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战绩可查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64章 战绩可查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黄骥的形象也没有比帅嘉谟好多少。
因为每天都要夜里起来观星,黄骥都是夜里醒来白天睡觉的,他穿着一套宽松的长袍,对着帅嘉谟打了一个哈欠说道:
“朝廷的旨意你已经接到了吧?”
帅嘉谟连忙说道:“弟子已经接到了朝廷的旨意。”
黄骥又打了一个哈欠说道:“你是不是不明白,区区一个长兴县丞,要行人来宣旨?”
帅嘉谟连连点头。
县丞算是大明最基层的官员了,一般来说只要吏部任命就可以了,根本必须要行人司来宣旨。
黄骥说道:
“不明白就对了,海巡抚是不是也什么都没和你说?”
帅嘉谟再次点头。
黄骥说道:
“我也没什么和你说的。”
“啊?”
帅嘉谟彻底傻了,这官场的谜语怎么要比算学题目还难解?
黄骥说道:
“你在算学上有天分,本来我是想让你入太史局,随我一起编纂历法的。”
“但是有人要用你,为师也只能把你让出去。”
帅嘉谟彻底懵了,他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比微积分的题目还难解。
黄骥说道:
“你也不用担心,那人是不会亏待人的,这次事情办好了,绝对少不了你的好处。”
黄骥又幽幽的说道:
“但是被那人惦记上了,怕是差使你的日子还在后面。”
黄骥有些后悔,他不过是在和苏泽的日常来信中,谈及过这位弟子的学业。
却没想到这都被苏泽记住了。
黄骥亲身经历过苏泽怎么差使自己的日子,看向帅嘉谟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
如果不是苏泽,他此时应该还在詹事府,愉快的教授太子呢。
但是相应的,苏泽也算是给了黄骥更高的人生目标。
只要能修造出更准确的历法来,那青史留名是一定了。
帅嘉谟的出身还不如自己,对于自己这位弟子来说,能够成为苏泽差使的对象,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不知道多少人都希望被苏泽这位小阁老差使而没机会呢。
黄骥接着说道:“你到了长兴县要低调,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所见所闻都记下来,特别是长兴县和府库之间的账目往来,你要记在心上。”
帅嘉谟点点头。
接着黄骥指着他桌子上的胖鸽子说道:
“你去喂一下那只鸽子。”
帅嘉谟接过黄骥递过来的米袋子,将一把米撒在桌子上,胖鸽子看了一眼帅嘉谟,开始在桌子上啄米吃。
黄骥说道:
“你到任长兴县后,有人会用这只鸽子和你联系,你记得给鸽子喂米吃。”
“如果有什么急事要报告,也可以让鸽子带信,只要你说出送信的目标就行,无论是我还是海巡抚都可以。”
“记住,要它吃上等的好米,湖州的贡米就可以。”
帅嘉谟愣了一下,这胖鸽子吃的这么好吗?
“师父,如果不喂会怎么样?它就不送信吗?”
