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动荡的市场和五纳米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五百七十三章 动荡的市场和五纳米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自从五月份海蓝汽车举行了发布会,轰动了全球汽车圈之后,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产业界也是陆续做出了反应。
目前电动车领域里的老二,占据了美国大部分电动车市场的特斯拉,宣布了旗下固态电池的研发进度,号称已经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制造出来了一种能量密度超过九百瓦时每公斤的固态电池,并有望在三年内量产。
同时还有其他企业也陆续宣布了自己的所谓固态电池计划,还一个个都拿出来了不少的成果,乍一看数据都挺好看的,但是真问什么时候量产,则是一问三不知。
在海蓝汽车之前,实际上各种固态电池就已经出现,在实验室里多着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走向了量产…这都不是成本高不高的问题,而是技术没到那程度。
如果技术成熟了,就算是成本高昂,但是也能够用在一些用量少,对成本不敏感的产品上……比如便携智能终端。
如果增加一倍两倍的电池成本,就能够让手机续航翻倍,那么手机厂商们会毫不犹豫的使用……因为所谓一倍两倍的成本增长,但是手机电池就那点用量也不过几十块,撑死了百来块的成本涨幅而已,用在高端机型上没有丝毫问题。
所以,成本其实都不是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搞不出来。
各家陆续宣布自己的所谓固态电池计划,更多的其实还是为了稳住股价,不至于股价跌的太难看。
针对海蓝汽车全面推出固态电池,真正有实际动作的,其实还是徐申学旗下的宁代电池……宁代电池在六月份正式对外宣布,对旗下的半固态电池以及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实施不同程度的降价,以助力各客户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海蓝汽车的固态电池性能优越,想要在性能层面来抵抗是不可能的,那么最佳的办法就是降价!
固态电池固然各种好,但是它贵啊……最关键的是,只有海蓝汽车有,而且它不供应给其他汽车厂商啊。
这种情况下,宁代电池的选择是对旗下各电池降价,协助客户降低车辆价格,进而稳固中低端市场。
至于高端市场,那就别指望了……
人家有钱人不傻的……人家也想要自己的电动车搭载更好、更安全的固态电池。
所以半固态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最佳出路就是降价,然后稳住十多万,二十多万的市场。
至于三十万以上的……太难了。
随着宁代电池那边的电池降价,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降价幅度比较大,国内的一家汽车厂商立马跟进,宣布旗下的一款入门级智能电动车车型,不仅仅拥有四百公里的纯电续航,搭配EYEQ系统的L2辅助驾驶,而且价格破天荒的只需要九万起步!
而这还不是微型车,而是经紧凑车型,这个续航,这个智驾水平再加上价格,可以说把价格往下又拉低了一两万!
随后其他汽车厂商也是陆续宣布旗下的部分车型价格下调或者给优惠。
这也导致了大量使用半固态电池的车型,其价格也来到了二十万以下!
就在去年,采用半固态电池的车型都还算是高端车型的专属,便宜的都要二十几万,贵的三四十万的也有。
现在,十大几万的车型上都能看见了,甚至一些剑走偏锋的厂商,在十五万以内的车型里都使用半固态电池,虽然用量少,续航低一些,但是却能够用半固态电池用来进行宣传。
这也是宁代电池的目的,调低电池出货的价格,进一步压低市面上各类电动车的成本和售价,提升电动车的整体渗透率……这样电动车市场规模就更大了,而电动车市场规模大了,作为全球范围最大的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而且还是占据全球第三方动力电池市场百分之七十以上份额的企业!
宁代电池是能够从整体市场的扩充里获得巨量的订单的!
而更多的订单,又能摊薄电池制造成本!
这看似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但实际上人家最后的毛利率并没有降低……反而因为销售额的大幅度上涨而带来更多的营收以及利润。
不管是如何,这个夏天电动车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价格下探……这其实也挺高效的。
人家隔壁海蓝汽车因为发布固态电池,旗下的平均车辆售价上涨了不少……然而其他汽车厂商的电动车价格却是持续下跌。
这一点,有些类似前些年智云集团发布S系列的Max以及Max Pro机型,把手机的售价拉升到八千甚至一万。
然而其他手机厂商,则是持续比拼性价比,搞出来一大堆性能很不错的千元机,甚至八九百块的手机也很难打。
整个市场,呈现了一种很诡异的两极分化!
S系列手机价格昂贵,但是卖得特别好……两三千元的中端市场持续萎缩,但是两千元以下的低端市场则是持续扩大,销量增速明显。
现在的新能源车市场里也出现了这种诡异现象!
海蓝汽车的各车型里,自从五月发布会后出现了很特殊的现象,那就是大量订单都是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
其中销量最好的新上市的入门级中型SUV车型:海蓝HEV的双驱长续航版本!
