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万民安好,便是祥瑞!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三百一十二章:万民安好,便是祥瑞!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众卿可还有本上奏?”
刘辩身躯微微前倾,强忍着腹中传来的阵阵空虚感,目光快速扫过各处席位上的朝臣,只待十息之内无人开口,他便立刻下令散朝。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但如今刘辩是愈发不喜上朝开大会了。
倒不是存了学那位28年不上朝的瘸腿皇帝的念头,实在是眼下的大朝会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沦为了徒具形式的新政颁布会。
过往的大朝会上,御史台的御史们会上疏弹劾某些不法官员或是豪强,许多亟待处理的紧要事务也会在大朝会上再次提起,以引起天子和朝廷的重视。
然而如今大汉的官场焕然一新,迎来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内卷风气的洗礼,以至于行政效率陡然大幅提升,自刘辩这位天子以下,当日能处置的庶务,绝无人敢拖延至次日。
御史若要弹劾不法官员或豪强,与其在朝会上多费口舌,不如直接去寻廷尉正监郭图或司隶校尉郭鸿
京师“疯犬”与“卧虎”的威名,可绝非是浪得虚名。
即便如此,这大朝会再是流于形式,刘辩再是对其厌烦不喜,也是每月必须举行的固定流程。
天子居于深宫之中,绝大多数官员也许终其一生都无缘面见天子,百姓更是不必妄想得到见天子一面的机缘,二者间如隔天堑。
而若是刘辩长时间不露面,朝野上下不知会滋生出多少流言蜚语。
上一次他偶感风寒而辍朝几日,关于他“病亡”甚至刘宏重新夺权将他处死的谣言就已满天飞。
若刘辩当真取消朝会,只怕将来会冒出不知多少比野史更荒诞离奇的阴谋论谣言。
当然,刘辩此刻急着散朝,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原因,便是他早饭没吃饱。
也许是青春期的最后一波发育吧,开年才过了两个月,他的个头就蹿高了近一寸,饭量也随之增长了不少。
昨夜他是在蔡琰的寝宫里辛苦耕耘安寝,蔡琰素来喜欢亲手为刘辩烹制些小食,而刘辩又格外喜爱蔡琰烹煮的菘菜肉糜粥,因此哪怕昨夜缠绵温存了许久,蔡琰依旧早早起身为他熬了一碗菘菜肉糜粥。
只是昨晚终究缠绵了太久,耽搁了些安寝的时辰,以至于刘辩在床榻上多赖了会儿觉,随便对付了两口便匆匆赶赴了嘉德殿。
往常这点分量足以撑到此刻,但今日腹中已隐隐作响,饥饿感悄然袭来。
不过刘辩注定要失望了。
事与愿违,三公曹尚书黄琬这儿倒是还有一封奏疏,起身离席道:“启禀国家,臣有本上奏。”
刘辩目光一斜,冷冷瞥向黄琬,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近来这黄琬颇为不安分,频频与昔日的党人宴饮。
党人罪责早已赦免,这般交往本无不妥,连卢植、郑玄等重臣亦不乏诸多党人故交,休沐时吟诗作赋、舞文弄墨实属寻常,并不足为奇。
问题在于,黄琬始终抱着为陈蕃、窦武平反的执念。
更令刘辩不悦的是,黄琬这厮好死不死,非要将不少江夏黄氏的族人以及分支都牵扯进来。
譬如骁骑营军司马黄盖,虽然黄盖的籍贯是零陵郡,但黄盖的父亲黄安是江夏黄氏那位“扇枕温衾”的黄香第五子黄瓒的长子。
黄瓒这一支迁徙至零陵郡,故而黄盖的籍贯也变更为了零陵郡。
若仅仅是黄盖,那也就罢了,黄琬这厮还寻了蔡瑗的姊夫,襄阳黄氏的黄承彦。
也就是黄承彦醉心经学,不愿涉及朝堂,更不愿参与政治,否则刘辩反倒有些为难了。
而在遭到黄承彦的拒绝后,黄琬又向同为江夏黄氏的镇西将军府右司马黄祖去信,尚未得到回复。
最令刘辩厌恶的是,这厮竟然还找上了黄忠。
黄忠虽家贫,是连儿子医药费都捉襟见肘的寒门,却也属江夏黄氏分支。
其祖自江夏黄氏分离为南阳黄氏时,那位号称“天下无双”的黄香都尚未出生。
黄琬以助黄忠“认祖归宗”及为黄叙提供更好教育资源为饵,希望黄忠能支持他为陈蕃、窦武平反。
黄忠给出的反应则干脆利落,丝毫不顾及任何体面和礼仪,将黄琬乱棒轰出去,并放出话来与黄琬自此誓不两立。
刘辩有时也是真犹豫要不要处置黄琬,这人当真是把“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演绎得淋漓尽致。
又不是到了危及性命的地步,拉拢人心,岂有这般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
简直毫无策略可言!
