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君无戏言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正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 君无戏言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如今的大明,在皇孙殿下的治理下,已经没有征发徭役的说法了。
但凡朝廷有什么项目,需要征发民夫的工程,都必须支付相应的报酬。
谁若是胆敢压榨百姓们的劳动力,一旦传扬开来,下场可想而知。
凭借皇孙殿下爱民如此的态度,只要有臣子胆敢犯错,耶稣也留不住他!
略微沉思片刻后,朱雄英这才开口道:“征发的民夫,初定每个月五两银子的工钱!”
这个数字一出口,整个朝堂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虽说现在的大明,不需要再向以往那样,省吃俭用的过日子。
但也仅限于全民吃饱穿暖,距离全民暴富,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更何况,以往朝廷征发民夫的时候,给予的工钱,也就是几十文,上百文而已。
现在倒好,皇孙殿下,直接开口就给五两银子。
要知道凭借当今的百姓生活水平,普通的四口之家,一年的花销也不过是三十两银子左右。
现在,一个民夫做工一年,完全能够养活的起两个四口之家。
最重要的是,修建铁路这个工程,根本就不是一个千百万两银子的工程。
至于最后完工时,究竟要花费掉多少银子,群臣根本就不敢去想象。
然而,银子对于朱雄英来说,那就是一个数字,根本就无须过多的去关注。
与其将它放在国库中堆积着,还不如将它流通出去,充分发挥它本身的价值。
其中一位官员,迟疑片刻后,还是站出来提议道:“皇孙殿下,五两银子的工钱,是不是有些太多了一些?”
对于以往的大明来说,五两银子的工钱,的确算的上天价薪水。
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其实并不算高。
朱雄英耐着性子解释道:“如今朝廷重开海禁,许多的流民纷纷前往沿海之地做工。”
“本皇孙也派人前去调查过,那些海商们在雇佣流民的时候,虽然没有这个高的价钱,却也不会比朝廷少多少。”
“尤其是在货物抵达忙碌的时候,海商们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提高工钱招人做工!”
“所以,综合平均下来后,每个月五两银子,还算是合情合理!”
听到这样的解释后,群臣再也不敢有半点的意见。
纷纷拱手施礼道:“皇孙殿下英明!”
朱雄英摆手道:“所有的银两,全部由户部拨付给皇家银行。”
“然后皇家银行出具票据,抵达当地后,再前往皇家银行将银子兑换出来。”
说到这里,朱雄英环顾群臣,冷声道:“各地的监察院全力监察这些银子的去向,一定要对当地的官员严苛把控!”
“防止当地官员有贪污克扣流民的血汗钱!”
“一经发现,无需上报朝廷,直接就地正法!”
听到这样的话语,群臣的双腿纷纷夹紧了,一抹寒气更是由脊背上涌。
这么长时间的磨合,群臣都知道,皇孙殿下的年纪虽然不大。
但手段绝对不差,甚至是碾压他们这些老臣。
只要在这件事情上伸爪子,皇孙殿下必然会来个君无戏言!
同时,现在的大明,在皇孙殿下的治理下,所有官员们的俸禄,相较以往,已经提升了许多。
以往的大臣们,在外人眼中,自然是无比的风光。
生活的苦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恨不得一条裤衩子都要补丁摞补丁!
本来俸禄就不多,却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基本上月月都不会有什么剩余,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倒挂!
否则的话,每到年底的时候,这些官员也不会第一时间赶往户部。
生怕自己步伐慢了,所有的赏赐都会被其他人给领走。
当然,也不乏胆子大的人,没有银子,生活不了了,就只能选择捞偏门。
能够在短时间内发迹的手段,那就是贪污受贿。
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自然是深恶痛绝。
甚至刽子手已经将刀具砍卷刃了,依旧无法杀尽天下间的贪官污吏。
直到朱雄英崭露头角后,这种情况才得到巨大的改善。
因为他很清楚,想要马儿跑,那就要给马儿喂草。
加上年终奖的鼓励,官员们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生活自然是水涨船高。
当然,朱雄英也清楚,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不然的话,也就不会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了!
所以,他才会成立监察院与税务院两个部门的约束。
即便下边的官员心中有那个念头,那也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才行。
至于说彻底杜绝天下间的贪官污吏,朱雄英自认自己做不到,也没有人能够做到。
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尽可能让朝廷中的贪官越来越少,仅此而已。
当然,官员们的想法也很简单。
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不用再为吃喝发愁,已经足够了。
着实没有必要去做那些以身犯险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一旦事情败露,那个后果,自己绝度承受不起。
同时,还有户部那个善于精打细算的老登杨思义在,直接让不少官员收起了小心思。
也没有人怪罪皇孙殿下,绝大多数的官员对皇孙朱雄英,依旧持有感恩之心。
没有皇孙殿下的付出,他们也不可能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除非是现在的好日子过够了,才会对修建铁路动歪心思。
至从有了修建铁路这个想法后,朱雄英就一直在心中思考。
大明这第一条铁路,要修到哪里?往哪个方向修?
最终,朱雄英还是决定,这第一条铁路,先修到北平。
现在大明征派兵征战鞑靼部,一旦战斗结束后。
铁路修好后,南方这边的粮食,一定会运往北方。
有着强大的战略物资及充足的粮草做后盾,朱雄英很清楚,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人能够与大明抗衡。
至于第二条铁路,继续从北平开始,一直修到瓦剌之地。
即便现在的草原上荒无人烟,但只要铁路通到的地方,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到那时,瓦剌之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纳入大明的版图。
广阔无垠的大草原,还在等着大明子民去开发。
还有那尚未问世的羊毛制品在等着自己。
这些都需要时间,也是如今大明最欠缺的东西。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