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第一卷:默认 第205章 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嘉靖时期!
精舍中,嘉靖帝仰望着天幕,神情微妙复杂。
他突然觉得,有些事情颇为熟悉。
孙子朱翊钧引发的“国本之争”,与他当年掀起“大礼议”的手段,竟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处。
若说这其中全无万历的政治盘算,显然难以让人信服!
“这孙子,倒还真有几分像朕。”
嘉靖轻笑,眼底闪过一抹精明。
在这位老谋深算的帝王看来,所谓的“国本之争”,绝不仅仅局限于储君之争。
他与秦始皇的认知如出一辙。
万历此举,实则是要借鉴当年自己“大礼议”的模式,重新培养一批真正忠于皇权的官僚势力。
回顾万历朝前十年,朱翊钧全力倚重张居正,依托“张党”在朝堂上独霸一方。
若无这股势力,绝不可能在十载之间就将大明推至焕然一新的境地。
然而在嘉靖看来,张党虽有皇帝撑腰,却从始至终不是“帝党”。
他们效忠的对象,是张居正本人。
一旦张居正死去,张党便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事实亦然。
万历对张居正的清算,直接让庞大的张党瞬息覆灭。
随着他们的崩散,朝堂顿时为旧臣所填补,那些人既痛恨张党,也痛恨皇帝力挺张居正。
万历显然看透了这种局势。
因此,他急需新一批只效忠于“万历个人”的势力。
于是,国本之争顺势爆发!
借此争储之机,他要将群臣人为划分成“长子党”与“福王党”,使两股势力相互牵制。
一旦局势形成对冲,他便能暗中扶植,掌握朝纲。
待风波平息,万历便可如自己当年一般,圣心独裁、独断乾坤。
至于储君之争本身的对错,早已无关紧要,真正的核心,是权力之斗!
换太子有错吗?
嘉靖冷笑不已:荒唐!
历代实权皇帝,何曾真被“嫡庶长幼”的条框所困?
所谓祖制礼法,不过是臣子们的挡箭牌罢了。
在皇权面前,那些阻碍从来都是虚妄,只要帝心所向,顷刻便能改写。
想想汉武帝刘彻。
他不过是汉景帝的庶出第十子,按礼法根本没有继承的资格。
可因景帝宠爱,废了无子的薄皇后,立刘彻生母王夫人为后。
于是刘彻摇身一变,成了嫡子之首,顺理成章登上太子之位。
类似的例子史书不胜枚举。
汉明帝刘庄因母亲阴丽华被立为后,从庶子转为嫡子。
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弘,因母后武则天受宠立后,从庶子变成嫡子。
就算在大明,也能举出实例。
宣德帝朱瞻基偏爱孙贵妃,不喜祖父所定的胡皇后,甚至动了废后的念头。
群臣不但不反对,还积极为其罗列胡皇后过失,连宣宗本人都嫌他们过于狠毒。
最终胡皇后被废,孙贵妃被立,孙贵妃之子朱祁镇遂由庶长子摇身一变成嫡长子,成为顺位继承人,后即英宗。
又如代宗朱祁钰,若起意废后,也不过在顷刻之间。
既连代宗这种摄政之君都能做到,万历堂堂正统天子岂会无能为力?
因此,阻碍万历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从来不是“祖制”,而是他自有谋划!
若他真想立福王为储,第一步应是废后,再立郑贵妃为皇后。
王皇后虽得李太后庇护,却也并非无懈可击,打死奴婢之事便足以为废后之由。
如此一来,福王成为嫡子,顺理成章立为太子,大臣们再无口实,甚至会纷纷倒戈支持皇三子。
实则,群臣并不在意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福王朱常洵登基。
他们唯一执着的,是“嫡庶有别、储位正统”这一套程序正义。
在他们眼里,皇子贤愚不过枝节,重要的是维系大明礼法秩序的外壳。
可万历终究未废王后,说明他对郑贵妃的情感,远不及宣德帝对孙皇后那般炽烈。
他并非真被群臣压制,而是另有算计。
在嘉靖看来,孙子不过是效仿自己当年的“大礼议”,借此洗刷朝堂、培养出一支无限效忠于帝心的官僚群体。
这种手段,历史早有前例。
东吴的孙权就是一例。
他一边立太子孙和,一边又故意宠爱鲁王孙霸,挑动“二宫之争”。
最终,他废孙和、诛孙霸,连累两派朝臣尽遭打击,丞相陆逊甚至被活活气死。
事后方显孙权本意,不过是借储位之争清洗士族,巩固皇权。
历帝的如意算盘,是想借皇储之位为引子,将朝堂分裂成“皇长子党”与“福王党”。
这与当年年轻的嘉靖如出一辙。
他当时利用“大礼议”,将官僚分成杨廷和为首的“护礼派”和张璁、桂萼为首的“议礼派”。
最后他赶走了权势滔天的首辅杨廷和,把朝纲紧紧握在自己手里。
“可这些人,又岂是轻易能被操弄的?”
嘉靖摇头暗叹。
孙子效仿他当年的手段来清洗朝堂,但这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复制的计策!
王恭妃背后有太后、皇后,还有满朝文武的拥护;
而郑贵妃背后,除了皇帝本人,却再无依靠。
更何况,大臣们也早不是当年的天真模样。
嘉靖一朝的前车之鉴,就摆在他们眼前,他们怎会再轻易掉进同样的陷阱?
彼时支持“议礼派”的杨一清、王守仁,默许门生助力,帮嘉靖打倒杨廷和父子。
可结果呢?
杨一清辞官后遭陷害,被贬斥闲居,郁郁而终。
王守仁死后,更被追削爵位,甚至以“正人心”为名全面打压其学说。
“你爷爷才给我们演示了一遍,如今你小子又照葫芦画瓢?
难道真当我们这些老臣是傻子不成?”
朝臣们心知肚明:支持所谓“福王党”,等同于自掘坟墓。
因此,他们一致死守宗法——“立嫡立长”。
他们所拥护的,并非某个皇长子,而是帝国的根本秩序。
他们所反对的,也不是福王本人,而是万历企图破坏秩序的意图。
历代皇帝都想要一群唯命是从、漠视礼法的臣子。
但这些大臣却偏偏不愿意!
“大礼议”一役,让他们学会了报团自保。
自那以后,文官集团的凝聚力甚至延续至后世。
直到天启年间,魏忠贤崛起,网罗一批毫无廉耻的官僚,才算打破了这种局面。
“阳谋,才是无法抵御的;而以储位试探臣子,不过是下策啊。”
嘉靖沉吟片刻,发出一声悠长叹息。
在权利谋划一道上,孙子终究还差一筹。
若是由他来操持这场国本之争,断不会走到这般境地。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