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烧满清祖坟,开棺戮尸!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第185章 烧满清祖坟,开棺戮尸!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大汗,明军袭击抚顺,放火烧了福陵!”
“什么?!”
其实何止是烧了福陵,更多的他不敢当面直说,怕被主子暴怒之下泄愤砍了!
“什么时候的事,你们为何到现在才报,留守的贝勒和大臣呢?!”皇太极一把揪住信使追问道。
他在攻打北京城的时候就感觉到了不安,内心焦躁之下昏招频出,因为一直有一个他不敢承认的问题:关宁铁骑去哪了?!
与他交手的明军骑兵不可谓不顽强,但问题是这并不是他的老熟人、老对手关宁军。如果他的情报没有出错的话,在通州与他交手的应该是曹文诏那厮,而德胜门下的就是山海关总兵赵率教。
皇太极与赵率教的缘分不轻,攻锦州的时候,赵率教是锦州总兵;兵临山海关的时候,赵率教则变成了山海关总兵。但问题是那些士兵并不是他们所熟悉的辽兵!倒也不是说他们认得关宁军的士兵是谁,只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每一支军队有每一支军队的气质,只要交手就可以轻易辨认出来。皇太极出征之前是安排有守军的,并且他认为自己攻其必救,大明没有理由不将辽兵回调。
然而他还是失算了,大明就是硬扛着“自损三千也要伤他八百”,愣是咬着牙都没有将关宁军调回来!
建奴传令兵满脸是血,他们早该来了的,辽东方面多次派遣信使要来向皇太极汇报情况,然而祖大寿等人却是从来没有如此神清气爽过。他们在辽东肆虐,自然不愿意被打搅,甚至是回援的奴骑与辽东奴兵前后包夹。
所以他们一开始就派遣了一支偏师驻扎在大凌河、小凌河一带盯梢,既关注着入关建奴的动向,同时截杀建奴驿骑。由于路途遥远,建奴一开始并没有察觉到异常,觉得七八天等不到回信是正常的,等到他们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了。
女真人的语言系统不大好使,传信的奴骑也没读过书,自然不是能说会道的角色。所以面对皇太极一连串的问题,他不能回答,只能从怀里掏出信纸递了上去。
皇太极张大眼睛看去,越看越是心惊,越看手越发抖。只见他一个剧烈咳嗽,嘴角竟然流出了鲜血来,整个人也变得摇摇欲坠。
代善再也不能忍受,从皇太极手中接过信纸,莽古尔泰和阿敏也凑近过来,伸长脖子去看。讽刺的是,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这样人挨着人亲近过了,现在看起来才像是一家人。
“使父汗死后受罪,不得安定,我有罪。我同意退位,重新选拔大汗。”皇太极声音沙哑地说道。
“阿玛?!”豪格一声惊呼,他有些傻眼了。
代善等人闻言愕然抬头,眼神复杂地看向了皇太极。莽古尔泰以往跟皇太极最不对付,如今却忍不住开口安慰道:“明军竟然会干出这种事来,竟然会如此下作,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也,也不能全怪你。”
皇太极轻微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是演的还是真情流露,他的眼睛瞬间蓄满了泪水,带着哭腔说道:“五哥不必多言,这都是弟弟做得不对。
我本欲从父汗遗言,使我兄弟同心,共兴大业,却不曾想棋差半招,招致今日之祸。是我才疏德薄而不自知,大汗之位当另择有德者立之!”
皇太极都几十岁的人了,这一哭给莽古尔泰整不会了。他就是争口气,现在皇太极突然服软了,他好像有些气消了,接着就有些心虚了,这烂摊子看着就头皮发麻,要真的让他当了大汗,他不知道该怎么整啊!
代善有些狐疑地看着皇太极:“这笑面虎也会哭?!这眼泪恐怕都不是咸的吧?!”
阿敏的心就更冷了,别看皇太极好像在悔罪,这避重就轻的把戏可瞒不过他。
他面无表情地说道:“当初老汗说‘八固山王,尔等中有才德、能受谏者,可继我之位。
若不纳谏,不遵道,可更择有德者立之。倘易位之时,如不心悦诚服而有难色者,似此不善之人,难任彼意也。’
“这次南征,本就是你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才硬要推行的,不是吗?!
