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海上京观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263章 海上京观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七月五日。
吴绍祖站在码头上,看着大明的舰队开拔起航。
他身后的官员知道这位经历官心情不好,等到舰队消失在地平线上,吴绍祖这才停止眺望。
大明的舰队已经离开,他们将要前往澎湖巡航,停靠澎湖巡检司后再返回登莱。
舰队还能归航,吴绍祖这个通政署的主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母国。
一想到这里,吴绍祖心中就来气。
如果不是倭人在琉球作乱,自己也不会被派到这个地方!
吴绍祖心中充满了对倭人的仇恨!
这次舰队抵达琉球,琉球小朝廷中,和倭人勾结的臣子都被处理。
其中,十三家之一的毛氏家族,其家主暗中前往萨摩拜见岛津贵久,和岛津家暗中勾结,密谋控制国主尚氏,向倭国称臣。
在大明舰队抵达后,提督李超亲自带领亲卫,突袭了毛氏家族的宅邸,从毛氏家里搜集到了大量的书信证据。
接着在大明宣慰使宸昊的指挥下,琉球兴大狱,将和毛氏勾结的琉球贵族全部抓捕处决。
一想到宣慰使宸昊的手段,吴绍祖都心中发寒。
这位执掌内廷刑罚的大太监,在处理藩属国内部叛徒的时候毫不手软。
毛氏原本是琉球最顶级的权贵,世代占据类似琉球国相的位置,但是在宸昊的指挥下被连根拔起。
毛氏家族,包括旁支和姻亲,都被迅速审结定案。
毛氏家核心成员,家中男丁四十三口全部被宸昊拉到港口处决,而剩余的毛氏罪人,都被当做奴隶带离琉球,听说要送到澎湖种植园中当苦工。
这还只是毛氏一家。
琉球十三家,有六家都和倭国有勾结。
宸宣慰使毫不手软,将剩余五家也连同毛氏一样连根拔起。
如此酷烈的手段,就连琉球国主尚氏都吓破了胆。
以至于现在琉球的上层都对宸宣慰有了应激反应,见到没有胡须的大明人都会本能下跪。
这期间,自然也有琉球贵族勾结倭人反抗的。
但是显然在提督李超面前,这些反抗都毫无意义。
还是毛氏的反抗最激烈,在李超攻打毛氏大宅的时候,毛氏竟然拿出了二十具倭国铠甲,毛家还藏着三十名倭人武士,试图和李超殊死一搏。
但是李超显然没有给他们的机会,在围攻毛氏大宅的时候,李超拆下了舰船上的舰炮,用火炮轰开了毛氏自以为坚固的木质围墙。
而这些身穿倭甲,脸上戴着鬼面具的武士,大概还以为他们的华丽倭甲能挡住火器,直勾勾的冲着大明的霰弹炮就来了。
这些装备了特殊霰弹的火炮,点燃后会发射无数的铁丸,在近距离的炮击下,这些冲上来的倭甲武士全部被打成了血雾。
这场面过于残酷,以至于开炮之后毛氏家主毛国鼎就精神崩溃了,在拉到港口斩首的时候,口中依然高喊着“妖魔”,祈求着妈祖娘娘的保佑。
监斩的李超觉得他玷污了自己的妈祖信仰,亲自从刽子手里夺来大刀,斩下了毛国鼎的脑袋。
如今这些脑袋还挂在港口上的灯塔上,每一个进出港口的船都能看到灯塔上挂满的脑袋,这些脑袋在海风中吹荡着,警示着所有进出港口的商船。
琉球人都称呼为海上京观,但是在吴绍祖看来,这才几个人头,也能称之为京观?