黄骥摇头说道:
“当然不会。”
“但是它会在你头上拉屎,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
——
京师的七月份,天气十分的火热。
七月初,皇帝终于赐下了冰块,给京师官署降了温。
但是比天气更火热的,丝毫没有降温迹象的,是京师的舆论场。
七月份的大事,就是户部的《会计录》要定稿,这也就意味着长达一年的“盘大明家底”项目胜利完成。
但是项目完成,恰恰是风波的开始。
大明有了家底的账本了,那接下来肯定要算旧账了。
京师各大衙门,也在这《会计录》出台的前夜,发动了最后一轮混战。
结果自然是惨烈的。
七月二十日,距离《会计录》公布仅剩下三天。
沈一贯站在报馆,一只手挥舞着报纸,另一只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着东西。
黑板和粉笔,也是苏泽的发明。
苏泽是在国子监和武监讲学的时候,才想起来现在的教学是多么不方便。
没办法,这个时代无论东西方,教育都是非常贵族化的事情。
苏泽穿越前的平民教育,其实是近代的产物。
在大明这个时代,效率从来就不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也没有那个私塾先生,要同时给几十号人上课的上课的。
等到苏泽真的要给武监一大帮人上课的时候,他终于想起来发明了黑板和粉笔。
但是让苏泽没想到的,是这项不起眼的随手发明,却迅速流行了起来。
苏泽这才想起来,黑板和粉笔,在这个没有PPT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汇报和演示的工具。
很快,在京师各大衙门中,都购置了黑板和粉笔。
报馆里也有这样一块,这是罗万化用来演示排版的。
不过今天沈一贯已经抓住了粉笔,他正在盘点这些日子,因为《会计录》即将出炉而倒在前夜的官署衙门。
沈一贯一边写一边说道:“最惨的就是太仆寺了,因为马政的事情,太仆寺被科道弹劾了二十多次,从太仆卿到群牧监,已经有八名太仆寺官员递交了辞表,还牵连了户部、兵部多名官员。”
苏泽忍不住问道:“所以,肩吾兄,你写在黑板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
沈一贯所写的数字,名叫苏州码子。
苏州码子其实也是一种十进制的记数方法,在东南地区的账房广泛使用。
其实明代也已经有了阿拉伯数字的传入,这自然是元代留下来的。
但是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有过祖训,“一切文书禁用胡书“,苏泽自然也不方便在大明推广阿拉伯数字。
很快苏泽就发现了苏州码子。
其实苏州码子也挺好用的,它的记数方式和算筹对应,还有一套和算筹对应的运算口诀,可以结合算筹进行四则运算。
于是苏泽干脆就推广起了苏州码子,如今大明的算学教材,基本上都是用的苏州码子作为数字符号。
沈一贯说道:“这是下台的官员人数,这也是一甫兄让我统计的。”
苏泽看了一眼罗万化,看来罗状元也被带坏了。
今天是罗万化请沈一贯过来的,在这场风波中一直沉默的《乐府新报》,准备为这次的《会计录》风波来一次总结,盘点一下今日因为不合理开支而落马的官员人数。
不得不说,罗万化是越来越会办报了。
《乐府新报》是官报,所以在舆论战的初期不能下场。
原因自然也简单,《乐府新报》这么大杀器的报纸,自然不能用来攻击其他衙门,要不然别的衙门都会有极大的恐惧感。
甚至六科都察院也会不满,报纸如果成了弹劾官员的工具,还需要言官干什么?
苏泽明白这个分寸,作为官报本来也不应该抢监察机关的工作,所以《乐府新报》在这次乱战中保持了缄默。
临近《会计录》出世,罗万化实在是憋不住了。
于是喊来沈一贯,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案件来一个盘点,也算是最后蹭一把热度。
不过苏泽倒是挺支持罗万化的想法的。
这些官员都已经定罪,那报纸上报道的就是官方消息了,那总不能说《乐府新报》是政治斗争工具了吧。
然后报道落马官员,这肯定是很有热点的新闻,无论是当官的还是百姓,谁都喜欢看官员落马的消息。
沈一贯又说道:
“光禄寺也黜了不少人,是违规祭祀的事情。”
罗万化问道:“违规祭祀?”
沈一贯点头说道:
“天子立七庙,远庙为祧。光禄寺隆祭祧庙,去年多耗费了三万银元。”
罗万化皱眉,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从春秋以来,儒家就制定了严格的礼法。
礼法这东西,是对统治者神圣性的背书,即使是到了明代,也是非常重要的。
天子七庙,就是说天子在祖庙中,只能祭祀七个祖宗。
而剩下来的祖宗牌位,则要移到祧庙,也就是远祖之庙,这就被称之为祧迁。
当然,也不是所有祖宗都要祧迁的,能被冠之以“祖”“宗”的皇帝,就可以“永世不祧”。
罗万化忧虑的地方,就是因为嘉靖朝最大的一场朝争,也就是大礼议,就是关于祧迁的。
嘉靖皇帝要将自己的生父移入七庙中,那就要将别的皇帝从七庙里迁出来。
嘉靖皇帝迁出来的皇帝,就是仁宗朱高炽。
果然,沈一贯低声说道:
“光禄寺隆祭的,就是仁宗皇帝。”
苏泽也叹息一声。
大礼议的余波至今还在荡漾,显然嘉靖皇帝将生父抬进七庙这件事,很多官员至今都是不服气的。
光禄寺隆重祭祀被抬出七庙的仁宗皇帝,这不就是在暗搓搓的反抗大礼议吗?
