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无题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132章 无题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等朱标思考的差不多了,马钰才接着说道:

    “我们对之前讲过的课做个梳理。”

    “西周以宗法关系为核心,建立了一套普世价值观,把天下人拧成了一股绳。”

    “同时又把前人留下来的礼法制度进行改良,统合进宗法关系内,形成了治理天下的制度。”

    “所以先秦时期是以血缘关系,来构建行政体系的。”

    “周天子将功臣和血亲,分封到各地诸侯。”

    “而诸侯又把自己的血亲,分封到一个个城池,帮助自己管理国家。”

    “是为二次封建。”

    “所以在那个时候,宗法关系是把人统合到一起的纽带。”

    “郑国子产改革,率先打破了这种‘任人唯亲’的传统,改为任人以贤。”

    “宗法关系第一次被打破,那么诸侯就需要一个新的纽带,把人统合到一起。”

    “于是文化的优先性被前所未有的拔高。”

    “是否遵循周礼,成了区分华夷的标准,这种标准被后来的世家所继承。”

    “前面我们说过,普通百姓没有机会读书识字,也就没有族群的概念。”

    “他们不知道华夷之辨,甚至不知道天子是谁。”

    “但没有关系,他们一定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谁才是最尊贵的那户人家。”

    “他们知道自己要听那户人家的话,要团结在那户人家周围,这样才有饭吃。”

    “这户人家就是世家。”

    “世家与世家之间则以文化为纽带,维系着族群认同。”

    “底层百姓则跟着世家的步伐走,被动的维护着华夏这杆大旗。”

    “但是世家政治被消灭后,没有族群意识的百姓,要如何维系族群认同?”

    “靠千里之外的天子吗?”

    “我说个你不喜欢听的话,对百姓来说,皇帝就是抢夺他们劳动果实的土匪恶霸。”

    “收税的时候皇帝就出现了,税交完皇帝就消失,遇到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

    “靠千里之外的皇帝?人早就死光了。”

    这话确实难听,朱标都有些绷不住了,表弟这张嘴是真毒啊。

    不过更多的还是心情沉重,因为他知道马钰说的是现状。

    所以他并没有生气,而是说道:

    “所以世家消亡后,没有族群意识的底层百姓重拾宗法关系,以宗族为纽带重新抱团是吗?”

    马钰颔首道:“宗法关系并没有真正消失过,以前只不过是被世家政治给压制了。”

    “等世家消亡,社会却没能拿出新的纽带,来重新确立人与人的关系。”

    “而人又需要抱团,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于是被压制的宗法体系重新出现,并迅速在基层普及,形成了宗族势力。”

    “这也是为何大家总是说,华夏的礼法制度确立于三代时期。”

    “直到现在,都未能跳出他们建立的框架。”

    朱标听的叹为观止,又有些羞愧。

    听了那么多节课,他自认为掌握了马钰的学习方法。

    私下一直在按照这种方法学习,收获确实非常多。

    尤其是这次针对豪民、宗族的课题,他独立完成,连马钰都给不出更好的建议。

    多多少少让他有些自得。

    但马钰这一席话,让他彻底清醒过来。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就是对之前许多课程的总结。

    然而老话重谈,却又推导出了新的内容。

    这让自信的他大受打击,同时也清醒过来。

    原来自己连马钰之前讲的课,都没能完全吃透,离掌真正掌握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猛然想起马钰刚才说的那句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原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产生了傲慢之心。

    不过他也不是纠结于小失误的人,很快他就收拾情绪,重新回顾马钰之前说的话。

    宗族之所以盛行,是因为世家缺失导致的权力空白。

    这是本质。

    如果搞不清本质,任何方法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之前的课程已经说过,财富兼并是必然的趋势无法阻挡。

    再好的办法,也只能起到延缓的作用。

    这一点西汉已经替世人证实。

    西汉是没有什么豪强世家政治的,不得不说刘邦这个人虽然出身也不高,但他敢用人也敢放权。

    有一帮聪明人,帮他设计了一整套的国家制度。

    建国初的那一批政治家们,早就预料到豪强的危害,设计了一套削弱政策。

    文景时期,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甚至汉武帝穷兵黩武,还不分贫富来了好几波竭泽而渔。