同样前来送行的琉球君臣,还在码头边上上演“依依不舍”的戏码,但是吴绍祖知道,琉球上下早就盼着舰队开拔了。
吴绍祖不愿意继续陪着琉球君臣演戏,直接坐上马车,返回通政署。
码头边上,是一座热闹的工地,这是琉球国主和剩余贵族出资建造的妈祖庙。
吴绍祖听说这是琉球国主为了讨好李超这位战神一样的提督,甚至还有琉球大臣提议要将李超做成泥塑神像抬进庙里,当做战神来崇拜。
吴绍祖这下子明白了,当年苏翰林在报纸上说的,这些蕞尔小国都是“畏威而不怀德”。
以往大明客客气气,琉球和倭人暗通款曲。
如今大明舰队杀到,清洗琉球朝堂的人,却被他们当做神灵来崇拜。
吴绍祖似乎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回到通政署后,吴绍祖看着这座院子。
通政署就在琉球王宫边上,据说原本是琉球世子的宫殿,所以还有一座小门和琉球王宫连接。
琉球的建筑风格其实和福建差不多,偏爱华丽的琉璃瓦,加上这里本来也算是王宫的一部分,所以整体上十分华丽。
大明琉球通政署的衙门大小,已经超过了琉球所有的官署。
当然,琉球通政署的人员也超过了琉球自己的官署。
通政署有主司吴绍祖一人,此外他还有两名副手。
锦衣卫百户徐锦,是吴绍祖的副手,负责通政署的安保和琉球反谍工作。
市舶太监唐员,琉球市舶司虚设,也在通政署下,专门负责在琉球汉人商人的事宜,保护华商利益,并且督促琉球缉捕私掠和海盗。
除此之外,还有一名飞剪特快官,这是通政司的官员,负责使用和维护通政署的飞剪船,及时向大明递送情报消息。
这些是官,另外还有锦衣卫二十人,这些都听从徐锦的命令,负责保护通政署的安全。
吏员二十人,这些都是通政署的文员,负责相关的文书工作。
其实在来的时候,吴绍祖和副手们不算太愉快。
一个文官,一个锦衣卫,一个太监。
这样的组合,放在京师任何一个衙门,都要天天打出狗脑子来。
但是到了琉球之后,大概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情,让三人放下了成见,开始通力合作起来。
有关琉球国内贵族暗通倭国的情报,就是三人合作搜集来的。
吴绍祖看着两个难兄难弟,咳嗽了一下说道:
“水师走了,但是我们的任务还要继续。”
锦衣卫百户徐锦杀气腾腾的一笑,市舶太监唐员也露出阴恻恻的笑容。
吴绍祖说道:
“虽然琉球上层的亲倭势力都被铲除,但是民间也有不少和倭国往来密切的。”
“肯定还有不少倭人潜伏在琉球,密谋作乱,所以接下来我们通政署还要继续努力,将琉球的倭人细作全部抓出来!”
吴绍祖的语气中也是杀气满满,既然是倭人害的自己发配来琉球,那就别怪自己对倭人不客气了!
吴绍祖想起了灯塔挂着的人头,他决定将倭人细作的人头都挂在上面,让琉球人见识下什么叫做京观。
——
南直隶,金陵城外,一群皂吏正看着田间两名官员。
其中一个中年人穿着七品知县的官袍,而另外一个穿着不入流官袍的中年人,则大步在田间走着。
不入流倒不是骂人的话,大明官阶九品,但是总有一些没有官品的职位。
学政就是最典型的不入流官位,他们的官袍没有文武官员的补子,但是其他都和正常官袍一样。
两个脚踏官靴的大老爷站在田里,一群皂吏却站在田间,这场景怎么看怎么违和。
不入流的官员在田间一边走一边口中念念有词,过了半天对着七品知县说道:
“沈大人,田契上的面积错了。”
“帅兄,少了多少?”
“周氏家的土地,要比账上的土地少了七十五顷。”
田间的皂吏们额头都是汗水,周氏是金陵城外的大户,他家田亩少报造假,这些皂吏都是参与的。
但新上任的这位沈知县,听说是海瑞海巡抚的门生,也学着海巡抚铁面无私,上任就拿着周氏开刀,要清查周氏的土地。
本来这些皂吏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周氏的土地分成了很多块,他们是将隐田藏在这些零碎的土地中,如果不实地测量,是很难测出少报的土地的。
而且周氏的土地都被切割成不规则的形状,这又给计算土地面积制造了难度。
按理说,新官上任遇到这样的打击,大概也就偃旗息鼓了。
县里最大的户拿不下来,剩下的清田工作就是做做样子了。
但是不知道这位沈县令找来的这位帅嘉谟帅学政,这位学政不干学政的事情,偏偏多管闲事帮着沈县令清田。
更让所有老吏惊惧的,是这位帅学政只要在田间走上一圈,就能算出土地的精确面积。
他算出来的结果,跟整个金陵附近最好的舆师算出来分毫不差!
