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谢枋得VS陈国安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九十七章谢枋得VS陈国安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九十七章谢枋得VS陈国安

    升龙城中。

    虞醒终于见到了谢枋得,以及跟随谢枋得而来的大批昆明文官。

    “谢相,你可算是来了。这一段时间,可算是忙死了。给谢相介绍一下,这位是陈国安。”

    陈国安恭敬的给谢枋得行礼。

    谢枋得还礼。

    他可不看小看陈国安。

    万劫之战后,整个安南局面千头万绪。

    谢枋得一路得到很多消息。

    比如,高九已经凉山一带,修建关卡。虞醒提名为镇南关。

    与后世冯子材镇南关大捷的关卡,在同一片区域,同一道山谷中,但是位置却又不同。毕竟清代的镇南关,是真镇南,而现在的镇南关,其实是防御鞑子南下的。

    之所以是镇南关,盖因虞醒向来以中国自居,总不能说镇北关吧。那就太小家子气了。

    也算是表明了,虞醒收复天下的决心。

    升龙城更是被陈国安攻下。

    但这并不重要。

    毕竟,陈庆余弃城而逃。升龙城就成为一座空城。打下升龙城一点难度都没有。

    最重要的是陈国安接下来做的事情。陈国安公开上书,请汉王准许将先父牌位搬出安南陈氏宗庙,另立一堂。并请汉王赐名。

    虞醒赐名为南海堂。

    陈国安的父亲,就是南海堂之祖。陈国安这一支,从此就不是安南陈氏。而是南海陈氏了。

    何以为南海?

    居中国方能称南海。而在安南看来,说南海是东海才对。

    陈国安之后,陈日赫,陈国峻也纷纷上奏。

    虞醒自然一一批准。

    不过,两家都有爵位,都以爵位为堂号。从此安南陈氏就成为历史尘埃了。至于其他安南陈氏分支,不用虞醒操心,都不敢以安南陈氏自居了。

    谢枋得怎么能看不出来,这一番操作,就是以陈国安为主。

    固然,越国公陈国峻,交国公陈日赫,在安南之战中都有战功。甚至封为国公,但在谢枋得看来,都不为足为惧。

    一方面,军中的事情,虞醒自有安排。到不了政事堂上。

    另外一方面,封国公,这本身就代表着外系。不是虞醒嫡系。就不可能执掌大权。外镇边将,也就到头了。

    而陈国安不一样。

    陈国安用兵平平,但能带兵。治政平平。但眼力劲就是好。

    为虞醒解决了安南陈氏的问题。今后一定会代表安南地方势力进入政事堂。有一把交椅。

    “这政事堂有些拥挤了。”谢枋得心中暗道。

    虞醒为了统战,为了更好的拉拢地方势力,将各地高层都弄到政事堂中。如此一来,地方上倒是统一了。中枢的争斗却初见苗头了。

    谢枋得对其他人倒也不是太在乎。但是安南这边却不能不担心。

    云南当地势力,已经被谢枋得清理了。缅甸那边不是中华文化圈。也不可能主政云南。而安南向来是小中华,作为中华文化圈的一员。很多地方都是相同的。

    安南有大批精通汉学的人才。

    这些都是云南所需要的。

    安南作为一支政治派系,是有资格与南宋遗臣一派,掰一掰手腕的。

    这或许对虞醒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谢枋得来说,却很重要。

    礼罢,坐定。

    虞醒说道:“谢相,云南情况如何?”

    谢枋得说道:“还能支撑,我来之前,已经做过安排了,这一战,将云南府库打空了。这一战的奖赏,只能从安南来。”

    虞醒说道:“这倒是没有问题。”

    “这一次安南倒是有很多战利品。”

    “军中奖赏之事,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就等统计出来。从战利品中出。”

    万劫之战,收获很多。

    阿术从安南,乃至吴哥弄过来的粮食,大部分在此。够大军半年所需。而安南又是沃土,只要安顿好百姓,明年就有粮食生产。

    等地里长出粮食了。

    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至于赏赐将士。说起来有些残酷。但是鞑子将江北地区杀成了无人区。却大大方便了虞醒。

