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城小吃一条街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正文 第三百六十六章 皇城小吃一条街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回到皇宫后,朱雄英立刻召集了户部尚书杨思义、工部尚书冯胜、顺天府尹周应秋等人,在文华殿召开会议。

    他把自己微服看到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问道:“诸位,如今百姓与商贩的矛盾已经激化,若是不尽快解决,恐生祸端。你们有什么想法?”

    周应秋首先开口:“殿下,臣以为,应当加强对商贩的管理,规定他们的营业时间和卫生标准,若是违反,就予以处罚。”

    冯胜摇了摇头:“周大人,处罚并非长久之计。

    商贩们若是赚不到钱,就算被处罚,也会想方设法继续违规。

    依臣之见,不如给商贩们找一个专门的地方摆摊,既方便管理,又不影响居民。”

    杨思义附和道:“冯大人所言极是!”

    随即对皇孙一礼道:“臣以为,可以在皇城选一块合适的空地,修建专门的摊位,让所有的小吃商贩都集中到那里经营。

    这样一来,既能统一管理卫生和秩序,又能形成规模效应,吸引更多顾客,让商贩们也能赚到钱。”

    朱雄英点了点头,对杨思义的提议很是赞同:“有道理,集中经营,既解了居民的忧,也解了商贩的难,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不过,选址、建设、管理都需要仔细谋划。”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首先是选址,地点不能太远,否则不方便百姓前往;

    也不能太近居民区,以免再次扰民。

    我看南城的永定门附近就不错,那里原本有一片空地,靠近铁路,商贩们运输食材方便,离居民区也远,不会造成干扰。”

    接着,朱雄英又对工部说道:“冯尚书,工部要尽快制定建设方案,搭建统一的摊位,每个摊位大小一致,配备灶台、案板、储物柜等设施。

    还要修建下水道、垃圾桶,安装排烟筒,解决油污和油烟问题。

    另外,再建几间公共厕所,方便顾客和商贩使用。”

    然后,他又看向户部:“杨尚书,摊位建好后,需要向商贩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用来支付清扫工的工钱、设施的维修费用。

    费用不能太高,要让商贩们能够承受。

    可以根据摊位的大小,每月收取一两到三两银子不等。

    另外,户部要联合顺天府,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则,比如营业时间、卫生标准、食品安全等,确保小吃街的秩序。”

    最后,朱雄英对周应秋说:“周大人,顺天府要负责宣传此事,让所有的小吃商贩都知晓这个消息。

    同时也要安抚居民,告诉他们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在商贩搬迁期间,要派衙役维持秩序,避免再发生冲突。”

    大臣们纷纷领命,表示会尽快落实。

    朱雄英看着众人,语重心长地说:“百姓的事,无分大小,都关乎江山社稷。

    我们做臣子的,要多站在百姓的角度想一想,既要让他们能安居乐业,也要让他们能凭借自己的双手谋生。

    只有这样,大明才能长治久安。”

    旨意下达后,工部、户部、顺天府立刻行动起来。

    工部选派了经验丰富的工匠,前往永定门附近的空地勘察地形,绘制图纸。

    短短三天,建设方案就制定完成。随后,工匠们带着材料进驻工地,挖土、砌墙、搭建摊位,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顺天府则派出衙役,挨家挨户地通知小吃商贩们迁移的消息。

    一开始,商贩们大多心存疑虑。

    王二听说要搬到永定门,心里犯嘀咕:“永定门那地方那么偏,会不会没人去啊?要是生意不好,我这一家老小可怎么办?”

    刘三也担心:“还要交管理费,我这麻辣烫一天能赚多少?交了费还能剩下多少?”

    赵四则觉得麻烦:“我这木车推了这么久,搬到新地方还要重新适应,太费劲了。”

    为了打消商贩们的顾虑,周应秋亲自去各个摊位,耐心解释:“诸位放心,新的小吃街是皇孙殿下亲自下令修建的,朝廷会帮忙宣传,保证客流量。

    而且小吃街统一管理,卫生好、秩序好,顾客也愿意来。

    至于管理费,朝廷收取的费用都会用来雇人打扫卫生、维修设施,你们不用再自己操心这些事,能专心做生意,赚的钱只会比现在多。”

    朱雄英也特意安排了一次与商贩代表的见面,王二、刘三、赵四等人都在其中。

    朱雄英没有摆皇孙的架子,而是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聊天,问他们的难处,听他们的想法。

    当王二说出担心客流量的问题时。

    朱雄英笑着说:“王掌柜,你放心,朝廷会在皇城各个路口张贴告示,告诉百姓们小吃街的位置和开业时间。

    而且我还会让宫中的太监、宫女,还有勋贵家的人去小吃街光顾,带动人气。”

    听到朱雄英这么说,商贩们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王二率先表态:“既然是皇孙殿下亲自安排,我信得过!我愿意搬到新的小吃街。”

    刘三、赵四等人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搬迁。

    半个月后,小吃街的建设终于完工。

    整条街长约五百步,宽约十步,两侧整齐地排列着一百多个摊位,每个摊位都刷着干净的白漆,配备着崭新的灶台和排烟筒。

    街道中间铺设着青石板,两侧挖有下水道,每隔几步就有一个垃圾桶。

    街尾还建了两间公共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

    小吃街的入口处,挂着一块醒目的木牌,上面写着“皇城小吃街”五个大字,旁边还有一块告示牌,写着小吃街的管理规则和营业时间。

    开业当天,朱雄英亲自来到小吃街,为小吃街剪彩。

    消息传开后,皇城的百姓纷纷赶来,想看看这新的小吃街到底是什么样子。

    小吃街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王二的蟹黄汤包摊位前又排起了长队,刘三的麻辣烫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串儿,赵四的肉夹馍香气飘得老远。

    王二忙得满头大汗,脸上却带着笑容。

    他发现,来小吃街的人比在东华门时还多,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不少穿着华丽的勋贵子弟,甚至还有外国的使臣。

    一天下来,他卖了五百多个汤包,赚的银子比以前多了近一倍。

    更让他开心的是,再也没有人来抱怨他剁馅吵人、乱扔垃圾了,街道上有专门的清扫工随时打扫,干净得很。

    刘三的生意也比以前好很多。

    小吃街里聚集了各种小吃,吸引了更多顾客,很多人吃了麻辣烫,还会去买汤包、肉夹馍,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算了算,扣除管理费,赚的钱比以前还多,而且不用再担心居民投诉,也不用自己打扫卫生,轻松了不少。

    赵四则更满意了。

    新的摊位有专门的灶台,不用再推着木车到处跑,而且街道铺设了青石板,再也不用担心油污滑倒人。

    他的肉夹馍因为味道好、分量足,很快就积累了不少回头客,生意越来越红火。

    居民们也终于摆脱了之前的困扰。

    李大妈家再也没有凌晨的剁馅声,院子里也不会飘进垃圾,她还时常带着孙子去小吃街,买个汤包、吃碗藕粉,日子过得舒心多了。

    张秀才也能安心读书了,再也没有麻辣烫的辣味和铜锣声打扰他,他甚至打算等考完科举,带着朋友去小吃街好好逛逛。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