老汗早说过,预定八家但得一物,须八家均分公用,不得分外私取,让咱各旗主均分缴获。还有这八王议政的规矩,怕是也被你们忘记了个七七八八了吧?
莽古尔泰,皇太极做过的那些事,你莫非全忘了?不过是见了几滴眼泪,你就迈不开步子了?!”
阿敏的话丝毫不留情面,撕破了脸皮。皇太极面皮僵硬,有些演不下去了。他知道出了这档子事,他这个大汗是做不了了。
与其让别人推翻,倒不如变被动为主动,就算要选新汗,他也是有投票权的,这次下来,没准以后还能坐回去。
这种情况,明英宗皇帝已经给他演示过了,他不觉得自己会比姓朱的差。但是阿敏这架势,似乎像是要叛出大金去啊!
不过演戏要演全套,虽然底裤都被阿敏扯掉了,但皇太极却唾面自干,没有跟阿敏吵架。他继续低头,说道:“二贝勒,你说的这些或许有些道理,但过去的都过去了。如今我诸申情势危急,却是不宜再争吵。
昔日我女真诸部一盘散沙,相互攻伐,每每被明军欺辱,杀良冒功,无故屠戮整个部落,无论老幼皆为明狗所害。
如今明狗复来,杀我百姓,屠我宗亲,此仇不共戴天。
我等合力抗明尚且不能胜,若是分割,那岂不是更让明狗逐个击破?届时你便是得了朝鲜国,又能够守得住么?!
若是你想做大汗,我没有意见,只要其他贝勒也同意便可。”
阿敏自动屏蔽了皇太极的修饰,但皇太极说的却不完全是假的。有一个问题他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他独立之后根本无力独自面对明廷。
如果是以前,他还有这样的自信,但现在世道变了,半死不活的明廷好像复苏了,变得越来越难对付了。
阿敏双手环抱胸前,瞥了撇嘴说道:“多说无益,既然你主动退位了,那便重选大汗吧。我选……阿济格!”
“啊?!”
阿济格一脸懵,而莽古尔泰更是眼睛喷火看向阿敏。不过阿敏也不是吓大的,面对莽古尔泰的敌意,他眼睛都没有转一下。
济尔哈朗茫然看向皇太极,他一直唯皇太极马首是瞻,现在皇太极自己卸任了,那他怎么办?!别的贝勒都手握一旗,他这个贝勒虚得不行,连半个旗都没有啊!
皇太极微微皱眉,扭头看向代善。代善也被阿敏的操作给打懵了,但仔细一想,这样做也不无道理,说白了,大家都不想要一个黄台吉式的强势大汗嘛。
像他这种资历深的,在别人眼里不会比皇太极好多少;莽古尔泰跳得欢,其实也不怎么靠谱。对于汗位,代善一直都是可做可不做的态度,现在让阿济格这小子上位,倒也算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我也投阿济格。”代善淡淡道。
皇太极觉得有些头疼了,他其实意属代善。现在他们大金国的情况一团糟,需要有能力的人才能收拾,虽然他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能力的,但他不得不引咎退位了。
他当了大汗以后,最忌惮的就是代善,无论代善如何示弱,他都没有放松过对代善的警惕,就是因为他知道代善是有能力的,是一头自己低头的猛虎,但也还是猛虎,他抬起头就可以噬人!
莽古尔泰闷闷地说道:“我投我自己。”
他还想挣扎一下,于是继续说道:“阿济格年纪还小,大汗嘛,咱可以轮着做,我先做,过些年再让阿济格做可好?!”
大汗轮流做,瞧你说的是啥呀?!众人根本就不理会他,忍不住翻白眼。
皇太极叹了口气说道:“我投阿济格。”
济尔哈朗跟皇太极走,皇太极投什么他投什么。
多铎也是一脸懵,一想到自己哥哥突然要当大汗了,他浑身都刺挠,别扭得无以复加。挣扎了好一会之后,他还是闷闷地说道:“我投我阿哥。”
阿济格有些干涩地说道:“我投大贝勒。”
自此投票结束,八王议政,重选大汗,阿济格获得五票,莽古尔泰、代善各一票,第八票多尔衮弃权,建奴选出了自己的新大汗,阿济格!
