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心理补偿机制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正文卷 第566章 心理补偿机制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首先,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大帝走过的错误路线,刘荣显然是不可能再走一遍的。

    ——刘荣本就不是一个物欲很强的人。

    或者说,刘荣在物质层面的欲望,并没有超出正常人的理解和认知。

    好比说一顿饭。

    刘荣可以接受自己吃米粥,顶多就是嘴里没滋味;

    如果能吃到荤素搭配适宜,味道可口的丰盛一餐,刘荣也会满足。

    若是能吃到少见的稀缺食材,并且味蕾得到极大的满足,刘荣也确实会开心。

    甚至于,极个别奇特的食材,亦或是奢侈的烹饪方式——只要做出来的菜,味道对得起繁杂的工序、奢靡的成本,刘荣也同样能接受。

    值那个价钱就行。

    但无论如何,刘荣也绝对做不出一顿饭,让少府尚食给自己上几百道山珍海味,然后每道菜就吃一口,甚至连一口都不吃的事儿。

    又好比说,一件衣服。

    粗抹布——这么些年皇帝坐下来,刘荣大概率是不愿意穿的了。

    但材质普通,不会让身体感觉到明显刺挠的布帛,刘荣也并非不能穿。

    当然,如果可以,刘荣还是喜欢穿材质精细,穿在身上无比舒适的蜀锦。

    却也就仅限于此了。

    无论如何,刘荣也不可能为了一件衣服,去花费远超‘服饰’范畴的开销。

    说白了,刘荣的物质欲望放在后世,大概就是:夏利能开,桑塔纳也能开;

    七八千的二手车能看,三五万的小品牌也不嫌弃;

    十几万的新车,会让刘荣愉快,几十万的准豪车,刘荣更是乐开怀;

    上百万,乃至几百上千万的豪车——只要物有所值,只要值那个价钱,刘荣也同样对其满怀憧憬。

    但你要是说,让刘荣花几个小目标,去买一辆纯金打造的大劳,目的纯粹就是搞排场,那刘荣就敬谢不敏了。

    具体到现实当中,刘荣在物欲层面的状态,大概就是:可以吃一碗成本不到一钱的米粥,也可以吃一道成本二十钱的水煮鱼;

    可以吃一块成本上百钱的肋排,也希望吃到成本数千元的鱼子酱之类。

    如果原材料确实稀缺,烹饪方式确实繁杂且有必要,刘荣也不介意花费数万钱,吃上一顿让自己味蕾跳舞的大餐。

    但你要是说,让刘荣每顿饭都花费上百万钱,用餐盘装满大半个宣室殿,然后像啄米的小鸡一般,这个叨一口,那个夹一筷,最后把剩下的全拿去倒了?

    刘荣只想说:小伙子,你很危险!

    你的庆幸当今汉室没有路灯!

    对于普通人来说,刘荣的物欲,显然已经远超‘奢靡’二字的红线。

    但考虑到刘荣是皇帝,是富拥天地万物的天地共主,刘荣这么点欲望,顶多也只是‘算不上简朴’而已。

    而在此之外——在饮食方面,希望自己能吃到好吃的食物、穿着方面,希望自己能穿到舒服的衣物之外,刘荣便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物欲了。

    衣食住行——衣,锦即可;

    食,香即可;

    住——好大一个皇宫给自己住着,还有什么好说的?

    行——但凡出宫就是黄屋左纛,天底下仅此一辆,要多宽常有多宽敞、要多舒服有多舒服,还要什么自行车?

    至于男人脑子里、裤裆里的那点事儿,那更是无需多言。

    听说过封建皇帝缺心眼儿,就没听说过古代帝王缺女人。

    说实在的,对于历史上,汉武大帝极尽奢靡,又是在长安城外兴建建章宫,又是把上林苑打造成后花园等种种行为,刘荣是有些不能理解的。

    何必呢?

    ——未央宫不够住吗?

    非得搞个建章宫,显得你汉武大帝有能耐?

    还是你觉得,未央宫属于‘汉天子’,而建章宫才独属于你天子刘彻?

