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父子同谋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父子同谋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朱敏澜合上奏折,对朱慎锥道:“二弟上了这个奏折,依孩儿所见直接转交内阁批复即可,令内阁拿出应对的办法,再由父皇决断。”

    “你就有这样大的把握内阁会否决你二弟的建议?”朱慎锥笑问。

    “呵呵,既然二弟递了这个奏折,他那边就早就仔细考虑过了。这件事依儿臣来看,内阁估计不会沾手,恐怕最后还是得回到父皇手中才是。”

    朱敏澜的说法其实也是朱慎锥的判断,如朝廷同意了这奏折中所请,那么朝廷就会在新大陆设置州县官府,再派出流官进行管理。

    假如是大明本土,或者离着本土不远的地方也就罢了,比如现在的小琉球就是如此。大明自从收回小琉球后,就在小琉球上设置了州府,派驻官员进行管理。这些年还从福建、广东两地不断移民小琉球,以增加小琉球的人口数量,开垦荒地,修筑良港。

    可小琉球和宋国却不同,小琉球距离本土并不远,假如坐船的话从厦门出发快则一日就能抵达,而且自东汉时期,小琉球就有人居住了,等到三国时期,东吴方面就有不少人移居小琉球,更在其设置了管理机构。之后虽然小琉球并没真正纳入本土,可历朝历代对小琉球的影响力是极大的,而且随着如今大明对外的扩张和海军的发展,再加上海贸的需求,位置极佳的小琉球更成了非常不错的中转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对小琉球的有效管理和开发是顺理成章的,朝廷在上面设置州府派驻官员问题也不大。可宋国就不一样了,宋国远在万里之外,从大明过去得用远洋海船,先不说路程遥远,单单就是前往宋国就需近两个月的时间,而且出海的风险性极大,这些年虽有远洋海军和内务府的船只来往宋国,也有不少移民坐船前往,可在其中因为大海变幻莫测和条件所至再加一些意外,前前后后可有不少人在途中丧命,甚至内务府的一艘货船去年因在海上遭受暴风袭击沉入海底,船上的人和所载的货物全部没了,可见其中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如果想在新大陆设置州府表面上看并不难,仅仅只需内阁批准然后交皇帝认可再由各部走流程即可。但这件事真要做起来却不容易,先不说州府的划分和设置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仅仅就是远赴海外的官员派遣恐怕就没人愿意去。

    新大陆离着本土这么远,哪个官员愿意好好的本土不呆冒着如此风险去那边当官?而且这个官当得也不如本土,新大陆可是蛮荒之地,要啥没啥,就算有金矿可那也是掌控在宋王手上的,宋王作为外封藩王手中的权力可比国内的藩王大多了,想在万里之遥给下面的官员穿点小鞋还不简单?甚至弄死几个人再报一个水土不服生病而死的说法,朝廷也不可能真去查啊!

    鉴于这些条件,朱敏澜断定内阁肯定会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自己父皇朱慎锥,甚至会提议既然是外封藩国,无需和本土宗室封地那样再设置官府派驻官员了,不如按藩国的惯例把这些让出去,直接由宋王朱敏澄自己管理即可,大不了想办法借这个机会从宋国那边弄点好处,这样一来上上下下也能交代。

    听着太子的看法,朱慎锥微微点头,但这件事完全交给内阁和六部处置也是不便,朱敏澄的心思他很清楚,而且朱慎锥当初之所以外封其实也有如此考虑,大明现在对外扩张的手段和欧罗巴诸国不一样,换句话来说双方的手段和方式不同,所以在面临问题的选择也是不同。

    以欧罗巴诸国在海外的扩张而言,他们实施的是殖民扩张路子,也就是通过军事力量然后对海外领土进行殖民,然后再派驻总督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并非由欧罗巴诸国的王室和政府直接出面,换句话来说就是既要又要,这些国家在其内部搞了一个所谓的“公司”,比如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国在远东的东印度公司,这公司中各国王室和贵族们入股,然后以商业的方式进行殖民,而设置的所谓总督也并非国家正式政府官员,仅仅是公司的高级管理者罢了。

    在历史上,后续的英国崛起同样也是这么干的,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可谓臭名远扬,为了获得利益什么事都敢干,甚至不惜发动战争进行屠杀和种族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是因为这些缘故,再加上东印度公司实在是臭名昭著,有些事做的太过了,为挽回国家形象后续东印度公司就逐步改变成了半官方的机构,再之后比如英国还正式设置了殖民地大臣一职,以专门管辖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从而渐渐转变。