    即便如此,到了西汉中后期,地方依然出现了很多豪门大户。

    然后汉成帝被儒家洗脑,在这个节骨眼上要施行‘仁政’,主动放弃了削弱豪强的政策。

    只用了几十年,朝廷就干不过地方了。

    西汉执行了一百多年的政策彻底失败,为东汉的豪强政治埋下伏笔。

    自己根据历史总结出来的,迁徙加诸姓混居之法,比起西汉的政策强的也有限。

    能执行多少年真的不好说。

    马钰的这一番分析,是指出了宗族兴起的本质。

    如果能针对这一点拿出更好的办法,或许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宗族问题。

    想到这里,他目光再次看向马钰,问道:

    “基于你方才所言,朝廷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化解宗族问题?”

    马钰说道:“宗族兴盛是一系列问题的外在表现。”

    “事实上,在秦朝建立的时候,宗族就已经死了,只不过到现在都没有埋。”

    “反而因为世家政治的结束诈尸了。”

    “现在大明要做的,就是挖个坑将它埋了。”

    这个说法倒是很新鲜,朱标沉重的心情都放松了不少,脸上重新浮出了笑容:

    “具体说说都有哪些问题。”

    马钰叹道:“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复杂了,我先给你说一个新概念吧。”

    新概念?朱标顿时就兴奋起来,今天这一趟真没白来啊。

    马钰接着说道:“这个概念叫人身依附。”

    “具体来说就是,单个的人是脆弱的,必须依附于某个强大的人或者组织,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朱标接话道:“这个你之前说过,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抱团生存,于是就有了国家。”

    马钰说道:“对,但是单个的人直接依附于国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朱标疑惑的道:“何解?”

    马钰解释道:“小国寡民,朝廷有能力直接管理每一名百姓,左右每一个人的命运。”

    “这种情况下,人是依附于国家的。”

    “但如果是疆域数千里,人口几千万的大国呢?”

    “朝廷不可能直接管理百姓,真正决定百姓生死的,是下面的官吏或者世家豪强。”

    “官吏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如果他们能代替朝廷,好好管理百姓那还好说。”

    “可事实上,从古至今衙门就只有两个任务,约束百姓不让他们乱跑,然后就是收税。”

    “一个县几万乃至几十万人,每天要发生多少事情?”

    “靠衙门那几个官吏,能处理的过来吗?”

    “百姓生活中遇到难题,找谁来解决?”

    “他们找谁,就是依附于谁。”

    “所以百姓只是名义上依附于朝廷。”

    毕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吗,这就是大义,但也只有一个大义名分。

    “事实上百姓真正依附的,是能为他们解决问题的人。”

    “在汉唐时期,他们依附的是世家。”

    “世家消亡后,他们依附于宗族。”

    朱标恍然大悟:“所以你一直强调,要拓展衙门的职能,就是和宗族抢夺百姓的依附关系。”

    马钰颔首道:“不完全是,不过这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朝廷管的越多,宗族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但一个族群的构建,光有依附关系还不行。”

    “百姓能依附于大明,也能依附于别的蛮夷政权。”

    “真正要构建一个族群,需要一个纽带。”

    “没有这个纽带,终归只是一盘散沙。”

    朱标精神一振,终于说到他最关心的问题了:

    “你以为大明该以何为纽带?”

    马钰肯定的道:“文化。”

    文化?

    这个回答让朱标有些失望,他本以为马钰会提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新思想。

    没想到还是老生常谈。

    不过他马上就反应过来,自己的要求有些过高了。

    就算马钰凭空想出一种新概念作为纽带,难道就真的能适用大明吗?

    反而是以文化为纽带,已经得到了历史的验证,是切实可行的。

    但这么做也有难题。

    “文化为纽带倒也不是不行,但之前你也说过,只有读过书的人才会产生文化认同感。”

    “普通人大多是没机会读书的,要如何让他们产生认同感?”