即便春秋时招募死士,也需先施恩惠,建立信任,届时除了一腔热血和义气外,让对方因情义和道德所缚,加之骑虎难下,方肯全心全意为之效死。
黄琬作为三公曹尚书,自身也不具备履行政治承诺的能力,他开出的价码,天子不仅能给,还能双倍乃至十倍予之。
而黄盖、黄承彦、黄忠等人,或为天子外戚,或为潜邸旧臣,有何理由非要落个恶名来改换门庭?
因此黄盖、黄承彦和黄忠几乎立刻便向刘辩揭发了黄琬的阴谋,若非刘辩在朝局稳定时讲究规矩,否则江夏黄氏早就喜提三族消消乐了。
“速奏。”
对于这个不识时务,又间接害得自己不得不忍饥挨饿的家伙,刘辩自然是没有抱以什么好脸色的,可笑的是黄琬竟然对于天子这副不耐烦态度竟还有些费解。
就像是全校都知道你这死舔狗暗恋某个女生,而那个女生也一清二楚,只不过是钓着你玩儿,但你却始终以为这是隐藏在你心底最深的、无人知晓的秘密。
黄琬兴许是以为,买卖不成仁义在。
按照士人的一贯做法,黄盖、黄承彦和黄忠作为体面人,即便无法统一战线,也该为他保守秘密,更何况彼此还是同出江夏黄氏的族人呢?
殊不知他早就被举报了,最为愤怒的黄忠和最为激进的黄盖甚至激愤地表示,愿意为天子承担污名,带兵从物理上灭了黄琬满门!
黄琬眉间微蹙,从袖袋中取出一封奏疏,这是今早刚到尚书台的奏疏,因此尚未呈上天子的案前。
随着高望代黄琬转呈了这封奏疏至刘辩案前,刘辩展开奏本,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怪异的神色。
“南阳郡守楮贡上奏,言金芝九茎生于樊城城头,称此为圣天子在世的祥瑞!”黄琬并未察觉天子的异色,反而转过身,面向百官朗声道,“为国家贺,为大汉贺!”
闻言,百官尽皆离席行至殿中,向天子俯身行礼,齐齐恭贺道:“臣等为为国家贺,为大汉贺!”
然而,刘辩脸上非但不见喜色,反而愈发冷峻。
他对这所谓的祥瑞,并没有心生喜意,顶多是让他没有心生厌恶罢了。
“呵!”
刘辩冷笑一声,这满殿向他恭贺的朝臣,就连他的老师卢植,以及知他心意的贾诩、董昭等人亦在其中。
天子不喜祥瑞是一回事,但有了祥瑞臣子不贺则是另一回事!
相较于所谓的黄龙、麒麟、凤鸟等虚无缥缈的祥瑞,九茎连叶的金色灵芝生于城头砖墙缝隙之中,倒也是有迹可循的实打实的祥瑞。
灵芝在大汉地位超然,最初是被冠以“仙药”和“仙草”之名,随着孝武皇帝和孝宣皇帝时期两次在长安的宫殿内发现九茎连叶的灵芝,由此灵芝便彻底被奉为“祥瑞”。(注1)
前汉自命为土德,而灵芝属土,谓之“土之精气”,故而灵芝乃至上苍对大汉最为诚挚的认可。
而后汉自命为火德,然而后汉是讲究五行相生说,火生土,故而作为“土之精气”的灵芝亦是上苍对大汉最为诚挚的认可。
只要天子们需要,哪怕是相克的五行,士人都能想方设法通过辩经将之有理有据地唤作“祥瑞”。
然而即便是灵芝这种有迹可循的“祥瑞”,在刘辩眼中亦是虚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朕即位前与朝中重臣商议年号之时,便言自此大汉不受祥瑞!”刘辩目光阴鸷地看向黄琬,起身走下御阶,冷笑道,“上天若当真有好生之德,便该令我大汉年年五谷丰登,勤恳劳作的百姓无灾无病,缘何灾害频发?”
