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建奴圈传来噩耗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 第184章 建奴圈传来噩耗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二十三日,皇太极所部与两蓝旗于通州以东会师。皇太极极其热情地迎接了阿敏与莽古尔泰,两人夸他们克敌有功,并表示要把辽南和朝鲜国都分封给阿敏,把辽阳和广宁以及他们之间的八百里辽泽分给莽古尔泰。

    而阿敏跟莽古尔泰则因为在何地发难的问题而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莽古尔泰认为就算要废掉皇太极也要等到回去再说,如果现在内讧,只会白白便宜了明廷;

    而阿敏则认为如今趁着皇太极嫡系损失惨重、威望大损的时候,还有可能将他推翻,如果让他回到辽东,凭借着他极其擅长勾连的本事,到时候还想要对他动手就没有机会了。

    说是路线问题,本质上其实还是阿敏对于分配的不满:朝鲜本就是皇太极答应的筹码,现在莽古尔泰慷他人之慨,甚至都不愿意加码,他凭什么冒着巨大的风险推莽古尔泰上位呢?

    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既然皇太极姿态放得那么低,两人又都没有下定决心,于是只能跟皇太极虚与委蛇,大家笑嘻嘻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打了胜仗呢。

    通州方面则被建奴的举动吓的够呛:足足五万建奴齐聚通州地界,这是想干啥?!于是通州守将紧急向京师求援。此时的北京城也知道了卢沟桥惨案的消息,胜利的喜悦被冲淡。

    兵部、工部合议要加强卢沟桥的防御,再在桥头铸城作为桥头堡,不过这也是以后的事情了,如今也只能派遣五百骑象征性地接管卢沟桥,组织当地军民安葬死者。

    通州城求援,京师却没有合适的军队可以派遣了:

    朝廷的那点精锐已经元气大伤,不适合继续作战了;而白杆兵的损失虽然不大,但是白杆兵千里迢迢赶来,他们原本是内地的,搭船在海上漂了大半个月,紧接着又大战了一场,士兵们又不是铁打的,身体也有些吃不消了。

    不过按照兵部的分析,皇太极基本不可能攻打通州,除非他被火炮给震傻了。与其考虑怎么支援通州的问题,不如想办法怎么把建奴给堵在关内。

    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收复边墙,依托城墙关门打狗,就像当初在大同边墙招待林丹汗一样,其他任何试图在关内拦截的举动都是非常困难的。

    二十五日,蓟州城方面发现了奴骑踪迹。

    蓟辽总督杨镐亲自披挂上阵,对着将士单膝下跪说道:“先前诸位请战之心甚切,某不许出战,尔等暗中骂某‘老悖无能’‘怯懦畏战’,某亦是知晓的。客兵弟兄们亦言,自家千里奔袭赴援,若不能厮杀,来此何干?

    如今那建奴于京畿吃了败仗,正要奔逃,故某恳请诸位随某死战,将建奴截住,合力歼之于关内。一则为赎我等蓟州失守则罪,二则为被建奴残害的百姓报仇雪恨!”众将闻言,轰然允诺,皆叹曰:“壮哉,老督师,我等愿随你血战不退!”

    然而就当蓟州上下一心想要与建奴拼死一搏以雪前耻的时候,建奴却开窍了。皇太极探知到蓟州防备森严、军力雄厚,也是知道这条蓟辽道是走不通了,他于是放弃北上选择,而是南下洗劫了香河县。

    攻破县城以后,皇太极下令三日不封刀,将香河县城内以及周围的十几万百姓屠戮一空,连女人和孩童都没有放过,建奴低落的士气有所回升。

    杨镐得知消息以后气得吐血,一连三日吃不下饭。他一面上奏朝廷请罪,另一面急忙分兵一万南下三河县。蓟州是京畿东西方大路的必经节点,而三河则是华北平原进入燕山山脉的最后节点。

    谁都知道平原好,但平原的问题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农耕民族喜爱平原的土地,游牧民族也在平原放牧,所以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地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对于农耕民族,可以利用平原进行兵力集结、后勤转运,形成“山地阻敌、平原决战”的攻防体系;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突破这一道防线,剩下的就是天高云阔任其劫掠。

