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问题(大章)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232章 问题(大章)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你说谁?!”老李以为自己听错了。
“朱益民,朱哥!”白云笙重复了一遍。
老李摇头失笑:“你可拉倒吧,朱益民都三十多了,比青禾大十来岁,这俩人谈恋爱能合适吗?那成什么了?”
老李说这话,倒不是瞧不上朱益民,相反,他对朱益民的印象很好,只是单纯的觉得两人条件不匹配。
人家周青禾不光年轻,还是京城的大学生,家里条件也好。
朱益民不仅年纪大,还离过婚,带着个丫头……
这怎么看都不合适。不是瞎胡闹嘛!
白云笙右手指拢了拢耳边的头发,解释道:“李叔,这些电影角色只是以他们为原型,在这个基础上还会有改动的。比如说,朱哥结过婚的事,完全可以抹掉,修改为大龄未婚农村男青年,虽然穷,但吃苦耐劳有志气。
女主角就是被他的这些优点吸引了。”
老李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合适:“那差的也有点多,我觉得还不如小虎合适。”
白云笙晃晃头:“小虎不成,还是朱益民更合适。”
“为啥?”老李不解道。他也看过电影,电影里搞对象的都是年纪相仿的,岁数差这么多的很少见。
不说别的,能不能聊到一块都是个问题。
“嗯,这个要怎么跟您解释呢?”白云笙摸着下巴,眼珠子转了转。
一旁的李哲笑呵呵的,他听到这两个人选后,第一个想法就是“年轻总裁爱上绝经的我“。
他接过白云笙的话说:“爹,咱们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老李答道:“为了宣传蔬菜大棚种植技术,让更多人跟着咱们种大棚蔬菜啊。”
李哲说道:“没错。那些潜在的蔬菜大棚种植户就是这部电影的目标群体。简单的说,这部电影就是拍给他们看的。”
老李琢磨一下,明白了一些,但也没有全明白:“那林小虎不也是农民吗?他咋就不成?”
“林小虎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太年轻了。”李哲想了想,该如何跟父亲解释:“就像之前小虎申请咱家隔壁的宅基地,要把那块宅基地卖给咱家,结果您连价格都没问。您当初咋跟我说的?”
这是前几天的事,老李还记得:“我说‘这事小虎做不了主,我还得去跟他爹谈。’”
“没错。咱这部电影是拍给那些想种蔬菜大棚,并且能做主的人看的。”李哲总结道,“简单的说,这部电影的目标群体是农村的中年男性。让他们看的高兴了,看的有代入感,才乐意跟着种大棚嘛。”
男主外、女主内,事业方面还是老爷们说了算的多。
年轻男子也不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在家里做不了主。
年纪太大的也没那干事业的心思。
“啪啪……”白云笙拍着巴掌,由衷地赞道:“李哥,您总结的太好了,我就是这个意思。”
“代入感!代入感!”白云笙默默的嘀咕着,这个词用的太好了!
他的脑中有类似的想法,只是在表述和用词方面不如李哲清晰、准确。
李哲鼓励道:“你这个思路是对的,大胆地去拍吧。不过,我建议你在写这些角色时和人物原型沟通一下,免得他们不乐意,闹得不愉快。”
白云笙保证道:“您放心,我会征求他们的意见的。如果他们有哪里不满意,我可以修改,例如角色名字和一些角色特点,保准让他们满意。
如果他们实在不愿意出演,我也可以找其他演员代替。”
白云笙又指着剧本说:“李哥,我再给您讲讲电影的拍摄场景和剧情……”
……
3月3日,中午。
蜀香居。
阳光打在蜀香居餐厅的红漆木门上,门楣上的招牌被晒得发亮。
今天是开业第七天,餐厅里已经坐得七七八八。穿蓝布褂子的服务员端着搪瓷托盘在桌椅间穿梭,桌椅板凳的挪动声、点菜声混着客人的说笑声,大堂里热闹非凡。
谭静雅站在吧台后,手里攥着支圆珠笔,正低头在账本上划着什么。
她今天穿了灰色短款羽绒服,领口和袖口鼓着蓬松的白鸭绒,却不显得臃肿——她特意挑了收腰的样式,走动时衣摆轻轻晃动,倒比棉袄多了几分灵便。
餐厅门口厚重的门帘掀开,带着一股子寒风吹进大堂。谭静雅习惯性地抬起头,见到一个熟悉的男子走进餐厅。
“李老板!”她眉眼间带着笑意,快步迎了上去。
“谭经理。”李哲点点头,目光扫过一楼大厅,除了靠墙的两张桌子空着,其他桌子坐得满满当当。
这个上座率,他还是很满意的。
谭静雅做了个请的手势:“李老板,楼上还空着一个包间,我带您上去暖和暖和。”
“也好。”这几日,李哲不仅要盯着外贸生意,还有十亩蔬菜大棚的扩建工作,还真没时间往餐厅这边跑。
看到餐厅的生意还不错,也放心了几分。
谭静雅侧身引他往楼梯走,两人一前一后上了二楼。谭静雅推开西侧的包间门,中间摆放着棕色的旋转圆柱餐桌。
李哲脱掉大衣挂在衣架上,拉了把椅子坐下。
“李老板,您想吃什么?我吩咐后厨去做。”谭静雅提着暖壶泡了一壶茉莉花茶。
“你看着点吧。你要是没吃的话,咱们一起吃点。”李哲回道。
谭静雅想了想:“今早刚到的河虾特别新鲜,再来一道宫保鸡丁,还有新上的蒜蓉油麦菜,您看行吗?”
