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渡河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靖天下 第三十九章渡河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第三十九章渡河

    “能怎么样?不过几个烽火台而已。”陈庆余说道:“沱江,泸江再加上其他地方,延绵数百里,汉军哪里有那么多兵马布防啊。最多安排一些烽火台。我有信心在开战之初,拿下对面。”

    “好。就听安南王的了。”

    双方议定就开始发动了。

    ******

    正如陈庆余所言。

    虞醒对于整个防线,并没有整体驻防,那是不切实际的。太长了。

    虞醒手中十万大军,看似很多。但是如果分散各地,手中机动兵力就非常少了。真遇见大事了,还要各处抽调人马。很容易被打得措手不及。

    很容易被对方在河对岸建立桥头堡。

    不过,汉军第二线的兵马也迅速赶到。

    首先到的就是姜成部。

    虞醒布防,就是以沿岸为警戒线,重兵后置。诸将分别看管一段江面。

    这一段就是姜成负责的。

    岁月在不同的人身上,显示出不同的威力。

    虞醒起兵以来,才短短数年。对很多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比如阿术。他数年前就是名震天下的名将。但对有些人来说,变化就太大了。

    比如姜成。

    数年前,他不过是芒部一个不识字的少年而已。而且却是汉军中后起之秀。

    凌霄峰之战后,他处于次要战场上,每日事情,不过是关注战况,巡查边防。只是他国仇家恨的经历,让他迅速成熟起来。每天揣摩兵书战策。虞醒没有什么管他。但是张云卿却时时刻刻,关注曾经的这些孩子们。

    姜成对兵法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写信给张云卿。张云卿明白的。自然给他解答。不明白的。会给他一些兵书。或者请张万,或者虞醒解答。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更何况,姜成这几年时间,几乎是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年龄段。

    此刻的姜成的身形,并不是像当初那么单薄了。身型虽然略显薄弱,但大抵有虎背蜂腰之态。

    毕竟姜成大小也是一个将军,所有俸禄供他一个人吃穿用度,足够让他摆脱少年时候营养不良的状态了。

    姜成眯着眼睛看着对面安南将士已经等岸,占据一座烽火台。在烽火台周围,列阵护卫。河道上更有大小船只数十艘。首尾相接,中铺木板。一座浮桥就修建好了。

    “姑爷。我们是不是打一下?”

    姜成的亲兵统领问道。

    姜成对于张云卿安排的婚事并不抗拒。

    毕竟麓川方氏是他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大土司,要比芒部的势力大太多了。而当时的他在芒部,不过是被人随手捏死的奴隶之子。有什么好挑剔的。

    更何况,姜成算是虞醒嫡系中的嫡系。

    对他来说,只要对殿下的大业有利,不要说让他娶一个女子,就是要他的命。他眼睛也不眨一下。更何况,麓川方氏虽然不是汉人,但是也是数十代相传的土司。他家的女儿,或许在教养上不如汉家女子,但是相貌一关,却也是过得去的。

    更何况,姜成骨子里未必欣赏汉人的大小姐。他更喜欢带一些山野之气的女子。有健硕之美。

    至于一个儿子姓方,对姜成来说,又算得了什么?

    对姜成的姜,还是他自己取的。

    他读书渐多,也知道,古代之姓与而今之姓是不一样的。古代之姓代表氏族,他用姜不过是取神农氏之后而已。大不了他今后就是姜姓方氏,入赘,什么入赘。这是古人以地为氏。

    即便入赘他也不太在乎。

    他虽然一心学汉人。但是到底有汉人隔了一些,对于很多礼教不太理解。

    就不是很理解。

    为什么儿子跟着女方姓是一个大问题。要知道,在古代云南其实还有母系氏族的存在。

    这其实也是云南的现状。

    而今虞醒治下,南宋遗民,大理遗民,云南原著汉人,汉化的夷人,在虞醒的统治之下,都是汉人。而今又要加上安南百姓。

    但是这些汉人对汉文化的理解,都是有偏差。

    其实除却说汉话,写汉字之外。各方面差别极大。

    即便说汉话,江南软语,四川方言,云南方言,乃至夹杂滇西乃至缅甸话,乱七八糟的方言,混合在一起。各种文化激烈碰撞融合。虞醒又将很多现代思想代入这个时代。

    一种崭新的思想正在孕育之中。

    反正真正的南宋人来到云南,其实很不适应的。但是亡国之后,别无选择。而安南人,云南本地人,很多人都以为中国就是这个样子的。

    在这种思想之下,姜成答应了麓川方家的联姻,在安南之战开始之前,匆匆忙忙成了亲。于是当姜成再次上战场的时候,麓川方罕可是出了血本。从这里领地中挑选勇士,充当姜成亲兵。

