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尚书台只能姓一个“刘”,当今天子的“刘”!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三国:我不是刘辩 第三百一十一章:尚书台只能姓一个“刘”,当今天子的“刘”!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看着这两位宗室长者对视时,空气中仿佛有看不见的火星在迸溅,那隐隐滋生的火药味,以及那恨不得将殿外脱去的臭鞋塞进对方嘴里的眼神,刘辩无所谓地摊了摊手。

    有什么好争的?

    尚书台终究是姓“刘”的!

    只不过这个“刘”,既不是刘焉的“刘”,更不是刘陶的“刘”,而是他刘辩——当今天子的“刘”!

    刘辩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朕思虑再三,尚书仆射一职事务过于繁重,这也是导致羊公旧伤复发的诱因。因此,朕决定将尚书仆射一职拆分,设立左、右仆射二职。同时在仆射之下,增设左、右丞以及左、右司郎中,共同辅弼尚书令处理日常庶务。”

    此言一出,刘焉和刘陶几乎同时微微蹙起了眉头,不过刘焉脸上掠过一丝错愕,而刘陶眼中则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惊喜。

    已经致仕的羊续坐在一旁,依旧锐利的眼眸微微眯了眯,听出了其中不同寻常的味道。

    秉着既然是最后一次参加大朝会,那便百无禁忌皆可言,索性直接点出了这件事的要害之处,问询道:“敢问国家,仆射之职一分为二,职权又当如何划分?”

    刘辩侧头瞥了羊续一眼,对这位老臣的敏锐并不意外,从容答道:“六曹事务一分为二,左仆射督管三公曹、客曹、中都官曹,右仆射督管二千石曹、民曹及吏曹。”

    “至于尚书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则各自辅弼左、右仆射。”

    “此外。”刘辩提高了些声调,扫过尚书台席位上坐着的一众官员,道,“朕觉得尚书台官员官秩偏低了些,每日案牍劳形,庶务堆积如山,俸禄却远不如九卿署衙的官吏,故而朕欲为尚书台提升官秩。”

    “擢尚书令秩中二千石,左、右仆射秩二千石,左、右丞秩千石,左、右司郎中秩比千石,六曹尚书秩比二千石,六曹左、右丞秩比千石,六曹侍郎秩六百石,六曹令史与尚书郎秩比六百石。”

    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事,负责各州郡行政主官的年终绩效评级。

    吏曹尚书主选举祭祀事,负责为朝廷选拔和考核人才,执掌孝廉策试并在各级官员得到任命前对官员履历进行复核,以及统筹国家级祭祀活动。

    民曹尚书主缮修、功作、盐池、园苑事务,基本上涉及到花钱和挣钱的事务都需要经过民曹审批,大致只能相当于后世的户部与工部的合并版。

    二千石曹尚书主辞讼事,是属于内朝的“廷尉”,不过二千石曹处置的事务与廷尉又有所不同。

    二千石曹主要是负责对各地郡守国相的辞讼事,接受对各地郡守国相的诉讼事务,经由中都官曹抓捕审理后得出的结果,由二千石曹作出最终判决。

    中都官曹尚书则是主水火盗贼事,同时负责各官署的物资调配,通过漕运系统保障官署运作所需的粮食等物资。

    同时负责对接二千石曹接手的辞讼事务,进行具体的抓捕和审理。

    总而言之,中都官曹负责抓和审,二千石曹负责判刑,相当于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分立。

    客曹事务倒是最为简洁明了,负责北狄、南蛮以及诸藩国的外交事务,对内附的异族部落拥有近乎于生杀予夺的大权。

    羊续捻着须髯,细细琢磨着天子对尚书台这番安排,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只觉天子着实是有些恶趣味了。

    尚书左仆射督管的三公曹负责考核二千石郡守国相的年终评价,尚书右仆射督管的二千石曹则有权接受针对这些郡守国相的诉讼。

    这意味着,尚书右仆射无形中也拥有了监察三公曹考核公平与否的权力!

    然而负责抓捕和审理的执法机关中都官曹,却又归属尚书左仆射督管,而经由三公曹考评的二千石官员,其最终选拔任用的大权,却又落入了尚书右仆射手中。

    至于客曹与民曹?

