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司礼监掌印出缺
小说屋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26章 司礼监掌印出缺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这些日子胖鸽子没有任务的时候,也不知道在哪里浪,但是苏泽只要撒上精米,胖鸽子肯定准时出现。
苏泽也有些无语,这胖鸽子的胃口是越来越刁了,非要【家庭种植毯】种出来的上好精米才能满意。
也不知道它在外面的时候到底吃什么。
苏泽将写给登莱市舶司太监张诚的信塞入信笼之中,他提前将李芳要离宫的消息告诉张诚,至于张诚能不能成功进入司礼监,就看他本人的本事了。
——
就在京师刚刚因为内阁首辅更迭而议论的时候,又是一道惊天的消息传来。
苏泽上《乞允年老宫人恩养疏》,皇帝御批后,司礼监掌印李芳请出宫养老。
这是继内阁首辅后,又一个重要职位出缺。
大明官场会将内阁首辅称之为“外相”,司礼监掌印称之为“内相”。
司礼监掌印是内廷的大管家,是皇帝最贴身的人。
如今司礼监中,也只有冯保和陈洪两个秉笔。
这次李芳去职,司礼监内又会发生权力斗争了。
整个京师,上至勋贵重臣,下至贩夫走卒,都在热烈的讨论这次朝堂的巨变。
而京师小报行业的发达,又让各种阴谋论喧嚣尘上。
除了四大报之外,还有很多地下小报。
这些小报原本是想要复刻三大民报的发展路径,从地下小报开始逐渐成为大报。
但是奈何京师的识字人口,目前也只能容纳四份报纸。
于是这些小报为了生存,要么刊登淫荡情色的文章,要么以猎奇恐怖来吸引读者,要么就是迎合市井流言,刊登一些阴谋论的消息。
张敬修从登莱返回京师,却没有直接回家。
近乡情怯,张敬修抛开一切去登莱,也是做了思想斗争的。
他也怕看到弟弟妹妹后,再也舍不得离开家。
他这次来京师是办公事的。
自从担任了蓬莱水师学堂的教学长后,张敬修忙得不可开交。
为了招募水师学堂的老师,张敬修不得已向自己的阁老父亲写信求助。
本来张敬修还有些忐忑,但是父亲很快回信,承诺帮助他在京师物色良师。
但是很快,京师又传来了消息,朝廷清朝京营,省出了一百万银元的预算。
苏泽上奏朝廷,请五品以上官员联名共议这笔钱的分配。
在登莱的水师提督李超听到消息,却已经来不及赶回京师了。
于是李超又让张敬修来京师打听消息,朝廷到底分了多少钱给水师,顺便让张敬修来京师处理水师学堂招生的事情。
要招募合格的军官,仅仅在登莱一个地方招生是不够的。
而且水师提督李超同样也担心,过多的登莱籍的军官,会造成未来水师山头的问题。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李超决定让张敬修去京师招生。
这全天下,哪里能有京师的人才多呢?
