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巧舌如簧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第三卷:云岭深处 第384章 巧舌如簧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李海风的问题,完全出乎了刘清明的预料。

    这个问题,何止是咄咄逼人,简直是不怀好意。

    如果不是对李海风的为人有所了解,刘清明几乎要认为,他就是来整自己的。

    可他不是。

    那么他这么问,就有深意了。

    刘清明身体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表情没有变化。

    “李主任,你说的这个情况,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他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李海风看着他,记录员的笔尖悬在空中。

    “有什么出入?”李海风问。

    “去年发生的‘五月事件’,我个人是被人陷害的。”刘清明缓缓说道,“陷害我的人现在还在监狱里,等候法律的严惩。”

    “他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在通知我前往市里的同时,就派人向村里散布我被市里审查的消息。”

    刘清明看着李海风的眼睛。

    “你可以去查一下这个时间节点。当时我们乡通往外面的路还没有完全修好,乡亲们进一趟城非常不容易,需要几个小时。”

    “但是,他们却能在我刚刚抵达市委,接受诘问的时候,就大规模地出现在市委大院门外的广场上。”

    “这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记录员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李海风没有立即说话,他似乎在思考刘清明这番话的逻辑。

    过了片刻,他才再次开口。

    “我调查过这个时间,确实如你所言,存在疑点。”

    “但为什么不能是你事先安排,让村民们和你同时出发,你到市委,他们到广场,有意造成这一局面呢?”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

    刘清明笑了。

    “很简单。”他说,“我接到去市里的通知时,根本不知道市里某些人会针对我。我以为只是正常的工作汇报。”

    “除非我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否则我无法提前安排任何事情。”

    这个逻辑无懈可击。

    李海风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

    他身体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

    “逻辑上没有问题。”

    他的声音压低了一些。

    “但我要提醒你,刘清明同志,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煽动群众,更不要利用群众。”

    “这是原则问题。”

    刘清明心中一动。

    他瞬间就想通了。

    李海风不是在质问他,而是在帮他。

    “五月事件”虽然最后因为三位老革命的出现而戏剧性反转,但在官场上,这件事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

    “煽动群众、对抗组织”,这是一顶非常沉重的帽子。

    即便组织上没有因此处罚他,但在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刘清明就是一个胆大包天、敢于裹挟民意的刺头。

    这种印象,会严重影响他未来的仕途。

    李海风今天当着记录员的面,把这个问题挑明,让刘清明自己说出真相,并形成正式的谈话记录。

    这等于是在官方档案里,为刘清明做了一次澄清。

    看似是在审查,实则是在保护。

    想通了这一点,刘清明的心情彻底放松下来。

    他对李海风的观感,又深了一层。

    这是一个真正的、有原则的纪检干部。

    “感谢李主任的提醒。”刘清明诚恳地说,“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

    李海风看了他一眼,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他翻开了面前的另一份材料。

    房间里的气氛,随着这个话题的结束,变得不再那么紧绷。

    “我们来谈谈第二个问题。”李海风说。

    “你在与云州制药厂签订板蓝根收购合同的过程中,有没有存在违规行为?”

    刘清明想了想。

    “李主任,您能具体说说,什么样的行为算是违规行为吗?”

    “比如,我当天去制药厂谈合同,被门卫以没有预约为由,拦在了门外。为了能见到负责人,我联系了一个在云州的朋友帮忙疏通了一下关系。”

    “这算吗?”

    李海风摇了摇头。

    “正常的市场行为,不在我们的调查范围之内。”

    他盯着刘清明。

    “我的问题是,你有没有以利益引诱,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促使制药厂的相关负责人,签下这份对他们来说,并不‘合理’的合同?”

    刘清明坐直了身体,表情严肃起来。

    “没有。”

    他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没有对制药厂的任何相关负责人,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贿赂和利益暗示。”

    “那为什么云州制药厂会心甘情愿地签下这样一份,远超他们市场需求的收购合同?”李海风追问。

    这个问题,才是这次调查的核心。

    “因为这份合同,是我在充分考虑到我们云岭乡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之后,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刘清明说。

    “具体说说。”李海风示意他继续。

    “李主任,您这几天在村里走访,应该对我们乡的情况有所了解。”

    “我们乡,是挂了号的省级贫困乡。在我来之前,经济水平长期在全市、乃至全省垫底。”

    “群众的负担很重,每年的年收入,注意,是年收入,不到五百块钱。很多人,甚至只有三百块左右。”

    李海风点点头:“这个情况,我在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过。触目惊心。”

    “是啊,触目惊心。”刘清明重复了一句。

    “所以,他们对于改善生活、增加收入的渴望,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强烈。”

    刘清明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绪。

    “我作为乡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党和组织派我到这里来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云岭乡脱贫致富。”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的工作就是失败的,也辜负了组织上对我的信任。”

    李海风插话道:“你给自己的压力很大。会不会因此就想要急于求成,从而在决策上出现判断失误呢?”

