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倭寇也来了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二卷:永乐风采 第272章 倭寇也来了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南京城头,风里还裹着天幕中蒙古人留下的血腥气。

    画面陡然切换。

    没有蒙古人的万马奔腾,只有几十个衣衫杂乱、梳着月代头的倭寇,挥舞着狭长的倭刀,野兽般嚎叫着冲入一座江南市镇。

    他们脚踩木屐,“咔哒”声竟盖过了百姓的哭喊。长刀劈砍,带起蓬蓬血雨,短小精悍的身形在狭窄街巷里左右横跳,诡异迅捷,明军卫所兵笨拙的铁尺、短斧根本沾不到衣角,转眼就被砍翻在地。

    火焰贪婪地吞噬着白墙黛瓦的房舍,浓烟滚滚,遮天蔽日。

    田野间金黄的待收稻谷被践踏成泥,水渠染成暗红。更刺目的是官兵的溃败——城楼上绣着“明”字的旗帜歪斜欲坠,守军竟在倭寇攀上城头时一哄而散!

    画面追逐着一个跌跌撞撞的文官背影,官袍下摆撩到腰间,狼狈不堪,字幕冰冷弹出:“县令奔逃”。

    “混账!!”

    朱元璋的咆哮如同炸雷,震得城砖似乎都在发抖。

    他猛地转身,赤红的双眼扫过身后文武百官,最后刀锋般钉在掌管天下兵马的大都督府众将脸上:

    “区区几百贼!几百个跳梁小丑! 就能把咱大明的花花世界搅成修罗场?就能让咱的官,咱的兵,跑得比兔子还快?!”

    他胸膛剧烈起伏,一口恶气堵在喉头,“咱大明的水师呢?!地上的马步军烂了根子,难道战船也都沉到海眼里去了吗?!”

    天幕画面随着解说文字流转,将嘉靖年间的疮疤无情揭开。

    “倭患之源,起于海禁,盛于私市。” 一行大字烙在燃烧的村庄背景上。

    镜头拉远,展露出更广阔的绝望图景。

    倭寇的足迹,竟如跗骨之蛆,从山东登莱蜿蜒至广东琼崖,万里海疆处处烽烟!浙江沿海最是惨烈,十一年间遭倭患二十八次,“每年死者不下三万”。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些“倭寇”,真倭不过十之三四,余者皆是迫于生计违禁下海的大明子民——“官市不开,私市不止,商转而为盗,盗而后得为商”。

    画面定格于一桩惊天丑闻:

    嘉靖二年,日本两大豪强的“朝贡”使团,为争夺宁波市舶司的贸易优先权,竟在光天化日下拔刀火并!

    市舶司宴席变成修罗场,凶徒焚毁官署,追杀对手直至绍兴城下,再折返洗劫宁波,最后夺船扬长而去。

    而大明官兵的追击,只换来指挥使刘锦、千户张镗战死的噩耗——这便是点燃嘉靖大倭乱导火索的“争贡之役”。

    “岂有此理!奇耻大辱!”朱棣气得浑身发颤,指甲几乎抠进城墙砖缝,“堂堂天朝,竟被撮尔岛夷的商队,在自家门口杀官焚城!水师都是泥捏的吗?”

    他的怒吼在城头回荡。然而,一片死寂的文武班列中,那些经历过开国水师辉煌的老将们——张赫、廖永忠、吴祯——脸上却无半分对未来的燕王的敬畏,只有一种近乎悲凉的漠然。

    张赫的目光,沉沉扫过朱棣挺拔却隐含戾气的背影,最终落在光幕上那支破败不堪、龟缩港内的“大明水师”画面。

    朽烂的船板,稀疏的兵卒,主将座舰竟不足四百料(约200吨),尚不及当年郑和宝船(两千料)的五分之一。

    一个低哑的声音,只在几个老兄弟间如风过隙:

    “水师? 燕王殿下将来坐了龙庭,眼里只有漠北的鞑子……每一次亲征,都把咱们的战船调去下西洋,说是‘耀威异域’,实则是怕水师坐大,断了后路吧?”

    廖永忠的嘴角扯出一丝冷笑,用只有身旁几人能听到的声音低语,“等他迁都去了北京,九边重镇吸干了血,谁还记得泡在水里的兵? 船?烂在海港里才是归宿!”。

    天幕无情,将水师衰亡的根由逐层剥开,血淋淋地摊在洪武君臣眼前。

    “海防线内缩,万里海疆成空谈!” 一行大字下,动态的沿海舆图触目惊心。

    象征大明控制的蓝色区域,从明初囊括琉球、威慑南洋的磅礴之势,一路萎缩。

    永乐之后,远洋舰队被召回,宝船停造,岛屿基地纷纷废弃。

    海岸线,成了最后的防线。原本春巡夏巡、主动歼敌于海上的进攻方略,退化成蹲在墙头被动挨打的“望海防守”。

    画面切至沿海卫所内部。

    本应枕戈待旦的水寨,此刻却空荡如鬼域。

    士卒名册被放大:广州七卫,缺额近七成;福建镇海卫,十亭去七;福建烽火门水寨,兵员竟缺四分之三!

