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威酷电子造车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五百八十一章 威酷电子造车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进入九月份,就当外界还在讨论海蓝汽车集团上市,各大手机厂商陆续发布各型号的手机产品时。
徐申学则是来到了威酷电子集团在郊区的汽车研发测试中心!
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来看威酷电子耗时已久研发的智能电动车!
威酷电子集团那边想要搞电动车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早就想要做了,但是早期的时候因为智能电动车的产业链并不算成熟,同时技术要求非常高,电动车的成本高昂,所以威酷电子虽然有了相应的计划,但是也只是进行前期的研发,并没有说真正投入大量资源去研发新车。
不过随着国内的电动车产业链逐步发展成熟之后,也就让威酷电子这样的外行高科技企业看到了机会……一个个都是积极进军智能电动车行业里。
在当下,国内可不仅仅是海蓝汽车,比亚迪以及其他传统车企在做电动车,其他很多企业,甚至连房地产企业都跑来做电动车呢!
威酷电子集团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做智能电动车也就不算太起眼了……隔壁的华威、大米也都在做呢。
只不过想要做电动车也不容易……威酷电子集团虽然也是徐申学的企业,但是它们也不可能直接获得来自海蓝汽车的各种先进技术,尤其是自动驾驶技术以及电池技术、先进电机技术!
徐申学手底下的企业多了去,但是并不是说手底下的所有企业都会通力合作的……尤其是在涉足到同类行业,还有竞争的时候。
顶多只给一些有限的支持,其他的核心技术优势就别指望了。
人家海蓝汽车也有一大堆股东,几十万员工以及一群拿着大量股票的管理层、核心技术人员呢……不可能说因为威酷电子集团是徐申学这个大股东的另外一家公司,就直接把各类先进技术免费送上的。
别说送了,卖都不卖!
如固态电池,海蓝汽车都已经明确拒绝过威酷电子集团,短期内不会提供汽车动力固态电池的供应。
威酷电子要是说各类便携设备使用的固态电池软包,那好商量,给你智云集团的待遇都可以……兄弟企业折扣价,优先供应都没问题。
海蓝汽车集团旗下的海蓝电池,很乐意扩充客户群体……别说卖给威酷电子集团了,现在海蓝电池都在和水果、四星、华威、大米、OV、戴尔等绝大部分智能终端厂商以及便携电脑厂商接触!
今年是别指望供应了,产能不够用,智云集团那边的订单量太大。
但是明年的话,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软包产能进一步扩充之后,就可以向上述这些潜在客户供应固态电池软包了。
所以,不出什么大意外的话,明年将会有一大堆各品牌的旗舰型手机、电脑、平板等便携终端设备使用固态电池了,过几年说不准就能进行大规模的普及化。
但是汽车用动力固态电池……谁来都没用,哪怕威酷电子集团也是徐申学的企业,但是也别指望能够得到汽车用动力固态电池……
这东西可是海蓝汽车的核心技术优势,不可能卖给其他汽车厂商的竞争对手的。
自动驾驶技术也同样如此,那是人家海蓝汽车压箱底的技术,不可能对外供应的,给钱都不行。
海蓝汽车的市值,几乎一大半都是建立在固态电池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上的……这种东西是不可能对外销售,更不可能卖给竞争对手的。
如此情况下,威酷电子集团想要搞智能电动车也不容易!
但是没了海蓝汽车,威酷电子其实也能够利用国内顶级的电动车供应链搞出来智能电动车。
国内一大票传统汽车厂商或新势力汽车厂商,他们也得不到海蓝汽车的核心技术啊,还不是一样依靠国内的供应链搞智能电动车,而且很多还搞得挺不错的。
国内的新能源车产业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了……
虽然海蓝汽车的名头是最大的,但实际上海蓝汽车之余,还有一大堆新能源车品牌呢,如搞插混的比亚迪就是典型,人家现在一年的产销量都一百多万,不仅仅在国内卖得好,在海外市场卖的也挺不错的……
然后还有其他国内车企开发的各种电动车也有卖得好的,如广汽,北汽,奇瑞,还有一些新势力厂商的新能源车都卖的不错,多的几十万辆销量,少的也有几万销量。
甚至就连合资厂商都有大获成功的例子,如宏观mini,这款廉价入门级微型车销量很夸张,一年疯狂卖出去四十多万辆呢。
国内的汽车厂商,不管是传统车企的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又或是新势力品牌都在迅速崛起。
只是海蓝汽车的光芒太耀眼,会让很多人下意识的忽略掉其他的汽车厂商的新能源车型其实也卖了不少!