等皂吏们离开,沈县令对着帅嘉谟说道:
“帅兄,你的推步聚顶法又进步了。”
帅嘉谟却摇头说道:
“沈大人,下官这次不是用的推步聚顶法。”
“啊?”
“这是黄少史的微分积分之法。”
沈大人还是满脸的茫然,无论是推步聚顶法,还是微分积分,这都不是他能理解的领域。
但是帅嘉谟所说的那位黄少史,沈县令却知道。
他有些激动的问道:
“少史大人收你为徒了?”
帅嘉谟连连点头。
沈县令有些羡慕的看向帅嘉谟。
少史黄骥,听说是为了编纂新的历法,才从京师来到南京。
这位执掌太史局的官员,还是太子的老师,听说是苏翰林的密友,南京的官员都知道这位黄少史,日后必定要飞黄腾达的。
但是这位黄少史性格实在古怪,到任南京时候不爱去桨声灯影里秦淮湖,整日躲在山上的天文台里看星星。
也有人试图用天文和算学来讨好这位黄少史,但是这些人根本听不懂黄少史讲的内容,别说是巴结了,就是正常交流都困难。
这么多官员中,只有帅嘉谟上了天文台,和黄骥畅聊了一日夜。
这之后,帅嘉谟每隔一段时间就上山和黄骥讨论算学。
今日听说黄骥已经正式收了帅嘉谟为弟子,就连沈县令都露出羡慕的表情。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官差疾驰而来,沈县令认出了这些是巡抚衙门的差役。
紧接着沈县令又看到了一名行人司的官员,这是朝廷有什么旨意吗?
可这行人司官员直接找上了帅嘉谟。
但听说朝廷任命了帅嘉谟为湖州长兴县的县丞,沈县令也有些傻眼。
帅嘉谟的举人出身是皇帝赏赐的,他虽然醉心算学,但是儒学却不好,也不可能继续科举了。
恩师能给他安排做个一县的学政,已经算是最好的出路了。
可朝廷突然任命他去做县丞?
还是湖州长兴县这种东南沿海的富庶地区县丞?
而且按理说,这样的任命吏部下一个公文不就行了?哪里要行人司来下达圣旨?
难道是黄骥发力了?
可是如果黄骥要提拔帅嘉谟,应该是让他加入到太史局,怎么会让他去湖州府做县丞?
这时候,应天府衙门的差役说道:
“帅大人,海大人请您去府衙一叙。”
——
帅嘉谟从应天巡抚的衙门出来,依然是满脑子的问号。
海瑞亲自接见了他。
这位大明神剑虽然老了,但是更加的成熟干练。
神剑锋芒内敛,却不代表不锋利。
海瑞就任之后,先是从松江徐家开始,清查应天十府的土地兼并问题,在应天府内开展了清田运动。
应天十府提到海瑞到时牙痒痒的,但是却拿海瑞一点办法没有。
除了清田之外,海瑞还主持了应天十府的水利工程,盘点清理了常平仓的问题,安定了地区的治安,同时对豪强设卡勒索的问题也是重拳出击,拔掉了几个私设关卡的地方豪强。
前阵子,东南水灾,爆发了水毒病。
但是应天十府这些豪强却十分高兴,准备串联起来,用救灾不利来弹劾海瑞。
可没想到,冒出来一个李时珍,解开了这个医学难题,海瑞又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控制住了水毒病。
这次更是让海瑞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灾后百姓自发建造药王祠,将海瑞和李时珍请入了祠堂。
海瑞借机在更多地方发动清田,他将豪强多占的土地分给无地百姓,声望再次提高。
但是帅嘉谟从应天巡抚衙门,却没有听到任何内情。
海瑞只是让他到了长兴县好好做事,少说多看,朝廷自然就有用得上他的时候。
但是帅嘉谟也知道,自己这次升迁有些不同寻常,他想了想,又爬上了紫金山天文台,找到了他的老师黄骥。
天文台中,黄骥正在处理昨夜的星图。
帅嘉谟走进天文台,却看到在黄骥的桌案上,站着一只异常肥硕的鸽子。
帅嘉谟盯着胖鸽子,试图计算它的体重,胖鸽子也看向帅嘉谟,似乎准备在他乱糟糟的头发里筑窝。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