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难道他的退步,还不足以换来妥协吗?!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第一卷:默认 第203章 难道他的退步,还不足以换来妥协吗?!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如此做派,将来还有哪位臣子愿意为大明尽忠竭力?

    莫非是出力越多,下场越惨?

    张居正死后被弹劾,这一点众帝尚能理解。

    毕竟,他执掌大权十载,不知得罪过多少同僚。

    人一旦死去,压制消散,反扑势必而来。

    若朱翊钧为了安抚群臣,对张居正作出一些姿态,也算合情合理。

    但他这一出手,未免过于狠毒。

    不仅张居正的官爵被夺,连同党、家族也悉数被波及。

    抄家之举,更是将张氏一门推入深渊。

    要说朱翊钧若真心想庇护张家,凭皇帝之权并非难事。

    可他偏偏没有那样做,反而坐视张家彻底沉沦。

    这种行径,显得太过冷酷无情。

    不过,众帝倒没有贸然下定论。

    毕竟天幕所示,不过一角。

    或许其中还隐藏着未播出的内情?

    很可能是明神宗与张居正之间,本就存在某种嫌隙。

    实际上,朱翊钧本人,对张居正的清算并不关心。

    李太后同样冷漠。

    真正让他动念的,不过是群臣们的喋喋不休。

    那些曾被张居正压制过的朝臣,如今抓住机会大肆嚷嚷,吵得明神宗心烦不已。

    久而久之,他索性下旨清算,以平息喧嚣。

    严格说来,朱翊钧与张居正并无深仇大恨。

    真正与他有嫌隙的,是宦官冯保。

    张居正日理万机,哪有闲功夫日日叮嘱朱翊钧?

    但冯保确实是奉李太后之命,日日紧盯着年幼的皇帝。

    史载万历年少时,曾因酒醉痛骂冯保,甚至拔剑欲斩,足见其厌恶之深。

    可对于张居正,他从未流露过如此明显的敌意。

    在万历心中,真正的眼中钉是冯保,而张居正只是群臣想要清算的对象。

    等到冯保倒台后,天下弹章如雪,皆言张居正罪大恶极,必须追究。

    甚至连他当年的门生旧吏,也在纷纷上奏,逼迫万历表态。

    首辅张四维更是几乎天天催促,让万历烦不胜烦。

    偏偏就在此时,冯保家产被查抄,竟搜出白银二百万!

    一时间,张居正这位冯保最重要的政治盟友,在万历眼中“经济价值”顿时被无限放大。

    清算张居正,不仅能平息朝臣怒火,还能顺手捞一笔收入,何乐不为?

    于是,万历终于下旨,对张居正一家动手。

    往昔他与李太后一口一个“张先生”,如今却都盯着张居正的家产。

    可惜结果只抄出区区十万两白银,远不及预期。

    那些恨张居正入骨的人,便将怒火倾泻到他的家族之上。

    于是,张居正一死,族人也跟着遭了大祸。

    【张居正病逝后,朱翊钧正式亲政。】

    【他亲政不久,便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

    【宁夏之役,李如松平定哱拜叛乱!】

    【朝鲜之役,李如松、麻贵联手击退丰臣秀吉的倭军!】

    【播州之役,李化龙镇压杨应龙叛乱!】

    【三大战役悉数告捷,疆土稳固,汉家威仪再显!】

    ……

    其实不止三大征,在万历前半生的三十年间,几乎战事不断。

    明廷一共打了六场规模浩大的长期战争,耗费巨大。

    此时的明军,战力已不如嘉靖末年至万历初的巅峰。

    到三大征时,实力已然下滑,所幸最后都打赢了。

    其中尤以援朝一役最为艰难。

    朝鲜本土的李舜臣在此时崭露头角。

    棒子后人吹捧他足以比肩汉尼拔、拿破仑。

    可实际上,他当时最大的愿望,不过是随明军回京,谋个差事。

    李如松中军议事,他甚至没资格进帐,只能在外候立。

    明廷允诺,只要他立功,便可随军入京。

    他欣喜若狂,却因贪功冒进,最终战死。

    三大征中,宁夏与播州的叛乱,皆是摧枯拉朽之势。

    唯有东征倭寇耗费巨大。

    因系远征,补给艰难,一役便耗去七百万两,三大征总计开销一千二百万。

    倭军又狡猾非常,死守孤城,不肯野战,甚至出现了守军耗尽攻方粮草的罕见局面。

    ……

    洪武时期!

    见万历三大征皆取胜,太祖朱元璋神色才略微舒缓。

    “好歹我大明还能打仗!不像那宋朝,富得流油,却年年挨打。”

    ……

    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对万历的印象也顺眼几分。

    “嗯,能打胜仗,算你小子还成。

    而且没学我御驾亲征然后被困,倒是知晓吸取前人教训。”

    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冷哼:

    “世上居然还有朝代,有钱却不打仗,反要拿来赔敌?!”

    对朱棣而言,这简直闻所未闻。

    【三大征之后,便爆发了旷日持久的“国本之争”。】

    【皇长子朱常洛因母出身宫女,深受万历冷遇。】

    【万历宠爱郑贵妃,意欲立其子朱常洵为太子。】

    【大臣与太后坚守祖制,力挺朱常洛。】

    【于是君臣僵持十五年,朝廷震荡,天下不宁。】

    在这场漫长的角力中,万历自以为大权在握,清算过张居正、冯保后,更认定帝言便是真理。

    他不愿承认宫女之子继统,更不愿被臣子掣肘。

    然而李太后首先冷厉呵斥:

    “我也是宫女,你不也宫女生的?你小子瞧不起宫女,是什么意思?!”

    文官群体亦不肯退让,直言:

    “陛下所好,我们不管。

    可立储必须守规矩!

    祖制昭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皇后无子,郑贵妃并非正室,朱常洵只是庶子。

    太子之位,必立皇长子朱常洛!”

    太后与群臣寸步不让,局势遂演变成皇权与祖制、孝道之间的较量。

    万历无可奈何,只能一拖再拖。

    在采取拖延的同时,万历也并非没有反击过。

    为了压制群臣,他几乎把廷杖、罢官等手段都用上了。

    可结果呢?那些大臣们反倒像被点燃的火苗,越打越旺,一个个前赴后继,争着与皇帝对抗!

    万历见状,也只能一声叹息。

    他能想到的法子全使出来了,结果还是没能让臣子们退让。

    无奈之下,他自以为想出了个巧妙的办法——“三王并封”。

    既然立太子暂时难行,那就先把几个儿子都封了王,总能安抚一阵吧?

    可朝臣们一听,当场炸了锅。

    先封王?那以后朱常洛若真要继承太子之位,不是还得补办手续?

    “朱翊钧,你这是糊弄谁呢!”

    大臣们再次激烈反对,一轮新的“国本之争”就此掀起!

    面对接二连三的奏疏,万历愈发烦躁,心中甚至升起了怒意。

    他身为皇帝,已主动退让一步,按理说足够了。

    可这些臣子仍旧咄咄逼人,不依不饶!

    难道他的退步,还不足以换来妥协吗?!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