在海蓝汽车持续多年的推动产业链建设,再加上国内对电动车的持续多年的巨大扶持力度,国内的新能源车产业持续多年爆炸式增长。
去年的时候,国内各类新能源车销量在五百万辆左右,渗透率已经相当高了。
但是到了今年后,这个数字还在大幅度提升,因为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国内各类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惊人的三百五十辆。
而且市场持续增长,产能也在提升。
很多分析机构认为,国内新能源车型的全年销量有望达到八百万辆……
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也培育了极为发达而成熟的国内电动车供应链……导致国内的电动车出海后竞争力极大。
所以最近几年,国内的众多车企们也紧跟海蓝汽车的屁股后头搞海外市场呢。
海蓝汽车在海外打响了智能电动车的名头,树立起来了华夏电动车的优秀口碑……但是海蓝的车贵啊!
而外国人也不都是有钱人啊,普通家庭还是占据绝大部分,而这些人里很多其实也买不起海蓝汽车。
这个时候,买不起海蓝汽车的大量外国消费者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比亚迪,奇瑞,吉利等车企的产品……颜值高、各种乱七八糟的功能应有尽有,而且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所以海蓝汽车在全球范围的大获成功,不仅仅给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品牌声誉,同样也间接带动了华夏电动车的整体品牌形象价值的上涨。
这就跟人们觉得德国的宝马,奔驰奥迪很不错,所以同样是德国的大众也很不错……
一说起来都说日本车省油。
说起来美国车都是油耗高。
实际上同一个国家里不同汽车厂商,甚至同一个汽车企业下不同品牌的车型,其性能以及质量都差异极大……不能笼统的给一个整体定位的。
但是大部分人不会分的太细……
而最近几年里,海蓝汽车的大获成功,尤其海蓝汽车还是玩高端豪华,自动驾驶,先进电池技术的车型……这也就让很多海外的消费者觉得华夏的电动车挺不错的!
但是讲良心……把国内其他二三线品牌的电动车和海蓝汽车放在一起,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这是非常不恰当的。
不说技术领域的领先了,只说车辆的做工质量……
人家海蓝汽车可是主打高端豪华市场的,汽车售价更高,足以承受高昂的制造成本。
但是很多入门级车型的话,售价才十万出头……然后动力电池成本又得占据一大部分,为了市场竞争还要加上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功能,什么大彩电大冰箱都得弄上去。
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入门级车型的成本压力极大……厂商必须把制造成本压低到一定程度,才能够维持一定的毛利润。
如此情况下,虽然都是合格产品,但是这么低的制造成本,是不可能给你来海蓝汽车的那种超高质量标准的……零配件和工艺,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
当然,这些也都是合格产品,正常使用没毛病,再加上海蓝汽车在海外市场打出来的华夏电动车的赫赫威名,也让它们沾了不少光,出海比较顺利!
所以,最近两年,尤其是去年开始,国内汽车厂商的新能源车出海比较多,纯出口的有,跑到其他国家建设工厂的也有,整体出海势头比较良好。
国内市场的爆发增长,海外市场的开拓,反过来又让国内新能源车的产业链更加成熟完善。
上游核心产业,如各类车规级芯片,辅助驾驶技术有智云集团在搞。
动力电池领域里,有宁代电池这个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还可以提供技术很不错的半固态电池……要便宜的也有磷酸铁锂电池。
除了宁代电池外,还有其他好多家第三方动力电池厂商。
电机领域,国内就更多了,有几家一线品牌,二三线品牌的更是多了去,各类电机的客户覆盖国际一线汽车品牌再到各种老头乐,啥样的都有。
车机系统,智能化座舱这些东西,国内也有不少企业能够提供第三方方案,有一线大厂的方案,也有小作坊的方案。
车身设计方案,也有一堆供应商可以提供。
各种零配件,如ABS系统,转向系统等都有大量厂商可以提供,有国际一线品牌,也有二三线的国产品牌。
最后还有个辅助驾驶……智云集团提供EYEQ系统全套方案,可以实现L2+级别的辅助驾驶……要是有实力有信心也可以采购PX芯片以及各类传感器,然后自己写算法训练模型自己搞。
基本上电动车的整个产业链都能够在国内找到,而且供应商非常多,从一线品牌到四五线品牌的都有。
就连整车代工、挂牌……也有一堆经营不善的车企可以提供,很多新势力厂商都是走这条路子。
所以在这年头,别说是威酷电子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了,就算是普通企业有这个心思,其实也能够通过国内完善的供应链搞出来一款电动车,当然做的好不好,成本高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的威酷电子的造车,也是走这种组装设计路线……不过和以往威酷电子的智能终端业务都是走纯代工不一样,这一次威酷电子走上了自建工厂的道路!
