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只有保加利亚国现任沙皇受伤的世界就这么完成了?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日本当文豪 第425章 只有保加利亚国现任沙皇受伤的世界就这么完成了?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莫斯科国际出版社在沙俄出版界业内算小有名气,但和如日中天的《新世界》以及当之无愧的龙头《现代人》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不过它的背后靠山和实际掌控者是沙俄政坛的超新星弗拉基米尔。

    光凭这一点,就让莫斯科国际出版社和它旗下的一干文学杂志能在沙俄出版界横着走——

    弗拉基米尔的铁血手腕人所共知,和他作对的人基本没一个好下场。

    有这位政界实权人物背书,莫斯科国际出版社的编辑们眼高于顶,面对业内同行或是文学界的文学家时,也经常摆出一副“收不收稿是我的事,你爱写不写,你不写,有的是人写”这种无所谓的态度。

    1995年5月底,莫斯科国际出版社的编辑德米特里·穆拉托夫如往常一样,骑着心爱的小单车来到了公司办公楼下。

    莫斯科国际什么都好,就是薪水不太高。

    而且在弗拉基米尔秘书长的高压式透明化管理中,所有能捞油水的地方也都被清理得一干二净,像他这样工作了十余年的老编辑,也没法靠那点微薄的薪水买得起小汽车。

    从这点上说,莫斯科国际的编辑完全没法和其他出版社的编辑比。

    但权力就像一管能刺激人神经兴奋度的肾上腺素,只要体验过一次,你就很难拒绝它带来的那种绝妙滋味。

    这就是薪水再低,莫斯科国际的编辑们也不愿意从这个围城里出来的核心原因。

    不过德米特里和那些深陷权力诱惑的编辑们有点不同。

    即便年过半百,他也一心致力于内容创作,希望能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帮莫斯科国际培育出一批优秀且高产的作家——

    他个人非常喜欢日本出版界的运营模式,那种以编辑责任制为主的作家培育制度很容易培养出非常优秀的本土作家。

    而作家、编辑的强绑定模式也最大程度地让这两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不会受到太多来自外界的干扰。

    可惜他的理念在沙俄出版界和文学界的一堆守旧派看来,就是妥妥的暴论。

    没人愿意支持他,出版社也不敢让他放手去干。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德米特里还是成功孵化了数名在沙俄文学界站稳了脚跟的新人作家。

    “希望今天也是令人期待的一天。”德米特里在公司门口简单做完祷告,正准备迈步向前,突然被匆匆赶来的总编瓦西里·秀罗夫给拉住了。

    瓦西里是莫斯科国际从《劳动报》挖来的高层,也是出版社内为数不多靠“挖角”得来的编辑。

    他在沙俄出版界拥有极高的名气和地位,也是出版社里极少数愿意支持德米特里的高层。

    如果没有瓦西里,德米特里大概率已经被同事们排挤出局了。

    “早上好,瓦西里总编,您有什么事吗?”

    德米特里不得不在微风中向比自己年纪小一些的瓦西里脱帽致敬,但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你来得正好,德米特里老师。”瓦西里笑着和他又握了握手,随后示意他边走边聊,“我这儿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儿想交付给你。”

    “荣幸之至。”德米特里知道瓦西里不会坑自己,笑着点头,然后和他一起走进了办公楼。

    这时,德米特里才发现瓦西里身旁还站着一个威武挺拔的中年男人。

    男人气质突出,双目不怒而威,一看就是那种不好惹的家伙。

    德米特里只是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了过来:“您、您是弗拉基米尔秘书长?!”

    “是我,早上好,德米特里老师。”弗拉基米尔微笑着点头回应。

    德米特里整个人都傻了。

    传说中的幕后大老板,当下沙俄政界最炙手可热的大人物,未来极有可能接替叶利钦的天选之子。

    这样一个大人物,竟然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莫斯科国际,还一个保镳都没,就这么毫无防备地和他站着说话!

