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31章 小小方帕,内含乾坤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回到清朝做买办 外滩风云 第31章 小小方帕,内含乾坤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县衙的捕房内,风卷着香樟树的落叶扑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响。

    铁良捏着张皱巴巴的纸条,眉头拧成个疙瘩,指节因用力泛了白。

    他今早上值时,这张纸就平放在桌案中央。

    没有信封,没有署名,上面的字却像淬了冰,看得人脊背发寒。

    困扰他多日的刘威被杀案,竟被这张纸头剖解得明明白白。

    一个渔夫抗拆被杀,长子投了洋行,替洋人做事,转头就潜进县城,杀了带头的刘班头——只为给爹报仇。

    那孩子叫陈林。

    纸上不光写清了作案动机,连谁看见陈林那天进了城,都写得一字不差。

    “究竟是谁呢?”铁良靠在冰冷的木柱上,低头沉思道。

    这年头,多管闲事的人可不多。

    对方这么做,到底图什么?

    “陈林?”他猛地直起身,眼睛瞬间瞪得溜圆,手里的纸条“哗啦”飘落在地。

    这个名字……怎么会是他?

    记忆里立刻跳出个身影——那个被绑匪套住头,身材瘦高,但是目光坚毅的少年。

    ……

    轿子来得快,青布帘被风掀了个角。

    陈林和珍妮各坐一顶,只不过陈林那顶,是潘起亮几人抬着,脚步稳得很。

    现在的陈林把命看得金贵,怀里揣着辣椒水,口袋里塞着乙醚瓶,指尖时不时摸一下,才觉得踏实。

    县城的治安比洋泾镇强多了。

    一路没见着寻衅滋事的,就是进城时堵了会儿。

    早市的人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挑着菜筐的、推着小车的,吆喝声能盖过马蹄声。

    好在豫园距离城门不远,拐两个弯就到了。

    顾家在城里的宅子不大,内部的装饰业尽显节俭之风,两进的小院子,门楣上雕着简单的花纹。

    进门时,陈林掏出颠地洋行的拜帖,指尖在烫金的字上顿了顿。

    门房眯着眼瞅了瞅,连忙弓着腰往里跑,鞋跟在青石板上敲出急促的响。

    没多会儿,门房就喘着气跑出来,手忙脚乱地引着二人往客房走。

    客房里坐着个中年人,二三十岁,留着三绺胡须,皮肤白净得像没晒过太阳,看着斯斯文文的。

    “在下颠地洋行帮办陈林,陪同颠地小姐来拜访顾先生。”陈林拱手,腰弯得恰到好处,眼神却没漏过对方眼底的轻视。

    他早猜透了,这人不是顾福昌,多半是顾家的哪个儿子。

    “一个小小帮办,一个黄毛丫头,就敢嚷着见我爹?”青年人端起茶杯,盖子在杯沿上刮出刺耳的响,“洋人,都这么不知礼数吗?”

    对方的声音并不像外表那么斯文,像是带了刺一般,扎得人耳朵疼。

    “不知阁下是?”陈林脸上没半分怒意,依旧客客气气地拱手。

    他以前在技术部门时,跟着公关部跑过不少业务,这种上来就摆谱的,见得太多了——吓唬谁呢?

    倒是珍妮沉不住气,脸一下子拉了下来,仰着头,大冷天还摇着淑女扇,扇面“哗啦”响,故意装听不懂华语。

    青年人瞥了珍妮一眼,又转向陈林,嘴角勾出抹嘲讽:“小娃子,你连我都不认识就上门,功课都没做好?是你们家颠地先生急眼了吧?”

    陈林没接话,反而笑了。

    “阁下身为顾家少爷,倒像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再次拱手,声音稳得很,“颠地先生既然派在下过来,自然有他的道理。”

    顿了顿,他抬了抬下巴:“在下陈林,公子身在上海滩,难道没听说过?”

    顾寿松摇了摇头,学着洋人的样子摊开手,故意拖长了语调:“没听说过。”

    “哈哈哈!”陈林笑出了声,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的张扬,“顾兄说笑了。我陈林年不过十四,能说流利的英语;进颠地洋行才五天,就指导工匠搭起四层办公楼的框架;还自己研出了水泥促凝剂——单是这个技术,就帮我赚了五万银元。”

    狂!这小子太狂了!顾寿松手里的茶杯晃了晃,茶水溅在衣襟上,他都没察觉。

    这些话,简直颠覆了他的认知。

    可陈林还没说完。

    他“噌”地站起来,走到顾寿松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对方,语气里没半分尊重:“不知道顾兄十四岁时在干嘛?长这么大,你有凭一己之力赚过五万银元吗?”

    “你、你这个狂妄的小子!”顾寿松也猛地站起来,胸口剧烈起伏,手指着陈林,“再这样,我让下人轰你出去!”