    这倒也罢了。

    毕竟汉武大帝建造建章宫,仅仅只是单纯的败家行为,除了乱花钱、大兴土木,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用后世人的话来说,这顶多就是瞎折腾、瞎忙活,对宗庙社稷零作用,却也不至于说是起到副作用。

    但改造上林苑,那可就是正儿八经的挖国家墙角,甚至是挖宗庙、社稷根基了。

    最主要的是:何必呢?

    为什么呢?

    好好一个上林苑,静悄悄做汉家的国运镇山石,为宗庙、社稷起到正面作用呢;

    就非得去瞎折腾?

    就算想享受,想搞排场,那也不至于如此精准的切汉家的大动脉吧?

    合着汉家不是你天子刘彻的汉家?

    哪怕花点钱呢?

    ——哪怕在其他的地方,从无到有再搞一个上林苑规模的皇家林苑,专供你天子刘彻玩耍呢?

    那样,好歹只是败家,而不是割自家大动脉……

    百思不得其解之下,刘荣最终,只能得到一个未必准确,但也唯有此解的可能性。

    ——精神空虚。

    人在精神空虚的状态下,大概率会做许多没必要,但能给自己心理安慰的事。

    比如年幼时,品尝过长久饥饿的人,往往会在长大后,本能的囤积食物。

    有意义吗?

    没有意义。

    在这个人长大后,华夏已经不再会有人饿死,也根本没有囤积食物的必要。

    甚至就连这个人自己,其实也非常清楚:时代变了,世道变了,已经不会再饿死了。

    但即便明知如此,这个人也还是会本能的去囤积粮食。

    因为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感到心安,才能按捺那段童年记忆,带给自己的痛苦回忆。

    又好比说,一个曾经穷困潦倒,物质极度匮乏的人,在获得成功后,往往会出现报复心消费的心里。

    明明只有自己一个人,一辆车就够,但他就非得买好几辆换着开;

    明明一套房就够自己住,一栋别墅甚至都住不过来,可他偏偏就要囤一大箱子房本儿。

    究其因,不外乎后世那句妇孺皆知的:穷怕了。

    生怕这泼天财富是一场梦,所以恨不能在想象力允许的前提下,将这个美梦做到极限。

    这样的人、这样的形态,也就会被人们称之为:暴发户,暴发户心态。

    你不能说他有错,只能说,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而在刘荣看来,历史上的汉武大帝‘报复性消费’,无节制的挥霍,以及超出合理范围的极尽奢靡,就是因为类似的心理。

    刘荣记得,这种心理有一个专业名词,大致是‘心理补偿机制’之类。

    即: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显摆什么。

    没钱的时候装有钱,失败的时候装成功。

    那有钱了、成功了,是不是就不会继续装了呢?

    并不是。

    ——没钱的时候装有钱,有钱了,那就要装有大钱;

    ——失败的时候装成功,成功了,那就要装更成功。

    因为曾经缺过这个东西,所以会无比介意、无比在意自己在旁人眼中,是否缺这个东西。

    没钱装有钱的,就怕别人知道自己穷;

    有了钱之后,更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钱。

    失败装成功的,就怕别人知道自己失败;

    成功了之后,也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成功。

    这种心理补偿机制,往往出现在人生大起大落,且价值观不够成熟、健康的人身上。

    很显然,历史上的汉武大帝,便是这样的人。

    ——从庶生皇十子,到人造皇嫡长子、皇太子,这个身份落差不是一般的大。

    作为庶出的孝景皇帝皇十子,汉家的皇位,理论上是轮都轮不到刘彻的。

    哪怕大哥刘荣被废,也还有二哥刘德、三哥刘淤;

    哪怕历史上的栗姬、当今栗太后所生的三个儿子都被排除,汉武大帝刘彻前面,也依旧还有足足六个哥哥。

    而且,作为孝景皇帝第十子,刘彻的年纪和九个哥哥之间,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的。

    ——汉武大帝刘彻,出生于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基本是和孝景皇帝即位同步出生。

    而在彼时,皇长子刘荣早已年过十五。

    三年后,汉武大帝三岁了,大哥刘荣却已经十八岁;

    挂印出征,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五哥刘非,也同样已经年满十五。

    大哥刘荣和五哥刘非,仅仅只差了三岁;

