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第一卷:默认 第156章 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当年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真宗自觉“立功”无数,便打算搞一出“封禅”大典】
【他还导演了一场“天书降临”的闹剧,史称“天书运动”】
【所谓“天书”,上面写着:“受天命而立,兴起自宋,将帝位托付给贤明之臣,安于其位,守持正道,子孙将延续七百年,九代九世永定江山。”】
【几番做戏之后,宋真宗在文臣的“强烈建议”下,风风光光地登上了泰山,完成封禅。】
【自此之后,泰山便再无帝王问津。】
【宋真宗也因此获得新绰号:封禅终结者·赵某人。】
封禅这一古老的仪式,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真正将这项典礼推向巅峰的,还得是那位横扫六合的始皇帝。
秦始皇完成了空前统一后,亲率百官前往泰山,举行盛大的封禅祭天,以彰显“功盖古今”的伟业。
而泰山,作为五岳之首,自此便成为帝王封禅的圣地。
从那一刻起,历代有大功绩的帝王,皆以前往泰山封禅为至高荣耀。
秦始皇既是一统天下的始作俑者,也是泰山封禅的开山鼻祖。
祖龙威名赫赫,立下千秋基业,他去封禅,没人能说个“不”字。
恰是因为始皇此举,才让封禅泰山成为一种“天命”的象征,镌刻上了极其浓烈的政治符号。
所以说——
要论风头制造者,时尚带头人,还得看祖龙亲自下场!
第二位封禅泰山的,是汉武大帝刘彻。
刘彻北击匈奴、开疆拓土、奠定大汉雄风,是民族意志的象征。
他登泰山,祭天地,理所应当,无人质疑。
第三位,是东汉的中兴之主——光武帝刘秀。
他再兴汉室,缔造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崇儒尚文,政通人和。
泰山之行,于他而言,是顺理成章,是“德配天地”的自然体现。
第四位,是盛唐中期的唐高宗李治。
在李治时代,大唐疆域扩展至极致,所谓“西至天竺,南临昆仑,皆归大唐版图”。
在这样的背景下,封禅泰山,无比光荣且庄重。
第五位,则是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虽然后期政局崩塌,但在他早期治理下,大唐达到了空前繁荣。
他去泰山封禅,也无可厚非——至少在当时,是盛世之主。
然而——
你赵恒,一个刚刚签了屈辱条约,认贼作父的北宋皇帝,竟然也敢登泰山封禅?
这是把天命当儿戏?
封禅的规格,是不是直接被你拉低到了地板以下?
也正因此,自宋真宗之后,便再无帝王前往泰山封禅。
人们甚至调侃:泰山都嫌弃宋真宗,正如洛水不容司马懿!
……
大秦!
始皇帝此刻面如铁青。
他终于明白,为何后人称宋真宗为“泰山封禅终结者”。
“朕一统六国,缔造大秦,才有资格与天地对话,登泰山封禅。”
“区区宋真宗,也敢与朕并列封禅?!”
始皇帝只觉得这是对他天命的亵渎。
简直晦气!
在他眼中,所谓“澶渊之盟”,不过是掩盖羞辱的遮羞布罢了。
赵恒毫无一国之君应有的气概和魄力。
这种人也敢去泰山封禅?
不奇怪,自他之后,再无帝王敢登泰山。
稍有羞耻心者,都做不出这等滑稽之举。
而最讽刺的是——
宋真宗自己也知道“自己没那个分量”。
于是就编了一出“天书降世”的闹剧,自导自演来给自己加戏。
这在历代帝王看来,简直就是笑话一场,荒唐至极。
……
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闻此事,直接笑出声:“他赵恒何德何能,竟敢封禅?!”
“有何战功?有何治绩?竟敢昭告天地?!”
汉武帝是史上进行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帝王之一。
他修坛祭天,是为了报国家之功、告慰天地。
只有那些真正立下丰功伟绩的君王,才有资格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对“天命所在”的最高认定。
而封禅的背后,代表的不是仪式,而是一种资格——“受命于天”的象征。
每一位前去封禅的帝王,都是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配得上这片江山。
刘彻当年也并非一开始就想着去封禅。
而是直到匈奴南遁、边患初平,才敢上山问天。
这是实力带来的底气。
而宋真宗赵恒,只不过是想靠“天降祥瑞”的戏码,换来一份虚妄的体面。
当时的儒家学派,也正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礼制仪轨来强化自身的权威地位。
恰好碰上了正雄心勃勃的汉武帝,这一拍即合。
彼时的董仲舒就主张,天命之君当履行封禅大典,以昭示其受命于天、应天顺人。
于是,汉武帝在元封元年正式举行封禅大典。
他不止一次,而是前后十次亲临泰山,五次进行封禅,创下古代帝王封禅次数的历史之最。
不过话说回来,以汉武帝所立下的赫赫功绩,这样的荣耀他确实当之无愧。
可看看如今?!
你宋真宗,一个靠签“澶渊之盟”换太平的软君,也好意思和我刘彻平起平坐?!
不仅是对泰山封禅的玷污,更是对他刘彻的羞辱!
“简直可笑至极!”
“赵恒既未收复失地,又未震慑蛮夷,哪来的资格上泰山祭天封禅?”
刘彻冷笑连连,话语中满是不屑。
在他眼中,历史上的帝王中,真有资格登上泰山封禅的,也就那么几位。
像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这等人物,还勉强算得上配。
至于赵匡胤……嗯,还差了口气。
连你们宋朝开国皇帝都没迈上去那一步,宋真宗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啊?
……
贞观时期!
“封禅泰山……”
李世民低语道。
论战功与治绩,他自然不惧于泰山之巅立身昭告天地。
但实际情况摆在眼前。
大唐初立,百废待兴,若贸然举行封禅大典,不但要耗费巨资,还会劳民伤财。
作为一位务实之君,他权衡再三,最终决定暂不举行此礼。
更何况,魏征也上书劝谏,说国家初定,当以民为本,封禅之事,可缓可待。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