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松锦之战1祖大寿诈降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二卷:永乐风采 第411章 松锦之战1祖大寿诈降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气氛前所未有的压抑。天幕之上,“松锦之战”四个大字带着血色的不祥气息缓缓展开,其后的描述更是让所有人心胆俱寒。

    “松锦之战发生在明崇祯十三年至崇祯十五年间……其目的在于一举消灭明朝驻守在关外的最后一支强大军队,并彻底突破那道固若金汤的关宁锦防线。”

    “最后一支强军……”朱标的声音带着颤抖,脸色苍白如纸,“天幕此前曾说,袁崇焕死后,辽东已显颓势,没想到……竟到了如此地步!”

    朱元璋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牙关紧咬:“关宁锦防线……咱听这天幕提了多少次!那是拱卫山海关,保卫京师的命脉!皇太极这厮,好大的胃口,竟想一口吞了!”

    更让众人窒息的是接下来的结局:“最终,松山城也难逃清兵的猛烈攻势,不幸沦陷敌手。在此战中,明朝可谓是倾尽全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精心打造而成的九边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极为惨重。战后,仅有三万残兵败将得以跟随吴三桂退守至宁远这座孤城之中苟延残喘。”

    “九边精锐……全军覆没?”徐达失声重复,作为统帅,他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了。那几乎是明朝所能拿出的最后一点野战家底,是帝国武力的脊梁!“脊梁断了……山海关之外,尽数沦陷……只剩下宁远一座孤城……”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席卷了他的全身。

    蓝玉双目赤红,猛地捶地:“废物!崇祯朝的文武百官都是废物!怎能让局势败坏至此!十几万精锐啊!就这么填进去了?!”

    李善长面色灰败,喃喃道:“松锦一败,关外尽失,门户洞开……此后,清军便可从容南下,或破关而入,或围困北京……大明……危矣。”他看到了比军事失败更可怕的政治和战略灾难。

    就在洪武群臣为那场尚未完全展开的终极惨败而惊怒交加时,天幕的视角猛然回转,将时间拉回到了崇祯四年,并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心中一沉的名字。

    “而松锦之战还要从袁崇焕被凌迟开始说起——”

    仅仅这一句,就让奉天殿内的温度骤降。朱元璋的脸色黑得能滴出水来,袁崇焕的惨死仿佛就在昨日,那不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一个王朝自毁长城的象征。

    天幕继续揭示着残酷的连锁反应:“袁崇焕在北京惨遭凌迟处死后,祖大寿顺理成章地扛起了守卫锦州宁远地区的重任,一跃成为该区域的主要将领。此后,崇祯皇帝先后三次下达诏书,责令祖大寿入京觐见。面对这些诏令,祖大寿屡屡找借口推脱,坚决不肯离开锦州城半步。”

    “他不敢去!”朱棣脱口而出,语气复杂,既有理解,也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皇帝如此刻薄寡恩,谁还敢轻易应召入京?祖大寿这是怕了!”

    徐达沉重地点点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这已是君臣相疑的征兆。皇帝不信边将,边将畏惧皇帝,这仗……还怎么打?” 他精准地点出了明末军事失败的核心政治原因——信任的彻底破产。

    天幕的画面仿佛跟随着祖大寿的视角,来到了那座注定要承载无数悲剧的城池。

    “时间悄然来到了崇祯四年(也就是后金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的农历七月。此时的祖大寿正忙于在大凌河修筑城池,旨在加强对锦州的防御工事。可惜的是,工程进展并不顺利……就在这关键时刻,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大军如狂风骤雨般骤然降临,迅速将大凌河城团团围住。”

    “筑城未半,而虏骑已至……”李善长倒吸一口凉气,“兵家大忌!皇太极时机抓得太准了!”

    画面仿佛展现出那座仓促应战、粮草仅够数日的孤城。“没过多久,城内便陷入了严重的粮食短缺困境,饥饿的阴影笼罩着每一个人。……祖大寿也曾多次尝试发起突围行动……然而,每次勇敢的冲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奉天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能想象到那是何等的绝望。看着天幕上文字描绘出的景象:饥肠辘辘的士兵,一次次徒劳的冲锋,城外黑压压的敌军……一种无力感攫住了每个人。

    “围城打援……”徐达目光锐利,看穿了皇太极的战术,“皇太极意在围住祖大寿,逼迫明朝派出援军,他好以逸待劳,逐个击破!好狠的算计!”

    绝境之中,天幕展现了人性最为复杂的挣扎。

    “就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皇太极深知强攻并非上策,于是决定展开对城中守将祖大寿的劝降工作。……然而,祖大寿却不为所动,坚守城池,誓要与清军决一死战。”

    “是条汉子!”蓝玉忍不住赞了一句,但随即语气又低沉下去,“可是……城内无粮,外无援兵,死守……除了多添亡魂,又有何益?”

    就在众人以为祖大寿会壮烈殉国之时,情势陡转。“终于,祖大寿意识到继续抵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但他仍心存疑虑……经过深思熟虑,祖大寿提出条件,要求皇太极当着上天的面发誓,绝不杀害城中的任何一名将吏兵民。皇太极闻此欣然应允……祖大寿心中最后的一丝顾虑也消除了,最终打开城门,率众出城投降。”

    殿内一片复杂的沉默。没有人能轻易指责祖大寿。在绝对绝望的情况下,为了保全麾下将士和全城百姓的性命而选择投降,这并非简单的贪生怕死。

    朱元璋冷哼一声,却没有立刻发作。他深知绝境之下将领的艰难,但他更无法容忍的是接下来的发展。

    “祖大寿投降之后,皇太极大喜过望……赏赐给他许多珍贵之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祖大寿在得到皇太极的信任和赏赐之后不久,竟然趁人不备寻得机会逃离了清军营地,一路狂奔回到了锦州。回到锦州后的祖大寿立即紧闭城门,重新组织兵力防守,摆出一副誓死抵抗的架势。”

    “诈降?!”朱棣惊呼出声,眼神亮了一下,“他是诈降!为了保住将士性命,假意归顺,再伺机逃回!”

    徐达却眉头紧锁:“虽是诈降,但此举……已失大将信义。日后,无论是皇太极,还是我大明朝廷,还会再信他吗?他自身……又该如何自处?” 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人格悲剧和信任危机。

    李善长叹道:“忠义两难全。他保全了部下,却可能背负叛将的骂名。他逃回大明,却再也得不到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蓝玉在远处小声嘀咕:本来就不被皇帝信任!)。此人……已是陷入泥潭,身心俱疲了。”

    天幕的画面最终定格在祖大寿逃回锦州,紧闭城门的瞬间。而皇太极的“气恼不已,但却无可奈何”以及锦州“坚不可摧的堡垒”的描述,为未来的松锦大战埋下了最深的伏笔。

    奉天殿内,无人说话。他们刚刚目睹了一场惨烈大战的序幕,一个名将的艰难抉择,和一个王朝无可挽回的滑向深渊的又一个脚印。沉重的压力,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朱元璋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外面南京城的天空,仿佛想穿透时空,看到二百多年后那片血与火的土地。他的声音沙哑而沉重:

    “告诉咱……后来,那个祖大寿,结局如何?”

    “那场松锦大战……我大明,真的就那样败了吗?”

    无人能回答。只有天幕沉默地高悬着,预示着更多残酷的真相即将到来。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