    而从五哥刘非,一直到只比自己‘大一点’的九哥刘胜,也同样只差了三四岁。

    换而言之,原本的历史上,汉武大帝在七岁的年纪,被孝景帝敕封为太子时,皇长子刘荣已经二十二岁;

    而哥哥们当中,排行仅位于汉武大帝之前的皇九子刘胜,也同样已年过十五。

    七岁,和十五岁,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在皇家——尤其是在如今汉家,这两个年纪的太子,能带给朝堂内外,乃至天下人的遐想,也同样是两个层面。

    七岁的皇太子,大家只会想到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

    尿都兜不住的年纪,还做太子呢……

    但十五岁,大家则是会想到同样十五岁即位的孝惠皇帝。

    ——虽然同样未及冠,但好歹也没差几年了,熬一熬就过去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一个十五岁的太子储君,甚至是天子,大家只会说:他暂时无法掌权亲政,但也只是暂时而已;

    过不了几年,年纪到了,一切就都能步入正轨。

    但七岁,那就不是‘等几年’的事儿了。

    十三年!

    放在吕太后年间,十三年时间,都够吕太后废杀至少三个少帝了……

    也就是说,原本的历史上,孝景皇帝本来有更稳妥的选择。

    ——从二十二岁的皇长子刘荣,一直到十五岁的皇九子刘胜,都是年纪合适的选择。

    尤其考虑到历史上,孝景皇帝硬撑着,在位了足足十六年;

    哪怕立皇九子刘胜为太子,到孝景皇帝驾崩时,这位历史上的中山靖王,也能长到二十四岁。

    在这个男子十岁出头就说亲,十三四岁就娶妻生子,十七岁就要开始缴税服役,甚至参军入伍、建功立业的时代,二十四岁,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年纪了。

    但历史上的孝景皇帝,最终却在自己的十几个儿子中,选择了比九个哥哥断崖式年幼的皇十子,也就是汉武大帝刘彻。

    如此落差——从原先的理论上不可能,轮到轮不到,到最终的逆袭,汉武大帝的心境起伏,必然是剧烈的。

    于此同时,庶出/人造嫡子的出身,外加皇十子的排序——立嫡立长两个都不占,汉武大帝心中,必然是底气不足的。

    再加上七岁得封为储君,十六岁便被临终前的孝景帝强行加了冠;

    亲政后正要甩开膀子搞事业,又被失败的建元新政,给一棍子闷在了后脑勺。

    此间种种结合在一起,就使得汉武大帝,迫切需要证明自己。

    证明什么?

    ——证明孝景皇帝没选错。

    证明自己,确实是孝景皇帝诸子中,最适合继承皇位的那一个。

    那如何证明呢?

    如果手里有权,有那个客观条件,汉武大帝或许会像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明太宗朱棣那般——拿成绩说话。

    李世民:你说我弑兄囚父,篡权夺位?

    好,那我就做天可汗给你看!

    朱棣:你说我起兵造反,夺侄子皇位?

    好,那我就做永乐大帝给你看!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皇帝,这两位太宗皇帝,几乎毕生都在竭尽全力的,为自己争取更多成就。

    但汉武大帝的选择却不同。

    刘彻:你说我非嫡非长,得位不正?

    说我建元新政,搞得朝堂乌烟瘴气,被窦老太后一棒子打回原形?

    说我不配做皇帝,不过是老妈给先帝吹枕边风,才躺赢得到的皇位?

    好!

    那我就!

    搞个建章宫给你看……

    改个上林苑给你看……

    奢靡享乐,巡游天下,封禅泰山给你看……

    你看看你看看!

    气派吧?!

    宏伟吧?!!

    大手笔吧?!!!

    出手这么阔绰,衣食住行如此气派,这还不能证明我的帝王气象吗?

    只能说,穷人的孩子固然早当家,但一旦发了家,那就多少会沾点心理缺陷。

    如历史上的祖龙嬴政,年幼时在赵国为质,出生入死,性格就多少有些毒辣和阴戾。

    又如汉武大帝——出身不够正,即位初期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文治武功;

    就像是一个还没展露天赋,也没任何成就的富二代一样,只能通过豪车豪宅、美女名表,来标榜自身的不同。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