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吏部传说之其零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28章 吏部传说之其零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苏泽回到詹事府,修改完奏疏后,塞入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蒙学教育议》

    苏泽写道:“为广植人才、厚培国本,请立学政三级之制事。”

    “一曰:设县立小学以开民智。”

    “请于各州县设‘小学’,收十龄童蒙。课业以识字明理为基,辅以算学启蒙及德行礼教。”

    “聘本地蒙师或国子监预科卒业者任教,由学政考选授职,比照六等吏员俸禄,依资历才学擢升。”

    “二曰:建预科以导专才。

    小学卒业者,经学政考选,可入四途:

    武监预科:习兵阵韬略,二年卒业入武监。

    水师预科:授海事航技,二年卒业进水师学堂。

    科举正途:留本县修举业。

    国子监预科:通习经史策论,卒业可入国子监或应考诸专科学堂(含武学、水师)。”

    “三曰:定财用分担之法。

    办学经费取“官民协济”:地方官府筹十成,国库补五成。

    先试于商税开征之地(今山东、山西、顺天府),俟成效著,渐次推行。银钱专储于学政库,州县不得挪移。”

    “四曰:归礼部统辖以专责成。

    凡小学立废、教职考绩、银钱稽核,统归礼部总摄。

    请仿“水务专务大臣”例,增置内阁教育专务大臣一员,总揽学政兴革。”

    最后苏泽写道:

    “蒙学乃百年树人之业,今立此制,可使寒门得启牖之机,边陲获弦诵之化,专才备国用之急。”

    写完奏疏,苏泽将这份奏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蒙学教育议》送到内阁,内阁辅臣均表示支持,送入皇宫。

    吏部和科道对于你的奏疏表示反对,认为在内阁设置专设教育专务大臣,是因人设岗,破坏廷推阁臣的惯例。

    隆庆皇帝同意了你奏疏的前半部分,搁置了设置教育专务大臣这件事。

    ——【模拟结束】——

    【剩余威望:1040。】

    【若要完全通过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点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通过了前半部分吗?

    但是要推动这样的大事,一个礼部尚书是不够格的。

    设置专务大臣,才能统筹朝堂的力量。

    而且苏泽对殷士儋有承诺,要推动他入阁。

    既然如此,苏泽选择了“是”。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840点,已经在现实中完成上书,请等待奏疏生效。】

    苏泽拿着奏疏,来到了通政司。

    ——

    “大银台。”

    “大银台。”

    杨思忠走入自己的公房。

    他已经接任吏部尚书了,但是如今手上还有通政邮递司的公务需要交接,所以还要往来于吏部和通政司之间。

    通政司内,依然称呼他大银台,这是旧部为了拉进和这位吏部天官的关系,而专门选择的称呼他的旧职。

    杨思忠和众人点头,他即将上任吏部尚书,第一个难题就是通政使的人选。

    难道要将冯学颜调回来?

    杨思忠摇头。

    冯学颜是通政司的右议政,职位上是可以晋升通政使的,但是杨思忠可没好心到将他调回大明的想法。

    还需要另外选找一个妥帖的人选。

    可有过通政司工作经历,职位上又适合,能胜任通政司工作的大臣,整个朝堂也没有几个。

    其实杨思忠心中,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那就是自己跑到刑部,把通政司这个烂摊子交给自己的前任通政使李一元。

