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忽必烈的震惊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九十六章忽必烈的震惊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九十六章忽必烈的震惊
刘国杰面对阿术的问题,一言不发。
刘国杰能被阿术看重,自然是有些资质的。
正因为明白,所以才知道,汉军与元军之间的差距,大到了什么地步。
如果元军不进行彻底的改革,根本不可能应对汉军的进攻。
但是彻夜的改革,谈何容易?
那都不是几年的事情了。
再次之前,再战也没有胜算。
这让他怎么回答?
阿术说道:“既然如此,我就何必厚着脸皮苟延残喘。”
“那公子们?他们还没有赶来?不等见他们最后一面吗?”
“看他们运气吧。”
很显然,阿术的儿子们没运气,没有见到阿术最后一面。
*******
忽必烈看着阿术的手稿。
双眼之间充满悲伤。
说起来,阿术对忽必烈来说,还是晚辈。但阿术反而走到他前面了。这让忽必烈无限感慨。蒙古人多不长寿。忽必烈已经是孛儿只斤家族最长者了。
这个人时候听到阿术的死讯,也算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他也算是亲眼看着阿术长大了。而今又送走了阿术。
对于安南之败,忽必烈细细读了阿术的手稿之后,就没有怪阿术。他自问即便他在阿术这个位置上,恐怕也不会比阿术处理好太多。
“脱欢----”忽必烈恨极。
这个儿子,他真想杀了。
很后悔当初怎么没有看出这个儿子的本性,让他承担这么重要的大任。
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他都要面对眼前的烂摊子。
“虞醒。”
忽必烈似乎第一次认识虞醒,特别是虞醒的火铳战术,让他彻夜难眠,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即便看到阿术的手稿。
里面有阿术推测出来一套猴版火铳战术。
其实战术战法这东西,很难保密。在战场上用一次,对方就知道了。
拿破仑创新战术,鞭笞欧洲。最后各国都学乖了,联合起来用拿破仑的战略战术来打拿破仑。
阿术乃是天下一流的将领,他拟定的方案。并不一定对,其中肯定有很多问题,但是整个方向是对的。
但问题是,这背后的问题。
阿术能看见的问题,忽必烈也能看见。
阿术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忽必烈却必须解决。
这一年之内,他承受了两次大败。
一次是阿合马之死。
阿合马死后大半年了,元朝的经济秩序还没有恢复正常。
再有一次,就是安南之败。
“是什么该做决断了。”忽必烈叹息一声,说道:“传真金。”
真金太子很快就到了。
忽必烈问道:“阿术的手稿,你看了没有?”
“已经看过了。”
“你有什么想法?”
“阿术可惜了。不过,汉贼乃西南小患,不足为虑。儿臣以为,既然阿术已经留下了应对之法,我大元地广物博,百倍于云南。只要建立新军,就足以应对汉贼。”
忽必烈“嗯”了一声。如果之前,他会有无数话要驳斥真金太子,将这背后很多东西,掰开了揉碎了告诉真金。
但是现在忽必烈累了。
不想多说了。
更重要的是,建立新军是必然要做的。
而一旦建立新军,就一定会迎来,汉人势力与蒙古人势力重新平衡。
这种情况下,忽必烈是没有办法对真金怎么样的。
毕竟,真金很早就是元朝汉人势力总代表了。
说道:“这样吧,让伯颜回来训练新军。”
“是。”
“另外,你长大了。”忽必烈说道:“传令,令太子执掌尚书省,从此太子监国。天下所有事务都先秉太子,再秉朕。”
“父皇-----”真金大吃一惊。
他万万没有想到,忽必烈会这样做。
这几乎是将天下大权给了真金太子了。
“我老了。”忽必烈叹息一声,他都六十多岁,身体肥胖,有很多老人病。精力有些不济,是真的。
但这不足以让忽必烈放弃权力。
真正让忽必烈放权给真金的是朝廷形势的变化。
他即便派伯颜掌管新军,但几十年后,这朝廷大权也一样会落到汉人手中,这已经是必然了。
不练新军行不行?