“可以。”李哲端起茶壶,先给谭静雅倒了一杯茶水,又给自己倒上。
“您先坐会儿,我吩咐服务员一声。”谭静雅转身出门。
李哲喝了一杯茶的功夫,谭静雅又推门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盘零食和一盘水果:“李老板,您先垫垫。”
“谢谢。”李哲拿起盘子边上的牙签,插了一块苹果放进嘴里。
包间墙上挂着暖气片,屋子里并不冷。
谭静雅脱掉外面的羽绒服,里面穿着一件贴身款米白色棉毛衫,恰好勾勒出衣物下的轮廓。丰满的胸部撑得圆滚滚的,随着她起身添茶,胸前的弧度更加清晰。平坦的小腹、柔软的腰肢,既没有太多赘肉,又不显得干瘦,曲线十分惹眼。
李哲扶了扶茶杯:“谭经理,这几天的生意怎么样?”
“挺好的,中午能坐个七八成,人多的时候基本上坐满。晚上就更别说了,餐厅门口摆着的长凳坐满了等桌的客人,翻了两桌,昨晚快十点钟才关店。”
谭静雅起身从羽绒服兜里摸出一个本子,翻开其中一页递给李哲:“李老板,这是这几天的营收账本,您过目。”
李哲翻看了昨天的账单:昨日营业额702元,食材费406元,毛利296元。扣除每日杂费126.5元(员工日工资、日水电、日租金),纯利润是169.5元。
李哲算了一下,昨天的毛利率大约42%,而一家普通餐厅的毛利率大概在50%到60%之间。
“营业额可以,就是毛利有些偏低。”李哲放下账本说道。
谭静雅没回答,毛利偏低的原因很简单——反季节蔬菜的价格较高,压缩了利润空间。
每天的反季节蔬菜购菜价将近三百元,比餐厅每日的纯利润还多了一百多。
谭静雅也算过一笔账:餐厅每日收到的损耗菜有六七十斤。如果损耗菜是正常蔬菜的十分之一左右,那么李哲每日的蔬菜销售量在六七百斤,每日卖菜的收益超过五千!
再加上李哲蔬菜店和餐厅的生意,每天的收入可能超过了六千,而且其中一大半都是外汇券。
李哲看对方有些走神:“谭经理,昨晚没休息好?”
谭静雅摇头:“啊……没有。我在想餐厅毛利的事,我觉得等天气暖和了,食材的价格降低了,毛利率应该会提高。”
李哲说道:“但咱们餐厅的特色就是反季节蔬菜,等天气暖和了,这个特色也就不是特色了,客人也可能会减少。”
“您说的是。”谭静雅点点头。
她也很清楚这一点:虽然反季节蔬菜贵,但贵有贵的价值。如果不是靠着反季节蔬菜引流,餐厅的生意不可能一下子就这么好。
她试探着问:“李老板,您有什么办法?”
李哲说道:“高端服务、特色餐饮、高溢价、高利润。”
谭静雅拿本子记下。作为餐饮人,她懂李哲的意思,也知道这的确是个办法。但知道不等于做到,这个改善的道路并不容易。
如果贸然提高菜价,不仅不能增加收益,甚至反而会将客人‘往外赶’。
“咚咚……”外面响起敲门声。
服务员韩春燕推开门,托着木盘走进来:“李老板、谭经理。”
她打过招呼,将一道爆炒河虾、一道蒜蓉油麦菜放到桌子上。
李哲道:“上两碗米饭。”
“好的。”韩春燕应了一声,再进来的时候依旧是托着木盘,将木盘上的宫保鸡丁和米饭放到餐桌上,离开了包间。
李哲道:“谭经理,先吃饭吧,吃完饭咱们再接着聊。”
谭静雅也知道,这事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指着河虾说道:“李老板,您尝尝这道爆炒河虾,是闫师傅做的。个头小、肉质细腻。这道菜很适合不能吃辣的人。”
李哲点点头。一群人来餐厅吃饭,总有不喜欢吃辣的,多几道不辣的菜,也能留住更多的客人。
而且,这里毕竟是京城,即便是能吃辣的人,也不可能每道菜都点辣菜。
李哲品尝了三道菜:
爆炒河虾外皮焦脆,虾肉鲜嫩,确实好吃,而且很适合下酒;
宫保鸡丁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
蒜蓉油麦也不错。李哲以前自己炒的油麦不知为啥都会带点苦味,但这个油麦却没有苦涩味。
唯一让李哲有些不太满意的就是米:“这大米应该不是东北的吧?”
