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第二卷:永乐风采 第267章 24年不上朝的嘉靖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天幕旁白的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嘲讽:
【诸位洪武看官,接下来,请欣赏大明王朝另一项‘旷世奇观’——修仙皇帝嘉靖的‘超长待机’不上朝记录!】
画面闪过一连串枯燥却触目惊心的文字:
【自嘉靖二十一年十一月“壬寅宫变”后,朱厚熜,即嘉靖皇帝,移居西苑,潜心修道,追求长生】
【自此,直到他驾崩的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整整二十四年间,这位九五之尊仅在大庭广众之下露过三次脸!分别是在嘉靖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五年正月和二十九年八月!】
“二……二十四年?”太子朱标掰着手指头数了数,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只上朝三次?这……这皇帝当得也太……”
他“太”了半天,愣是没找出合适的词。
【经筵讲学?废止!皇帝与朝臣?长期隔绝!】
天幕的声音陡然拔高,【此乃大明开国以来,皇帝怠政旷工之新纪录!】
画面一转,是更早一些的记录:
【嘉靖十一年正月,嘉靖帝以‘身体有恙’为由,首次派遣武定侯郭勋,代替他前往圜丘举行祈谷大典。给事中叶洪觉得这不合祖宗规矩,上书请求皇帝好了再补办。结果呢?嘉靖帝一句‘祖宗朝早有先例’就给怼回去了!史书有载:‘上自即位,岁亲郊,其遣代实自此始。’】
天幕适时地配了个巨大的红色箭头,指向“实自此始”四个字,还加了个震动的特效。
【万事开头难?不,万事开了头就刹不住车!】
旁白语速加快,
【同年五月夏至,方泽祭祀大典,继续派郭勋代劳!十一月冬至大典前两天,嘉靖帝又‘偶有小疾’,礼部官员立刻心领神会上疏请求遣官代行……这‘代练’业务,是越来越熟练了!当然,这时候他还偶尔亲自露个面,但‘壬寅宫变’之后?呵呵,彻底宅进西苑,炼丹修道,万事皆可‘代’!】
“这……这成何体统!”文官队列里,不少老臣气得胡子直抖。皇帝祭祀天地祖宗都让人代劳?这在他们看来,简直是动摇国本!
武将勋贵那边,武定侯郭英的表情可就复杂多了。
他先是看到自家后代“郭勋”的名字居然还能顶着“武定侯”的头衔,甚至能代替皇帝去祭祀,心里头先是一喜:嘿,看来咱老郭家富贵还能传下去!
可紧接着,一股巨大的悲哀涌了上来,眼神黯淡。
到了后世,勋贵怕是早就成了摆设,连刀都拔不出来了吧?
这样的“富贵”,不过是圈养起来的吉祥物罢了。
皇帝放心了,没人担心你黄袍加身了,可一旦天下有变,再来个土木堡之变或者安史之乱……郭英打了个寒颤,不敢再想。
朱元璋眯着眼看着天幕,脸上没什么表情,手指却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着。
二十四年不上朝?他老朱是出了名的勤政,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
但这后世子孙……他倒没像文官那样觉得天塌了。
【诸位是不是觉得,皇帝不上朝,朝廷就停摆了?】
天幕仿佛猜到了洪武君臣的心思,画面切换,出现一个须发皆白、眼神透着精明与谄媚的老臣——严嵩!
【错!大错特错!皇帝怠政的真空,自然有人迫不及待地来填补!看,这就是‘青词宰相’严嵩!】
【这位严阁老,可是个揣摩圣意、溜须拍马的高手!】
旁白带着讥讽,【嘉靖七年升礼部右侍郎,靠着逢迎拍马,一路高升,嘉靖十五年就坐上了礼部尚书的宝座!‘壬寅宫变’后,嘉靖帝躲进西苑修仙,除了那帮装神弄鬼的方士,满朝文武,就他严嵩能经常见到皇帝的面!】
画面显示严嵩独自进入西苑重重宫门的背影,其他阁臣被拦在外面,脸上写满不甘和无奈。
【于是乎,严阁老利用这‘独承顾问’的VIP通道,大搞权力垄断!皇帝的谕旨,他藏着掖着不让其他阁臣知道;最重要的票拟权(代皇帝批阅奏章提意见),更是不许旁人染指!】
天幕适时打出“票拟”两个大字,旁边画了个大叉,叉掉了其他阁臣。
【可惜啊,严阁老毕竟年纪大了,脑子有时候转不过来。怎么办?】
画面一转,出现一个眼神阴鸷、满脸骄横的年轻人——严世蕃!