自然是不行的。
忽必烈很确定,他不编练新军,云南一定会进攻的。
也就是汉人再兴,已经成为必然了。
忽必烈当初借助汉人军侯的力量,夺得大汗之位,这十几年一直打压汉人。双方想要建立互信,已经很难了。但是真金太子不一样了。
真金太子就是披着蒙古皮的汉人。
他身边的人都是汉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
提高真金太子的地位,从而完成汉人和平上位。或许将来,真要走蒙汉融合的路子。
这大概就是眼前局面唯一的解决办法。
另外,镇南王脱欢的所作所为,也让忽必烈忽然明白,他其他儿子,估计还不如真金太子的。真金太子固然有些天真,但心胸,能力,手腕,还是有的。
真金太子是他唯一的继承人。
早晚都要讲天下给真金。
何不让真金提前接手。同时也让真金好好看看这些汉人的嘴脸。
忽必烈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人不在位子上的时候,是一个嘴脸,真正执掌大权,又是另外一个嘴脸。
忽必烈打压汉人,也不仅仅是蒙汉问题。
“有些事情,都要交给你做了。”
“父皇,春秋鼎盛,岂能言老。儿臣万万不敢奉诏。”真金太子不知道是纯孝,还是觉得忽必烈是在试探他,跪下行礼,不敢起身。
“起来,说给你,就给你。天下这个家不好当。你觉得有什么事情拿不准,还可以来问我。不过,很多事情,你都需要自己注意了。”
忽必烈很清楚,形势所迫。他不得不做出这个决断,几乎如饮鸩止渴。
他在的时候,到不担心什么事情。
这一点,忽必烈还有自信的。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他只有还有一口气,还是能镇得住的。
他担心的是,等他死了。新军出身的将领掌控了天下兵权,到时候,又会是什么样子?真金太子一心蒙汉融合。
而今蒙古人占上风,这一件事情,对汉人是有好处的。他们自然同意。
但是当他们执掌天下大权后,还认一个蒙古人皇帝吗?
很多东西,并不是改一个姓氏就行了。
不是将拓跋改成元,将孛儿只斤改成铁。就真正成为汉人了。
但忽必烈觉得决计是看不到了。
只能让真金好自为之了。
真金太子自然不知道忽必烈的深意,又试探了几次,确信忽必烈真让他监国了。
心中五味杂陈。
“父皇,儿臣以为天下之患,在官制不修,土地兼并。官员以贪赃枉法为能是。儿臣以为,当开科举,纳贤士,然后徐徐图之,重整官制。镇之以静,不兴兵事,不兴土木,与民休息。”
“其他的事情,步步为营,儿臣再慢慢的做。”
如果之前,忽必烈定然反对。
大元朝廷为什么官制不修,各地非常混乱。地方上,有省,有府,有路,有府,有县,有军。
因为涉及到元朝权贵的封地。
元朝打到什么地方,将土地都封给权贵。
忽必烈面对这个局面,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进行一系列调整,确保大部分权贵的封地都在一个行政单位中,或府,或县。
并且给他们推荐官员作为县令,或者知府的权力。
也就是说,很多地方官员都有双重身份,既是权贵的家奴,也是朝廷的命官。既要对家主负责,又要对朝廷负责。
他们会做成什么样子?
也就可想而知了。
科举之所以不成,甚至元朝后期开年了科举之后,进士的前程也不是多好的。原因就是这个。官帽子就那几个,给科举出身的,这些权贵举荐的怎么办?
更不要说,蒙古人在读书这上面,能读得过汉人。
科举不就是为汉人在朝廷安排人铺路,对蒙古人有什么好处?
这一件事情,非要有大乱子不可。
不过,忽必烈没有选择了。他说道:“你去做吧。”
“如此一来,云南之事-----”真金微微一顿,说道:“儿臣的想法是暂且休兵,派使臣出使云南,封虞醒为大理王,或者云南王,并赎回九弟,父皇以为如何?”
真金既然监国了,自然要好好做事,结束云南之战,还有想办法赎回自己的弟弟,就是第一件大事。
结束云南之战,是与民休息的开始。赎回自己弟弟,自然是孝悌之道的体现。
不过他说的小心翼翼。
担心会刺激到忽必烈,却不知道忽必烈对这一件事情,丝毫不在意。
阿术对云南有过判断,今后一两年内,汉人决计无法再战的。
大战的消耗太大了。阿术是动员了半个元朝的实力,才能支撑下去。而云南区区一省之地,能支撑这么长时间,已经大大超出了阿术的预料了。
忽必烈相信阿术的判断。
而元朝在新军训练出来之前,也是难以开战的。
既然如此,议和什么的随便。
反正等开打的时候,一张废纸,尽可撕了。
至于镇南王脱欢。
忽必烈宁可用脱欢的性命来换阿术的性命。脱欢这个儿子,忽必烈已经当他死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