    芳罕还指望姜成给他生外孙。姜成即便要死,也要先生了外孙再说。而今是万万不能出意外的。

    姜成骑在马上沉思,说道:“不急,让将士们休息一会。”

    “姑爷,他们就要站稳脚跟了。”

    姜成说道:“你看着大河一两百里,适合渡河的地方,不止这一处,而对方船多,修建浮桥也特别快。我们打下去之后,他们从别的地方上来。那时候还要折腾。就先等他们站稳脚跟,我们再打下,他们才知道疼。”

    “姑爷,殿下的命令可不是这样的。万一,姑爷你赶不下去?”

    虞醒的命令是要各部防止对方渡河。

    如果姜成这边轻易让对方上岸了。那是失职。

    姜成淡然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让军法官记录在案即可。”

    “而且,你看对面是什么人?”

    “好像不是元军,好像是安南人?”

    “不错。”姜成说道:“元军能两万破十万。麾下将士也有万余,岂能比不上鞑子?”

    姜成敢这么样做,一方面是他的军事判断,这样做更利于战局。

    另外一方面也是他的底气。

    这底气来自于两部分。

    一方面是虞醒的军制。

    虞醒从来知道一件事情,他在军事上其实并不是太出众,最少不是天才级别的将领。但军事本质上,就是管理的艺术。虞醒在军事制度上,更类似于任务式的命令。上级交代一个任务,下面负责怎么完成。一般是划定范围,只要不超出范围,随你怎么做,上级仅仅是验收结果。有军法官随军记录所有决策流程。胜利之后,记功。如果失败了。那就处罚。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个虽然不鼓励,但是制度上也有弹性,那就是在完成上一级的主要目标的时候,一些次要目标可以权衡。但是如果最后发现,违背总目标的达成,那就加倍处罚。

    当然了。军法上有这一条。却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底气来做事的。

    毕竟是军中,但凡敢这样做的人,即便胜利了。也会枢密院,军部,乃至兵部联合调查。反复审查。以确定到底是抗命还是权变。

    这一条军制,本质上是兜底的。

    也就是说在战场上,出现某一支军队的目标一定不能完成。或者发现出现更重要必须当机立断放弃自己作战目标,去做的事情。能让下面放开手脚。而不是随意做的。

    但是对姜成来说,这都不是事。

    姜成的身份背景在这里放着。对别人来说,军法很多东西是高压线。不要说碰了,就是靠近,也是很危险的。

    但姜成,只要不过线,踩着玩都没有问题。

    于是在姜成的命令之下。坐等安南军过河。

    *******

    陈庆余见到汉军这么快过来的时候,也是一惊。立即派兵列阵,担心汉军击敌于半渡。但万万没有想到,姜成居然坐观他们登陆。心中大喜之余,也瞬间明白对面的意思。

    对面压根瞧不起这边。

    陈庆余羞怒之余。也下令各部加固动作。

    很快浮桥修好了。

    安南军队还来不及修建营地,派两三万人在外面列阵,后面的将士在烽火台附近挖土掘壕,准备修建一座营地。

    就在这个时候。

    汉军这边来一骑,大声说道:“我家将军说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好了,说一声,我们要进攻了。”

    此言一出,陈庆余脸上更挂不住了。

    这个时候已经下午了。恐怕入夜之前,营地也不可能修建好。但是,此时此刻,陈庆余万万不可能说没有的。

    只能令左右大声说道:“不知道对面谁那位将军?陈某早就等候多时了。”

    “神农氏之后,姜成。”姜成的声音远远传来,说道:“既然准备好了。那么姜某就代雄王教训一下,你们这些不肖子孙。”

    这一句话,让陈庆余听得莫名其妙。

    姜成虽然在凌霄峰之战中有战功。但是到底缺席了贵州之战,对外名声不显。至于神农氏之后,在陈庆余听来更是莫名其妙。

    往上数,我还轩辕氏。

    陈姓乃是舜帝之后,舜帝是真正的黄帝子孙。安南陈氏,从来说自己出于福建陈氏。可不是莫名其妙。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靖天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