【没关系,他有好儿子!‘小阁老’严世蕃闪亮登场!老爹掌权,儿子代笔,这‘父子店’开得那叫一个红火!】
【内阁被他父子把持,六部衙门呢?】
天幕画面变成一张巨大的关系网,无数线条从“严嵩”这个名字延伸出去,遍布各个要害部门,
【结党营私,安插亲信!整个朝堂,都快变成他严家的自留地了!升官发财?行!看你银子送得够不够!】
画面配上了金元宝叮当作响的音效。
【结果呢?】
旁白的声音变得沉重,
【政以贿成,吏治腐败到了极点!整个嘉靖朝,就在这修仙皇帝和贪腐权奸的‘完美配合’下,江河日下,危机四伏!】
“李林甫!这严嵩就是活脱脱的李林甫再世!”文官群中,有人咬牙切齿地低吼。
安史之乱的教训历历在目,权奸当道,下一步就该是藩镇割据、狼烟四起了吧?
不少文官的目光,下意识地扫向殿内肃立的几位藩王,带着警惕和探寻:谁是那个“安禄山”?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严嵩父子的嘴脸,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哼,跳梁小丑。”
他转头看向还在震惊于“二十四年不上朝”的朱标,语气平淡却带着深意:“标儿,看见没?当皇帝,坐不坐那金銮殿,天天让那帮人山呼万岁,不重要。”
朱标一愣:“父皇,这……朝会乃祖宗……”
朱元璋摆摆手,打断他:“真正决定国家命脉的大事,哪件是在那乱哄哄的大朝会上议出来的?还不都是在书房里,召见那几个真正管事的尚书、大学士,三言两语就定了乾坤。”
他指了指天幕上西苑的宫墙,“那小子躲在里面批奏章,只要脑子没坏,该知道的事一样知道,该抓的权一样抓着。”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洞悉世情的精光:“咱真正担心的是什么?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级官员!”
朱元璋的声音沉了下来,“皇帝天天不上朝,他们乐得清闲,不用三更半夜爬起来准备,时间一长,骨头懒了,心也散了,办事必然懈怠!整个朝廷运转的‘气’就泄了!这才是最要命的!”
他看向天幕里那些在西苑外探头探脑却不得其门而入的官员,“那严嵩父子能坐大,不就是钻了这个空子?隔绝内外,阻塞言路!皇帝成了聋子瞎子,只能听那姓严的一家之言!”
朱元璋的话像锤子一样敲在朱标和众臣心上。原来皇帝不上朝最大的危害在这里!
武定侯郭英听着老朱的话,又看看天幕上代替皇帝祭祀的“郭勋”,心中百味杂陈。
勋贵,终究是没落了。后世子孙,怕是连刀都提不动了。他只能苦笑着安慰自己:至少,这样皇帝放心,能保个富贵平安吧?可这份平安,如同琉璃般脆弱。
马皇后一直安静地看着,此刻轻轻叹了口气,对着朱元璋低声道:“重八,这后世子孙,怕是觉得那丹药炼出来的‘仙境’,比这龙椅坐着舒服多了。”她眼中带着悲悯,“只是苦了天下百姓。”
朱元璋拍了拍她的手背,没说话,目光再次投向天幕,眼神深邃难明。
他在评估,评估这种“另类”的统治方式,其代价和后果。
权柄看似未失,但根基已在无形中腐朽。严嵩父子,不过是这腐朽土壤上开出的毒花。
天幕似乎感应到了洪武大帝的审视,画面最后定格在香烟缭绕的西苑深处,嘉靖皇帝模糊的侧影隐在丹炉腾起的雾气之后,神秘,却又透着无尽的空虚与危险。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