于是张敬修身负双重使命来到京师,他思来想去,这两件事还是要求自己的阁老父亲帮忙。
张敬修不愿意直接回家,坐在张府前的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报,一边等着父亲张居正下衙。
等张敬修看到茶楼小二送上来的报纸,随手翻了几页就觉得心情烦躁。
因为京师大部分读书人都会看四大报,所以茶楼为了招徕客人,会专门订一些小报,以供喝茶的客人打发时间。
而张敬修手里这份小报,名叫《每日时讯报》。
这份报纸原本只是搜集一些京师的消息,但是因为每日一刊,时效性比四大报要强,所以销量还可以。
后来这家报纸不知道为什么开始转型,在消息之外开始刊登各种京师的阴谋论。
这么一来,报纸销量大增。
前些日子,首辅李春芳辞相,现在司礼监掌印李芳又请辞,正是各种阴谋乱飞的时候。
《每日时讯报》的销量暴增,甚至一度和四大报平起平坐。
而这份报纸上最大版面的文章,就是讲高拱官拜内阁首辅后,次辅张居正在家中失态痛骂下人。
这篇报道煞有介事,以“知情人士”口吻,绘声绘色的描绘张居正失态责骂下人,拿下人撒气的场景。
偏偏这文章写的场景声情并茂,读完就仿佛人在张府,亲眼看着张阁老发脾气。
更让张敬修生气的地方,这文章中还隐晦写了当年张居正在其恩师徐阶罢相中出力,本来想要因此成为内阁首辅,但是皇帝识破他的奸计,请来了李春芳担任首辅。
如今李春芳辞相,张居正本以为可以顺利接任,又被高拱抢了首辅。
这类阁老之间的明争暗斗,最是引起京师普通人的兴趣,《每日时讯报》就是通过这类新闻来带动销量的。
张敬修看完几乎要撕了报纸,去找这《每日时讯报》理论。
但是张敬修很快又冷静下来,这类小报根本都是地下办报,根本找不到理论的人。
而且按照这种小报的尿性,若是自己真的上门,他们更不知道要写多少文章来编排自己父子了。
张敬修有一种路边踩到狗屎的感觉。
就在这个时候,茶楼外出现动静,听到开道的铜锣声,张敬修大概知道是自己的父亲回来了。
这么早吗?
张敬修以前在家的时候,父亲都是很晚才回家的。
如今还没天黑,父亲竟然已经回府了?
张敬修离开茶楼,果然在张府前见到了父亲的车马仪驾。
张府书房中。
张敬修低着头,小心翼翼观察父亲张居正的表情。
还是那张严肃的脸,只不过又清瘦了一些,看来这段日子父亲也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没有去见你母亲和弟弟妹妹?”
张敬修低着头说道:
“父亲,儿子回来是为了公事,见多了怕舍不得。”
张居正微微点头,对于儿子这个态度他不置可否,但是也没有提这件事,而是听张敬修说明了来意。
张居正说道:
“水师的预算陛下也要已经批了,户部不会短了你们的,回去让李提督安心,准备好去济州岛建设军港就行了。”
“至于水师学堂的事情,为父帮不了你。”
张敬修有些失望。
但是张居正说道:
“但是有人一个人能帮你。”
“请父亲赐教。”
“你的乡试座师。”
张敬修想到自己的乡试座师申时行,那不就是父亲的弟子吗?
当年因为申时行执意要取他这个解元,还闹出不少事情来,最后张敬修放弃继续科举去了登莱。
张敬修听说申时行去了直沽担任兵备道,为什么说申时行能帮自己?
张居正说道:
“你座师要转任武选郎了。”
兵部武选司郎中,是掌管武官考核的重要职位,和吏部文选司郎中一样重要,也被称之为“武选郎”。
这一文一武,差不多是大明最重要的五品官。
大明官场的规矩,京官外任升三级,但是外官回朝也要降三级。
申时行从直沽兵备道调回兵部担任武选郎,这在级别上算是平调。
但是从含权量上,掌管全国武官阙选的武选郎,可要比直沽兵备道值钱多了。
父亲让自己找申时行想办法,还真的能解决水师学堂招生的问题,武选司不就是负责人才选拔的吗?
张敬修大喜,张居正说道:
“既然你不想见你母亲和弟弟妹妹,那就不留你在府上吃饭了。”
张敬修看着张居正,收敛起刚才的心情,小心翼翼的问道:
“父亲,李阁老辞相,您还好吗?”
张居正看向儿子道:
“你是要问高新郑任首辅,为父心中是怎么想的?”