    可他一站起来,才发现自己竟还没陈林高。

    头顶刚到人家肩膀,这落差让他更气,脸涨得像猪肝。

    陈林没给他再说话的机会,往前凑了半步,声音压得低了些:“顾兄莫生气,在下并非看不起你。”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你想想,颠地先生能一次性花五万银元,买我这个刚入职五天的小员工的东西——这说明什么?说明我能给他带来更大的价值。”

    顾寿松喘着气,梗着脖子:“那又怎么样?跟我顾家有什么关系?”

    “因为我今天来,就是要送你顾家一场泼天富贵。”陈林的声音掷地有声,眼神死死盯着顾寿松:“不知道顾兄作为顾家的长子,能不能做主拒绝这份大礼?”

    这话像块石头,砸得顾寿松踉跄着退了两步,“咚”地坐回椅子上。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身上散发出的气势,竟让他这个快三十的人慌了神。

    一旁的珍妮看得眼睛都直了。

    手里的淑女扇不知何时停了,扇面垂直向上,刚好遮住嘴巴——她生怕别人看见自己快要惊掉的下巴。

    就在这时,花厅的后门外传来一声咳嗽,沙哑得像破锣。

    陈林眼角的余光瞥见,顾寿松的脸“唰”地白了,刚才的嚣张劲儿全没了。

    他也抬头往后门看,只见一个年近半百的老者走了进来。

    老者精神矍铄,穿件青色缎面夹袄,立起的毛领护住脖颈,露出张瘦削的脸,眼睛亮得像鹰,扫过来时带着压迫感。

    “顾先生好。”陈林没等对方开口,先拱了手。

    来人肯定是顾福昌。

    这种自己不出面,派个分量轻的儿子来试探的伎俩,太常见了。

    顾福昌摆着架子,毕竟年纪在那儿。

    他冲陈林点了下头,声音慢悠悠的:“小陈先生请坐。”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顾寿松。

    顾寿松像见了猫的老鼠,立马弓着身子,头低得快碰到胸口。

    “孽障!”顾福昌的声音陡然冷了,“让你招待贵客,就是这么招待的?有辱我顾家门风,给我滚回去跪祠堂!”

    顾寿松哪里还敢顶嘴,低着头,几乎是逃跑似的快步走出花厅,鞋底在地上蹭出“沙沙”的响。

    “顾先生,这位是我们颠地洋行的大小姐。”陈林侧过身,指了指珍妮,“不知道府上可有女眷?方便的话,带我们小姐去参观下豫园。”

    他这是要支开珍妮。

    有些话,不方便外人听。

    顾福昌比顾寿松识趣多了,立马点头,冲门外喊了声“来人”。

    没一会儿,一个穿着蓝布衫的妇人走进来,恭恭敬敬地引着珍妮出了花厅。

    现在,花厅里就剩陈林和顾福昌了。

    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精瘦的五旬老汉,就是身家巨万的南浔四象之首,湖州丝业的扛把子。

    他坐在椅子上,背挺得笔直,手指轻轻敲着桌沿,没说话,却透着股威严。

    “小陈先生,现在就剩咱们两人。”顾福昌先开了口,语气直截了当,“在商言商,不用拐弯抹角。”

    这正合陈林的心意。

    他转身,从身后的包裹里掏出块亮紫色绸布——只有手帕那么大,材质看着也普通,边缘还缝着简单的针脚。

    可顾福昌的眼睛,瞬间亮了。

    在绸布行当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对布料的敏感,比猫对鱼还强。

    那块紫绸布,在昏暗的光线下,竟像块闪闪发光的金子,牢牢吸住了他的目光。

    他忍不住站起来,脚步有些急,走到陈林面前。

    顺滑的胡须下面,嘴角控制不住地抽动,眼睛瞪得滚圆,连呼吸都变重了。

    陈林恭敬地把绸布递过去,指尖轻轻一放。

    顾福昌接过来时,手竟有些抖。

    他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风浪多了,养气的功夫早就练得炉火纯青,可此刻,却压不住心里的激动——指尖传来的顺滑感,还有那鲜亮却不刺眼的紫色,是他从未见过的。

    布匹这行,流程一环扣一环:丝绵种养、缫丝纺纱、素布织造、染色扎花。

    越是往上走,利润越高,技术含量也越高。

    在化学染色剂出现之前,世界各地用的都是植物染料或矿石染料。

    这些天然染料,最怕光照和洗涤,一不注意就会褪色。

    尤其是大红、亮紫、金黄这些颜色,更是金贵——金黄色早年还是皇家御用,寻常人根本用不起。

    豪门富户的女子,都以穿大红大紫为荣,后来才有了“大红大紫”形容人飞黄腾达的说法。

    可这块紫色方帕,用的绝对是他没见过的染料。

    颜色鲜亮,摸着手感顺滑,看着就染得扎实——要是顾家能拿到这种染料的方子……

    顾福昌的心跳得更快了,忍不住用指甲轻轻刮了下绸布。

    没掉色,也没起毛。

    他忽然有些后悔,刚才不该让长子来试探。

    要是顾寿松真把人轰走了,顾家岂不是要错失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

    他抬眼看向陈林,眼神里多了几分郑重——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绝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清朝做买办》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清朝做买办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回到清朝做买办》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