    建奴就是突破了燕山防线的几个关口,一到平原之后就横冲直撞,势不可挡了,除了人为铸造的大城,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办法形成对他们拦截的条件。

    所以朱由检才顶着巨大的防守压力,愣是没有让关宁军回防,就是因为他已经做好了在关内拿建奴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任由其劫掠的准备。

    在关内战场注定打不赢的情况下,用换家战术实现战略均势,但这账怎么算都是大明吃亏的:建奴多穷啊,再怎么破坏又能怎么样?可是京畿之地被建奴一顿烧杀,那真的是损失惨重。

    钱财的损失还是其次的,京城百万人,仅仅依靠那点漕运是要饿死的,主要的粮食来源还是要依靠北直隶的粮食征收,被建奴这样大肆破坏,北直隶都没办法种地了。

    更何况建奴不会只劫掠一次,尝到甜头以后他们可能年年都会来,如果真的是这样,大明还是要完,跟原来的历史一模一样,不会因为财政的临时性好转而出现太大的改变。

    皇太极来的时候是从蓟州以北的小路潜越而至,说是潜越,其实当时蓟州的守军已经发现了建奴的踪迹,但考虑到自身只有几千人,自保都难,于是不敢出动拦截,只是将情报汇报给了三屯和京师。现在蓟州兵力、士气都有了,结果皇太极不走这条道了!

    三河肯定是要设防拦截的,但未必能够拦得住。很显然,建奴是打算跑到迁安、永平、滦州这些山海关附近的据点,然后一步步收缩兵力,绕一圈再从大安口返回。

    杨镐已经开始自我怀疑了,觉得自己又像当年萨尔浒那样被建奴摆了一道,因为如果他还在三屯,是可以拦住建奴从东面撤离的。畿东地区最终的三个节点,从左到右分别是三屯、遵化和蓟州城。

    不过朱燮元看过他的请罪书以后却有些无奈,觉得杨镐真的是被关太久了,心态出了问题:哪有什么如果,如果他不来蓟州,建奴不就大摇大摆走蓟州返回了吗,哪里还需要绕路?这个问题本就应该动态地看待的!

    他要是真觉得自己有罪,倒不如收复遵化一了百了,就不用考虑守东边还是西边的问题了;又或者直接去把大安口、龙井关等地收复了,然后在边墙布防。

    但建奴既然可以从外面攻进来,自然也可以从里面攻出去,里面还有地形优势呢,问题都是一样的:边墙太长,防线太长,将兵力摊开了,机动兵力缺乏,自保都难,更何况对建奴形成有效打击。

    所以北京城下的这场胜利真的是非常的难得,甚至可能已是绝唱。

    二十九日,三河守军果然蹲到了建奴主力。此时的三河拥有蓟州赶来的一万援军和原本驻守的两个卫,若不是建奴中途劫掠耽搁了时间,恐怕蓟州的援军根本就没办法及时赶到。两个卫本来应该有一万五人马,但实际上这里只有五千人马。

    由于建奴入关的消息传来,当地县令又组织了几千百姓参与守城,但三河县城只是一座周长五里的小城,还没办法完全阻隔道路,想要拦截建奴还需要城外野战:北面沿潮白河布防,南面沿鲍丘河设防。

    双方战斗一触即发。明军利用桥梁、渡口设伏,建奴欲踏冰过河,却将冰面踩碎,溺毙无数。天气终于不再只眷顾建奴,他们最喜欢的寒冷也开始背刺他们了。皇

    太极一怒之下,选择直接攻三河县城。三河县城军民拼死抵抗,最危急的时候抱着建奴从城头一跃而下,凭借着军民一心、悍不畏死,愣是坚守了数天没有沦陷,但自己的伤亡也是极其惨重的。

    支援的客军看不下去了,抽调兵力进城支援,这样一来沿河防线又被削弱了,但皇太极还是没有攻下哪怕任何一座桥。建奴于是在夜里找偏僻的地方搭建浮桥,派遣精锐渡河,然后前后夹击明军。