    但是时也命也,当年李一元交给自己的通政司,是大九卿衙门中是妥妥的最后一名,甚至有时候论职权,还不如强势的小九卿衙门。

    所以在那个时候,李一元从通政使调为刑部侍郎,还能算是升迁。

    但随着通政司改组为通政邮递司后,通政司的职能进一步加强。

    海外通政署设立后,通政邮递司的职权更是扶摇直上,已经超越了都察院和大理寺。

    所以杨思忠调任吏部尚书,就算是合理的升迁。

    那让刑部侍郎李一元再调回通政邮递司担任通政使,也不算是贬谪他了。

    但是前提还有一个。

    李一元是阁臣候补,眼看着要增补阁臣了,如果李一元能入阁,那自己的计划就要落空了。

    李一元还是有入阁的希望的。

    《大明民律》,负责大明法制改革,成立巡警制度,李一元都有功劳。

    如果是前朝,这样的功劳早就入阁了。

    这可惜这是隆庆朝。

    王世贞促成俺答封贡,两次促成草原和平,这样的功劳还没入阁呢。

    当然,入阁要看皇帝的心意。

    杨思忠思考着,如何能阻止李一元入阁,调回通政司当这个通政使。

    就在这个时候,手下经历官徐叔礼抱着一堆奏疏来到了通政司。

    徐叔礼将奏疏放在桌上,然后又将几份重要的奏疏挑选出来。

    一直到自己快要离任了,徐叔礼才能筛选重要的奏疏。

    对于这个手下,杨思忠是有点嫌弃的。

    但是嫌弃归嫌弃,徐叔礼比他几个多话的前任还是要本分的。

    如今杨思忠已经高升,对于徐叔礼也多了几分宽容。

    “大银台,这是苏翰林的奏疏。”

    杨思忠满意的接过了奏疏,等看完苏泽的奏疏,杨思忠这样的城府,也露出一丝笑容。

    这苏子霖真是“善解人意”啊!

    如果专设教育专务大臣,那礼部尚书殷士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如此一来,自己就可以想办法让入阁失败的李一元,来接手通政使的职位!

    想到这里,杨思忠高兴的站起来。

    自己一定要促成这道奏疏!

    ——

    三月二十八日。

    沈一贯来到报馆,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的奏疏又通过了!”

    罗万化放下手里的报纸,沈一贯说道:

    “《蒙学教育议》已经得到陛下御批,山东、山西和顺天府治下五县,已经提前向礼部做了申请,请办小学!”

    紧接着沈一贯又说道:

    “原本吏部还想反对,听说这次是新任杨天官使了力气,弹压下吏部的不满,这才通过了子霖兄的奏疏。”

    罗万化如今对政治有了热情,他疑惑的问道:

    “吏部为何要反对?”

    沈一贯说道:

    “学官也是官啊,按照子霖兄的奏疏,小学教师也比照六等吏员管理,这等于在县里多了新的职位。”

    “但是这些职位不在吏部的控制中,吏部自然要反对。”

    原来如此。

    罗万化点头,他看向苏泽,难道是苏泽提前和吏部尚书杨思忠通了气?

    其实苏泽本来也犹豫,要不要请杨思忠帮忙,剩下两百威望点。

    但是苏泽体谅人家杨思忠刚刚吏部履新,就要反对吏部的本部利益,这会让杨思忠难办,所以也没去求杨思忠,而是直接用了系统之力。

    苏泽也没想到,杨思忠竟然会主动配合自己,压下吏部的不满。

    也不知道系统用了什么办法。

    反正好消息就是自己的奏疏通过了。

    沈一贯盯着苏泽,苏泽疑惑的看着他问道:

    “肩吾兄怎么了?”

    沈一贯说道:

    “这次礼部尚书殷士儋入阁是板上钉钉了,两任阁臣可都是子霖兄推进去的,你知道外朝如何议论?”

    罗万化问道:

    “如何议论?”

    沈一贯说道:

    “外朝都说子霖兄是影子阁老。”

    影子阁老?

    罗万化仔细想象,又觉得这个说法要比什么“小阁老”贴切很多。

    苏泽无奈的摇头道:

    “肩吾兄怎么也说这种事情,殷尚书入阁是众望所归,乃是陛下钦点的事情,又和我何干?”

    沈一贯自然不信苏泽的鬼话,他紧接着又说道:

    “那请子霖行再预测下,这次哪位公公能掌司礼监?”

    苏泽又无语的说道:

    “司礼监的事情,外朝可无权过问。”

    沈一贯说道:“子霖兄口风还是这么紧,你可知道这次内相出缺,京师盘口已经累积了上万银元了。”

    罗万化惊讶道:

    “这么多?”

    “谁让司礼监这两位都有机会呢?陛下至今没有决定,加注的人就越来越多。”

    罗万化越知道京师盘口喜欢拿官场上的事情开赌,但是没想到司礼监掌印这个职位,竟然成了最大的盘口。

    沈一贯看向苏泽说道:

    “这件事还要怪子霖兄。”

    “怪我?”