    “就这份合同而言,并不存在判断失误的问题。”刘清明很肯定地说。

    李海风扬了扬下巴:“你们乡的板蓝根种植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云州制药厂根据市场占有率所能消化的份额。这会导致严重的滞销和产品积压,这还不是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要推动签订这样一份合同。”刘清明说。

    “难道不是为了一个耀眼的政绩吗?”李海风的问题依然尖锐。

    “当然不是。”刘清明摇头。

    “我们乡去年,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泥石流灾害。数千名群众的家园,在一夜之间被洪水和泥石冲毁。”

    “灾后,在上级组织的支援和全国人民的捐款帮助下,我们进行了异地重建,就是您看到的那个‘云岭新村’。”

    李海风:“这个情况我知道,我也去新村看过了,建设得很好,群众很满意。”

    “新村的建设是需要时间的。”刘清明继续说,“在落成之前,数千灾民只能暂时居住在帐篷里。当时正值夏秋之交,天气湿热。”

    “有句话,叫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当时,我们乡的临时安置点,确实出现了有一定传染性的病症,主要是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一时间,情况非常紧张,需要大量的抗病毒和抗感染药品。”

    “如果不是省卫生厅及时调集了一批紧急药品支援我们,后果不堪设想。”

    李海风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他。

    刘清明接着说:“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我就在想,与其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去手忙脚乱地想办法,为什么不能把工作做在前面?”

    “所以,我在为全乡规划产业发展大计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药材种植这条路子。”

    “这份和云州制药厂签订的合同,您可以不把它看成是一份简单的农产品购销合同。”

    “那把它看成什么?”

    “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份‘委托生产’合同。”刘清明抛出了一个新颖的说法。

    李海风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喔?这个说法很新鲜。”

    “其实也不新鲜。”刘清明解释道,“来料加工、委托生产这些模式,在沿海地区十几年前就有了。”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云岭乡委托云州制药厂,利用我们的板蓝根,为我们生产成品药。”

    “我们需要战略储备药品,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乡里的老百姓需要通过种植药材来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制药厂需要开工生产,维持运转,养活工人。”

    “这是一个三方共赢的合同。”

    李海风的眼神渐渐发亮,神情也慢慢放松下来。

    但他的问题依然十分尖锐。

    “你的想法很有前瞻性。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无法回避。”

    “你们乡的常住人口,加起来也就两万多人。你们需要储备价值一千多万的成品药吗?这说不通。”

    这正是问题的关键。

    刘清明坦然地迎着他的注视。

    “所以,我们乡正在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药品经营销售资质。”

    “市里,已经初步批准了我们的申请报告。”

    这个消息,让李海风和旁边的记录员都愣住了。

    “你们还想卖成品药?”李海风的语气里满是惊讶。

    “为什么不呢?”刘清明反问。

    “国营连锁大药房的路子,我们乡集体为什么不能走?”

    “我们有稳定的、成本低廉的原料基地,我们有合作的、资质齐全的生产厂家。我们把成品药拿回来,一部分作为战略储备,另一部分,完全可以面向市场进行销售。”

    “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药材销路的问题,还为乡集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这笔钱,又可以反哺到乡里的其他公共事业建设中去。”

    刘清明一口气说完,端起面前的水杯,喝了一口水。

    房间里再次陷入了安静。

    李海风低着头,似乎在消化刘清明刚才描绘的那幅蓝图。

    一个贫困乡,不满足于仅仅是种植和出售原材料,而是要打通上下游,建立一个从种植、生产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这个思路,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乡长应该考虑的范畴。

    过了很久,李海风才抬起头。

    “也就是说,你签订这个看似夸张的合同,实际上是在下一盘大棋。”

    “第一步,是考虑到未来有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所做的药品战略储备。”

    “第二步,是通过申请销售资质,打通对外销售的渠道,为乡集体经济造血。”

    刘清明点点头。

    “是这样。”

    李海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合上了面前的文件夹。

    “情况我们基本了解了。”

    他站起身。

    “你今天说的这些事情,特别是关于申请药品销售资质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向相关部门进一步核实。”

    “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

    刘清明也站了起来。

    “好的,我随时配合组织的调查。”

    李海风没有再多说一个字,带着记录员,转身走出了房间。

    刘清明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门口,这一次调查。

    还真有点意思。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