    马钰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文化来源于哪里?”

    不等朱标回答,他自顾自的说道:“来源于历史。”

    “先让百姓泛泛的了解历史,让他们明白我们为什么叫汉人,为什么叫华夏。”

    “至于你刚才问题的,如何让普通人了解这些。”

    “其实很简单,歌颂英雄。”

    “按照朝代顺序,每个时期挑选两三个英雄人物,或者某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将其编写成故事,然后以说书的方式,将故事讲给百姓听。”

    “枯燥的历史大家很难记住,但鲜活的历史故事,他们一定喜欢听。”

    “而英雄是一个族群最重要的精神承载,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当我们族群的英雄被广为传颂的时候,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

    “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可能需要几十年才会有效果。”

    “可一旦完成,就能从最基层构建族群意识。”

    “到时候就算我们的族群再次陷入低谷,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就会应者云集。”

    “蒙元这样拒绝汉化的族群再想统治天下,就会变得几乎不可能。”

    朱标陷入了沉思,他要衡量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马钰长吁了口气,终于把这个概念说完了。

    事实上,他可以照抄前世的民族概念。

    但民族是欧洲殖民者,为了分化被殖民者才搞出来的概念。

    只不过当一个概念被发明之后,就会脱离发明者的掌控。

    殖民者更想不到的是,民族概念才是最适合弱者的叙事方式。

    因为弱者很难把百姓团结起来反抗殖民者。

    而民族恰恰是最好用的纽带。

    属于是殖民者手把手教被殖民者如何团结,如何反抗。

    全世界都被卷入了民族叙事,被殖民者靠着民族为纽带,集中力量成功推翻了殖民霸权。

    但是……

    但是对于强者,尤其是对于华夏这种文化强者来说,民族叙事优劣参半。

    甚至弊大于利。

    原因很简单,不利于民族大融合。

    华夏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以融合一个又一个族群。

    每一个汉人王朝的出现,都必然会迎来一次民族大融合。

    华夏本身就是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一个部落,然后一统黄河流域。

    后来南下吸收了长江流域的部落文明。

    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属性。

    从西周到秦汉隋唐,期间更是有无数族群被融合。

    甚至被大家喷的宋朝,都以文化融合过诸多族群。

    可自从全世界陷入民族叙事的逻辑怪圈,民族融合几乎就停滞了。

    不但停滞,民族反而越来越多。

    很多在血缘上明明是一个族群,就因为一个生活在山上,一个生活在山下,就被划分成了两个民族。

    成了两个民族,就要相互切割,就会产生事端。

    为什么华夏周边的国家,在文化上总是与华夏产生矛盾?

    这就是民族叙事带来的后遗症。

    那些国家自古以来就深受华夏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脱离了华夏文化他们连自己的历史都搞不清楚。

    可是在民族叙事逻辑下,他们必须要塑造独立的历史文化体系。

    那么和华夏文化做切割,将华夏的文化遗产偷走,就成了必然要走的路子。

    当年美帝为了和带英做切割,也干过类似的事情。

    美帝英语和带英英语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并不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而是为了和带英做切割,美帝人为制造出来的。

    这就是民族叙事逻辑带来的后遗症,无端生出了许多事端。

    当然了,还是那句话,民族叙事对弱者有利。

    但现在大明是强者。

    目前的华夏依然全面领先全世界,且大明已经完成又一次的天下一统。

    华夏的主体汉人重新主导一切,新的民族大融合契机已经成熟。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这个世界能搞文化叙事的,只有华夏文明。

    其他文明都太单薄,支撑不起文化叙事逻辑。

    前世沙俄曾经尝试用文化同化被征服的族群,建立一个大罗斯民族。

    可惜他单薄的文化,支撑不起这个雄心,最终失败。

    而华夏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文化财富。

    搞民族叙事,就是主动放弃文化优势。

    马钰自然不会去干这种事情。

    不过民族叙事的很多优点倒是可以吸收,用来推广华夏文化,扩大文化优势。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姑母是马皇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姑母是马皇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