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账本里的符号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正文 第158章 账本里的符号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清晨的雾还没散透,肖锋沿着青石板路往村委会走,裤脚沾了层细密的露水。

    转过老槐树,就见村口石墩上蜷着个瘦高的身影——是小宇,正拿半截铅笔在水泥墩上画符号,阿娟蹲在旁边,麻花辫垂下来扫过他手背:“这里该画圈,不是叉,你爷爷说过,收粮记成支出要画圈提醒。”

    肖锋脚步顿住。

    那些歪歪扭扭的符号他太熟悉了——上周整理张某留下的旧账本时,他对着泛黄纸页抄了半夜,每个压得极浅的标记都拓在脑子里。

    此刻石墩上的“○”“△”“※”,竟和账本里夹着的便签如出一辙。

    “小宇。”肖锋放轻声音蹲下,石墩的凉意透过裤管渗进来,“这符号谁教你的?”

    小宇手指一缩,铅笔骨碌碌滚到肖锋脚边。

    阿娟忙替他解围:“是赵伯教的,说老辈会计怕数字被改,用符号做暗记。”她转头看小宇,眼神软得像屋檐下的晨露,“对吧?”

    小宇抿着嘴点头,耳尖泛红:“爷爷说,以前生产队分粮,有人偷偷改账多领,老会计就用符号记真数。”他低头抠着石墩裂缝里的青苔,“我……我想帮张阿姨,她总对着旧账本哭。”

    肖锋喉结动了动。

    上周去张某芳家送米面,他见过那本磨破边角的蓝布账本——张某芳翻到最后一页时,指腹反复摩挲“2018年防洪款”那栏,那里有个指甲盖大的“※”,和小宇刚画的一模一样。

    “你爷爷还说过什么?”他伸手捡起铅笔,在石墩上临摹了个“○”,“比如红墨水怎么用?”

    “红墨水是记错账!”小宇突然抬头,眼睛亮得像被擦亮的玻璃珠,“爷爷说七十年代生产队会计用红笔改账,得先画个框框把错数圈起来,再在旁边写正确的,这样谁都知道哪里改过!”

    肖锋指尖微微发颤。

    张某的账本里,所有用红笔修改的地方都规规矩矩框着细线圈——他原以为是张某性格古板,现在才明白,这是老辈会计刻进骨头里的“防篡改”规矩。

    “小宇,”他把铅笔轻轻塞回小宇手里,“能帮肖叔个忙吗?下午陪赵伯找找他以前的老本子?就找写红墨水记法的那本。”

    小宇用力点头,铅笔在石墩上戳出个小坑:“我昨天翻到爷爷床底有个铁皮盒,说不定在里面!”

    阿娟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灰,发梢沾了片梧桐叶:“我也去帮忙,顺便给赵伯送碗绿豆汤。”她看了眼小宇,又迅速移开视线,“他最近总咳嗽。”

    肖锋望着两人跑远的背影,晨雾里传来阿娟的叮嘱:“慢点儿,别摔了!”他摸出兜里的笔记本,在“张某案突破口”那页下重重画了道线——小宇手里的符号,是打开张某芳心防的钥匙。

    午后的阳光晒得人发困,赵伯家的老木柜散着霉味。

    肖锋蹲在地上,看小宇踮脚够顶层的铁皮盒,阿娟扶着他后腰,指尖几乎要碰到小宇校服上的线头。

    “找到了!”小宇抱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跳下椅子,盒盖一掀开,旧报纸、粮票、褪色的笔记本“哗啦”落了一地。

    赵伯扶着老花镜凑过来,稀疏的白发在阳光下泛着银:“这是我和老张头在县财政局当学徒时的本子……”

    话音未落,一张泛黄的合影从报纸里滑出来。

    肖锋眼尖,伸手接住——照片里两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并肩站在未名湖畔,左边是赵伯,右边那个浓眉大眼的,分明和张某有七分相似。

    “这是老张头!”赵伯拍着大腿笑,“七九年北大校友会,他刚考上县财政局,非拉我去北京见导师。”他指了指照片背面的小字,“你看,写着‘账可以错,心不能歪——陈老师赠’。”

    肖锋只觉太阳穴突突跳。

    张某芳卧室墙上挂着张老照片,相框是用旧算盘改的,里面是个穿中山装的老人,她曾说那是“没享过福的爹”。

    此刻照片里的“老张头”,正是张某的父亲,八十年代县财政局出了名的“铁算盘”。

    “这照片得收好了。”他把照片轻轻放回铁盒,指尖扫过背面的字迹,“陈老师的话,现在的会计更该记着。”

    赵伯没注意到他的异样,正翻着旧笔记本嘟囔:“红墨水记法……哎,小宇你看,这页夹着张粮票!”