该版本搭载固态电池,拥有七百公里的纯电续航,采用双驱驱动,搭载L3辅助驾驶,国内补贴后售价在三十八万。
上市仅仅一个月,就已经从全球范围内接到了超过二十万辆的订单……占据了海蓝HEV全系列里百分之五十的订单量。
目前这款车型的提车时间,已经是安排到了三个月以后……订单太多,工厂生产不过来。
其他多款搭载固态电池的车型,销量也很不错的。
就算是价格比较贵的海蓝MEV的固态电池版本以及海蓝SLMC固态电池版本,销量也比较高。
按照海蓝汽车内部的统计,哪怕是固态电池只用在了高端车型、中端高配车型上,售价相对昂贵,但是未来一年里的订单量也会超过一百万辆!
而海蓝汽车旗下的海蓝电池的固态电池产能……根本没这么多,所以未来一年里的这些固态电池的车型交货期就会比较久。
大量固态电池车型的订单,这导致了海蓝汽车的汽车平均售价大幅度上涨……毛利率也有相当的上涨。
海蓝汽车越卖越贵,赚的越来越多,但是其他电动车厂商的汽车价格,则是越卖越便宜,毛利率也逐步下降。
这就是先进技术的作用了。
海蓝汽车依靠自动驾驶和固态电池这两个黑科技,大幅度拉升售价,而且还不愁卖……
其他汽车厂商则是困于没有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也没有自身的独家先进电池技术……辅助驾驶技术用智云集团的大路货色的EYEQ系统方案的,电池用宁代的电池!
但是这两样东西,你能采购,别人也能采购使用啊,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独特的技术优势了。
最后陷入了比拼性价比,比拼外观,比拼营销的局面。
而这些比拼都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还不低……尤其是营销成本……普通消费品的营销成本一向来都是产品成本里的大头,尤其是对于普通品牌而言。
这比来比去,电动车的售价持续降低,毛利率持续降低,经营成本持续高涨……假以时日,又将会陆续一批新能源车企倒闭。
当然,这对于部分拥有自身核心技术,同时规模也足够大,承压能力更强悍的车企而言,这反倒是一场机会!
如比亚迪,人家虽然纯电没啥独特技术优势,但是人家的插混技术牛逼啊……在插混这个领域里人家比亚迪敢说第二,其他车企都不敢说第一。
强如海蓝汽车,在过去多年里都没有试图在插混领域里和比亚迪竞争……拿自己的短板和人家的顶级优势竞争,那不犯傻嘛!
在纯电领域里搞不过,人家比亚迪就搞插混……纯电号称七百公里续航就很牛逼了,插混能用电又能烧油,从不需要担心什么续航焦虑!
于是乎,比亚迪在六月份的时候,陆续宣布旗下多款车型的价格下调,并准备发布新一代的插混车型,死磕十多万价位的这一核心主流市场!
老子卷不过海蓝,我还卷不死你?
然后……国内一票电动车厂商们还没有感受到压力,不就是比性价比嘛,老子也可以的!
但是一大票合资厂商的燃油车就感觉天要塌了……销量自从五月份开始就已经下降的很厉害了,但是等到进入六月份后更惨……大雪崩似的!
有家合资厂商的海外品牌车型,上半年卖的勉强还可以的,月销量还有个万把台呢,结果六月份后,销量直接腰斩……
这种现象,其实比海蓝汽车发布固态电池更震惊业界!
海蓝汽车好是好,各种黑科技满满,谁看了都心动……但是它贵啊!
昂贵的海蓝汽车,一年撑死了三四百万辆的全球销量,不管你海蓝汽车做的有多好,也就这个销量了,因为就没那么多有钱人来让海蓝汽车扩大市场容量。
一年三四百万辆根本影响不了全球每年七八千万辆汽车的巨大市场,难受的只是一些豪华汽车品牌,如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凌志等品牌车型。
然而对于绝对主流车型而言,实际上没有什么影响!
然而现在的国内的一票电动车厂商开始卷十多万的市场,开始搞性价比新能源车型的时候,这冲击就可就大了。
因为价位重叠……消费群体重叠,这就产生了剧烈的竞争冲突。
——————
徐申学并没有管太多外面电动车市场的波澜……电动车事业板块虽然很重要,但是依旧算不上是他的核心事业。
他的核心事业,始终是半导体……有了这个核心,才有人工智能,有了人工智能,后头才会有一系列下游的顶级终端产品,电动车的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终端,虚拟设备等等。
上述所有规模庞大的重要业务,归根到底都是建立在先进半导体上的。
没有顶级芯片,玩个毛线的高科技啊……
六月下旬,徐申学抽空去了一趟通城第三十二厂!
智云微电子通城基地的第三十二厂……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家采用五纳米工艺,并且在技术上延伸,未来也能够用于三纳米工艺的顶级半导体工厂!
