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罗马条约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法兰西之父 第五十二章 罗马条约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这么肯定。”乔治皮杜尔眼中带着笑意,科曼肯定的点头,“如果苏联同意了,说明苏联也愿意,至少短时间内和西欧和平共处。”
“这个判断倒是新颖,国内很多人对苏联都不信任。”乔治皮杜尔说的很多人其实也包括他自己,对这一次访问苏联的行程并没有多大信心。
“我想,惨烈的战争应该会让苏联人更多注意外交工作。”科曼沉吟一下回答道,“战争之后一般都会在外交领域发力。”
就比如说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欧洲组建的小协约国体系,虽然最后被证明用处不大,但努力的态度谁都不会否认。
斯大林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领导人,虽然是一个铁腕领导,但把国家利益放在任何选项之前,这辈子唯一一次吃亏,可能就是碰到了德国元首。
但话又说回来,像是德国元首那样不可控的政治人物,在历史上也没有先例。
德国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并没有因为元首的死亡被消灭,而是扩散到了全世界,不同文明也抵挡不了这种意识形态的入侵,哪怕是德国要消灭的犹太人,都信奉他那一套。
如果不是碰到了不可预测的元首,被卷入到了世界大战当中,斯大林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设想,苏联的底蕴会强上许多。
可以说斯拉夫民族从出现以来,有机会问鼎的时刻,都是被日耳曼人生生打断的,要是没有这样的惨烈的消耗,俄罗斯绝对比苏联巅峰还要霸道。
科曼也知道在历史上,苏联面对法国的请求,最终在思考之后也没有阻碍,让法国成为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虽然和民国一样来的比较取巧,从贡献上来说确实是德不配位,中法两国还是厚着脸皮挤进了常任理事国的行列当中。
德姆维尔也加入到了讨论当中,“东欧一直都是我们重要的原材料来源地,以我们重建的需求来说,一样非常重要。”
科曼是万分赞成的,法国不是英国,英国的原材料来源地英国的殖民地完全可以覆盖。
法国的殖民地不是说覆盖不了,按照二十一世纪已经发现的资源来说也可以覆盖,但很多资源还没被找到,英国那是已开发的,法国的是未开发的。
缓和和苏联的关系,确实是很迫切的需要,然后就是开发殖民地的资源作为补充,德姆维尔本人就是殖民地的官员,因此特别看重资源需求,所以对乔治皮杜尔对苏联的访问,万分的赞同。
德姆维尔和乔治皮杜尔谈了一会儿访问苏联的行程,科曼也没做哑巴,旁敲侧击的说了一下对苏联的看法。
“要不带你去莫斯科看看怎么样?”乔治皮杜尔温和的笑着询问,他也知道科曼的父亲是谁,不然什么人都可以大放厥词么?
但他同样不否认,难怪德拉贡上将少数谈及家庭的时候,都把这个孩子挂在嘴边上。
不管是法意共同体计划,还是将要访问苏联的行程,一些在脑子里面还很模糊的想法,在对话之后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
“相信这绝对是一段奇妙的经历,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意大利和法国很多人都这么愿意追随莫斯科,到了地方之后可能就会有答案了。”
科曼听了乔治皮杜尔的话眼前一亮,原因倒不是他说的,那只是糊弄乔治皮杜尔的话。
真正的原因是为了蹭热点,苏法外交我在场,有这个资历更容易升职。
“那就带你去。”乔治皮杜尔同样不是掩盖别人作用的人,尤其是人家父亲还是军方的重要将领,点头温和说道,“早点休息,这几天就和我一起,把和意大利的工作做好再出发。对了,你……父亲有了一个孩子,你多了一个妹妹。”
“这是好事啊,一个家庭成员越多越热闹。”科曼注意到了乔治皮杜尔话语的停顿,他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为阿迪莱夫人高兴。”
乔治皮杜尔停顿那么一下,科曼认为是对方不知道自己家内部的称呼,这也难怪,阿迪莱就比科曼大一岁,让科曼叫妈妈,他确实是叫不出口。
法意共同体计划,不可能躲过美国的视线,就像是之前预测的,美国准确的说是艾森豪威尔对这个方案十分认可,主要是给出的理由他确实是无法拒绝。
法共和意共的影响力,只要不是盲人都一清二楚,这是法国和意大利的自救,他怎么会阻拦?
有了美国的乐见其成的态度,最大的外部阻碍消失了,法意共同体的进程陡然加快,双方在奎里纳尔宫进行了正式谈判。
乔治皮杜尔和加斯贝利成为了主角,距离签字仪式还有不到一小时,而谈判桌上的墨迹才刚刚干透。
“我们都明白这份条约的价值。法意联合的煤钢共同体,共同农业政策,边境劳工自由流动……”乔治皮杜尔顿了顿,“这不仅是经济合作,更是阻止苏联影响力西扩的堤坝。”
签字厅的鎏金大门缓缓开启。记者们同时举起镁光灯,刹那间晃得乔治皮杜尔眯起眼。
他在条约最后一页签下名字时,听到加斯贝利对在场的官员说道:“今天,阿尔卑斯山不再是分界线,而是连接两个国家的脊梁。”
“总算是有了一点值得一说的改变。”虽然和科曼没有关系,但他仍然十分欣慰,在巴黎清算法奸,在马赛甩棍,归根究底是对普通人采取暴力,这种场合才是撬动国家轨迹的大事。
此时见证了罗马条约的签署,算是迈出法国推动欧洲成为第三种声音的关键一步,有了这个先机,未来就容易多了。
乔治皮杜尔和加斯贝利都笑容满面,可能暂时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改变,但在外交层面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法国和意大利的外交官都热烈鼓掌,庆祝着历史性的一幕,记者们也很高兴,今天的头版头条有了,总报道战线变化也没意思。
“科曼,带你去莫斯科。”乔治皮杜尔说话算数,作为法国现在的外交部长,他说话肯定不能不负责任。
“德国肯定战败,确实应该考虑下一轮对手了。”科曼一语双关的回答道,名义上下一轮对手除了苏联没有第二个选择。
“希望我们可以在即将到来的一九四五年,给法国带来一个好消息。”刚刚签订完罗马条约的乔治皮杜尔踌躇满志。
“好事应该一块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外一个胜利。”科曼真心实意的恭维道,要双赢,赢两次才算是双赢。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