    羊续暗自摇头。

    客曹的实权早被大鸿胪分润了大半,民曹的各项权力也被市舶司、大司农署、少府瓜分殆尽。

    这两曹无论归于谁督管都没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几近沦为盖章审评的无权部门。

    如此这般划分归属后,尚书左、右仆射之间,势必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相互制衡。

    羊续几乎能预见到未来尚书台里的景象,左、右仆射少不了打嘴仗,哪怕是某天在尚书台中大打出手,羊续也一点不会觉得意外。

    毕竟大汉的官员们,武德还是比较充沛的。

    也就这两年天子威仪日重,大家才收敛了些。

    若放在早些年,朝堂上阉党一系与党人一系,可是吵着吵着就在大朝会期间上演无限制格斗大赛,否则当初桥玄也不会那么顺手就抄起板笏砸向盖升的脑袋。

    而对于天子这番尚书台的改革,真正有资格评议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九卿们不便置喙。

    毕竟尚书台是直接对天子负责的内朝核心决策机构,作为内朝的官署,是直接对天子负责,外朝官员贸然插手内朝官署的改革,终归是不妥当的行为。

    况且,尚书台本就是用来制衡三公九卿的,其权力正是从三公九卿手中夺来,此时评议,参与这件事不免被人怀疑动机不纯。

    也因此涉及尚书台的职司与官秩改革,也无法由臣子代劳,必须是刘辩这位天子本人亲自主导。

    同为内朝官署的侍中寺中,拥有平尚书事之权的侍中、黄门侍郎以及治书常侍,则是辅弼天子完善尚书台架构改革之人,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劳动成果。

    而真正能对尚书台改革事务起到较大影响的官员,无非是录尚书事的太傅与三公,以及刘陶这位尚书令。

    卢植同样参与谋划了这件事,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

    但三公也只有评议尚书台架构的权力,涉及到具体的改革,尤其是最为敏感的职司划分以及官秩变动,若轻易牵涉其中,难免会被人诟病是暗藏私心。

    而刘陶这位尚书令,他则是完全没有反对的理由和必要。

    尚书台官员自上而下官秩提升,俸禄地位水涨船高,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难道还要去拒绝吗?

    不贪恋钱财不等于不想涨工资和提升地位。

    至于职司划分更细?

    但归属于尚书令的权力并未被削减分毫。

    羊续瞧得出尚书左、右仆射的分设会产生相互制衡的作用,刘陶这位尚书令又岂会看不透?

    尚书左、右仆射斗得越厉害,反倒越需要他这个尚书令居中裁决,这无形中更稳固了他在尚书台的权力核心地位。

    毕竟,左、右仆射、丞、司郎中无论怎么斗,都是尚书台内部的事。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面对录尚书事的太傅与三公侵蚀尚书台权力时,自然是要站在统一战线上。

    如此即便将来的尚书左、右仆射没有正面硬刚三公的胆魄,也没有羊续这般将尚书台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的才能,也不至于令尚书台的权力进一步流失,乃至彻底被三公掌控和被九卿架空。

    因此天子对于尚书台的改革计划令刘陶很高兴,认为天子终于意识到尚书台的重要性。

    达成了预期的目标,刘辩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神色,随即向百官征询道:“既然此事百官并无异议,那这新设的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人选,众卿可有贤才举荐?”

    新设六个要职,刘辩自然要安插心腹,但作为天子,吃相也不能太难看,必要的征询流程还是要走。

    在尚书台的职司与官秩改革一事通过后,议及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人选,刘陶自然也要投桃报李,于是起身离席道:“国家,臣欲为朝廷举贤。”

    “侍中寺设立已逾一年,期间臣身为尚书令,与拥有平尚书事职权的侍中、黄门侍郎以及治书常侍们多有共事,彼等皆是良才,又具备了平尚书事时的经验,臣以为国家可从中遴选贤能,以填补尚书台如今如今空缺之职。”

    老匹夫!

    刘焉闻言,心中暗骂了一句。

    这老东西好歹也是宗室长者,素有刚直贤名,今日怎生一副谄媚佞臣的模样,就因为天子助他稳固了尚书令的权力,便这般阿谀奉承,主动请求天子安插亲信进入尚书台?