    德米特里差点以为自己没睡醒。

    “啊您、您好.弗拉基米尔秘书长!”明明是三人中年纪最大的那个,德米特里此时却像个手足无措的新兵蛋子。

    “我们边走边说吧,这件事对你们莫斯科国际来说,也许有点棘手。”

    弗拉基米尔已经把伊戈尔翻译好的《在人间》装袋给了瓦西里,后者也仔仔细细看了一遍,随后便对这部惊为天人,同时也对作者敢这么写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沙俄感到无比钦佩——

    要是沙俄本土作者这么写,不说是杀头的大罪,但这么一部作品问世,他也基本和沙俄文学界再无任何瓜葛了。

    瓦西里很喜欢这种敢写敢说又极有能力的作家,可惜北川秀是日本国的,而且《童年》的版权还在《新世界》。

    然后弗拉基米尔就告诉他,他准备后续将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所有版权都买下来交给莫斯科国际,这部《在人间》就是第一个准备启动的项目。

    瓦西里还是第一次见弗拉基米尔这种大佬对一部如此上心和感兴趣,他猜测这可能是沙俄政界权力变化的风向标之一,便对《在人间》更上心了。

    身为莫斯科国际的编辑,瓦西里倒是不担心里展露出的那种政治倾向和激进思想——

    莫斯科国际算半个官媒,背后的大山还如此稳固,现在就算旗下的杂志刊登破口大骂沙皇的,估计也没人敢上门来查水表。

    发现弗拉基米尔对《在人间》如此钟爱后,瓦西里第一时间向他举荐了他手下的爱将德米特里。

    于是就有了现在电梯口的这一幕。

    看到显赫政界的弗拉基米尔孤身一人来到公司,莫斯科国际的员工们顿时吓得心惊胆寒,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弗拉基米尔倒是没怎么在意周围人的眼光,和两人一起来到总编办公室,连门都没关,就这么堂而皇之地讨论起了《在人间》的出版问题。

    “《童年》在沙俄引起的反响百年仅有,不用说都知道肯定有无数读者在期待阿廖沙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面世。

    但《童年》被死死握在《新世界》的手里,没有第一部配合做宣传,我们突然拿出第二部”

    德米特里得知袋子里装的是《在人间》后,先克服了立即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随后对弗拉基米尔和瓦西里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不想让糟糕的运营和宣发埋没了一部顶级名著,但莫斯科国际背靠大山,因此宣发和运营确实是出版界里排倒数的存在。

    只是他的话还没说完,弗拉基米尔便来了一句:“《童年》的版权吗?我已经问《新世界》要来了。

    从今以后,《童年》就是我们莫斯科国际的了。

    你说的配合宣传问题,我觉得没什么可担心的。”

    德米特里面露惊悚,抬头看了眼瓦西里,发现总编含笑点头后,差点老心脏没承受住这股巨大的冲击!

    这就是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能量吗?

    竞品公司的头部作品,说拿就拿?

    这可是北川秀正儿八经和《新世界》签过合同,拿了买断价的啊!

    德米特里不知道《新世界》究竟花了多少钱才买下的《童年》,反正肯定够发他几百年的工资就对了。

    “呃既然如此,那宣发问题确实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只要在《在人间》见刊前再刊登一遍《童年》就行了。”

    德米特里对这些事很熟悉,看样子弗拉基米尔和瓦西里也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

    “我觉得最棘手的地方还是在反对声音上。”弗拉基米尔也不敢忽视沙俄本土贵族后裔和那些沙皇制度既得利益者们的声音。

    他们掌控着沙俄各界的方方面面,真要对《在人间》下死手,就算是莫斯科国际,也很难把大范围推广开。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德米特里老师。”他扭头问道。

