离开尚书台晚了,才会在台城的宿舍里将就一晚。

    “阿兄。”

    待刘义真下车,二人一左一右凑了上来。

    “今天的功课如何?”刘义真边走边问。

    来到建康后,刘义真就已经为他们聘请了老师。

    刘义康迫不及待地抱怨:“先生今日教授的是《论语》,好生无趣。”

    他虽然被刘义真强迫着读书,但相较而言,还是更喜欢读史书,觉得里面的故事引人入胜。

    刘义真笑道:“《论语》教的是处世之道,用心学了,必能受用一生。”

    “阿兄说的头头是道,怎么不见自己翻读?”刘义康小声嘀咕。

    但刘义真耳朵尖,还是让他听到了。

    “阿弟非我,安知我不曾读过《论语》。”刘义真说罢,挑了几句耳熟能详的背诵后,刘义康方才信服。

    当然,刘义真所谓的读过《论语》,那都是语文课本上的节选而已。

    自内禅过后,一连三日,刘义真都不见任何动作,直至第四日,尚书仆射徐羡之让刘义真唤了过去。

    刘义真指着一堆账册说道:“徐仆射,这些通租宿债可还收得回来?”

    东晋的赋税沉重,此前就有提过,无论有没有占田,占田多少,每一户要缴的税额都是相同的,岁输绢三匹、绵三斤为户调,以及三斛米的口税。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苛捐杂税。

    贫民们根本承担不起,日积月累,也就欠下了官府巨额的通租宿债。

    徐羡之摇头道:“如何收得回来,欠债的百姓或是卖身为奴,或是为了避债,躲入山林。”

    山林里可不是什么世外桃源,这一时期,就连京口周边甚至都有猛虎出没。

    ‘苛政猛于虎。’刘义真暗暗感叹一句,而后提议道:“既然难以收回,不如全免了吧。”

    徐羡之对此并不惊讶,或者说,当刘义真提起通租宿债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半个多世纪前,晋穆帝就曾借着立皇后的机会,免去过一次通租宿债。

    但徐羡之还是劝阻道:“令君,这笔钱粮数额巨大,依下官之见,不如先请示了宋公再作计较。”

    刘义真摇摇头:“宋公让我入朝辅政,许我放手治国,何需再去请示,仆射勿虑,宋公绝不会因此怪罪。”

    一些收不回来的烂账,就算留着欠条,也抵不得一升米,一匹布,倒不如尽数销毁,邀买人心。

    刘裕早年有过被逼债的亲身经历,刘义真也深信以他关心民间疾苦的性格,一定会赞同自己的做法。

    “令君已有决断,仆敢不从命。”

    就在徐羡之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的时候,刘义真又道:“我欲使民安居乐业,免去通租宿债,但此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不出数年,又会有百姓因为生活难以为继,而不得不拖欠赋税。”

    “令君之意?”

    “我欲恢复度田收租制,有些苛捐杂税,能免则免。”刘义真终于道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

    度田收租制,即度田而税,丈量实际耕地面积作为计税基准,按亩收税。

    当初东晋之所以废止这一制度,是因为随着士族豪强们侵占的田地越来越多,他们所需要承担的田租也就越来越重,发展到最后,士族豪强抗法,拖欠田租多达五十余万斛。

    朝廷无奈,只能转而推行一刀切的口税米三斛。

    但刘家不是司马家,不会因为士族抗税而毫无办法。

    毕竟刘家的基本盘不是士族的支持,而是京口武人。

    如今的士族,经历过孙恩、卢循之乱,以及刘裕推行的义熙土断后,也不复当年的强盛。

    刘义真有把握以恢复旧制为名,将所谓的‘口税米三斛’废止。

    徐羡之眉头紧锁:“此举恐遭朝野非议。”

    在古代,掌握话语权的从来都不是穷苦百姓,而是士人。

    徐羡之赞同刘义真免除通租宿债,但如果是恢复度田收租制的话,就有些犹豫了。

    刘义真笑道:“我自当遣使往彭城,得到了宋公的首肯再行颁布。”

    施恩于民,刘义真可以自己做主。

    侵害士族利益,就需要刘裕帮他站台,否则必定阻力重重。

    刘义真今日与徐羡之提及恢复度田收租制一事,也是想通过徐羡之的口将这件事情宣扬出去,看看究竟有哪些人激烈反对,只作门户计。

    徐羡之刚走不久,刘乞又进门通禀:“令君,始兴郡公在外求见。”

    东晋的初代始兴郡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导,如今在门外求见的则是王导的玄孙王恢,暂任游击将军一职,与骁骑将军分领命中督,掌宿卫之责,秩四品,隶属中领军,是刘义真的直接下属。

    晋朝禁军分为左右二卫,在二卫之下,又有五部督,即命中督、虎贲督、羽林督、异力督、上骑督,换而言之,王恢这位游击将军执掌了建康十分之一的禁军。

    当然,如今的禁军已经不驻台城了。

    ‘他来作甚?莫非是禁军出了乱子?’刘义真暗自疑惑,而后催促刘乞:“快快有请。”

    片刻后,王恢跟着刘乞进门。

    “下官拜见令君。”

    “始兴公与我是姻亲,何需多礼。”

    刘义真的二姐刘荣男便是嫁给了王恢之弟王偃,前两年成的亲。

    王偃如今就在建康做官,因为是刘裕女婿的缘故,年仅十八岁,就已经当上了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无常员,五品官,年俸六百石。

    听刘义真提起姻亲二字,王恢立刻红了眼睛,恳求道:“吾弟危在旦夕,还请令君出手相救”

    刘义真大惊失色,这建康城里,还有人敢加害他的姐夫?

    “何人如此大胆!”

    王恢直言道:“正是吾弟之妇,令君之姊。”

    刘义真愕然,他回忆了一下记忆里的二姐刘荣男,似乎确实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性子,对家中奴婢动辄打骂,但就算因为夫妻间的小事闹了矛盾,也不至于谋害亲夫吧。

    王恢心急不已:“性命攸关,还请令君切勿迟疑。”

    可是看到王恢如此急切,刘义真又不得不信,只得让刘乞通知臧质,集结守候在大司马门的亲卫,护送自己前往始兴公府。

    进入王家府邸,有王恢这位始兴郡公带路,自然畅通无阻。

    行至姐姐、姐夫的院落,刘义真隔着一堵院墙,就听到了院子里的鞭挞声、以及王偃的惨叫声。

    刘义真顿感不妙,连忙加快了脚步。

    行至院门处,赫然望见王偃被光着身子吊在树上,树下有一名悍妇手持长鞭,打得他皮开肉绽,连连求饶:

    “夫人,我知错了,快别打了,求求你,哎哟,别再打了.”

    那名悍妇正是刘义真的二姐刘荣男。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