    几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留守老卒,正被凶神恶煞的军官鞭打着搬运私货上船——那些本应用于巡逻的战舰,如今成了走私的帮凶。

    “世袭军户,月粮一石,尚被层层盘剥。军屯侵占,粮饷不济,不逃,等着饿死吗?”天幕的解说音冰冷如铁,“无用之将,统无制之兵,视若仇雠。纵有坚船利炮,谁来驾驭?”

    镜头拉远,掠过漫长海岸线。

    曾经樯桅如林的浙江船队,从七百艘锐减至不足一半;拱卫京畿的新江口水师,四百艘巨舰凋零至一百四十艘;而曾是北洋重镇的登州卫,百艘战船的庞大编制,到了正德年间,仅存三艘破船在海风中飘摇!

    “钱呢?!”朱元璋猛地扭头,厉声质问户部尚书,“咱拨下去造舰养兵的钱粮,都喂了狗吗?!”

    无人敢应。天幕却替他揭开了答案——画面分割:一边是朽烂的战船,一边是京郊恢弘壮丽的帝陵工地,民夫如蚁,楠木巨石堆积如山。

    字幕浮现:“战舰制造削减,经费挪修帝陵。水师士卒七成屯田,三成造船,余者调运河漕运、京城修殿。”

    朱棣的脸色由怒转青,又由青变白。

    他看到光幕中,当一股仅六七十人的倭寇横穿南直隶,如入无人之境流窜八十余日,杀伤军民四千余人,直逼南京城下时,那座洪武十三年的大明帝都,竟十二门紧闭,驻军号称“十二万”却没有几个人,任凭倭寇在城下耀武扬威!满城百姓被驱赶上城头充数,官员面如土色——“贼退尚不敢解严”。

    一股寒意,顺着朱棣的脊椎爬上后脑。他忽然读懂了张赫他们那死寂目光中的深意:迁都北疆,天子守国门,可这万里海疆的国门,又由谁来守?

    死寂笼罩着南京城头,只有天幕中倭寇的狞笑和百姓的哀嚎在回荡,像钝刀子割着每个人的神经。

    “砰!”

    朱元璋布满老茧的拳头狠狠砸在冰冷的城垛上,骨节瞬间迸裂,鲜血混着石屑流下,他却浑然不觉。

    “好,好得很!”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声音不高,却让周遭温度骤降,“文恬武嬉,自废武功!海防糜烂至此,是等着倭寇把刀架到咱朱重八的脖子上吗?!”

    他的目光,第一次没有落在武将堆里,而是鹰隼般攫住了肃立在文臣的工部尚书。

    这位工部尚书,正掌管着天下工程营造!他被这目光刺得一颤,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慌忙出列伏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陛下息怒!臣……臣……”

    他百口莫辩,天幕挪用的银子那是一百年后的事儿,跟他现在的工部尚书有什么关系,但他敢这么直接回怼洪武大帝吗?

    “息怒?”朱元璋嘴角扯出一个极其狰狞的弧度,眼中却毫无笑意,“咱看这天幕放得好!放得及时!再不放,咱大明的棺材板,都要被你们这些蠹虫啃光了!”

    他猛地甩开试图替他包扎手掌的马皇后,大步走到城墙边缘,手指如戟,直指苍穹光幕中那支破败不堪的水师残影,声如雷霆,炸响在每一个臣民耳畔:

    “给咱听着!自今日起,片板不得下海的屁话,给咱收起来!”他根本不给群臣反应时间,目光扫向肃立的张赫、廖永忠等水师老帅,“航海侯!”

    “老臣在!”张赫须发皆张,踏步出列,甲叶铿锵,仿佛瞬间回到了鄱阳湖血战的峥嵘岁月。

    “命你总督浙、闽海防!给咱重修卫所,再练水师!那些空了的额,三日之内,给咱查清楚是谁吃了空饷,谁逼走了兵!查出一个,杀一个!九族都给咱扔到海里去喂王八!”

    朱元璋的杀气冲天而起,旋即话锋一转,石破天惊,“还有——给咱造能远航万里的船!比郑和的宝船还要大! 不是要下西洋吗?咱现在就下!把那些敢窝藏倭寇的岛,敢收留海盗的国,统统给咱犁一遍!”

    “臣,领旨!”张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轰然应诺。

    “父皇!”朱棣急切上前,他胸中翻腾着被老帅们暗指的憋屈,更燃烧着被天幕刺激的野望,“儿臣愿往沿海……”

    “你闭嘴!”

    朱元璋猛地回头,眼神锐利如刀,仿佛瞬间洞穿了朱棣未来迁都北疆、重陆轻海的心思,

    “老四,收起你那点心思!水师,是大明的命脉!从今日起,给咱好好学怎么当个水师统帅! 再敢把水师当骡马使唤调去漠北,或是任其烂掉……咱扒了你的皮!”

    朱棣浑身一震,所有辩解的话都被这劈头盖脸的训斥砸回了肚子里。

    他第一次在父皇眼中看到了对海洋如此赤裸裸的、近乎偏执的重视。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