选完大汗,会还要继续开。原本开会四大贝勒坐主位,现在四小贝勒之一的阿济格当了大汗,总不能让他还坐在四大贝勒下面吧?
于是阿济格就成了第五人,被夹在了中间,左边是皇太极和莽古尔泰,右边则是代善和阿敏。这阿敏跟莽古尔泰以往都是坐一块儿的……
“大汗,我等接下来当何去何从,你得出个主意。”皇太极主动开口提点道。
阿济格那叫一个尴尬,他何曾考虑过这种问题?他又没多少话语权,一直以来都是听皇太极的,指哪打哪。突然被问起,回答不出来的他脸都红了。
不过毕竟是年轻的旗主,能力还是有的,不至于完全是个草包。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如今我等饱掠了一番,自然应当班师回朝了,回去驱逐家中宵小。”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有内味了,这老十二当上了大汗之后,说话都变得文绉绉的了。四人倒也没有立刻就给阿济格下马威,而是同意了他的命令,并开始七嘴八舌地补充撤退的细节。
其中一个争议的焦点就是,他们好不容易攻下来的这座遵化城,还要不要守着。
这遵化是座古城,城周围六里有奇。万历年间,戚继光又加修遵化城池,使城墙基扩为 3丈、墙高 3.6丈,全部使用上好的青砖。时人言:“铜遵化、铁永平、箭杆插的玉田城”,这是一座当之无愧的坚城,更是战略要地。
皇太极坚持认为不能放弃遵化,其他人的态度就很消极了。本质上,要不要遵化讨论的不是这座城本身,而是往后还要不要继续南侵大明。
阿敏等人觉得他们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明军给弄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着招惹大明干嘛?
甚至只要大明肯互市,就算取消国号向大明称臣也不是不行,大明太恐怖,太深不可测了,他们怂了。
皇太极则觉得他们虽然输了,但要分清楚输的点在哪里,不能盲目地认为大明有多么强大。至少在面对他们劫掠的时候,大明是毫无反抗之力的。
他们以后可以派遣多道小股骑兵入关劫掠,这也是蒙古人一直在干的事情,没理由蒙古人能做,他们做不到啊?!
只要坚持“剪枝弱干”之策,烧杀明人百姓,持续削弱大明,总有一天大明还是会撑不住的。要不然什么都不干,任由大明恢复生机,封锁辽东,他们总归是会走上绝路。
不得不说,皇太极的战略眼光一直都是很不错的,他的失败不是战略出了问题,只是高估了自己这边的执行力,低估了当下明军的战斗力。
阿济格看了看几位贝勒,忽然对自己现在的位置恍然大悟。他试探着说道:“本汗决定弃守遵化。”
说完,他用眼角的余光去观察几位贝勒的反应,只见三大贝勒没有吱声,显然是默认了他的命令。皇太极叹息一声,也没有多说什么。
“四贝勒,我们如今元气大伤,确实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几年之内或许不会再入关了。
而遵化孤悬,时间越久越难守住,到头来遵化还是要被明军夺去,而我等白白损失了兵力,得不偿失啊。
坊间传言,明失天命,待到天变之时,我等自然还会再回来的。”阿济格开口对皇太极说道。
皇太极点了点头,也捧了一下阿济格说道:“还是十二弟你考虑的周到。”
阿济格悟出来的道理就是,他这个大汗就是个意见收集器,议事的时候,四大贝勒哪一边人多,他就倒向哪一边准没错。
不过他也不傻,不想一直当个人肉印章,于是主动提出了一个议题:那就是重新选一人来填充八大贝勒的空缺。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跟皇太极的思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通过“注资”稀释原始股份,进行资产重组,从而增加他这个大汗的占股,集权。
皇太极融资的对象是汉人和蒙古人,而他没有皇太极这样大的胃口,争取能够跟四大贝勒平起平坐,成为第五大贝勒就不错了。堂堂大汗,这个要求已经够卑微的了吧?
