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发赏与谢家来人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 081发赏与谢家来人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次日,各营将士都得到了通知,前往城南领赏。

    毫无疑问,今天的荔非灵越,是全场瞩目的焦点。

    刘义真没有食言,开国子的爵位已经上报朝廷,就等着批复,刘裕也不可能让他失信于将士。

    虽然刘裕的钱粮、布匹还没有运抵关中,但刘义真东拼西凑,也凑齐了一万匹布。

    此刻就堆放在将台一侧,跟座小山似的,让人移不开眼睛。

    “荔非灵越何在!”刘义真唤道。

    数万将士齐声呼喊:“荔非灵越何在!”

    荔非灵越强忍着激动,快步越出人群,行至台下,挺起了胸膛,大声应道:“末将在!”

    “泾水一役,我曾当众许诺,能擒杀赫连勃勃者,赏布万匹,封开国子!你可记得?”

    “末将记得!”

    “好!我早已遣使南下,为你讨要爵位。”说着,刘义真指向那一堆布:“如今依照旧诺,赏你一万匹布,算不算言而有信?”

    “桂阳公言出必行,末将信服!”荔非灵越由衷道。

    此时,不知道有多少将士眼红他。

    带兵首重信,不能瞎许诺,开出了赏格,就必须兑现。

    否则,以后真要遇上危急存亡的时刻,就算许以重利,他们也不会信了。

    荔非灵越得了一万匹布的赏赐,单凭他自己当然带不走,好在王康、王基受任太守,卸了军职,荔非灵越得以升了军主,麾下有三千将士,以及上千民夫,自然有他们帮忙搬运。

    刘义真没有把牛羊全都赏赐出去,后方还留有二万义从军,他们同样作战有功,也必须要赏。

    当然,这要等到刘义真离开安定以后。

    他一如上次发赏,不会挨个挨个把赏赐交到将士们的手里,只是让他们知道这些牛羊都是自己带来的,然后逐一慰问那些功勋卓著的军士。

    也包括了那几个抢夺金甲尸首的将士,最终是由刘义真做主,把斩将的主要功劳记在了最先射倒金甲替身之人上,其余几人功劳次了一等。

    深夜,将士们拜谢刘义真,兴高采烈牵了牛羊回军营去了。

    刘义真此时也接到了通知,刘裕的使者千里迢迢赶来了安定。

    来人名叫谢瞻,是谢晦的兄长。

    刘裕让谢晦安排人北上,他应谢瞻的请求,把这次与刘义真接触的机会留给了自家人。

    “下官谢瞻,拜见桂阳公。”谢瞻恭敬行礼。

    他与谢晦虽为兄弟,却是截然相反的性子。

    谢晦的嘴不严,自负轻浮,而谢瞻却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

    刘义真笑道:“原来是谢宣远当面。”

    谢瞻字宣远,文采斐然,与族叔谢混、族弟谢灵运齐名。

    只不过刘义真对于诗词文章并不感兴趣,当然,主要也是因为他肚子里没货,跟人谈论这些东西,无异于自揭其短。

    “足下远道而来,不知太尉有何嘱咐?”刘义真问道。

    谢瞻也不绕弯子:“太尉盼望桂阳公已久,还请桂阳公早作安排,择日南下,此外,太尉欲知桂阳公属意由何人留守长安。”

