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程明远与徐吉标的并肩岁月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徐吉标传正文 第六十六章:程明远与徐吉标的并肩岁月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在姜家仓村,时光仿佛在这里沉淀出了独特的韵味。村子中心,那棵硕大的皂荚树,像一位沉默的长者,静静俯瞰着村庄的变迁。它粗壮的枝干向四周伸展,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村民们遮蔽过无数烈日。皂荚树的表皮粗糙干裂,似是岁月镌刻下的纹路,每一道沟壑都藏着故事。

    每到秋季,皂荚挂满枝头,在风中摇曳。孩子们总会围聚在树下,仰头好奇地张望着,眼中满是对这奇妙果实的憧憬。老人们则会在树下摆上桌椅,摇着蒲扇,讲述着久远的传说,那低沉的声音,和着树叶的沙沙声,构成了村庄独有的乐章。

    而村子东头,百年枣树与土井相依而立。枣树的身躯虽已略显佝偻,却依旧顽强地每年绽出新绿,结出甜美的果实。斑驳的树皮见证了它历经的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战火纷飞,也见证了和平年代的幸福。每到枣子成熟时,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引得孩子们垂涎欲滴。他们会迫不及待地爬上树,或是在树下仰着头,等着枣子掉落,那清脆的笑声在村子上空回荡。

    一旁的土井,井口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圆润。井里的水,清冽甘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蒋家仓人。清晨,妇女们会结伴来到井边,用木桶打水,开启一天的忙碌。水桶落入水中,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宛如生活中的点点希望。这口水井,不仅是村民们的生命之源,更是村庄凝聚力的象征,大家围绕着它,交流着家长里短,维系着浓厚的乡情。

    皂荚树、枣树与土井,它们是姜家仓村的地标,更是村民们心中的情感寄托。它们见证了徐吉标的英勇,经历了洪水的洗礼,也目睹了村庄的兴衰变迁。在未来的日子里,它们仍将静静伫立,守护着姜家仓,见证着这里的人们续写生活的篇章,将这份独特的乡村记忆,代代相传。

    在姜家仓村的中央,那棵皂荚树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数百年来的沧桑变迁。它屹立于此已有好几百年,粗壮的树干需五六个人才能合围。斑驳的树皮犹如铠甲,记录着岁月的磨砺与风雨的侵蚀。

    树下,盘根错节的根系如龙池之根般向四面八方蔓延,深深嵌入大地。这些根系,如同村庄的脉络,将姜家仓与过去紧紧相连。它们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见证了战争的硝烟与和平的曙光,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姜家仓人的成长与离去。

    徐吉标来的时候,他们在树根间穿梭,把皂荚当作“宝剑”,模仿着英雄豪杰,演绎着心中的传奇故事。那时候,皂荚树就是他们的乐园,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幻想。

    后来,徐吉标投身渡江战役,带着从皂荚树下汲取的勇气与力量,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当他凯旋而归,再次站在皂荚树下,树似乎也为他的荣耀而骄傲,枝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对他的赞美。

    1954 年大水肆虐,皂荚树虽也遭受冲击,却凭借着深厚的根系顽强挺立。它就像一座坚实的灯塔,为在洪水中挣扎的村民们指引着方向,给予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念。

    1956 年,时光悄然流转,姜家仓在历经风雨后稳步前行。这一年,徐吉标的生活被一抹温馨点亮——他的长孙刚满 3 岁。小家伙粉雕玉琢,天真可爱,那一声声稚嫩的呼唤,如春日暖阳,温暖着徐吉标的心。

    一日午后,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庭院。徐吉标坐在竹椅上,半眯着眼享受着片刻宁静。长孙迈着蹒跚的步伐,跌跌撞撞地走到他身边,奶声奶气地叫了一声“爷爷”。这清脆的童音,仿佛穿越岁月的长河,触动了徐吉标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

    然而,这声呼唤竟如命运的伏笔。瞬间,徐吉标只觉一阵剧痛袭来,那深藏已久的旧疾如恶魔般突然苏醒。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

    原来,徐吉标旧疾复发。尽管岁月已悄然走过,但伤痛一直潜伏在他的身体里,只是被他钢铁般的意志所压制。这声“爷爷”,如同打开痛苦之门的钥匙,让旧疾再也无法抑制地爆发。

    家人急忙围了过来,手忙脚乱地想要救助。但一切都太过突然,徐吉标的生命在这一刻如风中残烛,迅速消逝。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家人,眼神中满是眷恋与不舍,最终定格在年幼的长孙身上。