“不是东北的。”谭静雅道,“王经理进货的这家店我是知道的,要比东北的米便宜不少。”
李哲提议:“贵点就贵点,换成东北大米吧。咱们餐厅的菜品大部分都是下饭菜,米饭不好吃,同样会影响到菜品。”
大米这东西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口味相差非常大。好的大米还没吃,在焖煮过程中就能闻到诱人的米香。
两人吃得差不多了,窗外响起了一阵车笛声……
李哲起身走到窗户边儿,见到楼下停着一辆白色伏尔加汽车。那是他从外贸公司新买的车,今儿个请梁司机把车开回来了。
他转身坐下,几口扒完碗里剩下的饭,对着谭静雅说:“谭经理,你慢慢吃,我下去一趟。”
谭静雅抬眼望他,没有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李哲穿上大衣,拉开包间的门。正对面包间出来了一群客人,李哲也不着急出去,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几个客人边走边聊。其中有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子说:“这家餐厅老板一看就是个有门路的。这新鲜蔬菜样样都有,别处还真吃不着。回头带我媳妇儿也来尝尝,几个月没吃青菜了,我媳妇儿准保喜欢。”
一个披着军大衣、边走路边剔牙的男子哼道:“不过,那道干烧桂鱼可不怎么样,比峨眉酒家差远了,早知道就不点了。”
议论声随着脚步声渐渐远去。
李哲没立刻下楼,反倒站在原地,望着对面那扇半开的包间门。
片刻后,他抬脚走了过去。
一进门,一股混杂着剩菜与酒气的味道扑面而来。
桌上狼藉得很,骨碟里堆着老高的骨头,吃剩的菜碗东倒西歪,每只茶杯都空着。
李哲顺手拎起桌上的茶壶,轻飘飘的,早没了茶水。
他目光扫过桌面,忽然停在餐桌中间的那道菜上——干烧桂鱼。
鱼身上的肉被夹了几筷子,整条鱼剩下了一大半。这道菜也是最贵的菜品之一,剩下这么多显然不合客人胃口。
身后传来脚步声,谭静雅跟着进来了,见他盯着那盘菜,脸色微变:“李老板,怎么了?”
“这菜谁做的?”李哲的声音沉了些,指着那盘几乎未动的干烧桂鱼,“让做这菜的厨师现在过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满桌的空杯和没收拾的骨碟:“还有,你看看这包间里的样子,骨碟不换,茶水续不上,客人能满意?”
谭静雅的脸白了,赶紧应声:“应该是韩师傅做的,我去让人叫他。”
李哲没再说话,只盯着旋转桌,脸上原本的喜色渐渐敛去。新车还在楼下等着,但眼下这馆子的毛病,显然比看车更要紧。
没多久,谭静雅领着一个男服务员走进来。看着不过十八九岁,个子中等,蓝色工作服袖口沾了点油渍,头发梳得倒是整齐。见了李哲,他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李哲的目光在他身上落了两秒,开口问道:“这个包间是你负责的?”
“是的,老板。”服务生的声音有点发紧。
李哲指了指桌上堆着骨头的骨碟:“骨碟里堆成这样,怎么没换?”
服务生梗了下脖子,声音低了些:“我换过了。”
李哲伸手端起一只骨碟——骨碟边缘沾着点汤汁,里面的骨头占了盘子的二分之一。他把骨碟往桌上轻轻一顿,沉声道:“咱们店里规定,骨碟里的垃圾超过多少就得换?”
“超过三分之一……”服务生的声音更小了,头也低了下去。
“你自己看。”李哲抬了抬下巴,“这都快堆到一半了,为什么不换?”
服务生的额角沁着汗,眼神有些慌,半晌才挤出一句:“我……忘了。”
李哲盯着对方:“你这是第一次,我不希望再有第二次。”
“是,老板。”
李哲又指了指茶壶和茶杯:“这茶水为什么是空的?客人有没有叫过添水?”
服务员摇头:“没有。”
“客人不叫,你就不知道添水了?咱们这是川菜馆,大部分都是辣菜,没有茶水你让客人怎么吃?”见对方不回话,李哲语气严厉:“当初怎么培训的?你有没有认真学?”
服务生低头答道:“刚才……楼下大厅加了两桌,林领班喊我下去帮忙传菜,想着上来再添水,一忙就……就忘了。”
“忘了?”李哲的声音陡然冷了几分,
“客人在这儿吃饭,骨碟满了影响食欲,茶水空了渴着嗓子,这是最基本的本分。你忙着传菜是理由?
后厨忙不过来,经理、领班可以协调,但你负责的包间,就得守好你的岗。
连这点责任心都没有,服务员能做好吗?”
服务员双手紧紧地攥着上衣,嘴里嘀咕道:“对不起老板,我知道错了。”
谭静雅在一旁打圆场:“光知道不行,你得记在心里。明天上午七点到餐厅,跟着林领班重新培训,什么时候把‘眼勤手快’四个字吃透了,再单独看包间。”
训完服务员,她又轻声问:“李老板,您看这样成吗?”
李哲对着服务员摆摆手:“你出去吧,把后厨的韩师傅叫进来。”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