    刘义真尽管明知刘裕催促自己回去,就是为了把他扶上世子之位,朝思暮想的东西就在眼前,但他表现得很平静。

    事实上,早在看到赫连勃勃首级的那一天起,在他心里,就已经把自己视作豫章公世子了。

    除非刘裕年老智昏,否则不可能横生波折。

    也正因此,对于自己离开后的安排,刘义真其实早有考虑。

    这件事刘义真不准备和将吏们商议,而是要独断专行,相信刘裕也会充分考虑他的意见。

    毕竟,刘裕以及他在彭城的心腹,都不如刘义真清楚关中的具体情况。

    刘义真南下之后,必定会卸去安西将军、雍州、东秦州二州刺史、护西戎校尉等官职。

    东秦州并无实际属地,刺史的官职只是用来管理秦州流民而已。

    刘义真吩咐亲随安置谢瞻后,动笔在回信中向刘裕细述自己的打算。

    首先,长安不能再有安西将军了。

    在刘义真收取渭北,光复岭北后,关中实实在在称得上四塞以为固,易守难攻。

    这种情况下,再设立一个军政一手抓的安西将军,极易形成割据势力。

    刘义真不愿意给到王镇恶自立的机会,所以把他带走,也不会拿关中去试探任何人的忠心。

    他会把关中的军政分割开,这样的话,就需要有一名不懂军事,且有自知之明,不会过多干涉军务的雍州刺史。

    毕竟军事上的事情,最忌令出多门,所谓刺史,一心处理内政即可。

    而刘义真的安西将军府恰巧就有这样一个人选,正是安西长史王修。

    以王修辅佐刘义真平定关中的功绩,以及他二把手的身份,接替刘义真成为雍州刺史并非难事。

    至于关中的军队,刘义真计划一分为三。

    以傅弘之领冯翊太守,都督渭北之冯翊、北地、扶风三郡诸军事。

    以段宏领京兆太守,都督渭南之京兆、始平二郡诸军事。

    以安定太守王康都督岭北之安定、新平二郡诸军事。

    刘义真选择王康都督岭北军事,而非其兄王基,则完全是因为王康的才能更出众。

    这年头弟弟的职位在兄长之上并不稀奇,譬如王镇恶与王基,谢晦与谢瞻。

    同时,傅弘之担任雍州司马,在冯翊郡的治所临晋县(陕西大荔)办公,而王修则坐镇长安处置政务,形成长安-临晋的政军二元制格局。

    段宏、王康二人皆受傅弘之的节制,但傅弘之只是司马,并非刺史,无权任免他们的将校,从而限制了傅弘之的权力。

    王镇恶的部众会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岭北,其中安定八千,新平二千,共计一万。

    剩余二万将士将会与飞骑军一并驻扎在渭北,隶属于傅弘之,待补充了将士,共计二万五千人。

    当然,刘义真还准备等回到了渭北,找渭北士族索要部分部曲,同样会归属在傅弘之的麾下。

    现在的情况跟刘义真刚穿越时可不同了,那时候,只有王镇恶才有威望统率后秦降卒。

    而在如今,哪还有后秦降卒,大家都是晋军。

    傅弘之出自北地傅氏,虽然早在东晋永和年间(345年-356年),其祖父就已南渡,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傅字,也算是关中人,以他目前在军中的威望,完全能够取代王镇恶。

    刘义真对于傅弘之的能力也是放心的,临晋县毗邻蒲坂,一旦河东郡有事,傅弘之也可以快速增援朱超石。

    而傅弘之原有的五千南方步骑,将会交给王镇恶。

    刘义真南下时,将会由王镇恶、沈田子各领五千将士随行护卫,这些南方将士离家太久,也是时候带他们回去探亲了。

    至于关中三股军事力量的最后一股,段宏则会统领二万义从军驻守渭南。

    同时刘义真会在确认北魏不可能西进的情况下,命令段宏把义从军打散,重新组编,消除他们身上的部曲属性,等到将来刘裕派人替他们分田,这些人也得了田地,自然会把家眷从渭南士族的坞堡中接出来,等同于白白得了二万隐户。

    这件事,渭南士族无法阻止,否则就得是他们承受义从军的怒火了。

    正因如此,刘义真才会打渭北士族部曲的主意。

    刘义真对自己的安排还是挺满意的,王修与傅弘之分领军政,相互配合,定能替他看住关中。

    王修手头没兵,傅弘之是名义上最高军事长官,但段宏与王康合力,麾下将士也不比他少。

    而且,傅弘之虽然能带王镇恶的兵,但这些将士都并非他的嫡系,真要作乱,都不用刘义真亲自北上,只需王镇恶带上一支偏师即可平定。

    刘义真洋洋洒洒写了万字,包括他自己离开后关中权力分配的想法,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全都写在了家书里,另外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彭城,交由刘裕定夺。

    至于谢瞻,则在安定多住了几日。

    从谢瞻的口中,刘义真得知了刘裕有意撮合他与谢景仁的嫡长女。

    对此,刘义真并不惊讶。

    原时空中的庐陵王妃,正是此女。

    刘义真笑道:“如此说来,我与宣远以后就是姻亲了。”

    谢瞻却不无担心道:“下官出自寒素之门,祖父、父亲都没有担任过二千石的官职,吾弟宣明(谢晦)德行浅薄,能力平庸,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得到太尉的厚遇,如今又与桂阳公结成姻亲,不敢欺瞒桂阳公,下官担心这并非家门之福。”

    刘义真知道,谢瞻太了解谢晦了。

    他与谢晦的感情一直很好,但谢晦的官越做越大,他就越来越怕,刘裕还在世时,谢晦备受信任,官至侍中,中领军,统领宫中宿卫。

    但谢瞻却因为谢晦受到的恩宠而恐惧不安,甚至有病也不肯去治,希望就此病死,最终也称心如意。

    看起来很可笑,然而,谢瞻的担心并没有错,在他病死的五年后,谢晦被迫打起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叛,最终自己兵败伏诛,同时也祸及家门,兄弟子侄皆被从坐处死。

    没有看到那一幕,也算谢瞻的幸运。

    刘义真宽慰他:“宣远多虑了,陈郡谢氏乃是华夏高门,不应妄自菲薄,谢从事(谢晦)更是太尉的谋主,足智多谋,行事纵有不妥之处,哪怕念在姻亲的份上,我也会帮着宣远一同规劝他。”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刘宋:未满十二,是关中之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