    江北地区的土地,虞醒现在还没有统计,但是想来是整个云南贵州加起来的耕地都多。而且是多年开垦之下的熟地。只要稍稍收拾一下,就能尽复旧观。恢复产粮。

    如此一来,赏赐将士们的东西就有了。

    甚至还能对将士们的土地进行置换。将一些云南,贵州的将士全部置换到江北来安家。

    而一些安南将士能安置在云南,或者干脆安置到缅甸安家。如此一来,虞醒对安南的控制,也不是无根之萍了。

    至于江南地区固然不如江北地区一张白纸。但是大乱之后,总是有一些让虞醒能插手的地方。

    而且陈庆余逃走的时候,仅仅带了金银细软。有大量大宗物资都留下来。

    这些物资现在还在清点之中。

    固然经过长期的消耗,经过一场大劫的安南各方面的物资也是有限的。不足以填补云南所有空缺。但是最少让云南财政缓了一口气。

    这不是当务之急。

    在虞醒看来,更重要的反而是更快的将安南局面稳定下来,进行有效管理。不管是尽快进行战后重建,还是抽调各地方物资来填云南的缺口。这个都是先决条件。

    “对安定安南局面。谢相有什么想法吗?”

    “臣以为安南当设省。”谢枋得说道。

    虽然说虞醒在云南大部分体制都是继承宋制,但本质上是中央直接管理府,也就省掉了路一级别的行政单位。

    而且安南的情况就不一样了。

    安南的版图并不比云南版图大,但是人口却多出很多。

    不可能仅仅在安南设一个府。如果设好几个府的话。云南直辖的府一级别又太多了。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很不方面。

    在安南设省,就成为事实了。

    为什么是效仿元朝设省,而不是效仿南宋设路,不仅仅是因为虞醒与他讨论这方面的事情。也实在是因为宋朝地方体制为了中央集权,简直太烂了。

    很多人总结宋亡之教训,都觉得南宋地方体制就是相当大的问题。

    后世,即便继承元朝的省制,并不是说元朝的省制有多优秀。而是元朝的省制最少好像个东西。宋朝的路制,根本不是个东西。

    虞醒一笑,说道:“巧了。陈国安也是这个想法。”

    陈国安说道:“谢相,以下官的想法,设安南省,完全继承安南体制,将安南一京十六府,改为十七府。”

    “一切照旧。用安南旧臣,最快速度安堵地方。”

    “不行。”谢枋得断然拒绝。

    “安南府一级别编制太小了。又经过一场大战,伤亡百万众,裁州并县,以应时局。”

    “殿下,安南除却东京城外,共有县城二百三十三座,其中固然有一些边荒之地,土司所居,更有一些在江北尽成丘墟,然现在还有的县城最少有一百八十座以上,一府下辖十县,这个编制如何算得小?莫若以谢相之意,裁撤江北府,太原府裁撤其一。也算是应对时局了。”

    东京城就是升龙城。

    之所以叫东京城,这就要说一些安南迁都的往事了。不过这不是安南陈朝的时候,而是安南李朝篡夺前朝基业之后,迁都升龙城。

    故称东京。大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是北宋。北宋定都也是东京。

    就好像是杭州有一个西湖,天下各地都有西湖一样。

    就论县城的数目,安南一地,已经超过了云南八府了。云南八府加起来,估计也没有二百多个县城。

    不过,虞醒也看出来双方矛盾中心了。

    这本质上是官帽子的争夺。

    如果安南有十七府,就要有十七个知府。而云南现在才几个府?云南八府再加上西海两府,一共十个府。这一下子出现十七个同级别官员。

    还一切都按旧制了。就摆明说,要用安南旧人。

    谢枋得怎么可能接受啊?

    谢枋得自然要压缩安南编制。十几个府,想都不要想了。

    只是这一件事情,他不好插手。

    原因很简单。

    他立场在什么地方?

    安南初定,是需要拉拢人心的。对于安南兵马。虞醒或许还心怀忌惮,但是对大部分愿意投靠的安南文人。虞醒是敞开怀抱欢迎。

    毕竟,云南这么多年文官数量其实还是不足的。

    这导致了很多比较精细的管理根本不能执行。

    而今多一些官员,自然是多多益善。

    但是他也要考虑谢枋得的立场。

    谢枋得这些年也算是劳苦功高。今日一战,谢枋得有萧何之功。没有奖励也就罢了。这样做还严重冲击了谢枋得在中枢的地位。

    除非虞醒现在要罢免谢枋得,否则也不能直接在下属面前否定谢枋得的意见。

    虞醒只好插了一句:“这一件事情关系重大,你们两人好好商议一番。最好快点定下来。不定下来,很多事情都不好处置。不要耽搁了朝廷大事。”

    “是。”谢枋得与陈国安齐声说道。

    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瞳孔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剩下的事情也就很明了。那就是他们两个好好掰扯掰扯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