    小宇凑过去,阿娟也探过头,发间的茉莉香混着旧纸味钻进肖锋鼻腔。

    他盯着铁盒里的合影,突然想起上周张某芳蹲在灶前抹眼泪的模样——她边搅粥边说:“他总说,做人要有脸。”

    次日清晨,肖锋把合影复印件夹进新买的《村级财务规范手册》,封皮上用毛笔写着“送小宇——将来当会计用”。

    阿娟来取手册时,耳尖红得像颗樱桃:“我……我替他谢谢你。”她捏着手册转身,又回头补了句,“他昨晚翻了半宿,说要拿给张阿姨看。”

    傍晚的风裹着槐花香吹进村委会。

    肖锋正对着电脑核对扶贫款明细,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张某芳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蓝布包,指节因为用力泛着青白。

    她身后的夕阳把影子拉得老长,像根绷直的线。

    “肖书记。”她声音发颤,蓝布包慢慢打开,露出本边角起毛的相册,“你……你怎么会有那张照片?”

    肖锋站起身,椅子在地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认得这个相册——上周暴雨夜,张某芳家漏雨,他帮着搬东西时,见她把相册护在怀里,比护着命还紧。

    “赵伯的老友老陈确认过。”他绕过桌子,站在离她两步远的地方,“1978年北大校友会,你父亲和赵伯拍的。他当年常说,‘账可以错,心不能歪’。”

    张某芳的眼泪“啪”地砸在相册封皮上。

    她颤抖着翻开内页,停在某一页:“他走前三天,还在说这句话。”她抬头,眼底红得像团火,“他说,做人要有脸,就算被说成傻子,也不能把账做歪了。”

    肖锋喉咙发紧。

    他见过张某的死亡证明——“抑郁自杀”,可档案里夹着的举报信上,张某用红笔圈了七处“防洪款挪用”,每个圈都画得极圆,像当年他父亲教的那样。

    “他的脸,我帮他找回来。”他伸出手,掌心向上,“把相册给我,我保证,每一页都会被看见。”

    张某芳盯着他的手看了很久,久到窗外的蝉鸣都歇了。

    她轻轻把相册放在他手心,指尖擦过他手背的老茧:“背面有张饭局照片,他说那是‘三号站结算’。”她吸了吸鼻子,“他走前说,要是他没了,就让我把这个给能看见的人。”

    肖锋没翻相册,只是把蓝布包仔细系好:“我会让他有脸地被记住。”

    深夜十一点,村委会的灯还亮着。

    肖锋刚把相册锁进铁皮柜,窗户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郑扒着窗户喘气,手机屏幕在脸上投出冷白的光:“肖书记!市纪委的老张头偷偷给我发消息,张某的案卷宗这个月被调了三次,最后一次是秘书长办公室!”

    肖锋的手指在相册上顿住。

    他摸出信封,把那张合影原件小心塞进去,提笔写了行字:“请转交省巡视组联络员——当年陈老师的学生敬上。”

    窗外的月亮被云遮住半张脸,他望着信封上的字迹,想起小宇今天在村口画的“透明度”三个字。

    有些东西,该见光了。

    后半夜起了风,把村委会门口的评分卡吹得哗啦响。

    肖锋整理桌面时,瞥见压在镇纸下的纸条——是小棉的作文:“我妈说,现在村里没人怕干部,只怕不打分。”他笑了笑,把纸条和相册复印件放进同一个抽屉。

    明天清晨的评议会,老李要公布上月干部满意度打分。

    肖锋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听见远处传来扫街的沙沙声——是老张头的老伴,每天最早起来打扫村口。

    他摸了摸兜里的蓝布包,里面的相册还带着张某芳的体温。

    有些故事,该从普通人的嘴里说出来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