    明军守军极其顽强,被屠灭之前愣是用火药把桥给断了。皇太极无奈,只能趁着好不容易构筑出来的桥头堡,抓紧时间维修断桥、搭建更多的浮桥,不断往对岸投放兵力,巩固阵地。

    明军自然没有看着不管,从四面八方涌来,想要将建奴赶下河去,但哪怕是拼尽全力也没有达成目标,反倒是因为从别处赶来,没有来得及构筑防线,被奴骑来回冲杀,损失惨重,防线自此失守。

    但建奴的几万大军想要完全渡河却不是一个可以迅速完成的目标,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明军增援赶到,半渡而击,攻击其后军。对岸的明军见状,士气大涨,又开始对渡河建奴发起进攻。

    为了冲破三河防线,皇太极、阿敏、阿济格三方的五万多骑,又瘦身了一大圈。因为地形占了大便宜,他们的杀伤比例甚至比北京守卫战还要更加的辉煌。此役,斩杀奴骑七千,守军损失四千余,百姓牺牲数百人!

    不过虽然战绩喜人,三河防线终究还是被突破了,建奴自此没入燕山,不见踪影。

    三月,建奴逐渐从关内撤军,各地不断传来城池光复的消息:香河、玉田、丰润、迁安、永平、滦州等,只剩下了一座遵化仍旧保留在建奴的手中。皇太极绕了一大圈回到遵化喘息,凭借着遵化城的高大城墙给自己提供一些安全感。

    出征的时候,他们浩浩荡荡十万大军,攻城略地,所向睥睨,好不风光;然而如今的遵化城就只剩下了不到六万大军。

    倒不是被明军吃掉了四万人,直接战死的只有两万多人,这两万多人里面还有大概一万是蒙古人,之所以现在就剩下五万多人,是因为他的蒙古盟友已经不想跟他混了,直接撕毁盟约提前跑路了!

    遵化城里面,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粮食露天摆放,被淋湿的不在少数。他们这次入关劫掠的成功不可谓不丰厚,但是为了这些,死了近两万的真女真,值得么?!

    遵化城给了建奴安全感,安全有了保障之后,就要开始秋后算账了。阿敏跟莽古尔泰发难,提出要皇太极为战败负责,八大贝勒重新投票选出新汗。以往会为皇太极说话的代善也保持了沉默,四大贝勒有三个对皇太极有了意见。

    济尔哈朗、多铎一如既往支持皇太极,阿济格保持沉默,还有一个,多尔衮,他被建奴从城头上摘下来的时候已经冻得梆硬了,所以八大贝勒现在就只剩下了七个。

    皇太极想让豪格顶上,理由是他们能够跑回来,正是因为豪格的拼死突围,所以即使他这个大汗有错,但豪格是有功劳的。

    其他人自然不肯:阿敏跟莽古尔泰认为,原本二对二,还有两个摇摆的,暂且算作势均力敌,现在加上豪格,那到头来还不是选的皇太极?他们发难必然要成事的,不然让皇太极继续当大汗,还不知道会怎么收拾报复他们呢。

    代善虽然不想给阿敏跟莽古尔泰当枪使,但他也不想看到皇太极势力增强,对于他来说,一个半死不活的大汗才是好大汗。

    豪格确实有功,这个不能反驳,但他们的理由是豪格现在手臂都没有了一只,那就应该让他享受生活、安享荣华富贵,而不是继续折腾他。虽然说的委婉,但本质上意思就是一个残废没有资格当八大贝勒!

    他们两个是有水平的,豪格原本都想跳反了,被他们这样一激,意识到皇太极对他再不好,那也是他亲爹,其他人还不知道怎么看待他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还是要捏着鼻子跟皇太极混。

    第八贝勒暂时悬空,七个人算上皇太极自己,还有三个支持他做大汗,反对的只有阿敏跟莽古尔泰。会议到这里进行不下去了,眼看皇太极险之又险又一次保住了自己的汗位,他们老家传来噩耗!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