    徐吉标的离去,让姜家仓沉浸在悲痛之中。村民们纷纷赶来,他们无法相信那个总是充满力量、带领大家度过无数难关的徐吉标,就这样突然离开了。

    徐吉标虽已离去,但他的故事在姜家仓代代流传。他在渡江战役中的英勇事迹,他在洪水来袭时的挺身而出,他对村庄和家人的无私奉献,都成为了姜家仓村民心中永不磨灭的记忆。而年幼的长孙,在成长的岁月里,也将不断从长辈口中听闻爷爷的故事,这份传承,将激励他勇敢面对未来的人生。

    徐吉标的骤然离世,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家人的心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整个家庭瞬间陷入了巨大的悲恸与忙乱之中。

    徐吉标的儿子,强忍着内心的悲痛,深知当务之急是为父亲料理后事。然而,家中并没有提前准备好寿材,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他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去小黄村借寿材。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脚步匆匆地朝着小黄村赶去。一路上,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但他不断提醒自己要坚强,此刻家人都在等着他带回希望。

    当他赶到小黄村,已是气喘吁吁。

    在众人的帮助下,这口承载着希望与慰藉的寿材被迅速运往姜家仓村。一路上,大家神色凝重,默默无语,只有沉重的脚步声和抬寿材时发出的嘎吱声。

    当寿材抵达家中,亲人们看着它,不禁再次悲从中来。但同时,这口寿材也让大家感到一丝宽慰,至少徐吉标能够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在悲痛的氛围中,徐吉标的儿子和家人们怀着对逝者深深的敬意,开始有条不紊地筹备葬礼,希望能以庄重的仪式送别这位令人敬仰的父亲、长辈。而这口从小黄村借来的寿材,在这个悲痛的时刻,传递着温暖与互助。

    回溯至抗日战争时期,姜家仓这个看似平凡的小村落,实则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成为了一个秘密的联络点。而承载这份重任的,便是姜家仓曲家老屋,它最初坐落于袁家胡同。

    袁家胡同,一条静谧而狭窄的小巷,徐家老屋就隐匿其中。老屋外观朴实无华,与周边的民宅并无二致,然而,在那扇紧闭的大门之后,却涌动着抗日的热血与激情。

    徐家老屋的主人,皆是心怀大义之人。他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地开展着联络工作。

    徐吉标,那时虽还年轻,但也深受这种抗日氛围的感染。他常常在夜晚,趁着月色,为徐家老屋传递一些隐秘的消息,穿梭在村庄与袁家胡同之间,心中满是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胜利的渴望。

    在那漫长而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姜家仓的秘密联络点,犹如一颗隐匿在黑暗中的明珠,源源不断地为抗日事业输送着关键信息,为打击日军、保卫家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徐家老屋,在袁家胡同的岁月里,见证了无数次紧张的情报交接,承载了无数抗日志士的热血与梦想,成为了姜家仓村民心中永远的抗战记忆与精神象征。

    在那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徐吉标与程明远,因着老表这层亲密关系,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共同为革命事业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程明远,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邃的革命眼光,在革命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徐吉标深受他的影响,对革命事业满怀热忱。两人虽身处不同岗位,却心向一处,相互支持,为共同的理想不懈奋斗。

    徐吉标在姜家仓作为秘密联络点的一员,承担着情报传递的关键任务。他熟悉周边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处隐蔽的据点,如同灵活的燕子,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重要情报安全送达。而陈明远则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策划行动、调配资源,为革命斗争指引方向。

    每次有重要情报需要传递,徐吉标总会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哪怕面临重重危险,也从未退缩。他深知这些情报对于革命事业的重要性,而程明远对他的信任,更是让他倍感责任重大。

    在一些关键的战役筹备阶段,程明远会与徐吉标深入商讨,徐吉标凭借自己对当地地形和民情的了解,为作战计划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他们的合作,使得革命行动更加精准、高效,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除了情报工作与战略谋划,两人还一同组织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动员更多人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在他们的努力下,姜家仓及周边地区的民众抗日热情高涨,纷纷投身革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正是徐吉标与程明远这种密切的关系,以及他们在革命中相辅相成的贡献,让他们成为革命历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的故事,在姜家仓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奉献一切。

    如今,徐吉标已离去,但皂荚树依旧守望着姜家仓村。它的存在,让村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难时,总能想起那些坚韧不拔的先辈,想起徐吉标的英勇事迹。它是村庄的灵魂所在,那如龙池般的树根,不仅深深扎在土地里,更牢牢扎根在每一个蒋家仓人的心中,支撑着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前行,续写着蒋家仓村的动人故事。(大结局)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徐吉标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徐吉标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徐吉标传》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