    沈一贯说道:

    “是啊,原本增补阁臣的盘口,也是能和司礼监掌印的盘口并驾齐驱的,但是子霖兄两次推人入阁,大家可就不敢赌了。”

    罗万化还是不明白其中的关键,沈一贯说道:

    “这开盘口,最怕的就是内幕消息。”

    “这司礼监掌印的人选,外廷很少能干预,这赌性就要比增补阁臣大多了。”

    “如今司礼监这两位秉笔,资历能力上也都差不多,就看最后这一点圣心在哪里了。”

    罗万化这下明白了。

    原来是开盘口的也怕苏泽影响增补阁臣,害怕有人会提前得到内幕消息,所以盘口也开不大。

    相反司礼监掌印就不一样了,这件事只能圣心独裁,那些赌客更喜欢这种刺激的游戏。

    沈一贯看向苏泽道:

    “子霖兄,我正好有些私房钱,你说到底谁会成为司礼监掌印啊?”

    罗万化也看向苏泽。

    苏泽被两位好友看了一会儿,只能摊手说道:

    “如果让我猜,我猜冯公公更有机会吧。”

    沈一贯双眼冒光问道:

    “为何?子霖兄有什么消息吗?”

    苏泽不能说,根据自己穿越前的史书上,知道了冯保做了司礼监掌印吧?

    而且这方世界被自己改变太多,他也不知道结果还准不准。

    苏泽只能说道:

    “肩吾兄不是让我猜吗?冯公公执掌东厂,更得到陛下信任吧。”

    但是罗万化说道:

    “陈公公执掌内帑,这些年来内帑打理的不错,多次得到陛下夸奖。”

    沈一贯却很信任苏泽,他说道:

    “既然子霖兄说是冯公公,那我这就去下注!”

    “一甫兄,要不要一起?”

    罗万化想了想,也掏出一袋子黄铜币。

    沈一贯接过钱袋,正准备出门,却听到苏泽说道:

    “肩吾兄等等。”

    沈一贯疑惑看向苏泽,只看苏泽也掏出一个钱袋说道:

    “劳烦肩吾兄,也帮我下注吧。”

    ——

    三月底,内阁次辅张居正奏请皇帝,请皇帝莅临东宫,检查太子的功课。

    隆庆皇帝照准此奏,带着内阁和司礼监驾临东宫,亲自考较太子朱翊钧的功课。

    苏泽作为詹事府官员,也列席在其间。

    紧接着,苏泽就看到了“感人的一幕”。

    曾经带大太子的大伴冯保,牵着太子的手来到皇帝面前,躬身在太子身后,陪着太子接受皇帝的考核。

    隆庆皇帝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太子都对答如流,有些回答还颇有深意,这让皇帝十分的满意。

    隆庆皇帝又看到站在太子身边,一连关爱的冯保,心中暗暗下了某个决定。

    苏泽看向皇帝身边。

    内阁首辅高拱一张黑脸看不出表情,以高拱的政治智慧,大概能明白张居正的筹划。

    但是高拱是典型的士大夫,对于宦官不假颜色,也不愿意和宦官过多交往。

    前任司礼监掌印李芳又是一个知道进退的,和外朝配合很好,此时高拱大概是无感的。

    张居正面色如常,今天的事情是他促成的,也达成了他的目的。

    赵贞吉还是带着笑容,似乎对于太子的功课很满意,同时也和苏泽的目光短暂对视,应该是满意苏泽对太子的教育。

    雷礼也向詹事府众人投来满意的目光,教导太子有方,詹事府又要受赏了。

    司礼监另外一位秉笔陈洪脸上堆满笑容,也赶着在皇帝身边凑趣,说着恭喜皇帝的吉祥话。

    只能说这些太监的业务能力出众,陈洪就是心中再难受,也能做出兴高采烈的样子。

    而在随行太监中,苏泽见到了一个有点熟悉的身影,正是登莱市舶司太监张诚。

    果然速度够快的。

    苏泽给张诚【飞鸽传书】不久,张诚就以汇报公务的名义回到京师,然后就被皇帝留在了司礼监内。

    看来这次司礼监增补秉笔,张诚应该是稳了。

    ——

    四月初,皇帝以太子课业优异,嘉奖了詹事府官员。

    紧接着又传出消息,冯保接任司礼监掌印,前登莱市舶司太监张诚升为秉笔。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