张敬修连忙点头。
张居正说道:
“高新郑众望所归,他出任首辅也是正常的。”
“至于说为父和高新郑的关系,那都是政见不和,倒严的时候为父还和高新郑并肩作战。”
张敬修松了一口气。
但是张居正又说道:
“但要是说为父就这么认了,那也是假话。”
“正如苏子霖所说,我大明正在千年不遇的‘大争之世’,如此盛世,能执掌朝争的也止一人尔。”
“无论高新郑和为父私交如何,都一定会把为父排挤出权力圈。”
“换而言之,易地而处,为父要是做了首辅,也必然会排挤高新郑。”
“这无关道德,也非是个人好恶,而是必须要这么做。”
“为父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要坐上这个内阁首辅的位置才行。”
张居正继续说道:
“不过来日方长,还未到见胜负的时候。”
张敬修立刻明白了父亲的对策,韬光养晦。
这一招张居正也不是第一次用了,严嵩在朝的时候,徐阶带着高张二人,围绕在裕王府内,也是这么对付严嵩的。
也难怪今天父亲这么早就从内阁回来,原来是做姿态给高拱看的。
但是这样张敬修更担忧了,一山不容二虎,自己父亲的性格他自然是了解,那位高首辅的性格也如自己父亲一样,也是认准了绝对不回头。
这样争起来,也不知道朝局会怎么样。
但是张敬修担忧也没用,他现在不过是个蓬莱水师学堂的教学长,从六品的武官,这些朝堂上的大事,距离自己还是太远了。
最终张敬修还是忍着没见自己的弟弟妹妹,直接去见了申时行。
申时行主持过张敬修的乡试,他坚持张敬修为解元,不是因为他是张居正的儿子,是欣赏张敬修的文章。
所以当张敬修来访的时候,申时行十分热情的欢迎了他。
听完了张敬修的话,申时行沉思说道:
“这件事倒是不难,在我刚上任武选司郎中的时候,苏子霖找过我,说是准备在全国设立武学蒙童制度。”
“武学蒙童?”
事关苏泽,出现新名词很正常,可蒙童和武学这两个字,到底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申时行说道:
“武学蒙童,就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挑选民间十四岁,身强体壮,能读书识字的蒙童,将他们召入武监预科读书。”
“你们那个水师学堂,也可以分设一个预科班,从十四岁开始教起嘛。”
张敬修傻了,他本来只是准备来京师招一批学员,先搞几个短期培训,填充紧缺的船上岗位。
但是申时行直接提出一个计划,从十四岁的武学蒙童开始教。
张敬修很快明白这样的好处。
从十四岁开始教,这正是一个人最能接受新知识的时候。
实际上水师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
现在的水师学堂,其实只是军官短期速成班,将航海的诸多技能分拆成几个部分,分别培训专业的岗位。
这样的速成班,培养一个导航的火长,一个操炮的火炮长还行,但是没办法培养出指挥整艘船的舰长。
而且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培养的时间还在拉长。
这些还只是航海技术,海军战术、海战操练,这些东西学习的时间更长。
十四岁的蒙童,可以将一切从头学起。
张敬修的眼睛亮了。
身为水师学堂的教学长,让他亲手培养一名全面的海军军官,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恩师,水师学堂也能招收武学蒙童吗?”
申时行点头说道:
“这个自然,大明水师现在也划归兵部,水师学堂和武监一样,都是朝廷设立的武生学校。”
张敬修又疑惑的问道:
“这个武生蒙童的挑选标准是什么?”
申时行说道:
“也是按照国子监预科蒙童的标准,由地方学政官员推举,品学兼优的,身体强壮的少年。”
“经过武监和水师学堂考核后,决定能不能留下来。”
张敬修又问道:“那他们的学费呢?”
申时行说道:
“也和国子监预科一样,每月朝廷拨给廪饷,让他们能在学校安心学习。”
“按照苏子霖的计划,武监预科读满了两年,经过考核合格就能升入武监。你们水师学堂预科也是同理。”
听到这里,张敬修露出惊喜的表情。
如果真的能这样,那水师学堂就能招收一批完全由学堂培养的学生。
可以想见,这些学生日后一定能成为大明水师的人才。
张敬修激动的看向申时行道:
“恩师,苏翰林什么时候上书?我去劝说父亲支持他!”小说屋 www.xiaoshuoge.info
最新网址:www.xiaoshuoge.info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