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算计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算计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朱敏澄的奏折内容不算多,除了问候父皇和母后安康后,就是讲述如今宋国和新京的发展,这里洋洋洒洒写了上千字,而到最后笔锋突然一转,向朱慎锥诉起苦来。

    朱敏澄在奏折中说了不少宋国眼下的难处,尤其是这些年中大量移民来到宋国,再加上宋国又发现了金矿的缘故,导致宋国的人口膨胀极快。虽然宋国尽力安置却又无法顾及全局,其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

    在讲述这些问题的同时,朱敏澄表示他作为宋王有些力所不逮,宋国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宋王府作为藩王府人手有限,上上下下为此焦头烂额,何况金矿导致的当地农商失衡也让朱敏澄极为忧心,朱敏澄有心调整政策,鼓励农业加强金矿的管理,避免未来宋国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爆发。

    在阐述这些的同时,朱敏澄还提出了让人意外的一点,那就是建议在新大陆尤其是宋国由大明中枢对地方设置官府,派驻流官协助藩国管理,如果能在宋国设州府,派驻官员,那么朱敏澄的压力就能大大减轻。

    看完这段话后,朱慎锥不由得哑然失笑,甚至下意识骂了一句“兔崽子”。

    对自己这个儿子朱慎锥再了解不过了,和太子朱敏澜相比,朱敏澄同样聪明过人,不过他的聪明更表现在其他方面,而不像太子对于政务更有天赋和上进心。

    假如仅仅只是普通的事,又或者打仗方面,朱敏澄还是有几把刷子的,虽然他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可在军校的成绩很是不错,而且他和太子一样都是自己这么多年亲手教导出来的,就连武艺方面,朱敏澄也比太子略强些,从这点来说算得上很不错了。

    可相比太子,或许是身份的缘故朱敏澄在政治上没有那么敏感,想问题更没有那么深入。但现在突然给自己上了这么一份奏折,这让朱慎锥瞬间就想到了这奏折背后有着人指点才对。

    朱敏澄外封海外不是一年两年了,到如今已整整三年了。而且宋国的金矿发现和大量移民的涌入也不是短时间才有的,这也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假如朱敏澄有这样的政治敏感和眼光,他从一开始就会想到一些问题的后遗症,从而对症下药进行调整。可偏偏朱敏澄这几年中一直都是放之任之,让宋国保持这样的畸形快速发展状态,这个问题说实话在朱慎锥一直对新大陆那边的关注所至,他早就看明白了。

    朱慎锥一直没提醒朱敏澄,其目的是想看看朱敏澄自己什么时候能醒悟过来,或者看出问题的所在。既然把他外封,那么作为皇子的朱敏澄实际上已脱离了大明本土,未来的路究竟如何就要靠他自己去走了。

    而且宋国的发展虽有畸形,也有不足,可毕竟宋国立国的时间太短,这么短的时间内哪怕有问题要解决起来也不是那么难的。更主要的是,宋国的金矿开采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问题,无非就是开采的难度比最初略大些罢了,但以储量而言,以目前开采手段数十年中毫无问题,所以宋国虽有隐患,可这隐患还不足以短时间内爆发,这点朱慎锥有相当的信心。

    雏鹰要想展翅翱翔天空,终究要靠自己才行。孩子长大后,未来的路怎么走也要靠他自己。

    做父母的终究无法永远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指点他怎么走路。假如朱敏澄在数年后依旧醒悟不过来的话,朱慎锥自然会出手提醒,但在问题还没到无法改变的糟糕情况下,朱慎锥却是不会提前告知的。

    但没想到仅仅三年时间,朱敏澄就反应过来了,还给自己上了这么一个奏折。不过虽然奏折中表示出了宋国存在的问题,也想到了改变宋国问题的意图,但这小子却耍了个滑头,居然以退为进主动请求朝廷在新大陆设置州府,这让朱慎锥不由得笑骂起来。

    看到这个建议,朱慎锥断定肯定是有人向朱敏澄谏言了,要不然以自己这个儿子的性子一定不会这么快想明白,更不会用这种方式。至于这个人是谁,朱慎锥仔细一琢磨也就明白了,恐怕这个人就是孙承宗的幼子孙镐,也就是朱敏澄的长史。

