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缺氧与陡坡!【二更!】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绑定打卡系统,我成了悠闲旅行家 第147章 缺氧与陡坡!【二更!】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李悠南本身就是一个睡眠质量极好的人,而在高原的环境上,海拔暂且不提,安静是真的挺安静的。
在这种地方能够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心跳和血液流动的回声。
有不少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很难休息好的,又面临着缺氧的痛苦,血氧浓度直线下降。
这些声音自然而然成了晚上睡眠时最大的困扰,但对李悠南来说却不是一个难题,这些声音反而成了最好的白噪声,帮助他休息。
第二天一早醒来的时候,李悠南只觉得神清气爽,他舒服地伸了个懒腰拉开帘帐,随后望向不远处的那三个人的帐篷。
他们三人起的也很早,这会儿正聚在一起吃早餐。
说是早餐,其实就是几块压缩饼干,配着刚刚烧好的热水。
李悠南听到他们的谈话声音,被风一吹并不是很清楚,依稀听到几个词,什么没休息好、脑袋有点痛之类的话。
接下来李悠南也要开始准备吃早餐了。
他依旧用高山炉烧了水,昨天保温瓶里的水还有不少,他非常豪横地拿出来洗了一个脸。
随后将新烧好的水灌满保温瓶。
做完了这些,又慢悠悠地取出压缩食品。
今天早上就不折腾自己做饭了。
他在做完这件事情的时候,那边的三人已经准备开始登山了。
赵良在出发前倒是过来跟李悠南打了个招呼,算是态度比较友好的。
有一说一,他们昨天跟李悠南交流的东西不提,能够在这里相逢还是很有缘分的。他们人也挺友善,只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的确不能用常规的道德观来衡量每个人的行事。
没过多久,他们便收拾好自己的装备,将所有的垃圾打包好,正式出发了。
李悠南默默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一时间并没有着急,而是等他们差不多已经消失在视野尽头了,才开始收拾自己的行囊装备。
他自己当然也是带了氧气的,不过目前来看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不得不说这个高原血统真的是配合登山技能的神技。
如果他只有登山技能的话,攀登5、6千米的山峰难度还是很小的。
但攀登更高一点的山峰时,身体条件就成了制约高度的最大障碍。
但有了高原血统的技能以后,5千米的海拔对他来说也仅仅只是一个起点。
而经常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都知道,在5千米海拔以上攀登高峰,制约一个人最大的障碍不是登山的技巧,也不是水、食物这些提供能量的东西,而是缺氧。
如果放在几十年前,寒冷也是一个很大的困扰,但现如今的保暖装备已经完全可以解决寒冷的问题。
至少近几十年,几乎没有被冷死或者饿死在山上的人,大多数的死亡都是因为缺氧导致昏迷,最后死在山上。
有一个误区是,很多人以为登山者吸氧就是在身体缺氧的时候拿着氧气吸两口。
实际上,在这种高海拔地区登山吸的氧气并不是那种普通罐装的氧气,而是高压氧气瓶。
一旦戴上以后,就需要连续不间断地吸氧才有用,一旦吸了一阵子又停下来,反而会影响身体适应高海拔的过程。
所以真正专业的登山者会在攀登高峰前,上去一段又下来,身体适应了再上去一段再下来,如此反复折腾让身体适应。
李悠南在准备出发前测了一下血氧和血压。
让人有一些震惊的是,此时他的血氧饱和度依旧在98%以上,而血压也远比在平原地带要低了不少。
李悠南想到,不少富豪在攀登珠峰的时候会雇一名夏尔巴向导。夏尔巴人因为长期生活在海拔4、5千米的地方,身体基因已经让他们完全适应了高海拔氧气稀薄的环境。血压比平原地带的人要低得多,而因为系统对身体的调整,李悠南此时远超夏尔巴人,甚至可以说是夏尔巴人中的夏尔巴人。
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是尽量不要像平原地带一样剧烈运动。
一旦血压和心率上来了,同样会面临血氧降低的问题。
想了想,李悠南带了两瓶氧气以备不时之需。
这两罐氧气瓶都是高压氧罐,可以连续不间断的使用好几个小时。
他望向了山脊,虽然说现在自己肯定用不上氧气,但万一爬上山以后遇到一些可能导致心率或者血压升高的场景,有这东西肯定比没有好。
大部分装备都要留在营地。
在这样的环境下,倒也不担心会有人偷拿。
一方面是到这里的人基本没有可能缺钱,登山几乎是最昂贵的运动了。另一方面,大家的装备都差不多,价值也就那样,带上了反而会让负重增加,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会干的事情。
目前他的计划是再往上走一走吧,如果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下来就是了。