“朕有过焉?”
“民有过焉?”
刘辩的话语很不客气,这两句反问也无人敢回应。
天子自然是没错的,那万民呢?
百姓何辜何苦,他们只是求活,而非要什么大富大贵,缘何要受到这些自然灾害的侵袭?
“朕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祥瑞!”
“汉兴二年正月初一至今两月,但各地并无灾害发生,这就是祥瑞!”
“该冷的地方冷,该暖的地方暖。”
“为国征伐南中四郡的镇西将军贾琮上奏,言今岁南中四郡气温较之往年更为寒冷,军士因此更不易染疾,亦可在酷暑期至前平定南中四郡,不再另做征伐徒耗百姓缴纳至国库的钱粮!”
从南中传信,水陆交替行进,换马不换人的情况下,邮卒十八日可至雒阳。
而十八日前,贾琮又补了一封奏报,对今年南中四郡的气温进行了说明,大意便是想要延长原定计划的作战时限。
今年春季南中四郡的气温比往年要低得多,而且不似是倒春寒,预计即便是入夏后也还能继续作战。
贾琮并非好大喜功之人,平蜀将军赵温、益州刺史赵昂以及平寇中郎将严颜皆联名上疏附议,那么刘辩也不会刻板地要求坚持原定的计划,而是将决定权交予了前线的将军们手中。
奏疏之中,贾琮还就饮用水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
南中蛮常以野兽的头骨作为标识,以木矛刺入后立于地,标记出部族取水之地,防止有族人无意间污染了可饮用的水源。
而有了这个标识,即便是敌对的部族亦不会去污染这条水源。
贾琮参考了南中蛮的做法,设立“水牌”制度,对取水处进行插牌标记,严禁军士污染,再配以简易的滤水工具和蒸馏水工具,军中患病的军士数量极少。
贾琮认为这种“水牌”制度有在大汉各军军中推广的意义,这件事刘辩也已然安排袁滂这位太尉与后将军皇甫嵩来牵头了。
根据皇甫嵩、卢植和袁滂等人的推断和分析,贾琮确实有机会在南中进入酷暑期前,便将南中四郡平定。
“辽东近海的渤海海域,比往年提前二十日解冻,这亦是祥瑞!”
听着天子说渤海解冻这种稀疏平常的事情也能算作祥瑞,黄琬是有些不服气的,却听天子声色俱厉道:“二十日的功夫,足够市舶司的海船船队从冀州的河间国出发前往辽东郡,走完一个来回。”
“而这一批海船船队运输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不知能救下多少在寒冬苦熬,即将冻馁而死的辽东百姓!”
刘辩目光扫过为灵芝一事而向他俯身行礼恭贺的朝臣们,威严的丹凤眼中精光湛然,周身散发出迫人的气势,道:“此非祥瑞乎!”
诸事顺遂,无灾无祸,在这小冰河期的艰难时世,这才是真正可遇而不可求的祥瑞!
刘辩的目光最后掠过案头那封南阳郡守楮贡的奏疏,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相比之下,那区区生于城头的灵芝,又算得了什么?
万民安好,便是祥瑞!
——
注1:《汉书·卷六·武帝纪》元封二年六月,诏曰:“甘泉宫内中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其赦天下,赐云阳都百户牛酒。”作《芝房之歌》
《汉书·卷八·宣帝纪》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承宗庙,战战栗栗,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年嘉谷玄稷降于郡国,神爵仍集,金芝九茎产于函德殿铜池中,九真献奇兽,南郡获白虎威凤为宝。”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