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B612小行星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 第564章 B612小行星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徐阳对儿童文学读物没太大兴趣,看完献词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李明烁独自坐在座位上,品味献词中这句话良久,最后轻声感叹:

    “不愧是江弦啊!”

    “写的东西确实和别人不一样。”

    即便这次江弦写的是儿童文学作品。

    不论内容如何,这句写在献词里的话,已经为儿童文学作品添上了一抹哲理的光辉。

    而且李明烁觉得,即便这篇最后没有火起来,江弦的这句写在献词之中的话也会流传广泛,成为一句被无数次引用的名言。

    因为这句话说的太好了!

    质朴。

    却极有意境。

    和李明烁读过的教育名著《童年的秘密》中那句“儿童是成人之父”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在李明烁看来,江弦这一句比《童年的秘密》那句更容易懂。

    孩童,天真烂漫,我说我心。

    成人,容易陷进自己的伪装世界。

    那么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变的呢?

    李明烁开始反思,自己好像是被内心的欲望、被自以为是、被日复一日不知所谓的忙碌裹挟之后,开始变了,变成了一个大人。

    那么身为大人的自己需要向谁看齐吗?

    不需要。

    江弦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成人只需要向自己,那个孩童时代的自己看齐。

    因为曾经的那个自己,率真无邪,有理想有追求,甘愿为某种喜欢付出真心。

    在李明烁看来,江弦这句献词,看似是写给自己的女儿江年年,实则是献给每一位阅读这部的读者。

    之所以强调是自己女儿,其一是因为这的确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爱,其二是避免落入“好为人师”的境地。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上来就指着你的鼻子对你说,你没有童心,你是个善于伪装的家伙,没有人会觉得舒服。

    而且江弦的给读者们的形象,从来不是什么精神导师,他向来以一个能和读者们坐在一起谈心的朋友自居。

    当然了,这句话其实原本是用来献给莱翁.维尔特的。

    莱翁.维尔特是一位犹太后裔,是个坚定的托派分子,信奉共产主义。

    虽然和圣埃克苏佩所持观点不同,但两个人出发点是一致的,而且骨子里都有强烈的反叛意识。

    莱翁长期活跃于法国左翼文艺运动中,但是他独持己见,决不盲从,对斯d林z义的严厉押击,也使左翼分子对他另眼看待。

    另外呢,莱翁.维尔特,比圣埃克苏佩里年长了二十四岁,是在圣埃克苏佩里生命中占据着特殊位置的朋友。

    不仅因为他理解圣埃克苏佩里的一切,包括那些看似简单却充满智慧的儿童书籍。

    更因为他,就像是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圣埃克苏佩里在法国那段饥寒交迫的日子,给予了他最需要的鼓舞与温暖。

    也是他劝从天空退役的圣埃克苏佩里,离开失败主义气氛弥漫的法国,去美国寻找新的希望。

    且莱翁和圣埃克苏佩有一个共同特点:

    “不曾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

    圣埃克苏佩说过,这个大人是我世上最好的朋友,他理解给孩子们写的书,他正在法国挨冻受饿,需要有人安慰。

    可以说,莱翁.维尔特就是《小王子》里飞行员的原型。

    里,很多小王子说给飞行员的话,其实都是作者借小王子之口,对远在法国的老友所说,寄托着忧郁的心情下体贴、关怀老友的柔情。

    不过温情的故事总是以悲伤为底色,二战期间,莱翁被关进集中营,最终死在集中营。

    而《小王子》之中献给他的这段献语,也始终在被人反复诵读、研究。

    李明烁阅读正文——

    文章开篇写的是“我”6岁时发生的一件小事。

    当时他看到一条贪心的蛇,囫囵吞下猎物,嚼都不嚼,结果无法动弹,需要6个月来消化它们。

    当时他很好奇,蛇吞的是什么?