一开始,其实威酷电子是想要继续玩代工模式的,但是很快发现汽车行业里玩代工模式不靠谱,因为无法掌控代工厂,也就无法控制生产质量,而且各种破事太多了。
最后威酷电子那边一狠心,直接收购一家经营不善的汽车企业,进而获得了相应的汽车基础制造工厂以及相应的技术人才等等,至于资质,这倒不是什么问题。
威酷电子集团可是一家市值几千亿美元的大企业,国内智能终端行业老二,本身不差钱,企业影响力也足够,申请造车资质并不是什么问题,今年年初就已经顺利得到了批准。
弄到了牌照后,就是一边继续研发新车,一边建设工厂!
现在威酷电子的第一款智能电动车已经研发成功,并邀请徐申学过来看!
徐申学对威酷电子集团要造车的事,一直都是维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智能电动车领域里他的主要布局重点是海蓝汽车,就算是要搞多品牌战略,也是以海蓝汽车那边建设子品牌搞。
所以,威酷电子集团这边的管理层要造车,徐申学其实并不算太支持,当然……也不反对就是了。
如今智能终端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威酷电子集团增长乏力,白启文等管理层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决定进军智能电动车产业严格来讲并没有什么错,甚至可以说是很不错的战略决策。
毕竟一大堆高科技企业都在搞新能源电动车呢,可见这个领域里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因此徐申学对威酷电子集团搞电动车,维持不支持不反对。
让他们管理层自己折腾,折腾好了有激励股票。
如果折腾的不好,乃至导致巨额亏损的话,自己辞职滚蛋……
在这种情况下,威酷电子开启了造车之路,还真让他们一路克服诸多困难,拿出来了第一款智能电动车……
要知道,威酷电子的造车是实打实的,可不是和一些来骗投资者钱的所谓新势力厂商,或其他普通企业转行的企业一样,搞个PPT就完事了。
人家是真的一步一步搞整车设计,联系各大供应链,对各种零配件进行适配优化,然后构建自己的电动车构架,智能化座舱构架……光是各类研发人员就已经有上千号人
同时还实打实的投入了巨额资金建造高标准的造车工厂。
也正是因为威酷电子投入足够大,实打实的投入资金建工厂,而不是搞什么空手套白狼,才能够让他们顺利申请到造车资质。
如今他们的多年努力和付出,也终于获得了果实。
这个时候,白启文这个威酷电子集团的CEO,向徐申学介绍着眼前这一台外形相当漂亮,有点类似轿跑外观的四门轿车。
“徐董,这就是我们造出来的第一款智能电动车:小蓝2020,定位是中端B级纯电轿车,我们预期主打的市场是在二十万这个价位,同时也会推出一些四驱高配车型,价格上拉到三十万以提升品牌价值。”
“这也比较符合我们威酷电子旗下小蓝品牌高端机型的用户定位,重合度比较高!”
“车辆的外观设计,我们对多个国际设计团队的外观设计进行评分后选择了这一种,主打年轻时尚以及科技化的设计语言!”
徐申学看到这车……绕着转了一圈后,瞄了眼白启文!
这个小蓝2020,字面描述就是一辆带有轿跑外观风格的轿车!
但是不管是从正面还是从侧面,乃至从屁股后头看上去,都和海蓝SEC的去年发布的新款双门跑车海蓝SEC7很神似,只是把双门换成了四门。
怎么说呢,这玩意明明不像是海蓝SEC7,但是给人的感觉就是,这车就很像是海蓝SEC7。
换个海蓝汽车的标,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海蓝汽车推出了四门版本的海蓝SEC7呢……
你这老白抄的这么明目张胆,也不怕包永言跑过来揍你……
白启文继续道:“车的整体构架设计,尤其是底盘构架设计,是我们自行研发的构架,我们集合了供应商的众多优秀零部件,设计整合出来了我们的第一代底盘构架!”