    因为道理很简单,孙承宗死后孙镐在家守孝,虽然那时候因为朱敏澄的强烈要求,朱慎锥同意了由孙镐担任宋王府长史的职务,可孙镐因守制的缘故却无法跟随朱敏澄前往新大陆。

    守孝三年结束,半年前孙镐离开家乡搭乘了远洋海军战舰前往新大陆,这件事朱慎锥是知道的。从这时间算起来,再加上这份奏折发出的时日,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想到这,朱慎锥不由得暗赞了一句,这孙镐还不真愧是孙承宗的儿子,虽然孙镐在科举上没有崭露头角,在孙家子弟中除了一个值得称道的孝名外也没其他长处,甚至当年孙承宗去世之前给自己的上疏中也说了孙家子弟都是中庸之才,只希望在他死后皇帝能看在他的面子上善待孙家子弟,给予他们恩荫即可,至于其他就不必多管,以他们的能力当个小官或者守个虚职没问题,一旦官做大了反而不好。

    所谓知子莫若父,对孙承宗的这个态度朱慎锥还是表示认可的,而且事实也是如此,孙承宗的几个儿子都没什么大出息,除品德尚可外,基本都是中人之姿,如果强行给他们升官,或者委以重任,说不定以他们的能力反而害了他们。

    但朱慎锥万万没想到,这个一直不怎么起眼的孙镐却是不同。之前孙镐没什么名气,更没表现出什么才华,但自从朱敏澄替自己去了一趟孙承宗家乡后,也不知怎么回事自己这个儿子就和孙镐看上眼了,回来后硬是要自己答应把宋王府的长史之位留给孙镐。

    当时的朱慎锥不以为然,只认为或许是朱敏澄少年心情再加上两人脾气相投罢了,所以就答应了此事。可没想这孙镐去了新大陆后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看明白了宋国的问题所在,还用这种方式给朱敏澄出主意,弄了这么一个奏折出来,这让朱慎锥不由得心中感慨。

    “虎父无犬子,看来孙镐和孙老大人一样都是大器晚成之人,朕倒是看走眼了。”朱慎锥心中感慨,他并没有见过孙镐,更没和他直接接触过,而如今他反而想见一见这个人了。

    可惜,现在再要见孙镐已不可能,这家伙早就去了新大陆成为了朱敏澄的手下和心腹,而他虽是大明天子,也不能强行从自己儿子手上要人吧?这样的事朱慎锥做不出来,也不屑去做。

    “卢九德!”

    “奴婢在!”

    “去请太子过来。”

    “是……。”

    太子朱敏澜如今在东宫那边办公,为了培养太子和增强太子手中的权力,朱慎锥特意做了这样的安排,许多普通政务只要太子在宫中,一般基本是交由太子先看过后拿出初步方案后再传递到皇帝这边。如果内阁那边有重要事,朱慎锥也会把太子喊来一起商议,这样做朱慎锥自然有着深意。

    没一会儿,太子朱敏澜就到了。

    “父皇!您传儿臣?”

    “来,你二弟来了个奏折,你先瞧瞧。”朱慎锥也不和太子客气,招呼他在一旁坐,顺手就把朱敏澄的奏折丢给了他。

    朱敏澜接过奏折坐下,打开细看,看了没一会儿眉毛一挑噗嗤一声就笑出了声。

    “二弟这是以退为进啊!这谁给他出的点子?这个点子看起来倒是不错,而且用这法子倒省却了父皇的一些为难之处。”

    “还能是谁,不就是你们的好师兄,孙老大人的小儿子孙镐么?”朱慎锥笑着说道。

    “孙镐……?”朱敏澜凝神想了想,他知道这个人,却和朱慎锥一样没有见过,但知道自己弟弟朱敏澄是怎么认识他的,也清楚当年朱敏澄向父皇建议过要让孙镐担任宋王府长史之职。

    那时候无论是朱慎锥还是朱敏澜,对于孙镐都毫无想法,更认为孙镐无非就是两个皇子名义上的师兄罢了,而且朱敏澄的性子直接平日又好讲义气,或许是因为孙承宗的缘故打算拉这个师兄一把,这才有这个请求。

    但没想孙镐居然有这样的能力,对于宋国的情况太子朱敏澜也是知晓一二的,和朱慎锥一样他也没提醒自己这个弟弟,只希望朱敏澄能自己看出来然后想办法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插手此事的,毕竟外封藩王是件大事,也是皇帝老子决定下来的要紧事,自己作为太子虽是储君,可在宗室外封上却不便多说什么,一旦让人误会自己的企图弄不好会惹上麻烦。

    轻叹了一声,朱敏澜心中有些惋惜,假如他早知道孙镐有这样的能力和眼光的话,说不定就先截胡宋王朱敏澄了。东宫虽现在已建立了班底,任职东宫的官员包括武将勋贵也是不少,可人才终究是难得的,尤其是像孙镐这样的人才,如能为自己所用岂非不更好?可惜现在再说这些已经晚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苟在明末当宗室》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苟在明末当宗室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苟在明末当宗室》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