果不其然,沈一贯说道:
“陛下震怒,严惩了光禄寺相关的官员,光禄少卿也上书请辞。”
苏泽也跟着叹息。
大礼议确实是嘉靖继位后的一步妙招。
大礼议是关系到皇位传续的问题,是关系到嘉靖皇帝正统性的重要事件,嘉靖皇帝也是通过大礼议确定了其继位之后的法统。
但是非要将自己的亲爹抬进七庙,这就是嘉靖皇帝有些过犹不及了。
这件事也成为嘉靖朝后期朝廷争斗的一条暗线。
苏泽也不知道这些光禄寺官员,偷偷用重礼祭祀仁宗,到底是对仁宗的敬仰,还是暗搓搓的恶心人,又或者只是单纯的蠢。
反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这样的事情,百官也担心皇帝借此发挥,再搞一轮大礼议。
不过目前看来,隆庆皇帝只是惩办了光禄寺的官员,似乎没有扩大的意思。
沈一贯又说道:
“另外光禄寺的孔庙祭祀也超支了,去年衍圣公多次上表请修孔庙,光禄寺拨款了五万银元,但是据说孔家只是简单修了一下祠堂。”
罗万化也有些无语,衍圣公孔家在大明君臣看来,完全就是大成至圣先师的负资产。
衍圣公家有免税的特权,所以曲阜百姓都将田地投献在衍圣公府名下。
如果这样也就算了,就当做曲阜是分封给孔家的领地也行。
但是孔尚贤还不知足,他在曲阜设置关卡,拦截勒索往来的客商。
除此之外,孔尚贤作为孔子六十四代孙,不但不按孔子教诲行事,还每年趁上京觐见皇帝的机会,夹带私货贩运,并对沿途驿站敲诈勒索。
这次孔家这次又借着修庙名义,讹诈朝廷的钱财。
苏泽也有些无语。
沈一贯说道:
“张阁老上书,要将孔家一年一朝觐,改为三年一朝觐。”
苏泽摇头说道:“这都是治标不治本之策。”
沈一贯叹息说道:“可也只能这样了。”
罗万化也点头,孔家做的事情恶心,但是又不是谋反这类的大罪,皇帝也没办法严惩。
而且孔家盘踞在曲阜,还享有一项特权,那就是曲阜县令都是由孔家子弟出任。
这也让曲阜几乎成为了法外之地。
沈一贯又罗列了一堆名字,最后看着黑板说道:
“合计罢官人数五十三人,这都是子霖兄的‘赫赫战功’啊。”
这是什么?战绩可查?
苏泽无语的说道:
“怎么又是我的战功?上书弹劾这些大臣的又不是我。”
沈一贯说道:
“子霖兄,上书请修《会计录》的是你吧?”
“这一切都是由修造会计录开始的,还说不是你的‘战功’?”
好吧,看来这口锅自己又背上了。
苏泽走过去,又在黑板上将数字改了一下,从五十三改成了五十四。
他说道:“既然这样,那也不吝啬多加一个人。”
罗万化问道:“子霖兄要参奏何人?”
苏泽冷笑说道:
“天下第一巡抚,闵清。”
沈一贯问道:
“子霖兄,真的要对闵清动手?他可是刚刚被陛下降旨嘉奖的?而且闵清乃是嘉湖巡抚,想要扳倒他?”
沈一贯的顾虑也是正常的。
能在嘉兴湖州这一等一的地方担任巡抚,闵清在朝堂中的能量可想而知。
坊间传闻,他是首辅李春芳提拔的。
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闵清的政绩有问题,却没有人揭发的原因。
苏泽说道:“闵清和李首辅无关,李首辅也主张要打击这种地方上虚报的歪风!”
但是沈一贯却没有轻松,他说道:
“地方官为了政绩造假,在我大明也算是常例了,这闵清虽然夸大政绩,但听说也是个清官,也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子霖兄何必要针对他呢?”
罗万化说道:
“肩吾兄此言差矣,闵清贪的不是银子而是名!”
“贪名和好利都是一样,都是将政绩当做晋升之阶,视治下百姓如私奴,定是不择手段的酷吏!”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