    不过刘焉心中暗骂归暗骂,他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易地而处他会比刘陶做得更过分。

    只要尚书台的整体权力没有被录尚书事的三公侵蚀,尚书台被天子安插再多心腹人手又有何妨,又不会妨害尚书令的权力,反而更利于尚书台对抗外朝。

    天子安插在尚书台的心腹人手愈多,那么尚书台的整体地位也就越稳固。

    况且刘陶所言也是事实,侍中寺阁臣们这一年多的表现,朝野上下有目共睹。

    拥有平尚书事职权的阁臣,说到底本就是作为三公九卿和尚书台重臣的储备人选,如今填补左、右仆射,左、右丞与左、右司郎中的空缺,无论从哪方面而言,也确实名正言顺。

    刘辩微微颔首,似乎对于刘陶的提议颇为满意,语气平缓道:“令君所言倒是不错,彼辈皆是朝廷的贤才。不过,平尚书事仅一年,经验尚嫌不足。若是尽皆以阁臣填补空缺,恐处事或有疏漏,故而朕以为,还需一、两位在尚书台资历深厚、经验老道的朝臣,共同辅弼令君。”

    倒不是刘辩矜持,故作姿态没有将六个名额全部吞下,而是尚书台作为朝廷中枢,还是需要至少一位经验丰富的尚书台官员来辅弼,贸然安插大量新人接管尚书台,降低了行政效率,反而不美。

    刘陶略作思索,提议道:“如此……臣举荐二千石曹尚书裴巨光(裴茂)。”

    裴茂虽非天子心腹,但去年在盐铁官营一事上率先垂范,以铁血手腕将族中盐铁产业悉数上交朝廷,深得天子信重。

    且此人脾性与羊续颇有相似之处,虽非不治产业、安贫乐道,但一心为公,刚直不阿,更不惧强权。

    若刘焉再敢越级干涉尚书台事务,裴茂绝对会“亲切友好”地将唾沫星子喷到这位司徒的脸上!

    对于刘陶提议的人选,天子还是比较满意的。

    考虑到裴茂过往担任二千石曹尚书的履历,便下诏拜裴茂为尚书右仆射,并迁黄门侍郎许靖为尚书右丞,迁治书常侍傅巽为尚书右司郎中。

    尚书左仆射一职,则是由钟繇来担任,迁黄门侍郎卫觊为尚书左丞,迁书令史陈群为尚书左司郎中。

    空缺的二千石曹尚书,则由原二千石曹尚书右丞桓胜递补。

    对于尚书台的人员变动,刘陶嘴角的笑意几乎要压不住了,尤其当他瞥见刘焉那张越来越难看的脸色时,心中更是畅快无比。

    先前被刘焉越级干涉的烦闷,此刻早已烟消云散。

    刘君郎,你怎么不继续越级干涉尚书台事务了?

    是不想吗?

    还是……不敢越过天子这些潜邸旧臣?

    然而,看着刘陶志得意满和刘焉阴沉如水的截然不同的两张脸,羊续的眉头却反而愈发蹙起。

    他总觉得此事背后,似乎还隐约藏着些许蹊跷。

    拆分尚书仆射为左、右仆射,不过是权力的相互制衡,旧日尚书仆射的权力确实过重了。

    但进一步为左、右仆射设左、右丞以及左右司郎中,却着实有几分不明的意味。

    若只为尚书令和尚书左、右仆射减负,大可效仿前汉旧制,设丞四人以辅弼尚书令及左、右仆射即可,何必划分成丞与司郎中两个层级?

    这种在架构中额外增设一层的手段……羊续面色古怪地抬眼,扫过御座上的嘴角含笑的天子,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诞的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呵,天子总不可能是要架空尚书令吧?

    这怎么可能呢?

    然而天子心底究竟还藏着什么算计……羊续缓缓摇了摇头。

    罢了,这些事与他这个被批准辞呈,只待散朝后在吏曹档案上落下最后一笔便彻底退休致仕的老家伙,又有何相干呢?

    (4127字)

    ——

    PS:服了,执法机关和立法机关这种词……都能被认为是敏感词,二审失败,索性直接重发了,没想到反而过审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我不是刘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我不是刘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我不是刘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