    于是就画了“一条蟒蛇正在消化大象”的画给大人们看。

    结果,没有耐心的大人,都非常敷衍他,反而让他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

    于是,“我”这个孩子的画家梦,在6岁的时候结束了。

    李明烁看着正文和在正文之间穿插的配图,他还从没看到过江弦用这样的文字来写作,这些文字没有了过去的老辣,取而代之的是和配图风格相同的“可爱”。

    而看完第一个故事的李明烁会心一笑。

    因为他对这个故事的共情感太强了。

    遥想自己小的时候,也因为过一些类似的事情,对大人产生出“失望”的情绪。

    除了画画,李明烁也有过的很多爱好,但由于家庭经济环境实在太差,而且也没有人给予引导,再加上父母不支持,最后也只能是半途而废,自生自灭。

    那个年代,做父母的为了养活家人,整天在外奔波劳碌,哪还能顾得上管教自己的孩子?

    李明烁是农村长大的,对于自己儿时的记忆,大多是天寒地冻了,依然光着脚板或穿着一双人字拖,身上穿的,大概是一件不知从哪一代留下来的黑乎乎的棉袄。

    平日穿的衣裤,不用说,绝对是补丁套补丁。

    他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在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不得不偷了姐姐的裤子,一种用带子扎裤头的女装穿。

    至于饥饿,更是伴随着他的每一天。

    早上上学少有早餐,放学回到家里,常常看到的是冷冷清清的厨房。

    碰上父母加班不回家吃饭,自己只好把已经有点变味的隔宿饭热热拿来吃,就连吃个鸡蛋,也得等到自己生日的那一天才有可能。

    嗯,整个青少年时期,哪有什么牛奶之类的奶制品可吃?

    以至于到了现在,他吃牛奶也会拉肚子。

    这种生活一直延续到他去当知青,林场每餐吃的也多是腐乳水菜,如果哪天能见到几片肉,恐怕是林场死了鹅乸猪乸了。

    而且在过去的时代里,尤其是在他小的时候,儿童的童心其实是不被重视的。

    那时候的儿童,是要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要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归属。

    当时还发生过一件事。

    就是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提出的“以儿童眼睛看、耳朵听、心灵体会”的创作观,遭到了批评,可见当时的环境下,儿童的真实情感需求,遭到了系统性的忽视。

    这也是江弦所写第一个故事的背景。

    本身李明烁觉得江弦这种简洁的语句,以及配合插图的形势,透露着内容的“小儿科”。

    这也很正常。

    儿童文学,本身就是拿给儿童看的,太强调“文学性”,反而是南辕北辙。

    但是让李明烁意外的是,江弦这些句子所组成的故事,即便是他这个成人读了,也会忍不住回味这些字里行间流露的信息。

    “有点意思。”

    李明烁换了个姿势,继续看接下来的内容:

    [没有理解自己的知己,我的生活很孤独。

    这情形一直持续到六年前。

    在一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飞行途中,我的飞机引擎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沙漠里。当时飞机上只有我一个人,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始亲自维修。我带的水只够维持七天,对我来说,这真是个艰难的生死考验。

    第一晚,我就睡在千里不见人烟的大漠上,觉得自己比茫茫大海上漂浮的遇难者还要孤独。

    可当黎明来临,孤寂伤感的我听到耳边传来一个奇怪的细小声音时,我是多么惊奇啊。那个细小的声音说:

    “请问.你能给我画只羊吗?

    “哦?”

    “请给我画一只羊吧!”

    我像被雷击了似的,一下子跳起来。我使劲地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终于看见一个奇妙的小人儿,他正一本正经地看着我。后来我凭记忆给他画了前面那幅画像。但比起他本人来,我的画要失色很多。这该归咎于那些大人们,在我六岁时,他们就扼杀了我的画家理想,所以我除了画过蟒蛇的整体和剖面图外,再没画过其他的任何东西。

    这是我后来给他画出来的最好的一幅画像。

    想到自己处在渺无人烟的偏远之地,我更加愕然地瞪着这个神秘的小家伙。他看起来不饥不累,一点儿不像在沙漠里迷失的惊慌疲惫的小男孩。当我终于回过神来时,我说:

    “你你在这儿做什么?”

