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工艺不可能凭空而来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第242章 工艺不可能凭空而来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天高云淡,翠野娇阳。

    地面简单的平整了一下,又铺了防尘网。正中的位置,立了一块巨大的牌子:山西文物考古院、西北大学文物修复中心运城分中心河津古窑开工仪式。

    人很多,省文物局领导,下属考古、文遗等单位负责人,YC市委市政府、河津市委市政府。

    林林总总,男男女女,四五十位。

    文物局科技术处长任新波主持,先是省文物局副局长讲话,之后林思成,再之后考古、文遗两院院长,然后才是市、县两级领导。

    看着站在最中间,稚嫩的让人恍惚的林思成,商妍一脸感慨:“在陕西,林思成都还没这待遇?”

    王齐志和赵修能对视了一眼,但没说话。

    这只是商妍觉得。

    其它不提,就说倒流壶,就说张安世墓,如果林思成愿意,至少也得是市级的部门给他开庆功会。

    给他颁奖的,至少也是厅级领导。

    因为两件案子都有些敏感,暂时不能公开。再一个林思成也不喜欢张扬,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但功劳和人情却是实打实的。

    像区、市两级的直属部门,如果林思成去办事,比王齐志都要办的快。像公安局、文物局,林思成人都不用去,打个电话就行。

    说真的,比王齐志去了还好使……

    仪式不长,差不多一个小时,几位领导拿起洛阳铲,象征性的铲了几铲土。

    把领导们送走,考古队又抬出香案,摆上了猪头、整羊、鸡、鱼、水果。

    林思成是不大信的,但所谓入乡随俗,即便是求个心理安慰。

    烧了纸,上了香,一万响的鞭炮放了三挂,正式开工。

    林思成为总工程师,总指挥,总抓全局。任新波任副总指挥,负责协调调度。高章义负责发掘施工,省考古院、田野所协助。

    除过林思成,无一不是干了半辈子的老考古,专业、经验毋庸置疑。

    勉励了两句,林思成也上车。

    他其实就挂个名,顶多一两周,或是偶尔有新发现的时候过来看一看。

    他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宋、金时期的窑址,并最终复原出卵白玉。

    正准备回宾馆,和田杰商量一下后续的勘察计划,手机“嗡嗡”的一震。

    是水即生,说在实验室看到了黄智峰刚做出来的分析报告,想和林思成探讨一下。

    看他挂了电话,王齐志“啧”的一声:“老人家八十出头,退休都二十年了,还这么尽心!”

    林思成点点头。

    印象中,水总工是二0二几年离的世,九十岁高龄了,都还坚持每天学习。

    虽然那会他已经不鉴定了,但时不时的,工业局、考古院、省博还请他去讲课。

    免费的那种。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就是这样的老前辈。

    转念间,车开到了市(县)文物局。

    市里专门腾了两层,当做河津古窑各考古单位的研究场所。一应仪器、设备,全是从运城和太原运过来的。

    省文物局文物研究所、考古研究院、文遗研究院,并西大修复中心都设立单独的实验室。黄智峰也算是鸟松换炮,一水儿的新设备。

    进去后,一堆人围着电脑,水即生坐在旁边,面前摊着几份化验报告。

    看到林思成,一堆人陆续打招呼:“林工……林老师……林指挥……”

    叫什么的都有,全是敬称。

    之前一起开过会,王齐志、赵修能、商妍都知道:眼前这几位,即便不是山西考古、文化遗产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专家,至少也处于第一梯队。

    没几分真本事,这几位不可能毫不滞塞,不带一丝含糊的称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为“老师”。

    要问林思成有什么本事?

    如果说一钎子扎到老窑头的草木灰堆是运气。那随随便便的上山围一圈,就画出北午芹古瓷窑址全场布局,也能当做是运气?

    用水即生的话说:也别说半天,给你们半月,行不行?

    说实话,想不佩服都难。

    林思成笑着打了声招呼:“水老师,各位老师好!”

    水即生摆摆手,指了指旁边的实验台:“路过的时候,我看到台上摆着几件白瓷,看着像邢定瓷,就进来看了看……一问黄教授,还真是邢窑?”

    说着,他又扬了扬手里的报告:“你是准备做溯源,推测北午琴唐白瓷的工艺来源?”

    “对!”林思成点了点头,“唐代能烧白釉瓷的窑口就那么几家,烧的好的更少,不在河南,就在河北。”

    “邢、定、巩!”水即生想了想,又看了看手里的报告,“小林,你推测是哪一家?”

    “部分工艺应该来自于邢窑!”

    林思成不假思索,“比如石灰化妆,草木灰调釉,这些技术都源自邢窑。包括中唐就开始试烧白瓷的定窑,技术同样来自于邢窑……关键的是,都离河津挺近……”

    确实挺近。

    可以这么说,在山西已发现古代所有白瓷窑口,技术基本都来自于这两个窑。定窑与邢窑一脉相承,本就不冲突。

    水即生若有所思。

    省陶瓷所的姚主任,同时也是水即生的学生一脸不解:“林老师,为什么只是部分?”

    “邢窑是柴窑,至今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用煤烧瓷的记载!”林思成笑了笑,“它用的双火膛,乃至多火膛,窑温至多一千三!”

    一群人恍然大悟:

    水老师的那只碗,以及从北午芹收集到的部分样本,全是窑温至少要达到一千四的高温瓷,用柴窑烧不出来。

    有人突发奇想:“会不会是河津本地自创的烧造工艺,包括焦炭?”

    稍一顿,林思成摇了一下头。

    这不是陶,泥巴糊口罐子,丢进去就能烧好。除了最基本的高温要求,还需要将还原氛围控制到极其精微的程度:多少度的高温,鼓多大的风,又鼓多久,甚至要精确到几度、分钟。

    能达到这种地步,工艺不可能凭空而来,不可能说自创就能自创。

    林思成怀疑,很可能来自钧窑的前身,禹州窑。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