到目前为止,距离登顶还有2000多米的垂直海拔,大约有3公里多的距离。
目测来看,坡度从四十度到六七十度不等。
虽然有难度,但貌似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走一步看一步吧。
李悠南带上攀爬雪山需要用的冰爪、冰镐、之类装备,便轻装上阵了。
两罐氧气瓶倒是挺重的,但对李悠南来说,和没有区别不大。
爬起来的确没有那么吓人。
攀登高峰的确没有一种固定的格式。
有一些追求自然、野性的家伙,甚至徒手上阵速登高峰。
李悠南慢悠悠地往上爬,倒不是他快不起来,而是要尽可能地对前面的环境做好研判才决定要不要去。
对他来说安全才是首位。
不过在他往上爬了一阵子后,逐渐意识到的确不算很危险。
路是可以选择的。
这也得益于他此时的身体状态极好,大脑便特别清醒。
而有了一个清醒的大脑,就可以更加冷静地分析前面哪块地是更安全的。有时候绕一下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觉得前面的冰川有滑倒的风险,或者某些角度不太好爬,哪怕更近一些,李悠南也会选择避开。
如此一来,走的路程自然会更远一点,但没有关系,爬多少算多少。
不过爬山毕竟是要从山脊上往上走的,所以实际上可以选择的路线也非常有限,大体的方向和前面那几个队员是一致的。
爬了一阵子,李悠南的视野中逐渐出现了赵良他们三个人的身影。
……
此时的海拔已经超过6500米了。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个海拔已经是他们的极限。
在这个海拔之下,血氧会急速下降。
赵良他们三人之前虽然登过不少的山峰,但实际上真正超过7千米的山峰也就一两座。
所以对他们来说,海拔还是制约登顶的一个很不稳定的元素。
他们三人都有攀岩的底子,所以攀登技术难度比较高的山峰时会比较占优势一些。
而贡嘎山的确是一个需要技术更加全面的地方。
接下来的1000来米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路程。
赵良能够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以及血液在耳朵里鸣响,他很清楚这是身体缺氧的信号。
虽然在此之前已经经过了好几天的适应,但经常爬高峰的人都知道,身体对高海拔缺氧环境的接受度就只有那么高。
超过了6500米,必须要用意志力硬顶。
这也是贡嘎山之所以难以攀登的原因之一——在你身体已经开始缺氧的时候,才是路程里最难的地方。
而前面是一个避无可避的大约六七十度的斜坡,这段斜坡的距离大概只有几十米,但成了横亘在几人面前的第一道难关。
他们准备短暂休息一下。
休息的时候身体要背对着斜坡,这样可以有效的放松小腿。
并且作为专业的登山运动员,他们深知这时候是不能蹲下来休息的,那样的话会破坏身体的血液循环节奏,再次站起来的时候就会特别疲惫。
在这种挑战人类极限的环境下,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他们三人很有默契地互相帮助,调整好休息的姿态,拿出水喝。
而就在这时,他们三人自然也看到了大约一两百米下方的李悠南。
……
李悠南并不着急,继续往上爬。
同样选了一个地方休息,一面拿着自拍杆和运动相机记录此刻的风景。
丁锐轻轻碰了碰赵良:“赵哥,你看那个哥们。”
赵良点了点头:“没想到他竟然爬到这个位置来了。”他抬头看了看上面那个斜坡,摇了摇头,“不要管他,我们继续往上爬。大家休息好了吗?”
两个小伙伴都点了点头,赵良便拿出爬坡的工具:“我先上去,你们再跟上来。”
爬这段坡的确非常危险,一旦从上面滑倒了,很有可能直接摔下去。
这里倒也不至于摔倒就是万丈悬崖,但如此剧烈的折腾身体肯定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速。
身体一旦缺氧,同样有生命的危险。
李悠南饶有兴趣地站在下面,望着那三人爬坡。
他们三个人爬得非常小心谨慎,用专业的爬坡工具。
整体来看,那个坡大概是60多度,但也有一两个地方超过了70度甚至80度。
李悠南有一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往上爬?
大概花了20来分钟,他们三个人才依次爬上了那个斜坡,接下来又是一段四五十度的缓坡。
这三人爬上去以后,回头望了李悠南一眼。
李悠南想了想,准备先上去看一看那个斜坡的情况。
另一边,赵良他们上了斜坡以后没有休息,就继续往上爬。
爬山这件事情要尽量少停下来休息,放缓速度即可。
爬了一阵,视野中已经没有了李悠南的身影。
丁锐笑着说:“看来那个人应该不会再跟过来了。”
赵良点了点头,又往上望去,严肃地说:“别管其他人了,上面还难着呢。”
此时海拔已经接近7千米了,仅仅只剩600多米海拔、1000来米的距离就能登顶。但是每个人的身体却已经接近了极限。
而类似刚才那样的大角度坡道,在上面的路越发的多了起来。
对于赵良他们三个人来说,真正的挑战从这里才算是刚刚开始。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