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他也不想成为后世口中的乱臣贼子啊——!!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第一卷:默认 第165章 他也不想成为后世口中的乱臣贼子啊——!!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朱高煦看完自己起兵谋反的全过程,和父亲朱棣一比,简直像是儿戏般的滑稽剧。
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和那位手段狠辣、谋略绝伦的亲爹之间到底有多大的鸿沟。
朱棣的军事才能,不是普通的能打。
虽说他的战绩主要体现在靖难之役,但这场战役就足以确立他在古代帝王中的军事高峰。
如果论机动作战的能力,朱棣堪称历代帝王中的翘楚。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就是那个“唯一的例外”。
唐太宗李世民虽也战功赫赫,攻城掠地无数,但和朱棣在战术层面上比,差距显而易见。
李世民虽然也有名战无数。
可他大多数时候都站在资源充足、补给无忧的起跑线上,仗打得从容不迫。
李唐的财政和后勤体系,从来都是给李世民的战争保驾护航。
可朱棣哪有这条件?
他的作战规模跨度极大。
经常脱离后勤保障线,进行大胆穿插、远程打击,几乎刷新了古代战争的上限。
尤其是那支规模不大的骑兵部队,纵横千里,侧后突击、迅猛迂回——
组织力极强,在当时简直如神兵天降。
比如靖难之役最后的关键决战。
朱棣在面对盛庸、平安、何福等主力重兵,以及南军徐州、淮安两个兵团的围剿时——
四次实施高度强度的战术机动与迷惑作战,成功让敌军断粮断饲于灵璧之地。
他只凭六七万的兵力,在外线包围态势中牵制并扰乱几十万内线兵团——
最终打到朝廷军力尽崩。
这哪是运气所能做到的?
而朱棣最令人敬佩的能力,就在于他总能精准洞察战局中的关键点——
集中火力,精准突破,靠有限的兵力换取无限的胜势。
比如突袭耿炳文,就是一击穿心、迅雷不及掩耳。
北平战役则是以城为饵,引诱敌军前来围攻,再迂回袭击大宁之兵,趁势吸纳兵力。
白沟河一战,他亲自出马,自己做诱饵,吸引敌军主力偏移方向,为正面突击打开突破口。
夹河、藁城两地之战,更是利用南军调度不畅的弱点,配合准确的情报工作,将敌人逐一歼灭。
灵璧之战则是死咬敌人补给线,稳扎稳打——
把握住南军自身也面临兵乏粮绝、士气低落的节点,最终反败为胜。
这些战绩的取得,当然不能只归功于天公作美的三场大风。
朱棣本人的判断力和决策力,才是真正决定胜败的根本!
别看朝廷军中也有一大票训练有素、勇敢作战的精兵强将。
虽说朱元璋清洗了很多开国功臣,但也留下了许多颇有实战经验的中层将领。
像顾成、郭英、瞿能等人,哪一个不是百战之躯?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败在了朱棣的手下。
若说这一切只是走运,那未免太低估朱棣的战略水平了。
在那个年代,朱棣的战略视野几乎是独步天下。
姚广孝当年说南京空虚,可趁虚而入。
朱棣立刻就明白了其中要义!
姚广孝固然是个奇才,可真正将这建议落实成实战计划的人,是朱棣。
靖难能赢,不是天命附体,而是因为朱棣本身就具备成为军事枭雄的一切素质。
当然,他也有一群值得信任、追随到底的忠将猛士。
像朱能、张玉、陈亨等人,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依旧选择死心塌地地追随朱棣。
哪怕主将暂时离开战场,军队依然保持纪律与战斗状态,没有内乱,没有动摇,没有倒戈。
正是这些忠臣义士,以血肉之躯为朱棣筑起了通往帝位的道路。
配合朱棣自身的洞察和决断,才打出了这场堪称史诗的战役!
而朱高煦,却完全没有看清这背后的真相。
他只知道老爹曾以寡敌众,最终问鼎帝位。
于是他天真地以为,自己也能复制奇迹!
殊不知,他和朱棣的差距,根本是天与地的鸿沟!
没有朱棣那样洞穿全局的战略直觉,也没有能为他赴死的忠诚之师。
于是,当明宣宗朱瞻基亲率大军出征时,朱高煦手下的军士纷纷倒戈投降。
最终,他成了孤军一人,弹尽粮绝,只能束手就擒。
这场谋反,最终只落得“自毁前程”的结局。
……
永乐时期!
朱棣目光凝视天幕,心中沉重无言。
他当年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起兵谋逆。
虽对外称“靖难”,但谁都明白,那实则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叛乱。
朱棣是个讲究名声的人,他也不想成为后世口中的乱臣贼子啊!
也不愿自己开创的“先例”,成为朱家人兄弟相残的根源。
所以,他才留下遗训,劝诫后人,勿再重蹈覆辙。
然而,他似乎低估了宿命的强大。
自己夺位成功,却也种下了骨肉纷争的恶果。
上一次,他逼走了侄儿朱允炆,对方生死未卜。
但至少,自己没亲手将其置于死地。
这让朱棣还能在心中自圆其说,没背负“弑亲”的恶名。
而这一次,二儿子朱高煦却实打实地被孙子朱瞻基亲手处死!
方式还极其残忍——以瓦罐炖之!
朱棣明白,老二是咎由自取。
毕竟谋反,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必死之罪。
朱瞻基其实是听从了他的遗训,并未第一时间处死叔叔。
可惜,朱高煦死性不改,步步紧逼,最终还是走上绝路。
朱棣知道,这不能怪朱瞻基。
但他心中依然压着一块巨石,沉重难释。
他开始怀疑,是否从自己开始,朱家的命运就注定走上一条兄弟互斗的不归路?
若论责任,他自然脱不了干系!
“小子——”
朱棣忽然将手放在朱瞻基肩膀上。
朱瞻基心头一跳,还以为老爷子要动手教训自己,整个人都下意识一抖,差点没跪下。
然而,想象中的怒吼和铁拳并未降临。
只有一声沉沉的叹息,在御书房中缓缓响起。
那叹息里,满是疲惫和苍凉。
一时间,那位铁血睥睨、征伐半生的永乐帝,仿佛一瞬间老去了数十年。
曾经风雷震世、雷霆万钧的帝王,此刻竟多了几分风烛残年的萧索。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以及朱瞻基,同时抬起头来望向朱棣。
屋内空气仿佛凝固,一股复杂而沉重的情绪在四人之间流转。
御书房,再度陷入沉寂。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