    可这套办法先天就不足,因为殖民地是出于商业目的,各国对殖民地采取的是掠夺政策,通过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和资源来增加国内的收入,从而以此加快国家发展和强大。

    但这么做就导致了各殖民地的经济和生产严重不均衡,更没有发展前途。打个比方,比如墨西哥地区储量丰富的银矿是西班牙现在最重要的财富来源,给西班牙带来了巨大利益。东南亚的香料也是欧罗巴各国所急需的,这同样可以带来财富,至于其他地方有的有珍贵的宝石,价值不菲的贵金属,有的地方气候利于种植甘蔗用于制糖等等,可仅发展一面最终结果无论农业还是矿业都严重失衡,短时间内的确能获得许多利益,可时间久了随着这些情况的越发严重,就会有不可避免的后果产生。

    这也是这些国家的所谓东印度公司在后来无法维持下去,甚至产生巨额亏损的原因所在。等矛盾爆发到一定程度,那么对殖民地的维系就很难了,最终殖民地政策崩溃,各殖民地陆续脱离和独立,这样的结果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但大明的对外扩张有所不同,在之前也就是永乐时期,大明实际上就有过对外扩张的政策,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对外扩张的一种手段。不过和西方殖民地方式不同,大明是采取了宗藩扩张制度,手段相对温和,利用大明本土的巨大军事、文化等优势和自身实力把周边国家纳入宗藩体系,然后再直接任命一些国家的国王为大明的宣慰使,再设置宣慰司,以名义上来对其施加影响和进行管理。

    如此一来,大明的这种手段不仅能减少各国王室的刺激,相对保持原本独立性,更能体现出大明泱泱大国的气度,并且通过这些方式把触角伸出去,以宗主国的名义对这些国家进行统治和影响。

    这个方式虽短时间内获得的利益肯定不如殖民手段的直接掠夺,可从长远来看并不差,而且后续的影响却要小的多,以宗主国的身份也能避免地方矛盾,手段更灵活的多。可惜大明在宣宗后期就收缩了对外政策,等到英宗土木堡之变后更是全面放弃了对外扩张,使得当初打好的基础白白浪费。

    但就算如此,哪怕之前设置的宣慰司如今名存实亡,可作为宗藩的制度依旧延续到现在,现在南海各国对大明的态度依旧,名义上也依旧承认大明宗主国的地位,这点可是西方殖民地政策远不能比的。

    至于新大陆那边,朱慎锥现在采取的是周王朝的封建制。新大陆距离实在太远,情况也和本土周边不同,而且大明朝廷目前也没能力自己来实质性地占领和对新大陆的扩张和统治,可如果放着不管,西方欧罗巴国家对世界的瓜分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种情况大明必须要做些什么,而采取封建制度也就是外封立国制度是最为合适的。

    所以无论是宋国还是永国,从一开始朱慎锥就没把它们当成普通宗室封藩来看待。朱慎锥更希望朱敏澄他们能在新大陆那边直接打开局面,从而不断发展,然后再以此吸引其他宗室主动外封,从而不断蚕食新大陆的土地,最终形成一个以宗室为纽带的外封藩国群体,同西方国家争夺新大陆的所有权。

    这点几乎和周王朝没什么区别了,但在外封的时候朱慎锥有些话却不能说,而有些制度也无法马上改变,仅仅只能以最初大明塞王分封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但现在看来,时机已经成熟,随着宋国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孙镐抵达新京后对朱敏澄的提醒,宋国之前的情况已不适应后续,必然要进行改变,而改变的最好方式就是彻底以本土藩王分封直接改为外藩的宗藩制度,放开新大陆藩国的权力,从而真正立国。

    想到这,朱慎锥心中已有了决断,他对太子吩咐了几句,朱敏澜认真听完后笑着连连点头。

    “父皇您放心,这件事孩儿安排人来办,到时候就等着瞧好吧。”

    “别过犹不及!”朱慎锥提醒道,朝中的臣子们也不是好糊弄的,这件事虽把握很大,但做起来还是要谨慎些,万一做过了就麻烦了。

    朱敏澜很有把握拍胸脯保证,见太子如此,深知他性子稳重的朱慎锥也放下心来,说完这件事后,朱敏澜忍不住笑着说这件事如果真成了,朱敏澄这小子可就赚大了,至于永国那边也是如此,什么都没干,就坐享其成,天上掉了这个大馅饼,运气真是不错。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苟在明末当宗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苟在明末当宗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