这家工厂采用的是海湾科技里最顶级的HEUV-300C型光刻机,这种光刻机一点五纳米的套刻精度,足以支持其进行双重曝光,进而满足等效三纳米工艺的技术需求。
也就是说,从硬件条件来看,这个第三十二厂的硬件设备,理论上是能够用来量产等效三纳米工艺的芯片的……只是目前的智云微电子的等效三纳米工艺技术还不成熟,搞不来!
整个工厂设计产能是每月五万片,附带完善的各类配套工厂,说是一个工厂,但其实是一个单独的半导体制造基地了。
整体投资达到了惊人的两百亿美元……这是智云微电子,也是智云集团最近几年里完工投产的最大单体投资项目!
足足两百亿美元的投资啊!
如此惊人的投资,堪比那些世纪工程大项目!
而且这个第三十二厂的投资成本,也比之前智云微电子的核心工厂,即大规模量产七纳米工艺,同时期设备标准也能够满足五纳米工艺制造的第二十九厂更高!
第二十九厂的第一期工程,月产能是三万片,不算其他配套附加项目,如3D先进封装工艺工厂等,只算其核心的逻辑芯片制造工厂,该工厂投资是一百零五亿美元,每万片产能的投资成本大概在三十亿美元。
但是第三十二厂的的设计月产能是五万片,然而投资规模就达到了两百亿美元,每万片的投资成本达到了四十亿美元。
导致第三十二厂的投资成本更高的核心原因就是,第三十二厂的采用的各类设备,全都是最顶级的半导体设备……它不仅仅是按照制造五纳米工艺来准备的,而是按照未来制造三纳米工艺的标准来准备的,进而导致投资成本激增。
不管什么时候,想要领先对手,提前搞最先进的工艺,其投资都是非常夸张的。
倒是稍微缓几年的话,再来投资同样工艺的半导体工厂就会便宜很多。
前几年智云微电子搞第一座EUV七纳米工艺工厂的时候,每万片产能投资是三十五亿美元左右,而现在,这个价格大概只需要二十亿美元,如果过几年,这个价格还会更低。
因为技术更加成熟,设备价格也下降了不少,整体投资成本也就更低了。
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新出来的时候最贵的,光刻机如此,蚀刻机,例子注入机等等都是如此……你什么都要最新的,那自然是天价。
而智云微电子的第三十二厂,就是什么都要最新最好的设备。
不过也别担心智云微电子花费如此昂贵的价格搞先进半导体,最后会亏本之类的……你要知道,先进工艺的半导体虽然投资大,但是它赚得也多!
智云微电子给智云半导体的内部代工报价是五纳米工艺的一万七千美元每片……全球第一个用,价格就是还这么贵。
甚至昂贵到处了智云半导体外,其他半导体设计厂商看了都摇头的地步……太尼玛贵了。
而规划中的三纳米工艺更贵,两万多美元一片是板上钉钉的,问题是两万几……
先不说未来的三纳米工艺了,就算是现在的五纳米工艺,按照五纳米工艺代工费每片一万七千美元来算。
每月五万片,一年是六十万片,每片一万七千美元,一年代工收入就是一百零二亿美元。
然后……半导体工厂的日常运营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比如人员薪资占成本比例很低,原材料成本其实也一般般。
半导体工厂的最大成本,其实是设备折旧成本。
很多时候看到先进半导体企业公布的工厂毛利率很低,那是因为半导体行业喜欢把设备成本折旧进去了,而且一般是以三年或五年来计算折旧的……
但是你家一点五亿一台的EUV光刻机才用三年啊?
动辄上百亿的投资成本,在三年内折旧进去,就算是光刻机是印钞机,也顶不住这么个折旧算法啊!
所以前期毛利率好看才见鬼了。
但是三五年后呢?庞大的设备成本已经折旧过了,半导体的日常运营成本也不高,这意味着后面的营收里,大部分都是利润。
以智云微电子的第二十九厂为例子,按照智云微电子内部的计算,这家工厂投产三年内,基本上就能够把前期成本全部收回来,以后就是纯赚……
而第三十二厂的预计成本收回时间,大概也是三年左右。
三年后,第三十二厂就是印钞机,每年都可以为智云微电子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利润……
当然,这是独属于顶级工艺的待遇,因为几乎垄断市场,代工价格极为高昂。
如果是成熟工艺的话收回投资成本可就要慢许多了,能做成熟工艺的厂商太多,竞争之下,代工价格比较低,回本周期要更长。
这也是智云微电子热衷于搞先进工艺的缘故,虽然投资大,技术难度大,但是它其实挺赚钱的。
第三十二厂,则是智云微电子在先进工艺里的典型投资案例!
而现在,这家全球范围内最顶级,最先进的半导体工厂,正在为自家集团的核心产品S系列手机生产最新一代的S1103芯片!
全球首款五纳米工艺手机SOC!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