    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一脸严肃地看着我,又重复了一遍:

    “请你.给我画只羊。”

    当一个人被某种神秘力量震慑住的时候,他绝对不敢不服从。我竟然不自觉地掏出了纸笔——现在想来也真是荒诞,在那片荒无人烟的沙漠里,在那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我居然做出那样荒诞的举动。但我旋即想到,我不会画画,就很为难地对小家伙说,我只懂些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而已。

    “没关系啊。”他说,“给我画只羊就行!”

    但我生平只画过两幅画,我就把六岁时的一号作品,那只被大人当成帽子的蟒蛇图画了一遍,递给他。

    “不,不!”小家伙叫起来,“我不喜欢蟒蛇,它太危险,何况它肚子里还吞了一头大象。”我大吃一惊。震惊中,我听到他继续说:“蟒蛇太危险,大象又太占地方。我住的地方很小,只要一只小绵羊就行了。”

    我只好照他的意思画了一只羊。

    他认真地看了一会儿,把纸放下说:

    “这只羊病得太厉害,给我另画一只吧!”

    我就又另外画了一张。

    小男孩腼腆地笑了起来:“你看,你画的可不是小羊它头上有角,是只公羊”

    我画的下一张小羊,遭到了同样的命运。

    挑剔的小家伙说:“这只羊太老了,我想要一只能活很久的。

    可我还要检修我的飞机故障,就不耐烦起来,草草地给他画了下边这个箱子,递给他说:

    “这里头装的就是你想要的那只羊。

    令我不解的是,这位苛刻的小点评家却心满意足地笑了,“对啦!”,他说,“我想要的就是这个呀,你说,它会不会很能吃草?我的住处实在太小.”

    我安慰他说:“足够喂它的,我给你画的本来就是一只很小的羊。”

    他又一次仔细地看了看画,

    “嗯,也没那么小咦!它睡着啦..’

    就这样,我认识了小王子。]

    故事在李明烁读起来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我”是一名飞行员,因为飞机出现故障,在沙漠遇到了“小王子”,一个来自别的星球的外星人。

    而小王子所住的星球,并不比一座房子大多少。

    天文学家会给发现的星球编上代码,小王子的这颗星球就是B612小行星。

    B612小行星是一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在1909年通过望远镜发现的,他也只看到过一次,但当这位土耳其天文学家在一次国际天文学会议上披露并论证他的发现时,因为他的着装,人们没有相信他。

    “因为大人们就是这样,总要以衣冠取人。”江弦这种时时刻刻的辛辣,让李明烁读到这里又忍不住赞叹的笑起来。

    多亏了当时的一位土耳其统治者,为了维护发现B612小行星的荣誉,颁布了一道强制改穿服装的法令,于是1920年,当那位土耳其天文学家换装后,把他的发现重新论证一遍时,人们都同意了他的看法。

    “.真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李明烁嘴上吐槽,嘴角却按捺不住的咧着笑。

    他是报以一种“看不起”这部的心态来阅读这部的。

    因为作为一个成年人,他很难对什么儿童文学作品提起兴趣。

    而他又不得不承认,江弦这篇《小王子》,以如此幼稚可爱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整篇的脉络是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而这趟星际旅行,却一点儿也不科幻,反而带着一种“荒谬”。

    李明烁越读越上头,最后完全扎进了这奇幻而卡通的世界。

    很快到了中午。

    徐阳吃过午饭回到办公室,发现李明烁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全神贯注盯着桌上的稿件。

    “有这么好看?”

    徐阳吃了一惊,“连饭都顾不上吃?”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78合成系文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78合成系文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