建奴在开小会,与此同时,大明的朝廷也在开大会,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看出来建奴要跑路了,他们携带了那么多的辎重,抓了那么多百姓,正是截杀他们的好时机,到底要不要再继续打?
朝堂上的官员们可激动了。之前一个月收到的全是坏消息,皇帝不作为,他们可不想陪着皇帝一起遗臭万年。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关键是要看态度啊!朝廷必须要表现出一个为国为民的态度啊!
放任建奴四处劫掠,官军不去剿灭,反倒是龟缩自保,是怎么一回事?坚壁清野,这是人干的事情么,百姓就那点东西,清掉了还不要了百姓的命?
朝廷以及群臣百官的名声得变得多臭不可闻啊!就算不贪名节,那各地的乡贤被建奴抄了家,以后谁来给他们孝敬啊?!
不过现在好了,扬眉吐气!那就打,把建奴全部消灭之,一年平辽,平辽之后放马南山,刀枪入库。这军费一年上千万,什么时候是个头啊?白花花的银子都便宜了军汉,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朱由检还是老一套,遇事不决问朱燮元。
朱燮元摇了摇头说道:“不能再打了。”
“如何不能打?朱尚书你莫非欲养寇自重乎?!”
“叉出去!”朱由检淡淡道。
“陛下,陛下,此千载难逢之机,可曾记得楚霸王项羽故事乎?陛下不能放虎归山啊……”
“跟皇太极谈一谈吧,东西可以带走,百姓得留下来。”朱由检说道。
毕自严闻言眉头一皱,但他还是忍住了,他是习惯算成本,但又不是真的缺心眼,解救百姓怎么说都是大仁大善之举,他要是跳出来唱反调,脊梁骨都要被戳断!
明军确实是不能再打了,主要是骑兵消耗太严重了,三河拦截战已经是极限了。现在并没有条件在建奴不察觉的情况下从遵化调遣大军,遵化距离边关就一个冲锋的距离,等到大军赶到,建奴早就出关跑没影了。
不过虽然不能打,但可以吓唬、威胁他们啊,让他们把抢走的全部吐出来不现实,但要他们吐一部分还是有机会的。
建奴要撤了,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大战结束了,大明又可以继续种田了。这消息足够令人激动,但更振奋人心的是来自辽东的战报:
第一阶段:
祖大寿率领骑兵八千,夜渡大凌河,避开后金哨探,迂回至海州,与毛文龙的东江镇骑兵夹击建奴守军,以火器破城,夺其粮仓,解救汉民三千余,屠剃发留辫者七千。
而后分兵三路:
东路:毛文龙七千骑突袭赫图阿拉,破城后执剑令“剃发者皆斩”,尽屠留守旗丁二千八百有奇,焚毁努尔哈赤陵庙,掘坟开棺戮尸,斩其首,悬其尸而去。
中路:祖大寿佯攻沈阳,牵制建奴守军主力,并派遣游骑扫荡沈阳方圆百里州县,夺粮秣万石,携汉民万余南撤,屠旗丁三千户,计万口!
西路:满桂率骑五千沿辽河扫荡,击溃科尔沁援兵,阵斩北虏千骑,屠旗人一万三千口,俘获牛羊马匹万余!
总计斩真夷三万两千八百有余,蒙古附庸兵千余。夺回辽东汉民四万七千口,尽迁至辽南安置。焚毁粮仓十二处、煤矿七处、城池三座,赫图阿拉祖庙尽成焦土。己方阵亡将士九百余,伤者两千。
不过以上是明面上的战报,只统计了旗丁,有很多人是不算作旗丁的!还有一份暗报,毛文龙他们没好意思拿到朝堂上,只是密奏给皇帝。
在另一份奏报上,他们说已经杀了建奴或是汉奸男女老幼二十多万人,汉女可以选择归附,旗女直接斩杀!
屠杀二十万不可谓不残忍,但相比于建奴在大明造成的杀孽,这只不过算是收了点利息而已,虽然很无奈,但也别无他法,毕竟明军的人数太少了,还要跟建奴守军纠缠,能有这点业绩已经不容易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