    这就是弗拉基米尔此行的最终目的。

    在和北川秀以及北川文娱谈妥后,弗拉基米尔就想着借这部《在人间》探一探国民对寡头们的口风。

    沙俄屹立不倒的七大寡头几乎掌握了这个国家60%的经济命脉,他们动一动手指,整个沙俄都得颤一颤。

    无论未来有没有机会登临最高之位,弗拉基米尔都想好好清算一波这些尸位素餐,只知道鱼肉百姓的寡头。

    但饭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步一步打,上来就直接和寡头们图穷匕见,死的一定是他弗拉基米尔。

    先探国民口风就是一个不错的缓和之计。

    问题是怎么探口风,这是一个技术活儿,做不好的话,探口风就成了打草惊蛇。

    德米特里明白他的意思,只是思考了一阵,便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在国内,我们肯定没有办法既堂而皇之的把《在人间》见刊,又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之声视而不见。

    我想这部肯定没有什么出版社敢承接吧?

    是好,但从它展现出来的立意和政治倾向看,绝对没法被那些人接受。

    他们反对,那敢见刊的出版社就会遭殃。”

    说到这儿,德米特里抬头瞥了眼弗拉基米尔。

    要不是这尊大神守着莫斯科国际,他们也不敢让这种见刊。

    弗拉基米尔点头默认,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德米特里继续说道:“既然无论用什么方式见刊或出版,我们都没法规避某些群体对《在人间》的诋毁和抵制,那我们索性就先用其他渠道来预热,这样既能让心痒难耐的读者可以从非官方渠道看到它,也能从侧面观察到反对者的反应。”

    德米特里明白弗拉基米尔既想通过《在人间》测一测某些政治变革的可能性,又不希望这种测试直接引起某些人的应激反应。

    所以无论怎么看,把《在人间》突然投放到沙俄本土市场,都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

    北川老师、出版社、弗拉基米尔、反对者等,都不想看到鱼死网破的情形。

    只有事不关己的读者愿意看到这一幕。

    那解决方法就只剩一个了。

    “其他渠道?”弗拉基米尔想不到有什么渠道能替代沙俄本土文学市场的同时,又能让他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

    “对。准确说应该是和我们曾经拥有过一模一样的制度,现在依旧奉行沙皇制的保加利亚国。”

    德米特里说了一个弗拉基米尔和瓦西里都从未设想过的可能性——

    把《在人间》投放到与沙俄文学市场息息相关的保加利亚文学市场。

    保加利亚在毛熊解体前是忠实的毛熊拥趸,因为他们使用的也是沙皇那一套体系,甚至现在还在使用。

    从那边的反馈,基本就能看出沙俄本土民众会有的反馈,以及那些贵族后裔们会有的反应。

    弗拉基米尔可以根据那边市场的反馈来制定一个新的出版计划,同时也能达成利用《在人间》来测试一些事情的目的。

    保加利亚国的文学市场也和沙俄文学市场近似,就是一个小型沙俄文学界。

    最关键的是,这个国家目前还十分依赖沙俄的各类援助,恰好控制安全会议的弗拉基米尔就主管这个。

    只要他愿意签发文件和出面,那边市场绝对不敢拒绝这部。

    这么一来,大家的难题就都得到解决了。

    只有保加利亚国现任沙皇受伤的世界就这么完成了!

    “这是一个好主意,我认为可以马上实行下去。

    保加利亚那边的文学市场,我会派人去沟通和协商,你们就负责实时监控。”

    弗拉基米尔是一个很果断的人,做下决定后,他立即起身返回白宫办公大楼,让秘书顺便打了电话告知北川秀。

    “只有保加利亚国现任沙皇受伤的世界就这么完成了?”

    北川秀听完后不禁一乐,没想到沙俄那边还能想出这种出乎意料的解法。

    但想想确实如此,作为现在还唯一保持着沙皇制度的国家,你不挨打谁挨打?你的人民不造反谁造反?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日本当文豪》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日本当文豪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日本当文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