“辅助驾驶部分,我们为了缩减研发时间,降低技术风险,前期应用的是智云集团的EYEQ6系统,提供视觉和激光雷达相结合的L2+辅助驾驶功能!”
“智能化座舱部分以及车辆内部的内饰设计,则是我们的团队自行研发,引入了我们自行部署的GTAI框架下的车载人工智能,可以识别语音,并控制车辆。”
“诸多零部件上,都是尽可能的采用一线品牌,最次的也是二线品牌,这些品牌很多也是海蓝汽车的供应商!”
“动力电池采用了宁代电池的半固态电池,标准版提供七百公里纯电续航,长续航版本提供八百公里纯电续航!”
徐申学一边听一边看,仔细了解后不得不说,这些威酷电子的人走的路子很巧妙……直接抄海蓝SEC7,偏偏还让人找不到明显的抄袭证据……它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但是神似可当不了抄袭的证据,顶多说一句借鉴!
但是海蓝SEC7,这可是海蓝汽车的新一代主力双门硬顶跑车,售价六十多万起,高配得接近百万。
而威酷电子弄了个神似的四门轿车出来,售价才二十万起步,这必然会吸引不少消费者购买的。
买不起海蓝跑车,买个低配版的小蓝跑车也是好的嘛……而且小蓝2020还是四门五座,它本质上其实是个普通中级轿车,只是套了个轿跑的壳子!
成本上,按照白启文的描述也控制的很不错,按照预定售价的话,这车应该能够做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毛利润。
这对刚进入汽车行业的新兵而言,能够维持这个毛利润已经算不错了。
当然,未来具体能不能卖出去,能卖出去多少,这还需要看市场的接受能力!
而白启文他们也没想着和海蓝汽车打擂台……价格定位,他们的竞争目标是其他电动车厂商以及合资燃油车的B级车市场!
主打的是二十万这个价位!
至于说三十万的四驱长续航高配车型,就没人指望能卖出去多少,只是单纯用来拉品牌,维持价格体系的……说出去就是,我们的车要三十万,给消费者一个面子嘛!
但是预期的主要走量型号,还是二十万的标准版……主打性价比以及年轻时尚的车型外观!
整体路子,其实和威酷电子的小蓝MAX系列机型非常类似……
就在徐申学在威酷电子刊看新车的时候,国内的其他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在玩造车!
京城的大米也是早早就推动了造车战略,而且他们也是真的造车,可不是说着玩的……
除了大米外,其他几家公司也启动造车战略。
就连搞房地产,搞互联网的都来造车了,要么是自己直接下场搞,要么是和传统车企合资搞,总之啥样的都有。
而且数量极多……有人统计说是国内要搞电动车的车企至少几百家,其中有些资金实力的都上百家之多……当然,真正能够拿出来量产车来的没多少,而能够把车卖出去,做到年销量过万的就更少了。
别看各路神仙都跑过来造电动车里,但是电动车领域里销量过得去的车企还是一些人们很熟悉的名字。
海蓝汽车不用说,比亚迪,奇瑞,吉利,广汽,北汽,上汽通用等等都是销量榜单上的常客。
而新势力的话,销量稍微过得去的其实没多少,也就那几家人们比较熟悉的小鹏,理想等。
至于其他所谓的汽车厂商,基本都停留在PPT阶段……
至于以后能够搞成什么样,那就要看未来的市场变化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市面上几百个所谓的电动车品牌最后得倒闭九成以上,能够成为主流品牌,销量过得去的撑死了也就十几个。
而能够成为一线品牌的,估计也就那么三四个!
剩下的,都得死!
因为汽车行业也是一个头部效应比较明显的行业……车买的越多,品牌越大,然后产销量越大,成本越低,然后又反过来能够持续降低售价,比拼性价比,进一步挤压其他厂商的生存空间……这个过程里还伴随着技术的持续积累,不断建立更多的专利墙。
最后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
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对于威酷电子集团的造车业务而言,挑战也是极大的!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